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解放军必须改革(八):必须破除形式主义 -- 晨枫

共:💬59 🌺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要看弹种和弹径

          冲击波杀伤和冲击波造成二次杀伤占比例不小。

        • 家园 这个难讲

          一定范围内好像还可以被震死

          还是掩体安全

          • 家园 掩体里当然最安全

            不过不是在说炮长指挥开炮时的姿势嘛!直挺挺地立正肯定不是最安全或最有效的姿势。

            • 家园 其实都差不多

              老兵有经验,听见炮兵来了再趴下也行(而且炮兵雷达也能测算出来是否你有运气被灭顶),不然总不能让炮长趴着指挥吧

              炮兵呆的位置都在后方,招摇点因该没太大关系

              当然是说是偶尔来颗炮弹,真的被覆盖,几平方米一颗的那种,没掩体都得挂

              • 家园 这里有段8.23炮战的回忆

                梁文科老人说:5时30分,青屿岛上我们连4门炮几个齐放,大、二担国民党士兵滚的滚爬的爬没命往回跑,我从望远镜里看得很清楚。本来,他们有三五成群出来拉呱的,有在树荫底下凉快的,还有下海洗澡的,闲在得很,一点也没觉着我们会开炮。打了没多大一会儿,烟尘就把整个大、二担罩住了,啥也看不见了。一、二炮喊:“报告连长,目标没有啦!”我说:“看不见也打,按原表尺只管打!”没走到近前,你不会知道打炮声有多响,等于拿一面大锣贴着你的耳根狠命敲啊,太响了!打了十几分钟,战士们的耳朵全震聋了,严重的耳膜震破、流血,有的人落下听力下降的残疾。直到现在,我耳朵还时常嗡嗡响,你要不大声说话,我就听不见。听不见人家说啥就没法回答,别人会觉得你呆、傻,没礼貌。你你不在意吧?我在指挥所里,耳机里只有炮位上“咣当”“咣当”的装填声和“轰”“轰”的发射声,我叫“一炮!”“二炮!”始终没人回答,他们全都聋了,听不见了。这时候,大金门国民党的155加农炮打过来了,头一群是空炸,意在杀伤我阵地外露人员,第二群是瞬发,目的是要掀翻我的发射阵地。我们青屿的座标,敌人也是老早就标定好了的,但由于他小金门、大、二担叫我们压得发不出炮来,从大金门打过来又太远,对我们威胁不大。我骂了一句:“干他老母!”钻出指挥所,顺着交通壕跑到炮位,直接下达命令。我的命令是每门再打30发急速射,面对面扯脖子喊,班、排找还是听不见。我就伸出三个手指比划。他们问:“打3发?”气得我又用右手比划了一个○,两只手重叠在一起,才解决问题。一直打到七点多钟,才停止射击。我们连4门炮,一共打了600多发。炮群司令来电话,说:“梁文科,你们的炮总体打得不错,大、二担的目标基本报销,但有一些打到海里去了,今后要注意。另外,你一次就干掉600发,以后还打不打了?”我赶紧说:“是光想着过瘾了,下次一定注意节约炮弹。”晚上8时,炮群又来电话,说:“梁文科,以后炮弹尽管放,有多少放多少,怎么过瘾怎么打,不要节约!”我说:“上级放心,你运多少炮弹来,我保证打出去多少。”电话刚撂下,运输炮弹的小船已经到了。

              • 家园 几平方米一颗是不可能的。

                  除非是机关炮近距直射。

                  远程曲射火炮的精度能达到射程的百分之零点五就不错了,按此算,十公里射程就是五十米,这还是半数落在这个半径的圆内,而压制对方火炮的射程一般都要大于十公里。

                  即使是全数都落在这个圆内,这个圆面积是7875平方米,就是平均十平方一颗也要七百发炮弹。要七百门大炮齐发或七十门各打十几发。

                • 家园 金门防卫部挨的密度可不低。

                  第一波作战暗语“台风”,持续时间15分钟。对北太武山金门防卫部,使用6个炮兵营共72门火炮,发射6000余发炮弹。对金门县城东北的敌五十八师师部,使用3个炮兵营共36门火炮,发射了3000余发炮弹。对位于小金门岛中路的敌第九师师部,使用5个炮兵营共60门火炮,发射了5000余发炮弹。对小金门林边、南圹的敌二十五团、二十七团团部,使用6个炮兵营共72门火炮,发射了6000余发炮弹。对大、二担岛敌营房、炮阵地,使用2个炮兵营共24 门火炮,发射了近3000发炮弹。对料罗湾敌运输舰使用海岸炮6个连共24门火炮,发射了1000余发炮弹

