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萧后 一 生于乱世 -- 勇敢的鹿

共:💬169 🌺5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萧后 一 生于乱世

    说起“萧后”两字,人们首先想起的大概是杨家将里的那个辽国萧太后 - 萧燕燕。读过天龙八部的知道有个大辽皇帝耶律洪基,他也有一个有名的皇后萧观音。其实萧氏为辽国世代后族,有辽一代还出过很多别的皇后。不过本文想谈的并不是任何一位辽国的萧后;让我们再回溯历史四百年,回到南北朝末年。

    公元549年,统治梁朝四十八年,信佛爱僧胜过江山社稷的梁武帝萧衍,被候景乱兵困于台城活活饿死,时年85岁。梁朝并非无兵可用;从西晋惩曹魏宗族自相残杀轻易丢失江山之弊,而恢复汉制再行封建后,南朝各代续行此制,萧梁家也有多名子孙封于全国各处。但老头被围之际,这些不肖子孙手握重兵,却个个心怀鬼胎,逡巡不前,光等着别人去厮杀,自己捞好处,根本就没把老皇帝的死活放在心上。现在老头已死,大家都姓萧,谁没资格做皇帝?一时间南方天下乱,各路王爷诸侯你杀我,我杀你闹哄哄杀过了几年,最后萧衍第七子湘东王萧绎暂居上风,于公元552年在江陵即位,为梁元帝。不过乱世的皇帝可不是好当的,两年之后,先据襄阳后投降西魏被封为梁王的萧詧又引西魏军入寇,江陵失陷,梁元帝被杀,萧詧登台,当上了西魏的正牌傀儡。魏军把江陵里里外外,钱财人口掳掠一空,同时在江陵设置“总督”- 江陵总管 - 就地监视,然后把一个残破的空城留给了萧詧。到了此时,萧詧也没什么敢抱怨的了,在江陵粉墨登场,于公元554年称孤道寡做起了小皇帝,建元大定。

    萧詧对梁朝原有版图的其他地区没有任何控制,上游益州荆襄已入西魏,南部湘州一带在王琳手中,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已入北齐,江南为陈霸先,王僧辩控制。陈,王不久便在建康立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末帝, 萧梁分为两支,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互不承认,东西对峙的局面。史书上以建康之梁为正统,江陵城里这个已被后人遗忘的政权,一般称后梁,为了不和后来朱温全不忠大哥的基业混淆,又称西梁。557年,陈霸先逼迫梁末帝萧方智“禅位”,建国号陈,是为陈武帝,南朝梁亡,西梁成了萧家苟延残喘的唯一希望。

    西梁真正所有,不过江陵一城和周围数百里而已,国土窄小,北朝的总督又在身旁象恶狗一样就地监视,是个不折不扣的傀儡政权。在当时强敌环伺,每个对手都比它强大几倍,几十倍的环境下,它能生存下来真是个奇迹。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萧詧和他之后二主,对西梁的实力和当时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能始终牢牢抓住自己生存的关键,那就是对真正的主子西魏/北周/隋奉事唯谨,不敢有违。也许北朝看到了西梁的存在对陈有一些牵制作用,所以形势逐渐缓和,西梁竟然存活了下来,传国久于北周。

    大定八年(562),萧詧去世,谥为西梁宣帝。太子萧岿继位,改元天保。大约在天保九年的农历二月,后妃张氏为他生了一个女儿。

    元宝推荐:电子赵括,张七公子,海天,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总算写完了!

      第一次写这样的东西,越写越觉得难,越写越知道自己其实懂得很少。承蒙各位看贴捧场,谢谢了! 并请各位大家多多指正,不胜感激!

      本文主要参考<<资治通鉴>>,<<隋书>>,<<北史>>,<<南史>>,<<新唐书>>,<<旧唐书>>并查阅了不少网上的资料。谢谢各位!

