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夏代是杜撰的吗(殷墟甲骨没有提到过夏朝吗) -- 黄金狮子

共:💬42 🌺16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回复早生华发

            他这个也不是个新观点,来自三十年代疑古学派的陈梦家“夏史乃全从商史中分出”这一论断;这一论断的前提,就是周人伪造了夏、商的历史。所以,周以前的历史全不可信(这个既没有考古发现,也没文献来支持)。

            这一理论最重要的证据(或者考古发现,甚至是唯一有力的证据)就是“质疑夏朝存在最有力的证据(虽然极少被提起),正是来自殷墟甲骨文本身。殷墟甲骨文根本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而且只要提到这个理论(或者提到夏是否存在,史籍的记载是否可信),必然会提到这一论据。

            但是用这个做为证据是很不靠谱的:

            一、殷墟甲骨文,首先是一个占卜的卜辞,这种东西不涉及外族(跟祖先做交流、求神问卜)。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在这种场合,很难(或者基本不可能)谈到夏的情况;

            二、殷墟甲骨文的时代,离商王汤的时代已经有三百多年了,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到夏的历史情况的甲骨就更加不可求了;

            三、涉及到殷墟甲骨文文字中人名的破译比较困难,但学者们将某一甲骨文文字译成夏的情况,据狮子所知就至少有三种;因为“夏”这个字出现频率的问题,狮子认为还有的争论;

            四、殷墟甲骨文虽然还没有在“夏”这个字上达成共识,但已经对夏的后裔(杞等)还是有涉及的;

            五、商汤的时代,《史纪》记载中的一些参与伐夏的大臣,还是可以在殷墟甲骨文中找到的;如有名的伊尹,在甲骨文中出现了许多次。从甲骨的记载可以看出,伊尹在商人中有崇高的地位,商人往往把他和商汤一同祭祀(享有同样的待遇);作为“臣”的伊尹,有这样的地位无疑跟他的贡献有关,也跟《史纪》等文献记载的相符合;

            六、证明夏朝是否存在,国内的学者并不单纯看古籍的记载,还是有一些其它的东西作参照的(如《夏小历》);此外这几十年来的田野考古,使得国内的主流越来越相信古籍的记载(尤其是史书),对夏的存在国内的主流已经认可了,少数人附和西方学者的言语很难获得学界的认同,连反应也很少了。

            七、二里头遗址的规模在前后几百年着时间段内,是整个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遗址;目前,各种历史文献记载的夏、商都城遗址考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史书记载的"夏"的时间段内,二里头遗址的规模是最大的一处,这个时代的其它方国、部族还没有发展出能和二里头遗址匹敌的水平(包括商部族)。

            没有了这个所谓的证据,那这个论断就是个空中楼阁。您在我的回复贴中也可以看出,我引用的他回复我的话里就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

        • 家园 呵呵,我当然原谅,这有什么,很友好的讨论嘛

          再说这又不是我的发明,述而不作罢了。

          听您的意思,不想再讨论了,那我以后就不对这个话题发表任何观点了,也感谢您的友好讨论。

          当年殷墟一出来,有关商存在的质疑就烟消云散;二里头出来马上就满半个世纪了,争论却越来越凶,恐怕将来还会愈演愈烈哦。而且我敢预言,将来那一带绝对发掘不出来任何可以与甲骨文相提并论的文字材料,大家不信就拭目以待:)

          • 家园 继续看争论

            个人比较倾向于张大的论点

            夏与商只是当时华夏大地上不同的邦国

            或许,当年的大水造就了夏的大禹成就了伟绩,获得了各邦国的敬佩,大禹后若干年,各部落之间对禹的恩典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退,而商在其后强大,随着东征西讨获得了华夏各部落邦国的宗主地位(东夷不服,接着打??),周做为商属下的邦国,在商主力部队东征后方空虚时取代商后,为了营造政治气氛推出“大命”说来显示自己的正统?

            夏与周之间就隔了近一千年,难说那时候的人们思想是什么样,现在我们有着“朝代”和“正统”的观念,当年的祖先们也会有这样的思想吗?商也是我们祖先们创造的历史之一,它可是有大祭司的朝代

            一切皆为假说,在科学的证据强有力证明前,我们所做的,只有无尽的去考证,去争论,去探索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究竟干了些什么。。。

            • 家园 "当年的大水造就了夏的大禹成就了伟绩"

              突然想起史前大洪水的记录在世界各民族的记载里也有,比如诺亚方舟之类的,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比如世界气候史,地质等学科来考证(夏朝的真实状况)啊?

          • 家园 我理解您的心情

            狮子先生(怎么跟进了童话世界似的)话说得有点冲,而且脱离辩论,趋向批判了,不过基本上还是依照证据说话。

            我看您的观点更多是想把现有的材料统一起来,而没什么意识形态的问题。不过观点上,我倾向狮子先生。

          • 家园 对二位老大的辩论,

            俺只有仰望的份,不要停啊。

            河里的高人猛如虎啊,这就是咱喜欢这儿的原因,给2位上花。

          • 家园 别停呀

            很少见的讨论,很长见识。

            • 家园 双方观点基本上已经表达清楚了

              点到为止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妨另找话题重开战火。

        • 家园 虽然只是看个热闹,但是觉得狮子的说法合理

          夏的权威性也不影响夏的存在。诚然,在夏朝时会有一些部族不承认夏的权威和统治(哪怕包括商部族)。但并不影响夏统治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大禹的后人,三皇五帝的苗裔,传自大禹的“天命”)

          正统的传承很重要

          • 家园 证据不足

            我觉得现有的证据无法给狮张二位的争论下个结论。不过我不同意以所谓“天命”说来给夏朝正名。按照史书,夏是世袭制的开端,那么禹的后人的继承权在当时就不可能是共识,也就无所谓天命。

          • 家园 "这只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

            这话说得玩笑了一点,却不无正确。要我说,两位高人的论战,体现的是做学问的两种方法,一个是乐观的,认为将来的世界一定是我们的,另一位就谨慎一点,说前途虽然是光明的,道路却可能是曲折的。

            而我们作为未必专业的旁观者,就只能鼓掌加油,摇旗呐喊。

    • 家园 沙发花。狮子够专业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