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 一 -- 萨苏

共:💬118 🌺6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 七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到底有几支中国军队参加了攻击天皇号的行动。

      从李禾农所部的作战记录来看,发现“天皇号”和击伤它的,是第四十四军第一四九师第八九三团的部队,他们是集中了重机枪火力进行射击,才击中天皇号的。这也符合国民党军的作战习惯。抗战前期,国民党军的作战条令与德国相似,对于防空作战,要求必须要有两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和一个步兵排以上的火力同时对空射击,才可以进行防空作战。德军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火力,防空时基本不会取得战果,只会暴露目标。

      这一点,土八路可是没有学过,经常一个人一杆枪就敢对日本飞机开火。

      奇怪的是,不科学的土八路倒也凭这个“胡来”的战术多次打下过日本飞机,而且损失并不比国民党军大多少。

      直到战后人们才总结出来,原来共军这个打法,其实也很科学。

      这是因为,德国作战的地区是欧洲战场,各国军队基本兵种齐全,装备配备较为合理,对于空军也有基本相似的认识。在这种作战环境中,作战的空军部队都有较强的防空意识,飞行高度较高,以避免地面火器的打击,其攻击的目标主要是对方的车辆和堡垒。

      而中日军队作战时,由于双方实力相距极大,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根本不知飞机为何物,对其颇为畏惧。有个真实的冷笑话,发生在1932年淞沪事变的时候,蔡廷锴将军视察十九路军前沿阵地,发现士兵最畏惧的日军飞机竟然是日舰放出的水上飞机。按说这种飞机只有微弱的自卫火力,主要作用是侦察,何以比轰炸机更令人恐惧呢?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因为水上飞机都要带一对巨大的浮筒才能在水面起飞降落,十九路军的战士不懂,只是琢磨 – “那么大的两个炸弹掉下来要炸死多少人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十年代的水上飞机(中国制造的辛1号水上巡逻机),看来果然好象带着两个大炸弹

      这种情况使日本飞行员十分骄横。同时,中国军队装备简陋,没有多少战车坦克之类特别有价值的目标,对地攻击时经常要对付的是步兵和战壕。因此日本飞行员支援地面部队时经常飞得很低,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战士有人说当时日本飞机“掠着树梢”,有的说“能把帽子刮掉”,说法虽略有不同,但都承认可以看清座舱里飞行员的脸。

      假如中国空军有足够多的战斗机,这些在低空乱飞的日本飞机就是活靶子。

      可惜我们当时没有,所以和张自忠大战鄂西的时候,日本炮兵竟敢用气球当空中观察所指示目标。

      这种情况下,共军那种一杆步枪也敢打的防空做法,有时候的确会取得意外收获。

      当然,打不中的时候更多,可是至少能逼得日本飞机高飞躲避,距离远了,飞机要打中地面分散的步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个飞过了再转回来就可能差好几公里。今天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武装直升机已经取代了固定翼飞机的主导地位,这种大速度飞机打低速目标经常掉链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共军在不断的防空中总结出了不少对付飞机的经验,很多指挥员成了防空专家。这在后来的朝鲜战场上令美国人叫苦不迭 – 要知道麦克阿瑟曾经亲自坐飞机到中朝边境做过侦查的,一双老眼也没看出下面的雪地里居然藏着几十万中国军队。

      嘿嘿,都是日本兵帮着练出来的。

      要说国军也不都是墨守成规的,而且要玩就玩得更离谱。田家镇要塞之战中,日军进攻不利,呼叫飞机傍晚来袭。国军打得发了性,见到敌机袭来无人躲警报,上千官兵乱枪齐发,一起对空射击,场面十分壮观。其时陈诚正好到前线视察,正要表扬时忽然看到一些古怪。只见条条弹道中夹杂着一个个小红火球冉冉升起,象狐狸炼丹似的 – 这什么玩意儿?炮兵出身的陈上将马上反应过来 – 这个是迫击炮阿!迫击炮打飞机?!迫击炮是曲射武器,打近战的,连瞄准具都没有,这么干简直跟拿哑铃砸麻雀没什么区别,日本飞机又不是呆鹅,这能打得着么?