    • 家园 【原创】萧后 十二 葬于广陵(全文完)

      萧后在突厥共十二年,回中原时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这十二年的突厥生活是怎么样的?可惜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不过我认为可以肯定的是,小说中的萧后在这些年间又成为突厥可汗的妃子只是胡说而已。

      李世民在情况允许时,是宽厚仁德的好皇帝。萧后按辈分算是他的表婶,他对这位远亲兼前朝皇后待遇优厚,下令好好奉养,并赐宅于长安兴道里。当然,这里也有萧瑀的面子。她的孙子杨政道这时十岁,长大后当然走上了当官的道路。杨家这一支经历几代人后到唐玄宗时,遇上了同宗的另一家姓杨的,两家关系很好来往亲密,而这另一家姓杨的生了一个天仙下凡一般美貌绝伦的女儿,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比她的同宗祖奶奶萧后要大百倍千倍,因为她的闺名叫玉环。。。

      萧后在长安的生活史书没有什么记载,我想应该是很平常的。她刚回长安时,有突厥降人揭发中原有人和在突厥的萧后通信,唐太宗宽宏大量不予追究。长安还有萧后的几个兄弟和不少萧家子孙在朝为官,娘家有人来往,她应该也不会太寂寞。野史小说中记载了很多萧后回到长安后有趣离奇的故事,当然这些都不可靠。有记载言唐太宗庆祝元宵节时请萧后入宫,然后不无得意地问起她这时唐宫中的排场和隋炀帝相比如何。萧后一开始不肯说,只说陛下是明主何必与亡国之君相比。唐太宗一定要问,萧后回答说隋宫中用的是沉香木和夜明珠,现在唐宫中用的是廉价的油灯有烟味。当然,萧后最后没忘了再说明隋时是亡国之举,唐不必与之相比。唐太宗不能回答,只能心中暗自佩服隋的奢华和兴盛。

      这个故事也许有一点真实的可能性,还有更离奇的就是说唐太宗也为萧后美色所迷,诏她入宫临幸。这就完全不可能了,因为唐太宗比萧后要小约三十岁,萧后回长安时已经至少六十岁了,唐太宗会有兴趣?(所以有些小说就篡改萧后年龄,说她归唐时只四十岁) 就算唐太宗心理够变态,萧后还有多个兄弟在朝为高官,和唐太宗朝夕见面,萧家子弟遍布京城内外,唐太宗那么爱惜名声的人,会做这样的事?

      除此之外,萧后的长安生活我们所知甚少。当时天下国泰民安,大唐四海平定,萧后除了和萧杨两家的亲属过往,有时进宫出席一些礼仪活动外,也不可能再有什么惊人的举动了。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她的弟弟,初唐名臣萧瑀也于贞观二十一年去世,先她而去。

      从贞观四年起在长安又生活了十八年后,贞观二十二年(648)三月,萧后在长安去世,享年约78岁,是当时少见的高龄。唐太宗恢复了萧后的皇后封号,谥曰愍,以三品葬仪将她送至江都和隋炀帝合葬。直到今天,她还和杨广安眠于隋炀帝陵,现位于江苏扬州邗江槐泗镇。萧后在梁,隋,唐三朝治下生活过,她在世时中国还存在过陈,西魏,北周,北齐等割据政权,仅仅在她去世后一年,唐太宗也去世了,贞观之治结束了,新一代的政治人物即将登上历史舞台。另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人,同样做过皇后,但最后做到中国唯一女皇帝的武氏则天大帝(母亲杨氏,有史家观点认为是隋杨宗室女)在萧后卒年已经24岁,开始准备大显身手,中国历史迈过了萧后这一代,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全文完)

    • 家园 【原创】萧后 十一 息于长安

      突厥没有中原的人烟,塞北满眼是风高草长和大漠戈壁,但过了一年多担惊受怕生活的萧后终于可以在草原上的帐篷里睡上一个安稳觉了。这时她已年过半百,娘家夫家两国皆灭,夫死子亡,身如漂萍,中原的人物和繁华,此生还能再见吗?

