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 -- 任爱杰

共:💬327 🌺3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当年我们队练的最狠

          好像是我们队15天走下来只有2个人脚上打炮做了车。其中一个是我们兄弟,IT的目的是和坐车的宣传队女生多亲近一下。。。

          • 家园 你狠

            “IT”

            俺们对好像就没人上车,俺当年特郁闷,闹了好几天肚子,还是坚持走路背包外加打旗子----前面就是女生队啊

            BTW,你家宝宝那个头像太可爱了,真像个小地主,哈哈

            • 你狠
              家园 地主们RP爆发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你狠
              家园 这个打旗子的事情兄弟也干过

              当年偶好像在我们队身高第二。第一的是那个打篮球的zhengzhe.

              我们家今年夏天就有第二个小地主了,哈哈。。。

        • 家园 地主背的是浮财吧?
        • 家园 这么强悍的地主!

          莫非是周扒皮,每天起得早,坚持锻炼的结果?

      • 家园 现在的宅男们么?

        空手走20公里,咱家就建议可以拍一部纪录片叫做《苦难的历程》鸟

        • 家园 其实“远足”是非常好的活动,

          杭州附近可以选择的路线:

          1,杭州〉临安〉昱岭关〉黄山;

          2,杭州〉富阳〉桐庐〉淳安;

          3,温州〉永嘉〉仙居;

          总之,线路不是问题,沿途居民点密布,治安也不错,高速公路通了以后,山区公路车也不多,不会吸太多废气。

          只可惜现在的学校安全无限至上,指望他们来组织是不可能的。小驴现在还小,不知道等他十来岁的时候能不能忽悠得动跟老头子一起出去走走,而不是在家打游戏。

    • 家园 再举一个司马懿的例子

      发在另一个回帖里。

      任爱杰:也来举一个司马懿的例子

    • 家园 孙子兵法,军争,多好的材料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孙先生说,日行三十里都快了,要有三分之一掉队,要不要讨论他是胡说?即便发展到明朝,步兵也就那么回事,机动能力没本质区别。

      快不是不可以,但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起义军打到骊山就拱不动了。章邯也不是神仙,临时拉来打仗的刑徒就能高奏凯歌?

      轻装(揭竿而起),无根据地依托(一个月,来不及根据地建设了,抄起家伙快开拔吧),就地取食(沿途闻风响应,百姓箪食壶浆),流窜作战……刚刚拉起来的队伍差不多就是这样,就是一股锐气,但是一击不成后边就要出问题

      • 家园 军争是特殊情况

        什么叫做“军争”?所谓军争,就是掌握战场主动,争取先机之利,使自己处於优势地位。

        孙子的原话说: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抄一段书上的白话翻译

        军争之所以难,就在於:要把迂回绕远的路变成直捷近便之路,把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用以小利引诱敌人上钩,迂回绕过敌人占据的军事必经道路,这样,就可以收到後於敌军出发而先於敌军到达,并及时抢占有利地势,取得先机之利的效果,如此指挥作战的将领,就是领会了迂直之计的奥妙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孙子讨论的是在战区如何迂回奔袭的问题,而不是普通的行军问题。您引用的那段话紧接这段,讨论的就是如何才能有效的迂回奔袭后还能保持战斗力的问题。

        既然要迂回奔袭,一个假设就是到了目的地之后就要和敌人交战。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要保存体力。

        然而行军并不是只有战区行军。在古代绝大多数情况下,部队的行军都是在相对安全的地带。

        《窃明》中所谓的“神行数千里”其实百分之九十是在绝对安全的明朝腹地行军,根本没有被敌人偷袭的可能。而且小说里黄石的部队根本就不做御敌准备一路洒钱买补给。呵呵,万一要是来卖东西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准备“智取生辰纲”的怎么办?

        可见作者自己也不认为在自己的势力腹地行军需要做御敌准备。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天只能走三十里还称为“神行”,岂不可笑。

        • 家园 ‘迂’不能理解为‘迂回奔袭’!否则战略战役问题被降格成战术问题了

          首先说这译文,我就有异议

          军争篇的‘迂’与‘直’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指‘争胜’中两军的‘远’与‘近’,而且不仅仅是距离上的,更是时间上的,地形上的等等。或者说,是距离胜利的远与近。

          一句一句说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军争的困难之处是,把远的化为近的,把不利的化为有利的。’

          这句是说自己状况的。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所以要使敌人的路途‘迂’,而且诱之以利,(使自己能)后敌出发,先敌到达,这才是懂得‘迂直之计’啊”

          这句是说,处在‘迂’与‘患’的状况下(其实基本是一回事,互指),应该想尽办法变被动为主动,在自己掌握主动的情况下投入战斗。

          你引用的译文,擅自加入了原文没有的内容(…敌人占据的…)。本来自己就‘迂’了,还要更加‘迂己途’,还不嫌远,继续绕……该上军事法庭了

          孙先生讨论的是如何变‘迂’为‘直’,变‘军争’中的不利地位为有利地位。偏差的译文+更加偏差的你的理解,变成了主动去‘迂回奔袭’争利,奔袭还不能奔快了,免得跑死……这是不是离题越来越远了?也离常识越来越远了?你到底是要‘奔’袭,还是要稳扎稳打?

