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颜子: 做博物馆的标本,还是做新世纪的主人。(全文完) -- 厚积薄发

共:💬81 🌺4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番外篇之二:马伯庸与裸奔的野蛮人

      我承认我是标题党,起这个骇人听闻的题目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

      -------------------------------------------------------------------------------------------

      马伯庸是网络世界的一个妙人,他也在河里。下面节选自他的文章《假如名著是这样写出来的》

      论持久战

      类别:现代战争|专栏作者:毛泽东【总4917592点击】

      [目前更新到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

         

      作为战争内容的战略内线、战略持久、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在战争形式上就表现为运动战。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 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同时,也把为了便利于执行这种进攻战而在某些必要时机执行着的所谓“运动性的防御”包括在 内,并且也把起辅助作用的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包括在内。它的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

      [书友最新十条评论][查看本书精华评论][查看本书全部评论]斑竹朱德

      □ [置顶]有很多人对我的作品中的战略思想提出质疑,对于其中善意的疑虑,我将在作品中给予回答。但那些恶意的猜度,我将用事实给予最强烈的回击。发言者:毛泽东

      □ [置顶]本书承诺永远面向普通读者,永不VIP。发言者:毛泽东

      □ [精华]毛大大写得好!我们国民阁的写手都很佩服。俺觉得可以这文章归结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发言者:白崇禧

      □ [精华]对“速胜论”、“唯武器论”等顽症有很好的疗效啊。发言者:卫立煌

      □ 朱斑竹,你们主站都把本书强推了,只怕您才有点酸葡萄之嫌吧。发言者:陈赓

      □ 老毛你的文笔是不错,可是书里的军事思想太偏门,恐怕有YY之嫌啊。发言者:朱怀冰

      □ 哈哈,玉阶兄,改日来我们这里喝酒啊!发言者:卫立煌

      □ 请网友克制自己情绪。两位发表不当言论的读者已经被封IP段。发言者:朱德

      □ 狗汉奸!你来山西老子当面崩了你!发言者:薄一波

      □ 中国就是有你们这种人才没有和平的。发言者:汪精卫(本帖已删)

      □ 楼下的我***!日本猪滚出去!发言者:匿名

      □ 支那肯定要亡的,这种无聊的文章根本没有意义。发言者:土肥原(本帖已删)

      □ 大大快更新!俺这里等着看后边呢!发言者:傅作义

      □ 真是一部好书!可惜我为什么没有早看到呢!发言者:阎锡山

      阿Q正传

      类别:都市生活|专栏作者:鲁迅【总93点击】

      最新更新到:篇外篇狂人日记

      [书友最新十条评论][查看本书精华评论][查看本书全部评论]斑竹何家干

      □ [声明]有人盗用我的名义发言。发言者:血白

      □ 坑主的语言很别扭,文字很可疑,第一个,这是从中国的旧文学出来,写白话文的时候不够脱胎换骨;第二,可能因为日本人的文法,日本人的文字影响了坑主。发言者:李敖

      □ 最讨厌楼下这样打广告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匿名

      □ 中国现代白话文前三名,李敖,李敖还是李敖。发言者:李敖

      □ 充满文学青年似的热情,文字尚嫌欧化,透着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吃惊,那种激烈决绝的态度则和‘愤青‘有共通之处,也许能改编成摇滚。发言者:王朔

      □ 楼下的是不是日本狗,支那是倭奴对中国的诬蔑,是中国人的不要写这两个字。发言者:清水君

      □ 说鲁迅抄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发言者:胡适

      □ 《中国小说史略》是抄袭《支那文学概论讲话》。发言者:陈西滢

      □ 鲁迅的作为,是在讽刺中国一切的一切,包括中药医,包括传统文明和儒家文化,包括历史辉煌和科学贡献,包括衣食住行,没有一样看上眼的,什么,[决不看 中医],什么[中国的书缝里,只写着两个字:[吃人]!甚至,要彻底废除中文,什么[中文不灭,国无希望]!起点怎么允许[反动透顶罪大恶极]的文章横空出世。发言者:清水君