      萧后出塞时,中原大地还正打得热火朝天。隋已亡,但天下究竟属谁尚未见分晓。萧后的弟弟萧瑀于大业十一年被贬为河池郡守后,到黄河西做起了地方长官,不久占据河西的草头王薛举发兵进攻,被其击退。大业十三年李唐进入关中,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萧瑀以其出身和正直的名声得到了李家的重视,遣使来招,萧瑀知道天下真正的新主出现了,归降李氏当即被封为宋国公,民部尚书,唐还发还了萧家在长安的田宅。萧瑀的生活重新开始了,他终于能一展抱负,成为初唐名相,最后绘图凌烟阁!

      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萧家的另一个儿子继承祖业,在乱世因时而起,一度光复了大部祖宗基业。他就是最后一位大梁皇帝 - 萧铣!

      萧铣为萧后娘家堂侄,其祖父萧岩是萧后父萧岿之弟,开皇七年隋灭西梁时奔入陈朝,开皇九年隋灭陈后被送至长安斩首。因为这个缘故,萧铣不像其他归顺隋朝的萧家子弟那么官运亨通,长期过着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杨广继位后因为萧后的关系,总算提拔他做小官罗川令。

      大业十三年,岳州一些官吏准备起兵反隋,因萧的家世和名望而推其为主。萧铣应天顺人,开始了复兴梁家之路。当时隋已经管不到这些地方了,萧起后归附者云集,不久就控制了长江中游一带,武德元年四月,萧称帝恢复梁国,建元凤鸣,定都江陵,谥叔父西梁末帝萧琮为孝靖皇帝。萧铣对中原没有兴趣,他好像有个错误想法,认为自己能像祖宗那样偏安半壁,所以专门用心开拓南方,两三年之内梁疆土东至九江,西接巴蜀,北至荆襄,南达岭表,有总兵力四十万,盛极一时。

      萧铣的兴起和复国非常容易,他从未涉足中原两京,实际上钻了个中原群豪正互相攻杀没人顾得上他的空子。但这既是他的最大优点也是最大的隐患,他的军队没打过什么硬仗,对中原杀完之后最后优胜劣汰剩下来那一家的精兵强将也没有充分的认识。那时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仍在北方,萧铣的小朝廷先天不足,在地势上既无益州巴蜀之险,也无下游吴越之地,面对北方李唐家的强大势力,想守住自己的这块地无疑是痴心妄想。萧铣自己的性格和用人也有问题。他对人疑心较重,驭下无方,最后到了君臣互相猜忌不能相安的地步。萧铣对这个局面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想了一招让各将领带兵出外,息兵营农,连首都江陵都没有多少守军。托王世充和窦建德等群豪在北方与李唐血战数年的福,萧暂时在江陵当了几年太平小皇帝,但他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武德四年,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一战击灭窦建德军,王世充以洛阳出降,唐基本统一北方。萧铣的太平日子也就到头了,九月,唐宗室李孝恭和初唐名将李靖率军自上游进攻江陵。萧对此竟然没有什么准备,四十万大军大都散于各地,有的还在进攻岭南开疆拓土。梁水军仓促迎战唐军,先小胜但之后大败,江陵被围。狡猾的李靖把缴获的舟船都扔在江中让其漂流,下游来的梁援军看到这些船后以为江陵已破都不敢前进。江陵城里的萧铣不愿百姓受苦,以太牢告庙后自己出降被送至长安。面对李渊得意洋洋的责问,萧倒是条汉子,回答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今天命不在己遂有此日,要杀要剐请便! 李渊向来喜欢把被擒的对手斩首,于是萧铣也被斩首。各地赶来的援军还没到江陵,梁已灭亡,只好投降。萧梁家一百多年的帝王梦终于做完了。

      萧铣死后两三年间,唐东征西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李唐内部的矛盾开始爆发,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一方,秦王李世民为另一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最后以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告终。几个月后李世民继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贞观之治。

