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甲骨文须知 -- 黄金狮子

共:💬44 🌺10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甲骨文须知

    点看全图

    中国的先民们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占卜,也就是在做某件事之前先向自个的祖先或有法力的神明询问这件事的吉凶祸福(壮胆儿)。长期的实践,使得这些先民们相信用动物的骨头(以牛肩胛骨最为灵验)或者乌龟的壳(以龟腹甲最为灵验)来进行占卜,获得的占卜结果会比较灵验。在八千年前的贾湖遗址,您就能看到这种占卜用的甲骨了。在占卜完之后,占卜的执行人(巫师)有时候还会把占卜的结果记录下来(随手刻录在占卜用的骨头上),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甲骨文了。不过,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甲骨文实际上专门指得是三千年前殷墟的甲骨文,中国的甲骨文也是从殷墟甲骨文才开始被外界了解和注意的。

    甲骨文的“出生”

    “甲骨之父”王懿荣是山东烟台人,祖籍云南,官宦人家出身;自个也正经读过书,参加过科举,考中过进士。清朝建立之后,文网严密,屡兴大狱,所以读书人就不敢像以前的朝代那样“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了,慢慢地把兴趣转向了“金石学”,王懿荣也不能免俗。用熟悉他的人的话来说:王懿荣这个人哪!他“性嗜金石”、“好古成魔”。王懿荣可不只是爱好那么简单,《汉石存目》及《南北朝存石目》就是老王业余爱好水平的标志。

    清光诸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这一年王懿荣在京师(北京)里的当差(国子监祭酒);这一年秋天,一位古董商人携带从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小商屯发现的“龙骨”到京师,找到了“好古”的王懿荣(他也是一个真正的专家+教授)。老王仔细考订,认定为殷商故物,并发现了甲骨上的古文字,这才有了后来让世人震惊的甲骨文的发现。

    但是,《龟甲文》上还有另一种说法:也是这一年秋天,老王得了疟疾,吃了好多药都不见好;这时候老中医出现了,还给老王开了一剂药方;方子里就有一味中药—“龙骨”。要是别人,这也就是一味药,可王懿荣他懂这个,好古呀!研究了从药房(达仁堂)拿来的“龙骨”,王懿荣认定了,这就是殷商故物,甲骨上的刻划它就是甲骨文。

    王懿荣作完了这辈子最出名的一件事——发现甲骨文;第二年庚子国难(八国联军入北京),还没来得及再出一本甲骨文的著作,王懿荣就殉国了。

    甲骨文的研究

    王懿荣认定了甲骨文,马上理解了甲骨文的价值。他在短时间内,就花巨资购买了一批带字的甲骨,数量大概有1500片。但老王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就在随后的八国联军入侵时投井殉国。老王殉难后,家人为了还债,把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让给了刘鄂(《老残游记》的作者);剩下的大约有500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老王的子孙把这些稀世之宝都捐献给了国家。

    刘鄂得到了王懿荣收藏这些甲骨之后,自己也大力收集,累计到了5000余片。1903年10月,刘鄂从这5000余件甲骨中,挑选出字大而且清晰的1058件制成拓本,取名《铁云藏龟》,公开印书发行。刘鄂,字“铁云”,故名《铁云藏龟》。胡适后来说《铁云藏龟》“要算是近年来研究甲骨文字的许多著作的开路先锋”。

    这时候,学者们对甲骨文还都是半信半疑的;譬如,章太炎干脆就说这些甲骨都是伪造的。第二年(1904年),著名学者孙诒让写了一本二卷的《契文举例》(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著),为甲骨文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成为此学的开山鼻祖。其后才开始了对甲骨文连续不断的发掘、研究。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罗振玉            王国维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董作宾            郭沫若