      □ MDB,流氓尚且知道爱国,别让我见到你这种日本特务的钱出实体书WT见一次扁一次。发言者:血白

      □ 鲁迅是拿卢布的,不是拿日元。发言者:梁实秋

      援引马伯庸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借古喻今。我在前文里说过,我们在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解决新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我们是回头翻古代的兵书,先花时间消化吸收整理古代军事文化的遗产,再从中琢磨出什麽道道来对付日本鬼子,还是先根据现实情况解决问题,从实践中发展出地道战,麻雀站,地雷战来消耗日军?在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时,是不是常常会有上面描写的那种种怀疑,嘲讽,与否定?我们当如何面对这些?我觉得答案是现成的:

      有很多人对我的作品中的战略思想提出质疑,对于其中善意的疑虑,我将在作品中给予回答。但那些恶意的猜度,我将用事实给予最强烈的回击。发言者:毛泽东

      我想,这个事实就是抗战的胜利,就是日军的尸体。

      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我觉得说成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更合适。记得王小波在他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里就说过(大意):“(对于中华文化)我所爱的不是那一潭水,而是那能够产生活水的源泉。”我们现在要把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保留下去,就必须用创新来带动继承,必须“用事实给予最强烈的回击”。死守古书,攻击别人对《论语》的解读不合规范(围绕于丹的争论),在我看来是腐儒的作为。对于现代人来讲,如果新的解读确实能对自己有所启发,接受新的解读又如何?抗战最终是以毛主席预言的方式胜利了,回头看,谁会在意当年别人说什麽?鲁迅到底如何评价,我并不急于给出自己的观点。从“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大家自有公论。

      我在前文里提到过“野蛮人”的概念,其实当时有些顾忌,有些话没有说透。谈中华文明,常常言必先谈“继承”,这好像是一个政治正确的做法。但其实说“野蛮人”,也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味道。野蛮人要进军罗马,光是裸奔,不带武器是不行的。可是如果时间紧迫,来不及把家当都带上呢?我觉得可以从敌人身上夺取,可以在打下城镇后打造,可以在局势稳定后再派人回去取。如果能够夺取罗马,便是裸奔又如何?胜利者是不会被失败者嘲笑的。

      河里不时有人讨论中华文化是否优秀。套路是先下一个定义,例如:中华文化是祭祀文化或者英雄文化。然后再在这个假设下,对中华文化进行批判或者表扬。可是在我们争论不休时,别人早一日千里了。在我看来,中华文化过去和现在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我的看法如邓公,“不争论”,“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我们现在面临人类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和信息化),需要创新,就如秦始皇需要创建郡县制一般。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我觉得可以在思想上,对古今中外的文化一视同仁,只要是有用的就吸收消化,不问来源。就如野蛮人进攻罗马,不会执着于穿皮甲还是铁甲。有啥穿啥,打下罗马就是好盔甲。如果能够以这样谦虚的态度,务实的精神,热忱地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一开始裸奔又如何?至少我是从裸奔开始的,到现在也可以说薄有积累,可以自立了。

      作为结尾,我推荐唵啊吽的文章(感谢颜子把它顶了起来):《通鉴评说》:毛泽东赞秦始皇有理

      作为家庭作业,大家可以想想如何象马伯庸那样写隋唐。当时的国家元首不是纯汉人,是从军阀混战起家,中间还勾结了异族(突厥)。唐初时国力不够,对突厥采取忍让态度。往前看,当时汉朝已经有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文化上,制度上,还是武功上。结果唐朝创造了怎样一个迥然不同的文化,又何等的豪迈开放?对那些纠缠于过去,纠缠于琐碎细节的人,赠送唐诗一首: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与河里诸君共勉,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新的名著。

      后记:这个帖子应该是昨晚发出的。网络不好,拖到今天。早上起来,葡萄留了一个短信,链接到他的一篇帖子:那就要看什么是中国文化,并从这里开始看中国了。我想我们说的是一个意思,不过葡萄的文采和知识要比我强多了,文章也雄辩的多。有趣的是我们都提到了唐朝,都有马伯庸文章里“英雄不问出身”,“向前看”,“看结果”的观点。想了想,我还是把自己的贴子发了出来,让大家看看中国社会不同背景出身的人(凭直觉感到我和葡萄成长环境不同),是怎么通过思考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而走到一起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番外篇之一:来自高尚组织的邀请