      隋唐之交,突厥是中原的重大威胁,当各路反王为了天下血腥撕杀之时,突厥左右逢源,成了大家争相讨好的对象,连李唐都曾向其称臣。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刚即位时,突厥颉利可汗率军一直进至长安附近,唐太宗面对严重的局面亲自出马,带领唐军盛列阵形和颉利隔渭河对话,责备他背盟入侵。颉利自己理亏,又见唐军阵容严整知道占不了便宜,这才退军。但唐不是弱宋,天下安定后,有了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的英明领导,国力迅速增长,马上打响了对突厥的反击战。突厥连年遭风雪,牛马死亡不少,力量大减,颉利又和弟弟突利决裂,后者与唐结盟,突厥力量大减。贞观四年,李靖率三千骑进攻突厥,突厥大为恐慌,颉利可汗的一个部下带着萧后和杨政道降唐,两人于正月回到长安。二月,李靖又在阴山击败突厥。遭受了重大打击的突厥一方面向唐请和,唐廷许之,派唐俭为使臣至突厥处。另一方面突厥又准备继续北逃入大漠。唐俭到突厥后,颉利以为已经获得了和平,疏忽无备。唐军出塞的李靖谋略非常人所及,他看准了这个机会,决定不顾双方名义上已经议和,并不怕牺牲掉在突厥处的唐俭,亲率精锐骑兵万余长途奔袭。颉利直到唐军前锋已至大营七里处才发觉,只能仓皇逃窜。在突厥处的唐俭这时一只脚已被李靖推进了鬼门关,但他不愧是有名的机灵鬼,眼珠一转就明白了发生的事,他既不惊慌,更不绝望,反而向颉利表示唐军肯定是搞错了,自己要去看一下。颉利那时又惊又谎已经昏了头,竟然同意了,于是唐俭又从阎王爷那儿逃了回来。

      颉利暂时逃过了一刀,他的老婆,接萧后入突厥的隋义成公主却被杀。但他最终也没能逃远,突厥北上的道路被另一名将徐世勣堵住了。于是只剩下一条路:投降。颉利被送至长安养了起来,于贞观八年去世,突厥降众十余万被徙地安置。

      可惜在中国历史上,这样“背信弃义”以最强硬的手段干脆利落地击败敌人,不把对手完全消灭不罢休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唐之后,还有类似的战例吗?自宋以来,善良的中国人啊,缺少的就是一点这种精神和杀气了。

      唐朝此战打断了东突厥的脊梁骨,突厥余部西突厥等在此后几十年间又连续遭受唐军的打击,在西域也无法立足,逐渐西迁入中亚,几个世纪后唐已亡时来到小亚细亚站住了脚跟,改信伊斯兰教,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和突厥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汉语音译)帝国,统一了伊斯兰世界,接着全力西侵欧洲,于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亡了罗马帝国的最后残余,然后征服巴尔干,1683年围攻维也纳(未克)是其国力达到顶峰的标志,在五百年间成为基督教世界的梦魇。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是起于七世纪初李靖的神奇战功!

    • 家园 【原创】萧后 十 流于江湖

      大业十四年(618,唐武德元年,大唐开国第一年!)四月,再也忍耐不下去的隋骁果禁军以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乱军直入杨广住处。杨广惊起更衣避于西阁,为乱军搜出,最后为自己的衣带缢杀。其幼子赵王杨杲年仅十二岁,在杨广身边哭泣不止,干脆一刀解决。杨广自仁寿四年七月继位起,至此连头带尾共在位十五年,年号大业,唐谥之曰炀,后世以隋炀帝闻名。杨广死后连棺材也找不到一个,最后萧后命宫人拆了床板做棺材,把杨广和杨杲都葬在宫中。后来隋将陈棱将杨广重葬于吴公台下,唐时最后改葬于雷塘,至今隋炀帝陵仍存原处。

      有个有趣的假设话题已经困扰了人们多年,那就是如果杨勇顺利即位,隋会怎么样?一般流行的观点认为隋就不会那么快灭亡,甚至初唐至中唐的繁荣局面也会由隋来实现。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很大的对杨勇同情的感情成分,杨勇如果即位,隋的局面也许会好一些,但不见得会出盛世。