      陈上将破口大骂,要法办这些浪费弹药的混小子。话音未落,只见空中红光一闪,一架日军轰炸机竟然被这小红丸子给炸成了碎片 – 原来,日军飞机轻视中国军队轻武器的防空威力,在弹雨中照旧低飞轰炸扫射,不料一个迫击炮弹飞上天空后落下来,正砸在日军飞机的座舱上。国军的迫击炮可不是轻武器,那都是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炮弹跟煤油炉子一边大,可以把水泥碉堡连根拔起,这玩意儿落到日军飞机上,不用爆炸,砸,也给砸下来了。

      阵地上欢声雷动,陈上将也跟着叫好,处分云云,自然是换成嘉奖了。

      李禾农部在当地是前线驻防部队,经常和来袭的日军飞机交手,防空肯定早有预案,所以集中重机枪射击天皇号是合理的打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用高射机枪进行防空射击的中国战士

      然而,天皇号负伤迫降后,提到追击其乘员,《西充抗日名将李浓》中的记录却有些含糊,说的是“中国军队乘船拦截”,“ 中国军队将敌六人悉数击毙。收缴文件、地图、日记、手枪等七十余件”。李禾农确曾派部下追击,要照正常记述,应该写比如“三营乘船追截”,或者“五连将敌六人悉数击毙”等等,才比较合理。用了这个“中国军队”,范围可就大了,读着有点儿突兀。

      如果看其他文献,这样写法的理由就可以找到了。

      原来,对天皇号进行防空射击的只有李禾农团,这并无异议,但追击和消灭广田一行的,却还有一支部队参战。这就是吉星文所部的西北军三十七师。

      根据曾在五战区担任战地记者的舒耀煌所书《吉星文将军鄂西纪事》一文,提到1938年冬,33集团军移驻荆门。天皇号被击中的时候,时任37师师长的吉星文将军驻防姚集,马良镇一带,正在指挥所中。看到天皇号拖着浓烟下降,其参谋人员用望远镜看到该机降落在襄河岸边的沙滩上,并有几个人从机舱中逃出,抢夺了一艘民船,试图顺流而下逃往武汉。参谋判断是日军飞行员试图逃跑,于是请示吉将军当即下令部队前去追击和搜寻。

      有证据表明三十七师的部队参加了对广田一行的最后攻击。

      2007年七七事变七十年纪念日的时候,参加过芦沟桥抗战的六名二十九军老兵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活动,其中一名老兵张可宗(曾任29团连长),无意中提到参加过的一次战斗,被文史专家杨保森认为正是击落天皇号的事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抗战老兵张可宗等重返芦沟桥

      张可宗老先生的回忆是这样的 –

      “张可宗介绍说,大约是1940年前的一天,驻防在湖北荆门一个叫砖头湾的地方的他们接到命令,称一架日军轰炸机中弹,被迫降在阵地附近,要求他们搜寻飞机及驾乘人员。

      经搜寻,飞机降落在一条名叫香河(音)的小河边,机上共有5名日军官兵。5名日军已卸下飞机部分零部件,劫了河中一条小船,杀死水手准备逃跑。双方发生激战,最后,见抵抗无效的日军大佐杀死4名部下,开枪自杀。

      张可宗说,那段时间,日军天天派出几架飞机在驻地上空搜寻,由于河滩上的飞机已用树枝等物伪装,逃过轰炸。出于好奇,他常常和战友们爬上飞机,梦想着哪天也能飞上天。后来,他听说这架飞机运往了沙市。“