    说到早期的甲骨文研究学家,就不得不提到“甲骨四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和王国维(观堂)。如果那位河友对甲骨文感兴趣,那么“甲骨四堂”的著作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罗振玉的《殷虚书契》系列在这“四堂”中是最早的研究著作。也是罗振玉首先从甲骨中考证出了帝王22,先妣14,人名78,地名193,文字485;甲骨文研究进入了“文字时期”。接下来就是罗振玉的儿女亲家王国维王先生,提到他和甲骨文,必看他写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以及《续考》,这两篇著作在当时可是“甲骨文发现19年来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标志着甲骨文已由“文字时期”进入了史料时期。董作宾,号彦堂,是殷墟科学发掘的开创人、甲骨学一代宗师。从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共进行十五次科学发掘,董作宾先后九次主持科学发掘,开创之功,功不可没。董作宾后来将殷墟发掘所得甲骨文编成《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甲编》收录甲骨文3938片,《乙编》9105片,总计13043片,囊括了当时发掘所得甲骨文的精华。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其实是他创立了甲骨断代学(1933年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四堂”出道最晚,但成就最大的是 郭沫若;他最有名的著作除了《甲骨文研究》外,还有由他主编得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出品的《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对甲骨文发现八十多年来已著录和未著录的十几万片甲骨材料进行系统的科学整理,广泛搜集全部出土的甲骨资料,分期分类,共收甲骨约41956片,编为十三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1999年8月,由胡厚宣先生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释文》出版,这也是甲骨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河友们也可以和《甲骨文合集》配套阅读。

    随着考古和研究的深入,除了上述“甲骨四堂”之外,还有不少有关甲骨文著作问世;如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崔恒升的《简明甲骨文词典》(修訂本)、刘兴隆的《新编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有条件的河友,还可以找一找加拿大明义士、许进雄的《殷墟卜辞后编》(1972)、许进雄的《明义士收藏甲骨文集》(1972)、《 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 》(1979)、美籍华裔学者周鸿翔的《 美国所藏甲骨录 》(1976)、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共同编辑的《 英国所藏甲骨集 》(1986)这些关于甲骨文的著作来看。

    甲骨文的简介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但是还有西周的甲骨出土(在周原和其它一些地方大概有近两万片出土,这其中刻字的只有三、四百片);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1984年至,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有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了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 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经解读出的字约有1700个左右。

    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卜辞)。因发现于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又称殷墟甲骨;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大概有273年(也有282年的说法)), 距今大约3000多年。

    殷墟甲骨的大量出土反映了商代占卜风气之盛。在那个时代,商人们十分迷信鬼神,崇尚天命,非常盛行祭祀占卜;特别是商王室和贵族阶层,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要反复占卜(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先鬼而后礼))。占卜的执行人“贞人”是商王室负责占卜的史官,也负责保留占卜后的甲骨。占卜的对象主要是商王,还包括商的高级贵族;如商王武丁经常通过“贞人”占卜妇好的吉凶,妇好也曾代武丁主持占卜。占卜询问的对象主要是祖先神(先王)和上帝,也不涉及外族(如夏桀之类)。

    一段完整的卜辞是由“前辞”(叙辞)、问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前辞为干支、贞人(或商王);问辞为所要卜问的事情;占辞为占卜预测将要发生之事;验辞为占卜之后的结果或应验的情况。

    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极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它实际主要反映了商统治稳定下来以后(商王般庚到帝辛(商纣王))时期,这十二代商王的日常生活。一般也由他们发问,“贞人”给出可能的结果。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首先是将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龟甲在使用前要将甲壳从背甲和腹甲两部分的连接处一一甲桥部分锯开,使甲桥的平整部分留在腹甲上,然后将带甲桥的腹甲锯掉甲桥外缘的一部分,使之成为边缘 比较整齐的弧形。背甲则一般直接从中间脊缝处对剖为两个半甲。有的背甲在对剖之后,还要再锯掉靠近中脊部位的凸凹较大的部分和首尾两端,使之成为近似于鞋底状,并在中部钻出一个圆孔。这种背甲被称为改制背甲。

    牛肩肿骨也要经过加工才能使用。一般先要将骨臼部分从较长的一面切去一半或三分之一,使之成为月牙 形,然后再将臼角向下和向外分别切去一部分,使留下的臼角形成一个近于直角的缺口。最后,再将直立的脊骨连根削去,削平骨板和骨臼下部隆起部分。这样,整 个骨板的加工才算初步完成。