      做皇帝不是比赛人品,雷锋的人品没得说,但如果他去做皇帝,肯定一败涂地。杨广夺嫡的手段是很肮脏卑鄙,但如果他登上皇位后能好好做,他也是好皇帝之一,又有什么妨碍的?李世民不是明目张胆杀了大哥和三弟全家吗?就以李世民为模本,要做一个好皇帝,或者说,成功的皇帝,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己首先要有在那时的封建皇家生存下来,并战胜对手的能力,必要时知道该采取什么手段来达到目的,不畏缩,不过分;

      二,有清醒的头脑,有知人之明,更要有知己之明 - 不光是谦虚,也要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比别人要强;

      三,有用人之能。能够把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能信任没有野心,只有忠心的人,让他们放手去干,能把有才能也有野心的人约束住,让他只敢发挥才能老实办事而不敢起异心;

      四,有容人之量。尽管你是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让臣子有发言的机会,说得对就要服从,不要为了面子丢了实质。这一点对于皇帝来说尤其难,能做到的尤为可贵;

      五,必须知道民力有限,不可无限制使用。以暴制暴只能一时,不可永远。

      照以上几条,杨勇第一条只能得零分,他根本就不懂自己的周围环境和险恶的政治现实,在这方面完全是个头脑简单的莽夫,谈不上政治才能。这条杨广可以得九分,和李世民不相上下,但其他几条,杨广偶尔聪明劲发作的时候能得一两分,大部分时间也只能吃鸭蛋。杨勇不太好说,他毕竟没那个机会,但看他从隋开国起到被废时的一系列作为,我只能说他有可能比杨广得稍高一点的分,但并不乐观。杨勇的浪费奢华,喜欢美女那是有名的,我看不到有什么原因会使他做了皇帝就改为节俭。他东宫里有的是狐朋狗友和他吃喝玩乐,倒没几个正直的侍臣,少数人对他的生活,和杨坚夫妇已经对他不满劝几句他也根本不听。可见他没有什么看人的眼光,更没有辨别忠言的能力。他正妃元氏死后,母后独孤氏深恨,他以为是元氏父在背后讲他的坏话,立即作色说将来必杀他,气量亦不过如此。而且他是老大,如果他能继位,到那时四个弟弟都已长大,皇位谁不眼红?杨广杨谅辈能顶得住诱惑不冒险?杨勇的能力能镇住吗?他能够抓得住像杨素等有才能的人为他卖命吗?只怕没在龙椅上坐几天就出事了吧?总之,如果杨勇即位,那么刚开始时隋朝廷必定不稳,如果他能度过这段难关,也许隋可以多存在几年,但盛世是不可能的。

      杀掉了老皇帝,宇文化及还没胆自己称帝,他先考虑立被带到江都的废蜀王杨秀为帝,与死党商议后认为不可,于是杨秀也没用了,和自己的七个儿子一起被杀。最后宇文化及立已死多年的秦王杨俊之子杨浩为傀儡小皇帝,暂时支撑门面。杨广和萧后的第二子齐王杨暕失爱已久,长期处于半囚禁状态,这次也被带来了江都,宇文化及当然不会留下他。可悲的是杨广杨暕父子久不通问,乱兵入宫时杨广还对萧后说是不是阿孩(杨暕小名)起兵叛乱?杨暕被乱兵带走时还以为是老爸终于要杀自己了,对来人说暂缓杀他,他绝对不敢有负国家父皇,至死不知为何人所杀,其二子一起被杀。元德太子杨昭长子燕王杨倓也被杀。

      至此,杨坚父子六人皆已上了西天,竟无一人善终。我们来总结一下:

      杨坚:仁寿四年为杨广所弑;

      杨勇:仁寿四年为杨广矫诏所杀;

      杨广:大业十四年为宇文化及兵变所杀;

      杨俊:开皇二十年为妻崔氏毒杀;

      杨秀:大业十四年为宇文化及兵变所杀;

      杨谅:仁寿四年起兵失败被囚而死,死年不详。

      当杨坚夫妇开心自夸五子皆出一母,大隋天下万年永固时,哪里想得到这一天呢?杨氏,尤其是杨广对自己宗族刻薄,自剪枝羽,最后宇文化及再来帮了他一个大忙!

