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胡想瞎猜乱琢磨之十七大 -- 神仙驴

共:💬180 🌺39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偶然看到15大1中的选举出的名单,关于习的,吓了一跳

      1997年 15届一中 习是候补中央委员的最后一名。

      候补中委是依选票多少排序的。 1997年9月,习当时已经在福建省委副书记位置上接近3年时间,

      “1990—1993年 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3—1995年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5—1996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6—1999年 福建省委副书记 ”

      排名为何如此之低,呵呵 差一点点就挂了。

      难道党大会代表们 对习得身份 对彼时的福建干部 有看法

      • 家园 他是

        省委副书记,理论上可列可不列,一般意义上讲,单位一把手是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的必然名单,副职把你差掉也不奇怪所以排名靠后很简单

      • 家园 类似问题几年前跟朋友谈论过

        如果研究下历届候补中委们排头与排尾的名单,就能发现一些规律,这应跟投票的党代表们的心态有关。

        排头名单:十三届是格桑多杰(藏族),十四届是王学萍(黎族),十五届是杨健强(白族) ,十六届是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哈萨克族),十七届是王新宪。

        排尾名单:十三届是黄菊,十四届是肖秧,十五届是习近平 ,十六届是由喜贵,十七届是贾廷安。

        如果把头几名和末几名都列上,结论不会有太大差别。什么样的结论呢?

        一,排头和居于前列的,往往是少数民族,而且是不太知名的少数民族。弱势人士代表啊。十七届的王新宪,不是少数民族,但他是中国残联理事长,所代表的更是弱势人士。若仔细看,少数民族/弱势代表们在候补中委们的名次常常是非常靠前的。

        二,居于末尾的,经常是所谓太子党、秘书帮,或者是行事张扬,以及所在单位出了够多中委/候补中委的人。这点也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感观联系起来。你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后,你曾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秘书,党代表们不说,但心里自然疑虑你沾光是不是够大了。行事张扬,易于引起争议,自然会有一些党代表们不买你的帐——这点上,不知名、行事低调、长相像老农民的反倒更容易博得选票。所在单位当选成员太多,挤占了其他单位可能名额,那也不妥:比如十三届黄菊,当时吴邦国、陈至立、将调上海的朱镕基都是候补中委,黄菊能进名单已经不错了。而像青海,时任省长还进不了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会。而且这也不比十七届,像河北也有4个候补中委,但十七届候补中委总人数(167人)超过十三届人数(110人)达50%。

        由此你看,排前面的多少是少数民族,排后面的多少是主要国家领导人的秘书或贵胄之后,其实一目了然。邓朴方虽然一直代表弱势团体,但进入候补中委名单的两次,一次是倒数第二,一次是倒数第五。最近一次十七届的候补中委,楼继伟排倒数第三,刘振亚倒数第二,贾廷安倒数第一。

        • 家园 欧泽高(藏族)而非杨健强(白族)。

          排头名单:十五届是杨健强(白族) ?我记得是欧泽高(藏族),不过都符合驴兄分析的规律。

          • 家园 山神兄是对的

            我脑子里是那个印象,没再准确核实,这里道歉。

            1997年十五大选出的候补中委,前几名依次是欧泽高(藏族)、岳海岩、黄智权、王正福(苗族)、石兆彬、汤洪高,后面才是杨健强(白族)。由于随后几年中央委员出缺造成汤洪高之前的候补中委依次递补为中央委员、以及石兆彬被撤销候补中委职务,到2001年9月后,杨健强才变成排头的候补中委。

            不过,若考察下历届排头5%或10%的候补中委的来源,仍应能发现少数民族、弱势人士代表、劳动模范和来自艰苦地区的党政领导人的比例是相当之高。比如十三届110人,5%取6人,其中5人是少数民族、另外1人来自甘肃;十四届130人,5%取7人,其中少数民族4人,另外1人来自青海、1人来自西藏;十五届151人,5%取8人,其中少数民族3人,另外1人来自江西、1人来自高校;十六届158人,5%取8人,其中少数民族2人,另外一位女性、1人来自西藏、1人来自新疆、1人来自江西、1人来自工物院;十七届167名,5%取8人,其中少数民族2人,另外1人来自中国残联、1人来自国防科工企业。

            另外一种现象,尤其是近几届,几位省委中和担任副省级市的党政领导人赫然在榜前列,这里,大概可以看成是该地方省内对本土人的强烈拥护,这些排名靠前的地方官员往往真是彻头彻尾的土生干部。比如,十五届的石兆彬(厦门),十六届的郑立中(厦门),十七届的焉荣竹(济南)、杜宇新(哈尔滨)等等。

            • 家园 有从中央候补委员直接到政治局委员的情况吗?
              • 家园 同届之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主要是因为正常情况下,政治局委员必须来自于中央委员,而中央委员出缺则必须由中央候补委员依得票顺序递补、但中央候补委员也只有排头几才会有机会递补为正式中央委员、从而获得当选政治局委员的资格。

                但是,特殊时期中央委员可能未经候补中央委员的过程。比如文革期间及此后一段时间,恢复某领导同志职务包括其曾担任的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像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职务、十一届四中全会增补彭真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不属这类情况的可能就更不易。为解决青黄不接问题,1985年连续召开十二届四中全会、全国党代会、十二届五中全会,插在两个中央全会之间的党代会的作用就包括了增选一批中央委员。但饶是如此,五中全会上新当选政治局委员的田纪云、乔石、李鹏、吴学谦、胡启立、姚依林等人,仍无一不是1982年十二大时的中央委员。

                但是的但是,上述情况只是针对同一届内所言,如果换届了,那么无论上届什么身份职务,都不会对下届是否成为政治局委员构成影响。朱镕基是十三届候补中委、十四届政治局常委,就是一个例子。当然这种情况也出现得不多,因为出任政治局常委的还得是老资格领导,而通常只担任候补中委,说明该领导的级别和资格比其他中央委员来说还有欠缺。但由于岗位等原因,每届政治局委员会有一两个并非上届中央委员还是不稀奇的。

              • 家园 这种情况还是不少的,举几个

                吴邦国: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岚清: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源潮: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汪洋: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还要更厉害的:

                朱镕基: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另外:

                王刚: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曾庆红: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之前都不是中央候补委员

        • 家园 谢谢耐心的解答。其实还是8大选举最安逸

          中委都是按得票多少排序的。一目了然,当时几个元老 老资格 虽然离权力中枢较远,但是得票排位就很高,估计就是你说说的代表心态起的作用

          不过 之后再也没这样 了

          估计为了和谐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