      前面的文章写得太沉闷了,暂时不知如何修改,写点番外篇活跃气氛吧。

      ---------------------------------------------------------------------------

      这是网络小说《历史的尘埃》里一章的标题,大致内容是主人公被很多事情所缠绕,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非常郁闷。这个时候,大陆上最有势力的一个秘密组织死灵工会的成员,维德妮娜女士对他发出了加入工会的邀请。为了说服主人公,维德妮娜女士不但为主人公争取到了超过半数的会员的同意,还为他带来了死灵工会所在地,笛雅谷的传送卷轴。只要主人公愿意,他随时都可以下决心,抛开一切俗事的纠缠和烦恼,到笛雅谷去修炼。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我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结局是主人公最终还是没有去。

      说这个话题是因为一直以来关于抗美援朝是否值得都有争论。与此相关的还有很多话题,说穿了就是靠自己还是指望能从别人那里获得额外帮助的区别。在我看来,抗美援朝打得值,原因只有一条:自己要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中国是否要战争,不能由驻扎在鸭绿江边的美军决定,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打抗美援朝就是要取得这个主动权。顺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对于台湾问题,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工业化国家的问题,乃至于个人的发展规划问题,都会有一个顺理成章的答案。《历史的尘埃》的主人公最终走的路是争取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不相信任何的宿命。他走得很累,小说的结局也是悲剧。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河里不少人在海外。在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利益立场上,也许会有困惑,至少我自己有过。比方说有的河友就认为我们出来了,就是要准备在海外扎根了。这点我不反对。但是更进一步的,有的人认为中国就与他无关了,以后我们人在海外,屁股决定脑袋,就要尽量与当地的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利益立场也要站在当地社会一边。这也许可以用颜子的话来形容: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做一个国际人,口说国际语言,手拿国际货币,无忧无虑,丰衣足食,这样也不错。

      颜子可能觉得这不妥,因为他接着说:

      只是清明时拿什么面目去面对祖宗们的坟墓?大约只是一种Old Fashion的想法吧?

      我觉得他更多的是从感情上考虑,我想试着从“利”字上来分析,思路就是前面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自己身后撑腰,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的话,结局会如何。可能大家都有感觉我要提犹太人了。我想给点感性的材料。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可能很多人都有所闻,但是不知道河里有多少人知道后来居上的沃伯格家族(The Warburgs)。这个家族也是以银行金融著称,其中的保罗。沃伯格被称为美国联储之父(见英文维基百科)。但是他们并不局限于银行金融,在其他方面也有诸多建树,具体内容可参见维基百科。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德国犹太家族达到顶峰,在一代人之间出现了五个都很有建树的兄弟,被称为“五名人”(The Famous Five)。

      这个家族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努力地融入当地主流文化。当时代的大潮来临之时,他们的结局如何呢?在英文传记《The Warburgs》一书的前言末尾,有这样一段话:

      Glandular optimists, the Warburgs tried 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ions of being Jewish and German, nationalist and internationalist, tradition and modern. They struggled to forge new syntheses in order to transcend these divisions. They wanted to square the circle, to make the world whole. But the world didn’t allow them the luxury of this tolerant cosmopolitanism. In the end, they were forced to choose among clashing aspects of themselves. As with many German Jews, they discovered that it didn’t matter how they defined themselves. In the end, Adolf Hitler would do it for them.

      试译如下(据Random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onary): “作为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沃伯格们努力在调和着同时作为犹太人和德国人的矛盾,同时作为民族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的矛盾, 同时代表着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他们挣扎着想要超越这些分界,达到新的融合。他们想要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使世界大同。但是这个世界却不能容许他们这种宽容的世界主义。最终,他们被迫在自身互相冲突的多重性之间做出选择。和许多德国犹太人一样,他们发现他们如何定义自己无关紧要。最终,阿道夫。希特勒将为他们做出定义。”

      有来自于高尚组织的邀请并不能解决问题。自己的路自己走,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民族也是如此。这也许是我们要坚持建设自己的国家,弘扬自己的文化的原因吧。用葡萄的话说,即是“中国太大,大到我们即使愿意投靠谁,谁也养不起的那种大”。海外华人如何自处,我想人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答案。至少,经过多年的困惑与迷惘,我的答案是很清楚的了,剩下的就是用几十年的时间一步步走下去而已。