      这时的大江南北,已经乱成一锅粥,各种农民起义军,打家劫舍的强盗,乘势而起的地方豪强和原隋上层人物纷纷起兵,到处是政权,遍地是皇帝,在同一年内,各地使用十几个不同的年号是司空见惯的事。别家不说,从大业十三年底到十四年夏,光是打着隋旗号的皇帝就存在和出现了四位:

      一,隋炀帝杨广;

      二,大业十三年五月,杨广的姨表兄李渊(李渊母为独孤信四女,杨广母隋文帝后为独孤信七女)于晋阳起兵,七月出发,大致沿着当年杨谅计划但没走成的路线西入关中,攻占长安。李渊暂时把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拿出来做个过渡,于十一月立杨侑为帝,遥尊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并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半年后李渊觉得时间到了,于是杨侑于义宁二年(即大业十四年)五月禅位于李渊,国号唐,建元武德。杨侑本人又苟延残喘活了一年,于武德二年五月被李渊干掉,被谥为隋恭帝。因为唐的正统地位由他而来,所以唐臣修的隋史和后代其他正史都以他为隋末帝,认为隋帝统随其而绝;

      三,就是宇文化及杀杨广后立的杨浩,最后于武德二年九月宇文化及称帝时被杀;

      四,杨广被杀的消息传到东都后,大业十四年五月,王世充等人扶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元德太子杨昭第二子)继位,改元皇泰,谥杨广曰明。(后世称之为隋炀帝是因为唐谥之为炀,而杨侗不入正统,其谥号不算数) 杨侗的资源有限,号令不出洛阳皇城,外有李密围攻,内受王世充的控制,苦闷愤怒又无实权,做了一年什么事也干不成的皇帝后,于皇泰二年四月被王世充所篡,五月被杀,死时祝告自己来生绝不再生于帝王之家。

      隋朝至此而绝,共历四世:文帝杨坚在位二十四年,改元一次,年号曰开皇(581-600),曰仁寿(601-604);炀帝杨广在位十五年,年号大业(605-618);恭帝杨侑在位二年,年号义宁(617-618);杨侗在位二年,年号皇泰(618-619)。杨侗也被王世充谥为恭,但不为正统所承认,所以他没有正式谥号,后人有时称他为皇泰主。

      宇文化及是隋大将,功臣宇文述长子,小时是长安有名的浪荡公子。因功臣之后深得杨广信任,一直做到掌管禁军的机要军职。宇文述虽与北周帝家同姓,但史载他家祖上实际是宇文家奴,随主人之姓所以并不算北周皇族。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宇文述在杨坚得势后就积极靠拢,隋建立后东征西讨立有大功。隋待他家也不薄,宇文述富贵终身,第一次征高丽时大败而归有大罪也只是暂时削职,不久又被起用在杨玄感反时再建大功,最后于大业十二年去世。其二子宇文士及娶萧后唯一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三子宇文智及也在朝为官。杨广直到乱兵闯进来之前的一刻,对宇文一家一直是无比信任的,可宇文化及最后来了这么一手!不过当年杨坚对宇文氏不也是这样吗?

      宇文化及的这次叛乱,共杀杨氏二帝 - 杨广,杨浩;四亲王 - 齐王杨暕,赵王杨杲,废蜀王杨秀,杨昭长子燕王杨倓;其他近支小王爷九人 - 杨秀七子,杨暕二子,和其余隋宗室和外戚一干人等,几无遗留。杨坚一脉子孙,在杨广和宇文化及的共同努力下,至此几乎全灭。其他大臣家人等也被宇文化及杀掉不少,包括奸臣虞世基,裴蕴,大将来护儿,两个姓宇文的人也倒在了屠刀下:宇文协和宇文皛。这位宇文三白公和梁公萧钜(萧后亲弟弟之子)一起为杨广的两个小白脸损友佞臣,专门陪杨广宴饮作乐干坏事,还出入后宫淫乱后妃,这次两人也一起被杀了账去陪杨广了。当年杨坚篡周时,杀周一帝 - 孝静帝宇文阐,宗室七王及其家和宇文氏其他族人等若干。近四十年后,历史又让一个姓宇文的人对杨氏来了个大屠杀,难道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吗?

