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革,台湾,大陆人 -- 给一位深蓝朋友的回复 -- 萨苏

共:💬283 🌺74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八十年代学雷锋不假

          可是这种事情,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坚持下去么?

          不开放,我还以为世界三分之二受苦人等待我们去解放呢。既然谈话语权,我们不妨就说话语权。文革的时候谁知道德国一个工人的工资是中国工人的多少倍?

          开放,让中国人看到了世界,看到了差距,从而产生幻灭。看到了差距,也是中国学习和赶超的开始。

          看看人家十年里的成就,文革时候的自豪感,多少有点儿夜郎自大吧。肉没有了告诉大家大豆蛋白比肉好,难道我们能够一直骗下去?

          八十年代,是一个偶像破灭的时代,不但是人,也包括自己的信仰。就像一八四零年大炮打开国门一样,十九世纪中国的积贫积弱是应该一八四零年前的中国统治者,应该负怎样的责任,文革对于中国人改革开放后的幻灭就该负怎样的责任。

          你文革要斗谁,结果斗了谁,哪个派别胜利了,是你们的事。不客气地讲,官就是官,不要摆出一副救民水火的样子来,我们只看自己碗里有多少,看你愚弄了我多少,看我的孩子读到了多少书。

          对人没意思,兄弟,文革已经试验过了,你可以把某人打倒,再踏上亿万只脚,或者干脆错骨扬灰。。。

          有用么?

          • 家园 我不觉得文革对道德的影响有那么大

            文革是很糟糕,不光是文革,我也绝不否认文革之前的历次运动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

            但我不觉得今天所谓的道德沦丧是文革造成的。我是七零后,只从我自己的感受说。我觉得八十年代给我的感觉是百废待兴,人们斗志昂扬。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改革开放,让人觉得国家和人民都得到了新生。文革的那些人整人的风气都被人唾弃,虽然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体的精神面貌是非常积极的。文艺节目朴实而健康。如果老萨有时间,把八十年代到现在的春节晚会过一遍,就可以看到现在的春晚是多么地华丽,而又多么地庸俗。相比央视之下,其他地方台的节目更不堪入目。别的不说,我们这代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和现在流行的暴力色情的动画片就不可同日而语。

            我家在一个位于山区的小厂。恢复高考后,我爸上了大学回来当车间主任。我上的是厂里的子弟校。我们厂虽然小,但那时的文体活动非常丰富,比如车间之间的合唱比赛,各种球类比赛,春游,秋游,新年晚会(我们学生也要出节目)。我爸还给车间里的青工组织夜校,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给青工改作文改不完,叫我妈妈帮他改的情形。现在还有多少单位搞这些活动?连学校都不组织春游秋游的活动了,因为怕出事担责任。

            道德沦丧,社会风气变得自私和功利,我更觉得九二年市场经济开放之后的影响要大得多。我不认为开放市场经济是个错误。但市场经济对人贪欲的刺激是很强烈的。而另一方面,我们缺乏高尚的道德追求来平衡这种刺激的作用。这时候,文革的影响就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被抛弃了,以儒家为主体包括佛道教民俗的传统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然而实际地说,在人文精神还没有得到广泛发展的群体,共产主义理想很难为多数人所接受,比方学雷锋也搞不长。传统道德对社会的影响力又有多大呢?儒家等高尚的道德境界在知识不够的群体里,能被多大程度的体会到呢?勤劳、守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自私、冷漠和愚昧在今天的中国很常见,在六十年乃至上千年前的中国难道少见吗?而且当缺乏高尚道德来指导的时候,勤劳也可变成贪婪,守信也可以变成不问是非的江湖义气。儒家等的很多智慧的教导在民间演变成陋劣的习俗,不就是因为缺乏对其核心精神的把握吗?所以,我觉得即使没有文革,这方面在现今或略早略晚也不会好太多。相比之下,美国有改良后的基督教(虽然我不认同其信仰),欧洲有发达的人文与哲学教育(更演化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来平衡市场经济对贪欲的刺激。

            因为讨厌宗教,我更认同欧洲的方式,同时也觉得其和儒家殊途同归。因为儒家的价值观是"仁",方法论是"礼教",合起来就是就是人文化的制度和制度化的教育。我的论语老师认为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历史上和现在的社会。我觉得儒家的方法依然是可行的,儒家最大的缺点"托古改制"限制了其作用,而今天的思想解放使这点再不成问题。只依靠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社会规则自我演变出新的普适的道德观,花的时间和代价都会很大。过往的经验已经有古今中外的智者总结,弃之不用,殊为可惜。教育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说句题外话,共产党作的一件好事就是简化汉字,让文盲率大大降低,为广泛的教育打下基础。当然彻底拼音化太左了,违背规律。简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一些具体的不合理简化可以再商榷与修正。其实每一步的简化都有不合理的地方,语言和文字是活的,活的东西就会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变异。那些批评简化的人干嘛不回头用小纂呢?