      其中,香河,应当是“襄河”的误记,此外,日军共死6人,而不是5人,其他都与此战的情况相符。襄河,即汉水,又称汉水襄河。沙洋则是荆门下属地区。

      以上由不同背景的当事人,在不同时代发表的访谈,都提到了天皇号被击中后才迫降的情景,而修理天皇号的记录上,也提到该机多处被击伤,特别是一侧垂直尾翼被打掉四分之一。这些都证明其曾遭到过防空部队的打击,是受伤后被迫降的。所以,中方称“天皇号”被击落应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综合双方的记述,藤田一行被击落的过程大概如此 –

      由于天气和导航(这个确有问题,后面还要交待)的原因,天皇号未能找到武汉王家墩机场,在1月31日下午误入沙洋中国军队阵地上空。这时,藤田降低高度,放慢航速(为了节省油料)在低空盘旋,寻找机场,也可能油料将尽,在寻找地面的日军部队,以准备迫降。这架行动古怪的飞机被李禾农部发现后,八九三团当即对其猛烈开火。由于高度低,速度慢,天皇号当即被连续击中,而它本身没有自卫武器,无法还击。负伤后的天皇号操纵艰难,藤田被迫将其降落在襄河的河滩上。

      仓促之间,飞机又受了重伤,藤田竟能将其基本完好地降落在河滩上,说明他的技术的确是比较过硬的。但是反应迅速的中国守军使其未能脱逃。

      至于落地后这部分日军是被中国军队击毙,还是自相残杀后自杀,那已经不是我们要考据的问题了。

      飞机让中国人缴了,藤田和渡边死了,这次飞行该怎么评价,还需要说吗?

      不幸的是,日本人的思维比较古怪。

      照他们的说法,人死了就成了神。所以,渡边广太郎死了,也变成了神。既然是神,那神还能有错吗?

      既然神没有错,那神当初买的意大利飞机能有问题吗?

      这。。。可就不太符合逻辑了。

      日本人却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一个初步结论 – 天皇号的试飞,是成功的!

      得,我们看看日本人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吧。顺便说一下,这一个结论,给中国空军送来一堆军功章的说。。。

      [待续]

      通宝推匿名:1
    • 家园 【原创】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 六

      天皇号这次航行,藤田一行共计六人,由渡边广太郎大佐(死后晋升少将)亲自压阵,从东京各务原机场起飞,当天到达上海大场飞机场,再次起飞前往汉口后,就此一去不复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出发前的天皇号

      发现天皇号失踪后,日本华中派遣军大为紧张,连忙下令各地驻军协助寻找,并派出飞机从空中进行搜索。2月5日,最终发现了天皇号的下落。

      当时日本《朝日新闻》用下面的报道向国民报告了“天皇号”的下落。

      噫(ああ)!航研機の両至宝 藤田少佐ら大陸に散る

      「藤田機(陸軍航空兵少佐藤田雄蔵操縦、陸軍航空兵大佐渡邊廣太郎、陸軍航空兵准尉高橋福次郎、陸軍々属泉澤延雄、同粕谷佐助、同新村寅次郎同乗)は某重要任務を帯び一月三十一日○○方面に向いたるまま行方不明中なりし所、地上捜索の結果二月一日沙洋鎮附近に於て乗組全員壮烈なる戦死を遂げたる事判明せり」

      (译文:啊,驾驶航研机的两至宝 藤田少佐等丧生大陆

      藤田机(陆军航空兵少佐藤田雄藏驾驶,陆军航空兵大佐渡边广太郎,陆军航空兵准尉高桥福次郎,陆军所属泉泽延雄,粕谷佐助,新村寅次郎搭乘)因担任某重要任务,一月三十一日某某方面方向航行途中失踪。地面搜索的结果表明,该机全体成员已经在沙洋镇附近壮烈战死。)

      注意这则新闻的奇特之处。日军报道损失,常规的做法是军衔最高的排在前面,这次却破例将军衔少佐的藤田雄藏放在前面,而军衔更高的渡边广太郎放在后面,可见藤田当时在日本的影响力。