      萧后成了寡妇,是非就找上门来了 - 不过不是当时,而是千百年后的演义小说书上。关于这个故事有各种版本,但大致不离萧后成为宇文化及的妃子,以其美貌迷住了新主人,成为宇文化及后宫之宠等等。这个故事有一个致命的破绽,就是萧后的年龄。萧后应生于570年左右,到大业十四年时大约已有48岁,公元七世纪初年近半百的妇女,即使她幼时以美艳闻名,她是养尊处优的皇后,可当时没有现在这些稀奇古怪的保健品和化妆品,更没有拉皮等魔术,她还能有多大的女性魅力?宇文化及出于某种变态或报复心理命萧后侍寝一两次是完全可能的,而萧后也只有服从,但像演义中的那样萧后又迷住了宇文化及,她又被封为某妃,宠冠宇文化及后宫等等我认为只是小说家言而已。按中国虚岁算法已经五十岁的妇女,即使想和十几岁的小姑娘们争宠,能争得过吗?

      杀完人后,宇文化及率领十余万禁军,带着包括萧后,杨浩等在内的大批原隋后宫和官吏等北返,号称返回长安。这时李密围攻洛阳正打得如火如荼,六月,宇文化及军进洛阳东一线,被挡住了去路。宇文化及遂进攻李密所据黄河北重镇黎阳,但多次进攻都被守将徐世勣击退,伤亡不少。

      不错,这里提到的李密就是当年杨玄感反时的重要谋臣李密。他在杨玄感败亡后,奇迹般地逃脱了惩罚,在过了一段东躲西藏的生活后,投入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翟让阵中。李密颇有谋略,逐渐脱颖而出,尤其在为翟让定谋阵斩张须陀后另立一营,最后他势力越来越大,从大业十三年二月起开始进攻洛阳,并杀掉翟让占有瓦岗全军,从谋士变为天下的有力争夺者。洛阳城内的是隋朝的最后一点残余,杨广最后去江都时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在得到杨广死讯后,于大业十四年(武德元年)五月继位,改元皇泰。杨侗并无实权,外有李密的进攻,内受王世充等权臣的控制,这个最后的隋政权只是苟延残喘而已。洛阳有坚固的内城墙,几乎为当时人力所不能及,李密军人数众多,又攻占了洛口,兴洛二仓无粮食之忧,但对洛阳宫城无可奈何。城中尚有大批隋军,还有不少存粮,所以王世充还能不时出击,到宇文化及回来的时候,王世充和李密已经大战四次,小战七十余次,双方伤亡惨重,总的来说是洛阳粮食将尽,且伤亡得不到补充,快要撑不下去了。这时在李密军侧背后方出现的宇文化及,使得洛阳附近的形势变得非常微妙。

      对洛阳来说,李密和宇文化及都是大反贼,最好是都能消灭,但两者又有区别。李密总算没杀过杨家的人,而宇文化及才是绝对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一定要消灭的头号大逆贼。于是洛阳城内有人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建议,何不招安李密,再让他去打宇文化及?让两贼互斗,洛阳也许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不管这个建议听起来有多疯狂,洛阳抓住了这个唯一的机会向李密抛出了诱饵:封爵魏国公,授职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并入洛阳辅政。条件是:先消灭宇文化及。