            另外,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人对八十年代的体会可能会很不一样。五十年代人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复兴的中国,七十年代人看到的是一个上升的中国,而六十年代人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幻灭的中国。昨天和妈妈偶然从"桥"谈起八十年代初进口的电影很好看的事情,她就慨叹我们七十年代这些孩子是最幸福的,在成长期间接受到的几乎都是中国最正面和健康的教育。六十年代的如她和我爸的小的弟弟妹妹的成长是最受影响的,小时候灾荒年,上学就搞文革。所以我想,老萨对八十年代的感受不一样也可以理解。

            • 家园 我和您对八十年代的感受是相同的

              科学院里当时最流行唱的就是祝酒歌,人人唱的时候热血沸腾。同时,八十年代也是思想极为活跃的时代,我最早看到方力之的有关材料是在84或者85年,在人民大学一个自习教室,偶尔看到学生办的社团刊物,当时老方可是让学生们看作神明一般。

              那是一种压抑之后的反弹。

          • 家园 支持一下萨大

            我母亲所住弄堂里的一个邻居,家里子女多,说了一句,“一年不如一年了”,判刑。。。。。。

        • 家园 同意

          萨苏他是站在他的立场和经历上说,没有错。

          但是中国有 13 亿人,也许有几千万人可以达到萨苏那个圈子的水平,剩下的人呢?

          对文革,不同的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工厂的人就普遍认为文革没什么,工作学习没耽误。

          更是认为邓不如毛,很简单,人就是用自己的经历在说话吗。

          文革对个人的影响更是千差万别,从自己家里的经历来看,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省会城市影响是比较大的,

          但也限于政府机构和学校,上海的工厂和科研所是没有受影响的,我父亲在上海的动力区,我朋友在上海的

          硅酸盐所,可以说没有影响。至于到了我们县城也就是洒洒水了。

          至于治安和社会风气彻底变坏是90年代邓南巡之后,那才是真正露出了人们的狰狞面目,中央号召吗。

          萨苏没有错,但是只能说萨苏太天真了,太局限了。

          • 同意
            家园 发错地方删除
          • 同意
            家园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萨苏也说过人都有情绪,不要强求

        • 家园 笑了,雷锋叔叔没户口,听说过没?这什么时代的话?反正不是现在的~

          需要组织这类活动,正是对世风日下的纠正措施,还能当个事拿过来说?

          别的不说,1980年代,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比现在少多了。那时候年轻人坐着老年人站着,脸不红心不跳的。还有相声小品专门讽刺,都忘了。现在还写得出来那样的东西吗?为什么写不来了?因为那样的人少了,没了!学雷锋也能说事?只有没经过特殊‘组织’放大的,日常生活的自然流露,才是社会道德水准的真实反映

          至于明争暗斗互整黑材料造谣告状,拿歪理当真理,拿罗织做事实,不抓生产不搞科研,热衷于‘揣测上意’,热衷于‘与人斗’,这种‘大恶’流毒至今仍不除,是谁之过?是谁彻底扼杀了市井乡村之间一切所谓‘淳朴民风’?

          当然不仅仅是文革,但文革罪莫大焉!这也不承认?

        • 家园 学雷锋打有那什么那年就学了8?

          现在不是也在学么?恐怕不能作为世风好坏的标准。

          最近看一些讲老北京的书,人比现在实诚,有礼。要说人家也是资本主义,向钱看8?人家还乱世呢!和如今隔了个什么?我倒不觉得可怜的蒋光头和日本鬼子有这个大能。

          文革呗。雷锋同志挎枪也扛不过人民啊。

          人民,只有人民斗tmd人民,才是推动人心大坏的动力!与人斗,其乐无穷呢。80年代风气好?那是比现在好。要比50年呢?

          老萨也瞧出来这篇儿准是个战场,所以特地单拎出来了。也对,咱们别吓着正在文革中的海峡对岸的同胞们。看看,这都多少年了,我这第二代,还为这事儿跟您掐呢!!!

          • 家园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风气比八十年代好吗?

            能否给些具体的描述?

            即使如此,文革的影响没有在其刚刚结束的八十年代起作用,而在九十年代之后起作用了,我觉得不是很符合逻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