      消息传出,日本国内一片震惊,纷纷以「陸軍の至宝失う」(陆军失去至宝)的标题报道这次事件。而陆军方面继而发布消息,称藤田是在向中国汉口方面进行三千公里远距离试验飞行时,由于汉口等地的天气恶劣,无法发现机场,結果于中国军队在沙洋镇的阵地附近迫降,在战斗中阵亡。日本陆军并追晋藤田为中佐,渡边为少将以示尊崇(此前藤田已经被上报晋升中佐,但还没有批复)

      说起来倒是中国这边的报道,统统把渡边广太郎放在前面,藤田只不过随口一提。

      这倒不是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更加严重。中国这边忙着抗战,忙着抓汉奸,好容易有空了多半还要来个国共德比什么的,谁会顾得上看什么航空破世界纪录的新闻呢?和天皇号交火的两个部队,一个是川军,一个是西北军,能看懂外文字母的都没几个,不知道藤田何许人也实在太正常了。

      要日本人知道这个,会不会要“仰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朝日新闻》对藤田阵亡的报道

      图中站在飞机前的两人是藤田和高桥,右上方为渡边广太郎,下方为其他三名随员

      战后,《每日新闻》发表了天皇号事件的详情,现把这篇文章翻译如下 --

      “昭和12年(1937年)7月,支那事変(即侵华战争)爆发的时候,陆军虽然开发了新型轰炸机九七重爆,但生产中依然存在问题,不敷使用。为此,陆军紧急从意大利购买八十八架‘菲亚特BR20’轰炸机。

      菲亚特BR20,即イ式重爆,是曾经威震埃塞俄比亚前线的轰炸机。但是,前线部队却对イ式重爆提出许多意见,比如航程不足,炸弹搭载量不如预期,操纵复杂困难,对其评价不高。

      这时,海军已经制成性能优良的‘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在越洋轰炸等行动中十分活跃,陆军因此十分焦虑。这是因为,购买イ式重爆,只是根据意大利方面提供的纸面材料作的决定。

      这样,陆军对于这种轰炸机到底性能如何,特别是远航能力如何心中无底,因此将对此进行验证的任务交给了藤田少佐。他因为驾驶航研机创造了世界长距离飞行记录而具有很高的声望。

      藤田少佐和他的学生,曾共同驾驶航研机完成创纪录飞行的高桥准尉一起实施这次任务。他们首先进行了从日本本土到台湾的往复飞行,认为如果技术足够优秀,准备也充分,イ式重爆看来可以达到预期的航程。

      为了做进一步的验证,藤田一行从各务原机场起飞,前往上海的大场镇飞机场。

      这次飞行比较顺利,到达大场镇机场后,看来飞机的性能还有余地。

      看到飞到上海燃料还有富余,他们按照计划继续进行向汉口的试飞。

      不料,那天汉口的天气恶劣,云层很低,因此,在无法找到机场的情况下,藤田一行飞越了战线,在燃料将近时被迫在沙洋镇附近降落。

      为了保持机密,他们摧毁飞机并试图逃走,途中与中国兵发生战斗,结果全员战死。

      本来已经在计划下一次创纪录长距离飞行计划的藤田少佐突然死去,让有关人士受到极大冲击。

      五月五日,报纸上披露了藤田少佐的战死,日本民间对他的死都深表悼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皇号因为地位原因,留下照片很少,藤田死后,为作报道寻找其合适的照片而不可得,日本记者只好用这架它的姊妹飞机代替,重漆机徽进行了拍照以为纪念。但出于战时保密缘故,当时日本的老百姓既不知道藤田的飞机是意大利制造的,也不知道它就是天皇号

      对于天皇号事件的描述,应该说基本是正确的,但对于天皇号最后的命运,因为飞机上所有乘员全部毙命,则纯属推测。

      中国方面对此的描述更加详细,而且说明天皇号并非油尽迫降,而是被打了下来。

      按照我这篇文章第一段引用《俘获日皇座机“天皇号”始末》的内容,该机是被一四九师李禾农部击中,才迫降被俘的。

      那么,这个说法是否可靠呢?

