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祝贺】新版开通,贴几篇关于02世界杯的旧文 -- MP4

共:💬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祝贺】新版开通,贴几篇关于02世界杯的旧文

    那是去年在下在一家体育论坛上发的一组“我看世界杯”帖子,部分曾于媒体《东方体育》上刊出。这里选几篇尚不太过时的。

    • 家园 MP4兄,我也是德国迷,喜欢他们那种一拼到底的精神

      你说的那场82年半决赛,我也看了,加时赛10多分钟,已经1:3落后了,鲁梅尼格原本受伤未上场,请缨上阵,先是自己打入一球,再助攻,由8号倒钩打进一球,再罚点球淘汰法国。前阵子,大家在讨论齐,马谁强,我觉得齐不仅无法跟马比,也比不上普拉递尼。只不过,普运气不好,巅峰时,都碰上了德国。

    • 家园 记得葡萄牙对美国那场比赛

      第二天我签证,所以边看球边对自己说,如果美国能赢,签证官一高兴,我明天就一定能拿到签证。我爸还说我根本就是信心不足。自己想想也是,美国赢葡萄牙的机率也太小了。

      没想到上半场没多久就3:0领先,其中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乌龙。解说员(好象是韩乔生)说就是让这个葡萄牙后卫摆好了姿势一动不动,美国人再射上十脚这球也弹不进网。

      最终比分是3:2。不知道是因为签证官高兴还是我气势如虹,反正第二天顺利拿到签证。

    • 家园 下面的所有跟贴都是我第一个点的
    • 家园 【原创】被过度诠释的足球

      符号学有一种认知方式叫诠释(interpretation)。即对现实(行为)或符号(文字)的意义进行解释。按一些文学评论家的看法,对原文唯一可信的解读是“误读”;原文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它在读者中所激起的系列反应。原文只是一次野餐会:作者带去语词,而读者带去意义。比如对《红楼梦》的诠释,鲁迅先生就说过,艺术家看到美,道学家看到了淫,革命家看到排满,闺阁女看到才子佳人……

      诠释本身是因人而异的,意义也很难有一致的确定性,就是说,没有一个标准可以是至高无上的终极标准。

      足球虽然狭义上是一项竞技,一种游戏,但足球早已经被“误读”了,尤其是世界杯,媒体、球迷如痴如醉,胜者举国狂欢,败者万民沮丧。足球已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由此就产生了过度诠释的可能性。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在街上遇到一个熟人,他问候我说:“吃过了吗?”这是一个很常规的问候,但如果我开始联想:“他是什么意思?是想请客还是蹭饭?或者想借钱?莫非他认为我面容憔悴?或者被老婆赶出门了?”那么,这就是明显的理解过度了,此为过度诠释。

      对足球的过度诠释,我觉得就是将足球的意义扩大化,以致成了某种信仰的化身。现在韩国人就是这么做的,对于他们,足球已经成了一种图腾,成了一种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标志,成了“强大”、“无敌”的代名词。如此,胜利是至高无上的,因为那是一个民族而不仅仅是一支球队的胜利,为此,任何代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那百万人组成的“红海洋”,那种万众一心的狂热场面,国人其实过去以另外的方式也曾经历过,应该说并不陌生。与日本人相比,韩国人对足球的意义诠释过度了,日本人仅仅把足球当作足球,而韩国人正在把足球上升为一种信仰。

      如果仅仅从球场公正的角度指责韩国人的胜利,则忽略了他们取胜更重要的这一面,裁判仅仅是某些时刻的助力而已,仅靠裁判是不足以保证胜利的。美国符号学教授艾柯曾经举过一例,当我们说“从前,有三只小猪”的时候,正常的反应应该是“接下来怎样?”如果反应是“为什么是三只,而不是两只或四只?”这也是诠释过度。当然这种过度并非无聊,是三只而不是两只或四只,背后同样存在确定的意义。或许对我们而言,更应该关注的不是裁判问题而是韩国足球可能会借此实现突破和飞跃,会赢得列强的敬畏和侧目,尽管里面也带有一些不屑。