                • 家园 这个几平方米一发写的的确有些孟浪了
              • 家园 几平方米一颗…………

                真赶上这种密度的炮击,有掩体也轰成渣了,除非是防核弹的………………

                炮兵的条例我也不清楚,不过军训时的感觉,条例里的战术动作一举一动都有讲究,不是随便搞的。所以我想炮长站立指挥应该也有其原因,最好是搞清楚条例里是怎么规定的。

                再说来牵引火炮现在基本都不在固定阵地上打了,遇到有反击能力的对手,都是打几发就转移阵地,讲究快速展开快速转移,这种情况下也不必担心站立姿势危险什么的。

                • 家园 在反斜面上就不一样

                  再说来牵引火炮现在基本都不在固定阵地上打了,

                • 家园 看口径和运气了

                  壁厚60cm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直接挨上一炮155是打不穿的

                  但极可能里面的人已经被震死了......

                  • 家园 主要是那个落弹密度太恐怖了

                    几平方米一颗,散布均匀的情况下两弹间距4米就已经是16平米一颗了,几平米的话那就是弹与弹间距最多3米多一点,一般大点的掩体的尺寸的话差不多都能摊上两到三颗直接命中,小的掩体是否有这么坚固就难说了

                    • 家园 不好意思,这个是我想当然了

                      当时考虑的是一炮下去20*30的杀伤,要想震死得要同一区域内连续2~3发命中,于是随手弄了个几平方米一发上去....

    • 家园 给晨枫说个事吧,去年我海军军舰访日的时候

      在码头上,奏完国歌后,日方的防卫次官(?没记错吧)和中方崔大使致辞的时侯,中方和日方观礼人员都站着,各国记者们更是没座。2位着新式军服臂章为总政治部带着公文包挎相机的军方记者,自顾自的一屁股坐在观礼区里面的椅子上,打开公文包,拿出稿纸开始涂抹,间或低声谈笑一下。

      当时码头外面是军舰,往里是中日方的官方代表,在往里是站立的双方观礼人员和记者。然后就是观礼区的椅子和被一道栏杆隔开的我们。看着所有的人都噤声屏息的听着双方代表的致辞,无论听不听的清,听不听的懂。看着那2位自顾自的在椅子上坐着,还有一位脱下帽子露出地中海挠头,我心里实在是有些不是滋味。在国内也许这很正常,记者嘛,无冕之王,在哪里不是被捧着供着,国内的礼节方面也确实是比较随便。但是这是在国外,正式的外交场合,你前面3步就是站着的日方观礼友人,7老80的观礼贵宾们都在那里站着,你一个军人,中国来的记者,在后面大摇大摆的坐着观礼贵宾的位子聊天,你就不能注意一下吗?你的那些外国同行们被警察拦在警戒线一边,长枪大炮的抗着,拍摄的时候甚至就坐在或蹲在地上,他们在这个时候都全体站立听官方致辞,你作为客人,被特许在码头区自由活动,干嘛不能稍稍严格要求一下自己呢。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自个心里是不太拿这个当回事的,自个已经觉得很安静了,但是当时这两个记者实在是太打眼了。

      事后我专门在网上找了找标明是国内军方记者拍的图片和报道,看完后我撇撇嘴,也就是那么2张小小豆腐干。。。:)

      • 家园 这两个总政记者缺乏记者的基本素质

        第一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大家都站着,自己到一边坐着;

        第二缺乏职业素质,这是聚精会神采集新闻和抓住意外的时候,哪有自己聊天的?

        这种假军人是我最看不起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