      老实讲,出于宣传和争功的目的,当时中日两军的战报中都多有夸张,只是方式略有不同。两军都经常夸大敌军规模和歼敌数字,以提升士气。和海湾战争中的美军一样,日军也经常少报自己的损失,以表现皇军何等神勇。奇怪的是国军方面恰恰相反,经常夸大自己的损失 – 这看似奇怪的事情其实也符合逻辑,因为当时国军各部中吃空饷现象严重,多报损失可以让以前吃掉的空饷死无对证,也可以让长官对属下部队的真实兵力有所了解,不要派出一个实际只有一两千人的师去跟日军一个四五千人的联队拼命。

      如这次击落天皇号的报告中,就可以看到水分。文中提到天皇号是在指挥九架轰炸机执行轰炸任务时被击落的,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但是,我认为其所记录天皇号是被击落的,属于可靠的说法。

      这是因为,有不同的佐证可以证实这个说法。

      [待续]

    • 家园 西西河的孩子都生几个了,

      天皇号终于填了!马甲兄在这蹲坑蹲出心脏病来还治好了才见填坑!

      可喜,看还见到还有洞.小心!

    • 家园 【原创】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 五

      意大利人不认为自己的轰炸机不行,这是有道理的。大家可知道最早战略大轰炸是谁的主意?告诉您吧,意大利人杜黑将军。他们不但有理论,还曾经在战前“秘密”做过轰炸美国的作战计划(够前瞻的)。为此,墨索里尼的密友,飞行家巴尔博元帅亲自率领大编队水上轰炸机进行过演练,当时作为飞行表演轰动一时(没人知道他是在琢磨炸美国不是?)。巴尔博元帅不幸在开战的时候被意大利海军打下来,此后,意大利仍然继续这个计划,并命名为“艺术国度”,连第一次轰炸的机组成员都安排好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尔博元帅带队进行大编队飞行“表演”的S-55双机身水上轰炸机

      问题是人都安排好了,能用的轰炸机一直没造出来,消息倒先披露到报纸上,美国人看了一笑置之 – 这倒真够“艺术国度”的。战后知道意大利人是认真的,不免大吃一惊。

      萨。。。也是大吃一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意大利计划用来轰炸美国的SM-95轰炸/运输机,1943年5月才试飞,9月意大利就投降了

      不过日本人遭到的损失也不是伪造的,这事儿的确有点而麻烦。

      让藤田雄藏少佐来为“イ式重爆”的远航轰炸做试航检验,在日本和欧洲都可算众望所归。

      藤田雄藏,在日本航空界可是个了不起的名字,甚至,在当时的世界航空界,都是个响当当的角色。他1898年生于清森,是日本最优秀的试飞员,任职于日本航空研究所,曾经多次成功完成新型飞机的试飞任务。那年头日本男的只要不傻不涅的都当兵,所以藤田也是穿军装的,在日本陆军中被授予少佐军衔,甚至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很多日本航空界的佼佼者,比如冢越贤尔,饭沼正明,都是藤田的学生。藤田在1937年4月主持创造的世界闭合线路长距离飞行记录,是日本被国际航空联合会承认的唯一世界纪录,也是亚洲当时唯一的飞行世界纪录。就凭这一点,藤田如果说你的飞机不行,意大利人也真不好说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创造飞行距离世界纪录的飞行家藤田雄藏

      藤田雄藏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飞行也是一种修养。”他对战争似乎并不十分热心,曾在世界战云密布的时候依然和飞机设计师木村秀政(后来设计过YS-11)大谈破飞行世界纪录的梦想。他死后,日本女作家羽人悦子曾为他写了赞美的传记准备发表,却被日本陆军制止,理由是藤田“是一个热心的基督教徒”。很怀疑他在执行这次“イ式重爆”的检验任务,是带着一种参加体育比赛的精神。