      同样,我们也正在过度诠释足球。我们的诠释比较高尚,或者说比较君子,我们一次次为阿根廷哭泣,为葡萄牙惋惜,为意大利伤心,为西班牙伤感……以致都变得有点脆弱到承受不住竞技的残酷性了。我们没有从竞争或竞技的角度,而是浪漫地从情感、美感和偶像的角度诠释足球。足球被权势成了逃离现实的梦境。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诠释也对球场公正有过分的关注。在某种暗示下,我们关注着一次次的误判,不管它是有意或无意,我们变得眼里容不得沙子,尤其是韩国人“卑鄙”地得利的时候。我们把诠释放到了游戏规则本身上面,我们像国际主义战士一样对游戏规则的漏洞和错误进行批判。这些年,我们一直过度诠释着中国足球的黑幕,以致发展到对国内赛场上对一些无意识的错误也时常会有人大呼黑哨假球。里面包含着我们对规则失去了信心,对世界杯,这种对规则的疑心也很自然的沿用下来了。

      红尘之上的完美,这是我们对足球的另外一种过度诠释。

      足球不在天上,它在地上,在红尘之中。竞技体育的商品化带来了竞技的普及和深入人心,也带来了黑暗甚至罪恶,如兴奋剂、幕后交易、行贿受贿、假球黑哨等等。足球进入生活,则生活也进入足球,无奇不有的社会使足球变得同样的无奇不有。它不仅表现着竞技精神,也体现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如贪婪、残忍、野蛮、欺诈以及阴谋,人们在对足球痴迷的同时,当然有权抱以怀疑和非议。但我们似乎忘记了,游戏规则是必须维护的,尽管会带来不公,可能藏污纳垢,但没有游戏规则,则游戏都无法存在。对游戏规则的过度诠释,会走向其反面。不光竞技,现实社会何尝不是如此?

      尽管处在一个商业化的功利时代,但期待看到纯洁的真正的足球,这是人们共同的理想。不过,这不仅需要监督和改进,还需要宽容和信心,宽容现有规则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相信创造了足球的人类也必将能够净化足球。

    • 家园 【原创】我们的野蛮邻居

      这一段,世界杯赛事几乎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无论走到那儿,都可以听到人们滔滔不绝侃球,都可以找到一拍即合的话题。韩意之战,无论网上网下这两天大伙儿说得特别多,我留心了一下,两种观点比较普遍,一是裁判不公,二是韩国人精神可嘉。在网上,第一种观点占主流,甚至上升到了不适合的高度;而在现实,我听得更多的则是“高丽棒子真够猛”这样的声音。

      裁判不公,这似乎是比较一致的看法。我不知道专业人士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但球赛是为观众而不是为专业人士踢的,既然大多数观众(当然不包括韩国人)认为裁判至少是有偏心的,那么该结论就可以基本确定下来了。问题在于不公到什么程度,是不是造成了意大利的失利?我曾经与同事讨论,假如薛奇炫88分钟的球打飞了,假如维埃里最后时刻那个球进了,意大利1:0或2:1取得了胜利,那么裁判问题还是不是问题?还会不会受到这样的关注?讨论结果是:那样就肯定没有人谴责裁判了。

      也就是说,尽管有照顾主队的倾向,裁判没有也不敢操纵比赛。

      所以,人们愤怒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过程只不过用来说明结果的。

      同样,几乎没有人谴责过巴西,尽管他们也有受裁判“关照“的嫌疑,大家反而隐隐觉得那是应该的,甚至暗中松了一口气。也没有人认为塞内加尔的胜利使世界杯暗淡无光,使世界杯成为“充斥了水分”的世界杯,为什么放到韩国身上,就如此引发争议呢?

      “因为裁判不公!”不少人会这样理直气壮的回答。呵呵,于是,这就成为了一个真实的谎言,韩国人在场上为胜利所作的一切值得人们称道的努力也同时被抹煞了。按此推理,韩国人的坚持不懈成了胡搅蛮缠,韩国人的不屈不挠成了肆意妄为,韩国人的凶狠拼抢成了不择手段的粗野,韩国人的咄咄逼人的信心成了蛮不讲理的无赖行径。那么,问题在于,假如没有裁判的偏袒,韩国人会多几张黄牌甚至红牌?我想,认真看过比赛的人都会得出结论,肯定多于现在,但也肯定不会很多。总体而言,他们并没有粗野到全靠裁判庇护的程度。

      而当中国队与巴西队踢了一场非常文明的比赛,犯规次数甚至少于对方。斯科拉里赛后并没有夸奖中国队,他很直截了当的指出:“中国队应该学会犯规。”

      可惜斯科拉里不知道中国队不是来争胜的,是来交“学费”的,是来“进一球”的,是来打教学比赛的。因为中国队潜意识里面从来没有想过战胜巴西,只要输的不难看,他们就可以交差甚至可以得到赞许。和韩国人不同,球场上我们没有好斗的本性,甚至缺少血性。赛场上的火药味可以刺激韩国人,却能吓倒中国人。

