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际主义战士之共军中的洋博士(一) -- 三个C盘

共:💬75 🌺9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国际主义战士之共军中的洋博士(一)

      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曾经在学校图书馆读到一篇有关同蒲支队的回忆录。同蒲支队是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建立的一支精干的小型武装,专门护送中共人员经过同蒲铁路出入解放区。被护送的人员往往化装成当地老乡,由支队便衣保护过路。可是有一次护送任务,让回忆录的作者——敌后武工队长出身,护送经验丰富的负责人——犯了难。原来这次护送的人员当中,有一位根本就无法化装的26岁的年轻人。这位就压根不是中国人,而是地道的高鼻子白皮肤的德国青年。此君可不是来解放区观光的,而是如假包换的八路军,时任太行军区医院院长,瑞士巴塞尔大学正牌医学博士,大名鼎鼎的米勒博士。  

      当年共军中象米勒博士这样的洋博士并非孤例。上世纪30年代,正是国际局势风云激荡,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资本主义老牌强国一片愁云惨淡,左翼思潮一度占据着思想界的制高点。很多西方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到异国他乡——特别是东方——寻求理想。国际主义战士这个词,在当年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真正从战火中铸造出来的。

      1937年,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探访红军后,写成了《西行漫记》,一时洛阳纸贵。记得里面有一段很有情趣的描写,斯诺和另一个中国向导兼骡夫行走在红区,“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此人就是先总理周恩来。这些描写给人的印象是只有斯诺一个外国人在西行,反正我很长时间是一直这么认为的。其实不然,和斯诺一起进入红区的还有一位美国青年医生——乔治·海德姆。出版《西行漫记》的时候,乔治·海德姆已经加入了红军,为了保密,《西行漫记》中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其实就算是提到,这时的乔治·海德姆也已经改名叫马海德——听上去倒很象是个中国名字。

      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生于美国纽约州水牛城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祖籍黎巴嫩。他的父亲是个工人。靠奖学金,1933年乔治·海德姆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受时代的影响,乔治·海德姆毕业后就来到中国,结识了宋庆龄等人,因此得以在1936年和斯诺一起进如红军控制区域。

      我一度很疑惑,马海德这个名字从何而来,怎么这么象中国名字呢?翻了翻资料,当时红军控制的区域有不少是回民聚集区,乔治·海德姆是阿拉伯人,与回族人的血缘本来就近,又懂医术又会阿拉伯语,在当地回民中威望颇高,回民都称呼他是麦加圣地回来的人。我们知道,回族人很多都是姓马的,于是乔治·海德姆便以马为姓,从此马海德大夫的名字就传开了,从当地老乡到中央首长,都来找他看病,很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万能博士”。

      名气虽然大,其实这时候马海德搞治疗很多用的都是野路子,为什么,因为红军没有药品,搞不了正规治疗,无米之炊谁会?给邓颖超治肺结核就是一例。由于药品缺乏,马海德提出的办法,就是让邓每天在户外院子里床上躺两小时。可是没想到,找床也不容易,陕北只有窑洞、土炕,找不到木板床。于是只好把门板拆下来,用凳子支起来。邓颖超这样天天坚持,躺了两个月,体温居然下来了,肺结核也痊愈了。1988年马海德逝世,邓颖超写的悼念文章还专门提到了这件事,可见印象之深。

      虽然条件简陋,马海德在陕北待得很愉快,当斯诺完成采访返回上海的时候,马海德选择的是留下来当红军。 他自己1935年给一位学医的美国朋友写信说:“当整个世界都在苦难之中的时候,个人的问题微不足道。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事业十分关注,现在,生命对我来说是如此的有意义。”其实,这时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才刚刚起步而已。(待续)

    关键词(Tags): #马海德(嘉英)#国际主义战士#洋博士元宝推荐:MacArthur,MacArthur, 版面翰林推:szbd, 通宝推:回旋镖,路人癸,嘉英,换了人间,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讨论】斯诺 马海德 黄华当时一起去的延安