      二战后美国著名飞行员杜立特尔曾经点评过日本的“名飞行家”,说到藤田的时候,认为他是个比较单纯的人,是被日本军部利用了,他的死“是一个悲剧”。

      这人虽然被我们给击毙了,依然要叫他一声飞行家,打死他是因为他当了侵略者,叫他飞行家是因为他的成就。一码归一码,我们中国人帐算得很清楚。事实上天皇号事件中,打死一个将军(渡边广太郎)问题倒是不大,打死了藤田雄藏,那影响可大多了,都大到欧洲去了,当时欧洲各国的飞行家都往日本去唁电,那种感觉就好像光头裁判科里纳让人给毙了似的。(那不是科里纳,那是把日本的加加林给打下来了。)

      科里纳可没来侵略过中国,藤田是咎由自取。

      这一点,飞行家们也没谁说中国打得不对,。

      其实,等看完藤田的那些事儿,萨都忍不住叹了两口气。第一口气是给藤田,你要是一心搞你的技术,将来走哪儿都是一个专家,干吗非掺合到侵略我们中国的事儿里面呢?瞧,把命都玩进去了;第二口气是给打死藤田那些不知名的中国兵,那渡边你打死也就打死了,这个藤田,你别看他块头儿大,其实这人没打过仗,上去抓个活的很容易。要活捉了他做个活的反战广告,那多合算阿!

      藤田咎由自取,但他为人确实有不少优点。和当时大多数日本人不一样,藤田是少有的大块头,身高一米七六,虎背熊腰,还是个大近视眼。这样的人本来不适合当飞行员,但是藤田冷静的头脑,优秀的技术让他脱颖而出。藤田熟悉机械,他进行创纪录飞行的飞机叫做“航研机”,藤田参加了整个设计制造过程,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比如该机的全收放主起落架,就是在藤田的主持下完成设计的。同时藤田为人恬退,日本航空研究所中人们称其为“禅让的藤田”,与“不让的山本(航研机机身设计师山本峰雄,性格固执)”算是对照。

      从保留下来的资料看,藤田的形象,与我国横渡渤海海峡的张健颇有点儿相似(拿张健比日本鬼子,张先生估计会大打喷嚏)。这位挑战人类极限的北京铁人三项协会会长看来仿佛一头懒懒的大熊,体胖臂长,性格和缓,毫无“铁人”的风范。然而,他却能够徒手横越宽度一百多公里的渤海海峡,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考虑到藤田创纪录的时候也是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举动(在飞机上连续飞行三天不下来),也许这种项目的佼佼者都是这种形象,急性子干不了这个。

      说到这次创纪录飞行,就不得不谈到日本航空界一架特殊的飞机 – 航研机。

      所谓航研机,是日本航空研究所从1932年开始研制的长程飞行试验机,它是一架专门用于创纪录的概念飞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行中的航研机

      日本的航空技术,在二战前期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零式战斗机采用极轻的锰钢合金大梁,重量轻,强度高,空战中极为灵活。在太平洋战场上,当时英国人的水牛,俄国人的伊-15,伊-16都不是它的对手。唯一勉强能和它一拼的是美国P-40战鹰,这种飞机论性能也不是零战的对手,但陈纳德的飞虎队们创造了一种古怪的战术来对付零式,飞虎队的小伙子们发现如果和零战陷入Dog-Fighting,笨重的P-40九死一生,于是干脆把它拉到高空,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来给日本人一下,然后不管打不打得着立即俯冲逃跑,拉起来再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虎队的P-4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的零式

      这种跟广州骑摩托抢包贼一样的战术,弥补了两种飞机性能上的差异,但不得不承认,零战的设计的确是很出色的。

      在三十年代前期,日本的航空工业已经有一定基础,正在起飞的边缘。但遗憾的是,无论速度,高度,飞行距离,日本的飞机从来没有跟世界纪录沾过边的。

      日本当时是军国主义,军国主义一般都是好大喜功的,如何能够承受这样的空白?