      因为裁判问题,很少有人提及葡萄牙的懦弱,意大利的保守,很少有人指责这两支世界劲旅的不思进取和大失水准。当人们在谈论世界杯乏味和无聊的同时,当人们感叹旧有格局被打破的时候,也根本没有指责英格兰的保守功利和巴西的平淡乏味,反而是两支出局强队阿根廷和法国更有进取心。

      指责韩国的言论后面有多大成分酸葡萄心态,我不得而知,因为很多指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不过那种尖酸和挑剔,那种一头钻进绝对公平牛角尖里的偏执让我们看得到是一种狭隘的心态,一种还没有脱贫的穷人对先富起来了的暴发户的仇视心态,一种手无缚鸡之力书生对强横力量的一种哀叹。

      我们的野蛮邻居一夜之间阔了,而我们只期待看到他们与我们在同一水准。于是我们指责他们野蛮,指责他们手段不正,甚至指责他们不该进八强,更有人诅咒四年后他们连小组都出不了线。呵呵,上届冠军法国这回小组也没出线,四年后韩国小组不出线也不是什么冷门。这个世界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别忘记了自己是怎样“抽出”亚洲的,但胜利果实也不是谁都可以唾手摘到的,虽然存在外力,但韩国人毕竟是靠本事去拿的。

      就在我们一度高呼,胜韩只是一层窗户纸的时候,足球场上的“韩国威胁论”又成为我们绝对不能回避的问题。苍白的诅咒并不会使韩国弱小,不会让我们强大。我们应该明白,落后会挨打,而软弱除了被宰割,连挨打的资格都没有。

    • 家园 【原创】点球,绿荫轮盘赌

      知道俄罗斯轮盘赌吗?那残酷的死亡游戏――

      黯淡的灯光下,一把只有一粒子弹的左轮放在桌上,桌边坐着的两人面对面对峙着,额头渗着冷汗,手微微颤抖,轮流抓起那把枪,对准自己或对方按下扳机……

      这是一种华丽的生死决斗和令人窒息的观赏,一切取决于不可知的天意。

      绿茵场,也存在这样惊心动魄的终结方式:点球决胜。

      比赛停止了,全场肃静,数万人屏息静气,几万双眼睛死死盯住那个生死攸关的足球,射手和门将面对面的对峙,射手缓缓退后,助跑,起脚,门将如猎豹一样瞪着眼,躬着身,然后飞扑……

      是功败垂成还是一脚定乾坤,胜负就在这一刻定格了。

      对心无牵挂的观众,这是心旌荡漾的观赏,对队员,这是巨大的心理挑战和冒险,因为这时候,成或败都会立即成为无法更改的结果。

      对于比赛,我们通常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分析,比如西班牙的技术胜过爱尔兰,历史上战绩领先,甚至可以细致到诸如阵形、战术、球员特点等等。但真正轮到点球决战的时候,这些预测都失去了任何依据,对球员而言,踢点球是基本功,不需要太多的所谓脚法,所谓意识,所谓技术,对门将而言,扑点球也是基本功,同样主要不是靠技术,而是靠直觉。一切都统统让位给了更加不可预测的因素。

      那么,这绿荫轮盘赌也同样全凭不可知的天意支配吗?

      也并非如此。心理学家总结说,大多数人都存在对未来的不可遇见的恐惧,由此而来的就是担心失误,怕遭受批评和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在这个时候,心理的焦虑和患得患失成为了致命的瓶颈,有时即使心理素质很好的人也可能难以幸免。

      只要是人,谁都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球星,即便大到诸如普拉蒂尼、马拉多纳、范巴斯滕、巴乔等都有关键时刻射失点球的记录,不过对于一个队,对于上场的五个人,偶然性就小多了,抛开某些意外,总体而言,通常意志坚强者才会笑到最后。

      今晚,爱尔兰够顽强,也从下半场开始就一直占据主动,他们已经距离胜利很近了。从气势上讲,他们应该赢得点球战。但第二个点球的失误显然造成了过大压力,以致后来的两人信心不足,怕动作变形把球打飞,都选择了比较好打的中路低球,这很保险,不易失误,但也容易被扑到。按统计,点球成功率最低的就是这种球。不是西班牙比他们更强或运气更好,是他们自己动摇了。