          --------------------------

          再从全篇看这段讨论的地位:

          军争是特殊情况

          这对吗?

          不对!

          本篇讲‘军争’,如您所说,是如何掌握战场主动权。这怎么能是特殊情况呢?这是战争中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的问题!所谓‘将受命于君’之后,最头大的就是这个问题。难道他们最头大的是‘特殊情况如何迂回奔袭’?

          实际上,在本篇,孙先生要讨论,大军开赴前线,应该何时何地接敌展开战斗对我最为有利,并且这一过程应该注意什么。权衡盘算这一切,才是‘军争之难者’。

          打仗,可以说确实是‘大多数时间在安全的腹地行军’,没有大的危险。除了偶尔耍阴谋诡计不得不冒风险,主力会战的时间地点一定程度是可控的,否则主官该上军事法庭了。

          但是,孙先生仍然明确的指出了:日行军30里,1/3的兵根本就没体力完成行军,至于其后打仗就更不用提了。生生累垮部队,去了也是‘阙上将军’。全篇来看,这是适用于‘军争’的一般情况,而不是适用于‘奔袭’的特殊情况。

          总结:整篇讲如何‘争胜’,要“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先于对手算得态势有利不利的获胜,这才是‘军争’的方法。)根本没有一字半句提到‘如何迂回奔袭’。

          • 家园 这是到地方就开战的情况

            如果是到地方就宿营,明天接着走,谁去“厥”那位上将军?正常情况应该是快速接近战区,然后休整,然后交战。在相对安全的地区快点走总是没错的,兵贵神速。另外,孙先生的数字只是给一个概念,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描述。

            举例子说就是,上午6点出发,急行军,下午3点遇到了严阵以待的敌军,3点一刻,两边已经打起来了,这时候刚赶过来的一方肯定很吃亏。但是如果改成下午3点扎营,休息一晚,第二天再慢慢推进一段,9-10点钟左右,在预期的地点与敌军作战,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 家园 长途高强度行军,比如,一个月

              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缓过乏来的,更何况,后勤还要带着。不用多算,每人刀枪弓箭衣服鞋帽再加三天口粮,够好几十斤了。

              再者,孙先生没说,行军快了,部队疲劳,不能打仗,需要休息。反反复复说的是:十分之一至,半至,三分之二至……日行30里,1/3掉队,部队跑散花了,建制打乱了,这可不是休息一夜能解决的问题。

              • 家园 这就是个程度问题了

                休息一夜,体力不可能恢复到巅峰状态,但是保持可以作战的体力还是可以的。从实际情况来看,进行远征,十分疲劳的部队作战取得胜利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打仗是个玩命的活,所以人可以调动肾上腺素保持亢奋状态,只要有士气,疲劳的人一样可以透支体力作战。从这个角度看,打仗不怕苦,就怕拖。

                急行军时,身上是只带最少的物资的,口粮也极少。后勤部队要么提前早早出发,要么被远远的甩在后面。如果有水道,后勤物资还可以靠船来输送。只要保证作战部队在食物耗尽前能有补给就可以了。以霍去病为例,他为了保证速度,常常是抛离辎重部队的,打完仗再回师与辎重部队汇合。假设他一天推进一百里,那么带六天的口粮,即使遇不到敌人,他也可以推进四天,前进四百里,而后后撤,这样,后援部队只要保证六天前进二百里就可以了(即使保证不了,作战部队饿上一天也应该可以汇合了)。如果他成功捕捉到匈奴部落,还可以抢粮食,然后继续推进。

                另一方面,慢点走,多走几天一样会疲劳。而且即使到达战场的时候体力更好些,由于时间上没有突然性,很可能无法速战速决,结果得不偿失。所以,历来兵家都是尽可能地提高机动速度,个别时候甚至不惜代价地追求速度。

                关于孙子的数据,他写那部书的时候自己并没什么实际指挥经验吧?所以他不可能有机会作这类调查统计。而他本人也只是用这些数字阐明道理,并不代表他真的认为如果实战中运动一百里去与敌军交战,一定只有一成的人能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