    龟甲和牛肩胛骨经过上述初步加工后,还要进一步刮削和磨光,然后在它们的反面挖和钻制出圆形和长、椭形的梭状巢槽(占卜时用火在这些巢槽上烧灼)。

    占卜时首先是将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在背面加以钻洞到即将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然后再用火烘灼;龟甲(兽骨)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被称为“兆”。负责观察纹路的人“贞人”,在判断吉凶之后,向问卜人(一般为商王)汇报占卜的结果。

    不是每一次占卜,“贞人”都会纪录占卜的结果;但是偶尔他也会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占卜后的甲骨上,一般还会刻上“贞人”的名字。有时候还会在刻辞的笔划中间还填上颜色,大字填朱,小字填褐。史官“贞人”还往往在甲骨的边缘部分刻上来源、制作经过以及卜刻时间等文字,这种刻辞就叫做“记事刻辞”。

    除了占卜吉凶之外,还有极少部分甲骨文是用来记事的,目前在英国还保存着一块甲骨,上面记录了一个名叫“儿”的人的家谱。记事的甲骨文字多用刀子契刻,有的先用笔写,然后刻画出来,也有的是直接刻画出来的。甲骨文多数由上而下直行书刻,这种方式仍是今日中文常用的格式。

    甲骨文的三次重要的发现

    第一次是1936年6月12日,在小屯村北宫殿区发掘出一个甲骨坑,保存着带字甲骨17096片,这无疑是一个由“贞人”管理的甲骨文档案库;这些甲骨上记录着商王武丁时期的许多活动,这批甲骨片的出土,对考证武丁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有极宝贵的价值。发掘时坑中还发现了埋有一个身体蜷曲、侧卧的尸骨,其身躯大部分压在这些甲骨上,很可能是档案库的看守。

    第二次是在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发掘出甲骨7150片,其中刻字甲骨就有5041片(也是一个档案库)。和这批甲骨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制品。这次出土的甲骨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成《小屯南地甲骨》(1982-1983,中华书局)一书出版。这本书也是《甲骨文合集》的有益的补充。

    第三次是在1991年秋天,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掘出一个仅2平方米的甲骨坑,但其叠压厚度却达0.8米,出土1583片甲骨,其中刻字甲骨有579片,记载内容丰富,而且问卜者都是武丁时期的王族成员和高级贵族。说明这个时期,占卜活动已不限于最高统治者国王,王室贵胄都可以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也在事后编撰了一本《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2002,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三次发现很显然都是发现了不同时期,由“贞人”保存的占卜后的甲骨档案库,也极大地推动了甲骨学继续发展。甲骨学还在继续发展,也希望有更多、更重要的带字甲骨发现;中国的上古史研究还需要许多这样的证据。

    甲骨文的特征

    一.笔画繁简不固定 , 甲骨文中的文字往往不计较形体繁简、笔画多少,如“羊”在甲骨文中就有好几种写法;

    二.方向和位置不固定, 甲骨文中,除一些指事字外,其他的都可以正写、反写、倒写、侧写;

    三.选用偏旁不固定 从文字产生、发展、演化的规律可以看出,甲骨文是由最初具体的、个别的特征逐渐向一般的、普遍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逐渐抽象化了。 如“牢”字,现在固定从牛,而在甲骨文中它还可从羊、从马、从犬。又如“牝”字,现在也固定从“牛”,但在甲骨文也同样可以从羊、从犬、从虎、从豕。这就是甲骨文选用偏旁的不固定性;

    四.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异字同形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很少。

    甲骨文的价值

    点看全图

    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然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

    事实上,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产生其实远在甲骨文之前,例如一些刻画在陶器上的文字陶文,在六千多年前已经产生。如果文字代表文明的开始,可知甲骨文之前中国文明的脚步早就启动了。甲骨文也不一定是当时官方的书写文字,因为还存在着更容易记录、书写的竹简之类的载体。坦率地说,甲骨文也是占卜的产物。

    但是,甲骨文很大程度上记录了从商王般庚到帝辛(商纣王)时期,这十二代商王的日常生活,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二百几十年商代的一些情况;为商的存在提供了实物证据,也导致了殷墟考古的发掘工作。甲骨文也为重建中华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的支点。