      所以当局严令航空设计部门采取“攻关”的模式制造可以创造世界纪录的飞机。这个任务1931年文部省拨款25万日元给航空研究所,要求其两年内拿出能够创造世界纪录的飞机来。

      事实证明尽管日本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攻关,但两年的期限未免太短。日本的科技人员首先认定,这种飞机最有把握的项目是飞行距离,其他高度,速度等日本的技术储备不足。尔后,艰苦的设计工作一拖再拖。

      1936年3月,在总设计师木村秀政主持下航研机终于完工。尽管这种飞机存在很多缺点,例如两翼太脆弱,驾驶舱视野极差。但是,它的确有着破长距离飞行记录的可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航研机

      为了破世界纪录,日本人在这架飞机上下了极大的功夫 – 远航飞机多用几个发动机,而为了减轻重量,航研机采用单发动机;采用了脆弱但效率很高的细长机翼;大副油箱,可收放却很轻便的起落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航研机独特的机翼设计

      不过,由于日本毕竟技术底子还比较薄弱,这架飞机有很多设计十分勉强,故障多,操纵困难。比如,起飞降落飞行员都要打开舱盖,探头看跑道才能正确操作;飞机不能做剧烈的动作,否则双翼就会折断等,这都需要通过飞行员的技术来弥补。为了省油,在创纪录飞行的过程中只能以一百六十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这意味着飞行员要在飞机里呆几天几夜,没有超人的耐力根本无法实现。

      在日本,藤田雄藏可能是唯一的候选人了,只有他和他训练出来的徒弟高桥福次郎(与他一同因为天皇号事件死亡)能飞这架飞机。所以藤田被击毙后另一个优秀的飞行员饭沼驾驶航研机在东京上空盘旋飞行以作纪念,都被认为是冒了生命危险。后来木村说“航研机的成功,没有藤田少佐是不可能的”。

      第二年5月13日,藤田带着助手高桥以及一名机械师坐进了航研机的座舱, 那天是13号星期五,木村劝信仰基督教的藤田另选时间,因为这一天正是星期五。。。而藤田却对此毫不在意,说等我们下来就不是星期五了,没关系。

      这一次,他真的成功了。航研机按照木更津―銚子―太田―平塚-木更津的闭合线路连续飞行29圈,创造了飞行距离11,651.11公里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比他少一千多公里,是九名英国飞行员驾驶威灵顿轰炸机从埃及飞往澳大利亚创造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藤田飞行成功的报道

      [MP=320,240]http://s.ytimg.com/yt/swf/watch-vfl65425.swf[/MP]

      藤田破纪录飞行的纪录片

      这次飞行引人注目的是还成为了日本对外宣传的一个活广告。当藤田的飞机在天上转到第三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收音机都在不时插播这次创纪录活动的进展。由于航研机上没有无线电装置,无法与地面通信,于是更增加了一些神秘感。

      实际上,当时航研机在空中故障频出,发动机停转,冒火,机舱漏风等问题层出不穷,但都在藤田冷静的对应之下得到解决。

      落地以后的藤田,成了航空界的明星。

      可叹的是,也正是因为成了明星,藤田被赋予了这次检验意大利轰炸机远航性能的重任,让藤田想不到的是,看着威风凛凛,全套原装外国进口的“イ式重爆”,竟然比简陋的航研机还让人头疼。

      负责这次试航的渡边广太郎热切希望墨索里尼同志的飞机是好的,这样的结果才能证明日意合作是成功的嘛!另外这笔买卖的经手人就是他,如果证明为天皇买了地摊货,有两个肚子也不够他剖的阿。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检验飞行,渡边特别动用了豪华的“天皇号”给藤田使用。这里面略有一点作弊的嫌疑,因为它上面没有安装武器,重量轻,远航性能比前线的轰炸机要好,而且,它的设备完善,对于远航来说,也是更加舒适的。

      1939年1月30日,藤田一行乘坐“天皇号”从东京各务原机场起飞,飞向中国的方向,开始了对“イ式重爆”的检验飞行。

      “死亡之旅”开始了。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