      推荐葡萄的两个帖子:

      回煮酒兄:抗战、台海、科索沃兼及满清

      回胡一刀兄冻雨兄并大黄兄:回到基础,不是回到过去是为了回到未来

      通宝推:indy,桥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公告】先停几天,把前面的修订一下。大家多多包涵。
    • 家园 【原创】番外篇之零: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帖子?(已修订)

      首先感谢细脖大头鬼河友对我文中的观点提出质疑。我已在他的帖子后面给出了回复,望版主予以保留。道理总是越讲越清,有些没有说透的话在辩驳之间也就澄清了。写到这里确实是有点累了,虽然文中引用的帖子事先都有收藏,但是整理思路,组织材料的时候还是费了一点力气的。若有疏漏,请各位原谅则个并不吝指出,我可以再慢慢发帖补充。

      要破“继承弘扬中华文化”这个题,光动嘴皮子是没有用。但是如果能够把很多想法理清,动动嘴皮子也是应该的,打仗还要战前动员呢。在结束这个系列之前,我先说说这个系列帖子的来龙去脉,再说说我认为西西河对继承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什麽样的作用,最后谈谈落实到我自己身上应该做什麽事情。

      写这个帖子的冲动其实最早在七八年前就有了。我是在九十年代末期出的国。当时在学习之余, 喜欢上MIT BBS和多维新闻网看政论,历史和时事文章。大学时代忙于学习,对国家大事顾不上关心,平时也就在教室走廊上看看报纸而已。出国以后,因为有了互联网,同时也比较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以对这些方面的文章涉猎较多。

      当时印象很深刻的一点,就是信息铺天盖地,文章无数。但大多数都充斥着民族虚无主义的论调。在河里众人的大作,尤其是在萨苏,王外马甲的大作出来之前,对抗战,对共产党八路军,乃至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抹黑到处可见。河里诸公有印象的话,可以回忆一下99年至02年这个时期的网络文章。现在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出了西西河,情况还是很严重。我不知道其他民族的网络媒体是否有这种情况,但是看看中文媒体千奇百怪的观点,我只能说好像上帝对俺们中国人尤其的关照。有没有网络汉奸我不知道,但是有些现实世界的人的言论,用唯恐中华不乱来形容,我觉得并不为过。

      我在前面的帖子里详细描述了我自己的成长环境,大黄兄说我的帖子有代表性,代表一大批这个年龄段的大陆菁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愧不敢当。菁英是要讲责任和贡献的,这一条从我去国离乡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自动失去评选资格了。但是我的确认为我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出身贫寒,靠个人努力考上大学,来到大城市。然后又考取美国的奖学金,来到美国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大公司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和美国绿卡。看看我的履历,不敢说令人印象深刻,至少一路都是名牌过来的。在颜子这样的海外华人看来,我们也许真的算是菁英了。可是放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不谈,光就是我们自身的修养,我扪心自问是当不起菁英二字的。其实,个人积累的苍白往往是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反映。历经几百年的闭关锁国,一百多年的战乱,中华文化到了近代实已是衰败到了极点。对于当时那个时代的情况,草纹刚刚写了一个帖子【原创】陈天华与绝命书---100年后的纪念 ,给了一个很好的素描。

      说这些,我是想说明我才出国的时候对各种奇谈怪论是相当没有免疫力的。光鲜的外表下,是贫乏的人文历史知识,是还很粗糙的思维方式(我虽然学理工,但是并没有自觉的把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中。象巴伊老爷那样早早就无师自通地学会批判性思考方式的人,【原创】地主往事之挑错认错 [ landlord ],在我那个时代是不多的。作为例子:我一个其貌不扬的朋友就是靠着看问题深刻让他老婆倒追的。由此可见真知烁见之稀少珍贵。

      和美国比较,我们第一输在信息的不足,对确凿的历史史料掌握不确切。这一条除了我们自己不关心,也确实不知道到那里去找。第二是在我成长的年代,我们的教育也没有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引入相应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就像GRE逻辑题那样的训练或者美国中小学那样的课堂讨论。科学,被作为应试的工具来对付,又作为前辈牛人创造的高不可攀的成就被神化。我们不知道科学理论的来龙去脉,自然觉得茫然。懂逻辑,懂科学,懂历史,懂社会,至少在当时,我没有一条是合格的。