      面对点球决战,最令人佩服的是德国人,以往他们仅仅在六十年代输给捷克一次。82年、86年、90年世界杯、96年欧洲杯上都有凭点球取胜的记录,除82年,其他均为五罚五中,最紧张的那一刻,每个上场队员都见不到动摇和彷徨,他们摧垮对手,凭借的正是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心。所以尽管就技术而言只算二流,粗糙的德国战车始终是令列强不敢轻视的对手,无论他们处于鼎盛颠峰还是青黄不接的低谷。

      可以说,点球不仅是与对手,更是与自身心理的动摇和恐惧的一次对话,撑住了,克服了,超越了,方成为最后的胜者。

    • 家园 【原创】世界杯上最后的贵族

      足球场上,向来不乏骑士、斗士和武士,但已鲜有贵族。

      昨夜,没了胜负压力,出线无忧的西班牙才显露出了一次贵族风范。

      贵族是高傲的,他不屑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玩下三滥场外招;贵族是优雅的,带、接、传、跑都显得从容不迫,不慌不忙;贵族是孤独的,他倾向于个人或几人的即兴发挥而不是集体力量;贵族是唯美的,他追求的是灵感的一闪和艺术的完美;贵族是浪漫的,他追求过程,常常忽视甚至不记结果。然而,贵族又是涣散的,他缺少严明理性的整体战术和纪律,贵族又是没落的,他缺少驰骋赛场的狂飚般的大刀阔斧,也没有死缠烂打,把胜负置于一切之上的功利,更少一股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

      贵族的武器是花剑,柔软、纤细而锐利,讲究行云流水的步伐,精准细腻的招式,一剑封喉的绝杀,如阿兰.德隆所扮演的游侠佐罗。与大开大阖,可劈可刺的佩剑,犀利凶狠,以力服人的重剑相比,花剑难驾驭,技巧要求高,但实战性能差,只适合一对一单挑,不便于两军剑拔弩张的对决。所以,即便昔日的南美技术流、欧洲拉丁派也放弃了花剑,淡化技巧而着眼力量,虽然他们的招式里依然看得出花剑的灵性。

      贵族曾经受人羡慕和尊重,他们的风格也为人们所接受,甚至蔚然成风,但在胜负至上,赢家通吃的功利时代,现代足球更推崇体能、速度和纪律,个人仅仅是球队战术中的一部分。昔日的贵族们也纷纷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一切取舍只为一个目标:胜利。

      所以,即便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巴西这样的旧日贵族,也早已已放下了架子,放弃了雍容华贵,不紧不慢,转而追求效率、整体和快速。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他们那里剩下的仅仅是或多或少的贵族的某些气质和风范了。

      然而,贵族并没有绝迹,至少这次世界杯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典范:墨西哥。

      墨西哥人浪漫,洒脱,讲究情调。他们的足球也是如此,不以身体、速度和力量取胜,节奏速缓,追求技术细节和一种脚下之美,在稳稳地控制住球的基础上不急不缓地层层推进,通过倒脚和小配合拉开对手空挡,完成致命一击。他们展现的是准确的脚法,流畅的配合,精巧的穿插,灵巧的过人,偏重于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在巴西、阿根廷、法国、葡萄牙这些欧美技术足球的主流――昔日的贵族们也逐步改弦易张,讲究坚实厚重的防守和整体快速攻防,倾向于实用化,各国的球风逐步趋同的时候,只有墨西哥仍然坚守着最古典的艺术足球阵地。

      然而,墨西哥人并不保守,同样也是充满激情的,但他们的激情更像一种艺术激情。尽管会有人认为那有些华而不实,事实上他们的艺术足球倾向,实战效果也确实未必理想。墨西哥人的激情.与其说是战斗的激情,不如说是一种浪漫的激情。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激情更多是即兴的,灵性的、也是赏心悦目的,有心有灵犀的传球和跑位,有轻巧曼妙的过人和配合,有抓住破绽的致命一击,当然也有劳而无功和折戟而回。尽管已不符合甚至落后于现代足球注重整体,力量,速度的思维,但仍是一种完美和理想化的理念,一种稍嫌过时但优雅精致的风格。当然,这种风格并非仅剩墨西哥一家,但他们是最鲜明,战绩最好,最有代表性的。

      墨西哥在大赛上是任何对手都不敢小视的强敌,但他们最终也只是强队的垫脚石。不过我始终相信,风格并不是他们的败因,他们善于艺术,但不贵族的弱点使的他们不善于组织,更不善于战斗到底。

      今后的足球,当然会更功利,更注重后防和整体,更讲究实用,也会打的更快,更凶,争夺更激烈,变数更多,甚至球场都会显得更小,只不过,我们看到的队伍也都按越来越相似的球路和战术进行组织,一流二流技术水平和实力差距减小到相差无几。“全球化”似乎也是足球发展的一个趋势。