      三人在旅途中结下深厚友谊,并以“共匪”相互打趣。后来斯诺要回北平,因为他要把关于延安的真实情况告诉外部世界,也就是后来的“红星照耀中国”,马海德、黄华选择留在延安,并要求斯诺为他们保密,所以“红”书中没有提到这两位。

      斯诺晚年在瑞士重病,我国政府派专机送医疗组前去救治,三人又在瑞士重聚,再次互称“共匪”,当年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都已功成名就、垂垂老矣,斯诺更是去日无多,回忆当年的旅途艰辛、风云岁月,三人感慨万千,热泪盈眶。看到“黄华回忆录”中的这个部分,我也有点鼻塞。

      关键词(Tags): #斯诺 马海德 黄华
    • 家园 记得小时候马大夫还给我看过病呢。

      那时候我7岁吧,大概在1975年。现在还记得那时候他皮肤黝黑,精神不错,怀念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 家园 马海德级别挺高的

        没记错的话,建国后他的工资是行政6级。

        马老的儿子叫周幼马,好像是摄影记者(反正是新闻出版圈的)。讲起话来粗门大嗓,大毛胳膊黑森森的,魔爪似的:)

        别看住后海,每逢下雨,他家屋子常漏雨,周幼马还得拿个破脸盆接水。还时不常的拿牙膏皮、焊锡啥的焊破脸盆:)

    • 家园 看到马海德,想起一个小故事。

      好多年前,看到当年延安保育院的一个小孩写的回忆录,具体是谁记不清了,讲到马海德,这个小同学最感兴趣的一点:有一天中午马海德睡午觉,这个小朋友在旁边玩,惊奇的发现老马的蛋蛋可真大啊,于是蹲在那研究了半天,后来不知怎么把蜜蜂给引来了,老马的那玩意可就遭大罪了。哈哈哈,当年对这一段感到特别好玩,所以印象特别深。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和师范大学的几个老外踢足球,跑我们宿舍换衣服,那时候还不兴毛片,颇有弟兄们借故跑来瞄几眼,事后一致意见:那玩意真跟香蕉似的。

    • 家园 谢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好象那时西方对肺结核的治疗也是靠疗养。

        那时还没有链霉素,没有对结核杆菌的药物,即使是皇家也是靠到温暖地方去疗养。

    • 家园 为兄台配图,并于感恩节之际向这些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致敬!

      第一张——建国后,汉斯·米勒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查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张——《西行漫记》(1937年伦敦左派图书俱乐部第一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张——《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夫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四张——汉斯·米勒与马海德的合影(左为米勒,右为马海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五张——马海德和周苏菲夫妇在延安与斯诺合影(左为斯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六张——马海德和周苏菲夫妇晚年在北京后海寓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七张——身穿八路军军服的罗生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八张——汉斯·米勒的夫人中村京子近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九张——共军中三位洋博士的墓碑

      (1)汉斯·米勒——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马海德——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罗生特——以色列特拉维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后记:

      当初看三个C盘兄台的《国际主义战士之共军中的洋博士》就非常感动,一直想为这篇好文章做些什么,昨天因缘际会碰到几张有关的图片,便有了这个配图的跟帖。而今天又恰逢感恩节,也就借这个机会,向米勒、马海德、罗生特、白求恩这些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表达一份深深的怀念、感谢和敬意。

      为方便河友收藏、保存三个C盘兄台的大作,谨将这个系列七篇帖子和在下所配的图一并做成一份PDF文档,放在这里,虽有狗尾续貂之嫌,确怀诚惶诚恐之心,如果三个C盘兄台觉得不妥,请通知我删除。

      关键词(Tags): #国际主义战士(嘉英)#共军中的洋博士(嘉英)#洋八路(嘉英)#【英雄★本色】通宝推:嘉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