      到了海外,面对着众多对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侮辱,面对着动不动就祭起的劣等民族论,尤其这些都是以中文的形式出现的,我的内心是很痛苦的。而这种痛苦又被一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助感觉所加深。难道我们这个民族真的是劣等民族,我们的文明真的猥琐肮脏(我老板在课堂上就把裹脚作为奇闻讲着玩)?难道我们现在的政权真的那麽不堪,从历史上就不是好东西(八路游而不击,文革内斗)?对于当时在学业的重压下苦苦挣扎的我,这些问题是不可能有时间一个个搞清楚,并大力宣传的。哪有精力时间?谁又会在乎?就算我证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一直伟大光明正确,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又有什么用?狼吃羊用什麽理由不可以?使馆炸了就炸了,间谍飞机被撞了当然是中国飞行员的错,你能把我怎样?

      于是我学会了不去考虑这些问题,专心于自己个人的发展。但是这种内心的不安和苦闷,却并没有消失。这种精神状态,我想我是不会比hehehahee河友的这个帖子写得再深刻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萨苏的文章,于是来到西西河。从一开始看好玩的文章打发时间,到后来重新开始看政治,历史类文章,西西河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平型关大捷是八路谎报军情?读萨苏的考证。八路游而不击?读读王外马甲的骑兵系列去。抗战我们是失败者?读抱朴仙人的帖子足矣(【原创】我为什么为抗战自豪?)。抗美援朝不值得?读晨枫的帖子,朝鲜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一言以蔽之,西西河在对事实的整理上,起到了去伪存真,辨清真相的作用。原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认真,独立思考,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我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于我来说,西西河使我重新捡起了对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的自豪,也在引导着我思考民族的未来和我自己的人生方向。

      从消极颓废到重新振作,从无所作为到身体力行。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视角,我觉得我们的文化不是劣等文化,是可以继往开来,重新焕发出青春的。但是思想上通了并不等于民族复兴之路就会是一片坦途,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写这个系列的帖子,就是想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交流讨论,争取把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走得更快一些,更顺利一些。

      通宝推:indy,西行的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续三:向罗马进军。(已修订)

      我已经错过了接受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时机,现在正在为生存而奋斗,风花雪月是顾不上了。但是我并不太在意。做自然科学的人都知道学习前人的知识,除了在读书阶段的系统训练,很多都是在工作中有了需要才会去接触的。同样的,从“求生存发展”这个切入点着手,我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秉承拿来主义的宗旨,并不是先读了圣贤书,然后再去搞人生实践的。

      我这个年龄阶段的河友可能时不时的有这种体会:自己从生活工作中得到了一些经验教训,有了一些感悟,可能后来会从书里面读到类似的话,例如论语。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会是,老祖宗有很多东西想得很透。这些想得很透的东西很多和“人性”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两条沾边,从而在历经千年之后,仍然有生命力:无论科技发展多么日新月异,人性当中的很多东西是相对稳定的,人和人之间打交道的很多经验在今天还是适用的。论语的很多话,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对自己一生工作学习的总结。

      但是否不读论语我们就不能工作学习生活了?不是的,我的态度是,“啊,原来古人也有类似的体会呀,看来我的想法得到验证了。很好很强大,继续前进。同时记得这是一部好古书,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没空就算了。”

      到现在为止,可能大家通篇看到的都是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实用主义态度。没错,这是我现在的态度: 不实用,就没法生存;不解决发展的问题,就等着进历史博物馆,成为其他民族把玩的玩物,成为被其他民族观赏的动物园。我很看重中国文化里对谋略的研究,对问题全局性的思考方式,对人心的剖析,对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应对,因为他们能够帮助我的生存发展。诗词歌赋,只是我在闲暇之余,用来把玩的东西。这并非是我看轻这些“软”的东西,相反,我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情操,从而影响你一生最终的成就。例如古语说,“诗教,温柔敦厚也”,大家可以去看看aokrayd的文章,【原创】穆穆清风至--聊聊古诗,看看诗歌是否可以陶冶情操。但是这种情操品性上的东西要转化成现实中改变自己命运,影响社会的东西,中间有个很大的鸿沟需要跨越。这就好比你对科学上的大方向看得很透,在哲学的方法论和思想观上领悟很深,可是如果不能在五六年之内发出足够数量的文章,对不起,这个教职不能给你。丘成桐可以侃侃而谈哲学对他科研的正面影响,是以他在偏微分方程上的强大技术实力做支撑的(参见他和孙理查合著的《微分几何》)。