    关键词(Tags): #甲骨文(橡树村)#甲骨文元宝推荐:水风,橡树村, 通宝推:王树,匿名:1
    • 家园 罗振玉不是大汉奸吗

      似乎那个时候不少遗老级的汉奸都相当有学问,罗振玉,郑孝胥还有王楫唐在旧文人里都相当有名。

    • 家园 一看到‘罗振玉’三个字我就对咱们的末帝宣统意见很大。

      主要是溥仪在他那本名著里把老罗写的极是不堪,看的时候年纪小,老罗的形象一下子被皇帝小儿在我心中给定了型,现在估摸着他书里写的有些人的后裔如果告他一个诬陷诽谤,准确度应该八九不离十。

      • 家园 老罗犯了欺君之罪。

        替儿女亲家王国维,编了个“临终遗折”,并为王国维请谥赐祭。王国维不过是这个小朝廷中食五品俸的南书房行走,即使在他身后进爵到了四品,爵也不过上大夫,是没有资格称“公”的。但由于罗的“临终遗折”,溥仪看了这篇充满孤臣孽子情调的临终忠谏的文字,大受感动,和师傅们商议了一下,发了一道‘上谕’说,王国维‘孤忠耿耿,深堪恻悯……加恩谥予忠悫,派贝子溥伒即日前往奠缀,赏给陀罗经被并洋二千元……”。老罗这事太严重了。要是放到1912年以前,杀头都是轻的。

    • 家园 王懿荣如何确定甲骨是殷商古物?靠解读甲骨文?
    • 家园 原来就字是会意

      一直觉得是形声来着...

    • 家园 花。加个“甲骨文”的关键词吧,这样以后好找。
    • 家园 我猜占卜结果不是随手刻下的,应该有保存档案的意思。

      万一占得不准了,可以翻出来看,到底是解释错了,还是别的原因。写上“贞人”的名字,可能相当于签字画押,如果后果严重,真可能有大麻烦啊。

      • 家园 商朝的巫师是高危行业

        商王就是兼任最高祭司的。商汤时候天下大旱,为了求雨,就要沐浴斋戒,桑林祈祷,如果不成功要自焚的,还好后来下雨了。

        商朝有很多焚巫、曝巫的记载,都是对付那些不灵验的巫师的。

      • 家园 应该不是随手刻的

        有些甲骨还刻上了后来应验的事情,所以应该是留存的。

        不过不应验是不是有什么麻烦就不知道了。

        还出土了大量已经制作完成但是没有烧过的甲骨,应该是备料。

        • 家园 不应验没什么麻烦的,说明你没解释对卦象,反正卦是永远正确的
          • 家园 龟甲、牛骨占卜和八卦没多大关系

            事实上,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易经》号称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但现在只余下一部。而应该对应《归藏》的商朝却居然没有八卦占卜,而是用牛骨、龟甲。这很让人怀疑所谓的“伏羲造八卦”到底是怎么回事。而现传的《易经》是不是也是汉儒的“再创作”。

            • 家园 你没搞明白

              八卦早就有了(考古有发现八卦符号的(公元前4000年至前3500年,江苏海安青墩)),《连山》《归藏》《周易》分别是夏人、商人、周人对卦象(易)的解释。“周”指周朝,“易”是变易的意思。这 种算命方法叫占筮,占是问的意思(观察),筮是指用草棍(蓍草)算命。

              用骨头或者龟甲算命,这是个老方法,8000年前的贾湖遗址就能看到这种方法,这是一个“占卜”的方法。什么叫占卜呢?“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或骨头,观察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吉凶福祸。

              前一种方法,占筮比较容易掌握,只要记录草棍的长短(得出卦象),然后自己翻书(对照《易》经(工具书)),就可以得出结论。后一种方法是一个技术活,要有法力的巫师(“贞人”)同祖先或神明做交流,然后祖先或神明把问的结果显示在骨头或者龟甲上,“贞人”再解释给你(翻译);没有字典的,一般人做不到(真正的技术活)。所以,某个古人会不会占筮不太容易知道的;但是,占卜就会留下痕迹(青墩、殷墟)。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陆续就出现了解释文献(对《易》经的再解释)。后来,就是秦始皇也不禁大家保存的,这就是个工具书。而且,古人也很迷信。《连山》《归藏》这两个工具书,对于周人来说,那是个“老皇历”了,不用了,后来就逐渐失传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