      李密不是傻瓜,他当然明白洛阳的用心。但对当前腹背受敌的局面,他也有顾虑。宇文化及军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原隋禁卫军,现在有一路打回老家去的动力,其战斗力不是李密手下人数众多,但主要由起义农民构成的军队可比的。洛阳城池高厚,守军尚有若干,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打下的,放着宇文化及在背后根本不行。好在宇文化及军虽战力凶悍但远道而来没有可靠的立足之地,且军粮不济,李密较有把握先将其消灭,而且洛阳现在还是隋家,暂时受招安也不丢脸,洛阳城内粮已不多,李密相信城里那几只快饿死的瓮中之鳖也闹不出什么名堂来了,所以他决定先受洛阳招安消灭宇文化及再说。洛阳来使肯定还(在王世充的默许甚至授意下)向李密添油加醋说了洛阳城内臣民一体无比仰慕魏公痛恨王世充,人人期待魏公早灭逆贼入朝辅政,李密的脑子里肯定也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洛阳宫城正门大开,自己素服儒冠骑着高头大马,身后武将如云谋士如雨,护卫军士衣甲鲜明映天蔽日昂然入城,百官臣僚跪在街道两旁,杨侗站在正中恭迎魏公,王世充叩头如捣蒜,接下来就是执掌隋朝权柄,像捻死一只蚂蚁一样干掉王世充,再就是辅政多久就可以让杨侗禅位的问题了。。。

      武德元年七月,李密全军回头对付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军粮不继,不能再相持下去,主动进攻与李密军战于童山。李密虽人数众多但打不过宇文化及的正规军,李密本人都中箭坠马,左右皆逃散,多亏手下将领秦琼(不错,就是后来为唐大将,又为中国百姓人家做门神的那位秦叔宝)拼死救护,又率军再战击退敌军救出李密。这一战让李密领教到了原朝廷禁卫军的厉害!

      但童山之战并未改变两军的整体态势,李密不过小败,宇文化及军情况没有改善,军粮将尽,又无可靠的立足之地。这十余万隋军只是因为北返的希望才跟着宇文化及叛乱北归,并不是因为对他有什么出生入死的忠诚,现在眼看跟着他没什么奔头了,于是宇文化及军就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融化了。其手下大部归降李密,最后还剩二万余人,由宇文化及带领退据魏县,萧后等也被带到了魏县。

      在魏县的宇文化及已经穷极无聊,又身负弑君恶名,天下虽大却无容他之处,干脆临死前爽一把,于九月杀掉了傀儡皇帝杨浩,在魏县自立为帝,国号为许。到了武德二年正月,唐将宗室李神通进攻魏县,宇文化及败走聊城,李神通续攻聊城不克,最后雄据河北的夏王窦建德率军虎口夺食攻克聊城,俘获宇文化及全军及萧后等原隋后宫臣僚。

      窦建德起于民间,一直奉隋正朔,杨广死后他继续在名义上尊东都洛阳为主。此时获得原隋后宫和官僚,他对萧后执礼甚恭,称臣跪拜,为杨广发丧,将萧后安置于武强县,并将宇文化及家族及死党等全部处斩。萧后唯一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给宇文化及二弟宇文士及,生有一子,宇文士及这时已西逃归唐,现在母子二人在窦建德处。南阳公主的儿子姓宇文,也算是乱党一族,但因其母亲的特殊身份,窦建德特地询问公主,若舍不得可以赦免不杀。南阳公主此时已经恨透了宇文家,儿子是自己生的,但更是宇文家的人,所以竟忍痛让儿子一起被杀!

      武德二年(619)四月,嫁在突厥的隋义成公主遣使来迎萧后,萧后带着自己的孙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出塞北入突厥。南阳公主未北上,一直在窦建德处,窦败后于洛阳出家为尼。宇文士及这时已是唐臣,不忘发妻来洛阳找公主欲重为夫妻。南阳公主已对宇文家恨之入骨坚决不和他见面,宇文士及倒是个多情种子,在外苦苦哀求,公主最后发火说若要相见,我死了就可以! 宇文化及这才无奈离去,一对当年的恩爱夫妻就这样被血腥无情的政治现实所拆散。

      • 家园 居然有这种事!

        抱歉:意外丢失【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