      所以中华文化要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生存下来,中华民族首先要生存下来。这不是作为连自己母语都讲不好的所谓“国际人”,而是作为一个有自己鲜明特质的文化,有蓬勃的生命力, 解决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的优秀民族生存下来。现在中国面临的很多问题,其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经济上的效率,社会的分配制度,政治上的组织和管理。这些都是当大尺度(large scale)出现时带来的必然结果。说穿了,中国的发展就是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想要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想要有精神上的自由发展,想要对社会的组织管理进行参与。这就是最大的人权!这伴随而来的管理难度和挑战,就好比军事活动上从少数人参加的贵族战争过渡到全民动员的总体战争所带来的挑战。对照东周列国的历史,现在我们也许正在从春秋过渡到战国。哪一个国家能够像秦国那样首先找到动员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手段和制度,打一场全民战争,哪一个国家和它的主体民族就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继续书写新的篇章。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在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探索。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在做什麽?

      我们在创造历史!(We are making history!)

      让对过去的辉煌恋恋不舍的欧洲见鬼去吧,让中华文化中不适应新的挑战的东西进博物馆去吧。

      罗马,我们中华野蛮人来了!

      ————————————————————————————

      喝水,待续。中场休息,学习制度创新的典范,老马丁的雄文,风帆时代的英国海军为啥这么成功?

      通宝推:西行的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此篇不好。文化继承和科技、经济、制度兴国就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我觉得没人要求中国每个人都成为全才型的人物啊??此篇思维和上几篇联不上。

        对过去的辉煌恋恋不舍的欧洲见鬼去吧,让中华文化中不适应新的挑战的东西进博物馆去吧。

        这句是不是赞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可是美国的实用主义也很“文化”啊!它本身就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指杜威等人)等等的结晶啊。再说,美国可是向来嘲笑欧洲不够“基督教”、太世俗的。这不是也是一种文化吗?——而且并没有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不“实用”啊?虽然人文学术原创性总是比我上欧洲,但人家引进得很快,很全面,很好,很强大。所以,美国文化才那么有活力啊。所以,欧洲的学者才把美国当成成名以后的“摇钱树”啊。我可没觉得美国的实用主义就是对传统的“博物馆的标本化”。你去看看美国的宗教学、神学研究去,兴盛着呢,而且相当新潮和热闹。——文化和生活结合得那是相当紧密啊。

        我们在创造历史!(We are making history!)

        这就是典型的启蒙的神话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幻想。好像历史真的可以从零这个起点开始似的。这都是骗第三世界的傻子的。欧洲和美国人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却要求我们放弃传统,从零点开始。这不是蒙人是干什么??这是被人卖了还要给人数钱。所以,反对保守主义的不合时宜以外,也要反对自愿陷入西方的所谓“启蒙主义”的陷阱。

        说实话,文化也是个大产业,据说英国最赚钱的也不是啥科技产品,而是它的语言和流行音乐。美国的好莱坞的利润率也恐怕不次于IT吧?(经济咱不懂。)所以,要当“野蛮人”也得带着中国的传统和文化去当,要不啊,呵呵,就只能在别人的“新罗马帝国”里面为几个小钱跳“草裙舞”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回复: 我们的确在创造历史。(已修订)

          文化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文化典籍,也可以包括音乐,绘画,雕塑。但是从求生存求发展的要求来看,我的潜台词也包括制度建设,也包括物质建设的成就。所以说一定要给我的帖子里的“文化”下个定义的话,我觉得说“文明”也许更恰当。我之所以一直说“文化”,是因为在这个帖子里说的是如何 “继往开来” 的问题,要解决的是思想观,方法论的问题。这是属于精神范畴,或者说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所以我说“文化”。