      墨西哥,世界杯足球场上最后的贵族。

      今夜,墨西哥出线无忧,可以尽情发挥所长,且看这最后的贵族如何迎战一支面临绝地的世俗顶级队伍意大利的冲击,贵族的优雅和从容如何面对世俗骑士强力的利剑坚盾,该是一件有趣的事。

      呵呵,我等不及了。

    • 家园 【原创】住口,狗仔

      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也是媒体的节日。球迷为球队表现,比赛胜负疯狂,媒体则为独家消息,惊人密闻疯狂。对于传媒资讯越来越发达,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媒体,世界杯吸引了如此众多的传媒驻足,当然不足为奇。可是僧多粥少,独家不是谁都挖得到的,于是不少媒体记者开始充当狗仔了。

      “狗仔”一词,来自香港人的口语,形容某些媒体记者像狗追骨头一样追踪独家新闻和名人隐私的劲头。与“狗仔”相对应的,常是名人、隐私、绯闻、内幕、官司等,再出格一些,就是抄袭、造谣和欺骗。

      或许因为偷窥也是人的一种本性吧,狗仔不光港台吃香,欧美也很盛行,戴安娜王妃的香消玉陨,与其说是车祸,更直接的原因还在于狗仔们不知疲倦的截杀。然而,只要法律没有禁止,只要人们还有好奇,狗仔就不会失去市场,正面一点说,他们的存在对于媒体的发展壮大和新闻的有效社会监督都是有贡献的。

      可是,这一切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真实可靠。

      国内的狗仔多半还是半路出家,是学徒。然而对于世界杯的报道从一开始,他们就走得更远了,因为他们编造,他们诽谤,他们无中生有。

      对世界足球先生费戈的专访当然是独家,可是葡萄牙国家队新闻官的严正申明让我们明白了那不过是编造,某某人如何如何了的内幕最后一爆光,原来仅仅是凭空猜测。遵守游戏规则的狗仔至少还让人知道了某些实情,而这些学徒却只能带来欺骗。

      前几天中哥之战刚结束,媒体惊报密闻,说哥斯达黎加的万乔普和另一个队员因兴奋剂检测不合格,哥队成绩可能取消。实在不明白这样的惊人消息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国际足联的兴奋剂检测是极为保密和严格的,尤其当出现尿样不合格,必定是认真复查,确保不出纰漏的,至于取消成绩,既无相关规定也没有先例,更毫无可能性。而这样的很容易被核实和揭穿的异想天开,竟然被多家媒体不假思索竞相转载了。

      对于米卢,从他一接手国家队,媒体的狗仔更是从来就不曾放松过,各种花边,“零距离”猜想时常充斥头版,时间远了的不论,在队伍人选问题上就曾经大做文章,恶意猜测,即便最近在煞有其事的分析中哥之战的同时,还有媒体不忘暗示这些,按他们的说法,米卢在人选问题上是出于人情、出于好恶,出于私心。幸亏米卢收入颇丰,不然可能会猜想米卢挑人时受贿了,呵呵。至于说到用人涉及徐云龙,我想昨晚中巴之战已经证明了徐的能力,米卢一点没有走眼。

      更为恶意的是在中葡热身赛之后,因为下半场中国队出场偏晚,随即爆出了米卢与队员在更衣室因战术和用人思路不统一而争吵的头条,更令人瞠目结舌。战术和用人那是主教练的职责,队员无权干预,即便有争议也是赛后的事情,象前天斯洛文尼亚的扎霍维奇因被换下而与教练翻脸,但他决不可能拒绝下场,这是常识,何况对于面临大赛的中国队员,除非象基恩那样决计退出,根本不可能如此。何况中国队产生不了基恩这样的人物。

      其他以前常被津津乐道的还有诸如范志毅与郝海东的不和,米卢与“大连帮”的隔阂,米卢与足协的矛盾等等,大多出自没有依据的猜测和意想,甚至到了韩国,大战在即,还出现了国家队内讧,米卢与范志毅争吵的惊人消息,当范志毅面对摄像机指名道姓进行愤怒指责的时候,不知那位记者有没有一丝惭愧?

      媒体被人称为“无冕之王”,盖因他们是公众信息渠道的来源,有左右公众舆论的能力,掌握着话语权。而这权力在不加制约的时候,就可能成为欺骗、挑逗、挑拨、伤害的源泉,成为公害。媒体有权监督,但必须谨记一条不移的道义底线:如实报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