          说“让对过去的辉煌恋恋不舍的欧洲见鬼去吧”,这个话本身我没有多解释,读者可以做多种理解。说具体一点,就是我认为欧洲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改革的速度不够快。这一点可以参见葡萄的观点。从感性认识讲,可以从彭博社和纽约时报的报道看意大利的没落:彭博社:Italians Dressed in Sunday Best Forced to Dine in Soup Kitchen讲意大利中产阶级的没落, 纽约时报:Made in China on the Sly讲高端奢侈品制造的外包。

          至于这是否在赞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我听说过杜威的学说,但了解不多。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我所需要的东西有一定要求。如果前人已经有了类似想法,“很好很强大,可以拿来看看”。仅此而已。如果我事先知道一些这个学说,刚好能对我解决问题产生启发,我当然要用它。但是我前面说过,我是已经错过了全面系统了解的最好时机,只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学习哲学了。----这种全面系统的学习是什麽样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罗素的回忆录,《Portraits from Memory and Other Essays》。一般人是不可能有他那样的条件的。

          打个比喻,俺是二流中学出来的,没有经过重点中学的竞赛培训。你给我一道数学竞赛题,我自己分析出问题的本质规律,给出了一个解法。然后你告诉我,“这是××法,前人已经做过了”。哦,我可以去看看,看我还能再从中学点什麽。然后呢,是Life moves on. I’ll solve the next problem。以后我条件好了,可以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不用再在这个上面浪费时间,如此而已。

          对于您说的美国文化对欧洲文化的继承,我已经说过,您提到的“经验主义”和我自己体会出的是否是一个东西,还没有定论。所以从逻辑上讲,不一定有严格的一一对应。而且更重要的是,我通篇都在讲对于传统文化要有取舍,取舍的标准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的东西要留,小脚,娶妾要进垃圾堆,其他的可以先不忙着鉴别。这并没有说就不继承过去了。我在讲对传统有取有舍,您在说美国对传统继承得好,咱们各说各话,呵呵呵。

          这就是典型的启蒙的神话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幻想。

          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原稿用的是“这顶帽子太大”,这个说法太冲了,道个歉)。俺举个例子,俺家翠花做了两碗面条,把丈人丈母娘喂饱了,现在正在给俺做第三碗面条。她说,“俺正在做面条。”我说,“爹娘爱吃酸的,俺爱吃辣的。你就别做酸的了,去掉醋,加辣子。”

          中国人过去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包括诗词歌赋,文官制度,科学技术,把我们的老祖宗喂饱了(头两碗面给爹妈)。现在老的积累面临挑战,需要再创造出新的东西来满足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要求(下一碗面给我),包括新能源,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政治制度上的民众参与,经济制度上的高效公平,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向太空深海进军,等等。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我觉得说“创造历史”不过分。这个和“启蒙神话”,“西方中心主义”好像并不沾边。至于您这一段后面的话,我希望我前面的解释已经说清楚了,我原文没有您所说的意思。

          至于我说的“野蛮人”,我在前文中其实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回过头来,我说是“虚心向先进文明学习,积极进取,不怕苦和累,拿出蛮子的精神埋头苦干”,您看我是否和前面接上了,可以自愿其说?例如铁人王进喜的精神算不算是一种“野蛮人”的顽强坚韧?

          总结起来,我觉得和人交流的时候,尤其是在网上交流沟通的时候,容易产生误会。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方说的话容易用自己的经验诠释一遍,这样就容易起歧义了。西西河好多架都是这么吵起来的。

          另外当我说“向罗马进军的时候”,可没打算裸奔。自己的全套武器都带上了。还加上空车若干,等着搬东西的。这种野蛮人的务实精神,参见知秋同志的YY小说《猛兽记》。这本小说用来消遣很不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送花

            您提的野蛮人的精神,是不错;但野蛮人的提法,自嘲没问题,但如果自己定义,读者不通篇看原文的话,很容易引起误解;对老外使用这个词就更得谨慎了,他们的字典里,这是和凶残挂钩的,您很难让他们理解您的想法,却有可能引起负面的想法。

          • 家园 昨天回得匆忙,多有不敬,先道个谦哈。

            兄这几篇长文我是很钦佩的。兄对西西河比我更熟悉一些,西西河的温和理性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对传统和创新的双重尊重是我的观点,我读贴不细,如果帖子是从“继往开来” 开始论述,我是没有什么异议的。思想越辩越明嘛,希望大家互相促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