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进化论角度对同性恋基因的看法 -- 任爱杰
马前卒的大作《关于同性恋和同性恋婚姻 我的看法》(http://www.cchere.com/article/704925)说到了同性恋基因的遗传问题。这里随便说几句。
首先,按照各位参与讨论者的惯例,声明本人并非同性恋,既不同情也不厌恶同性恋。
虽然我认为同性恋主要是社会性的,但还是想要讨论一下如果真有同性恋基因如何用进化论来解释?
马前卒老兄倾向于认为不存在同性恋基因。的确,如果用进化论来解释,由于同性不能繁殖后代,纯粹的同性恋基因早就被消灭了。
如果我们假设同性恋基因是只在某种条件下才会被诱发的话。那么这无非是说,同性恋主要还是社会性的。
那么,如果真有同性恋基因的话,同性恋基因有什么作用呢?用进化论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性恋如果有基因的话,这种基因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适应性呢?
人是群居动物。原始人的很多事情,例如制造,围猎,采集等等都要通过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种分工合作通常都是在小群体中完成的。
虽然有句话叫做“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是从对原始部族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原始人类的劳动中的小群体都是以性别划分的。这并不是说某种工作只有某种性别才能干。只是说,一个小群体中很少会参杂不同性别。例如围猎并非男人的专利。但是男人一般只和男人一起组成打猎小组。而女人如果打猎会有专门的女人小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我们并不知道答案。但是知道这是人类普遍现象有助于建立我们的同性恋基因假说和模式。
众所周知,同性恋的高发区是同性大量聚集,而又很难接触异性的地方。例如军队,海船,等等。
当然,从统计的角度来讲,同性聚集的地方,发生同性恋的几率当然要大得多。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这些地方同时也是相当危险的地方。不论是远古的打猎小组,还是文明时代的军队或海船,这些工作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为了降低死亡率,这些工作要求更加亲密无间的合作。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亲密无间的合作呢?性接触是一种方法。人类有保护自己性伴侣的本能。和性伴侣的默契也一般也超过其他形式的伙伴关系。
然而在打猎小组,军队或海船中,异性的伴侣很少存在。即使存在,也未必就能够得到。而且异性的能力和同性相比很可能有巨大的差异。相比之下自然是同性更加可靠。
这时候,如果和同性发生了关系。心理上会产生性别置换。会把对方当做异性。(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所谓同性恋其实是把同性当异性。)这样,双方仍然具有同性的能力,双方却取得了暂时的对异性伴侣的默契和保护心理。能够迅速得磨合。
这样,在围猎,战争或一切冒险中,作为一个集体就更加容易生存。于是能够在此情况下生存的个体的基因就有更多的机会传递下去。
这一点,古希腊人可以为我们提供第一手资料。古希腊人不但不反对男性同性恋,而且还提倡男性同性恋。在他的《酒会》(Symposium)一文中,柏拉图借与会诸人之口极力赞美了同性之恋,并认为这是比异性之恋更为纯洁的爱情。他借斐德罗(Phaedrus)之口说:一个城邦,或者一支军队,如果其成员都有情人组成,那么,就一定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原因是,人最害怕的是在自己的恋人面前表现出怯懦,那会使其羞愧难当,因此,面对困难,面对强敌,甚至面对死亡,只要自己的恋人在场,哪怕是一个懦夫,也会抖擞精神,无所畏惧,冲锋陷阵,一往直前。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绝少纯粹的只在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事实上,古希腊人很早就成婚,生子。同性恋并不防碍他们履行延续种族的责任。更多的,同性恋被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男人往往会追求未到青春期的男孩,成为他们的“师傅”(Mentor)。这并不是纯粹的肉欲,“师傅”也必须负责对自己同性恋人的指导和训练。
如果我们看一下现在的同性恋群体。我们会发现也绝少有完全没有异性经验的同性恋者。绝大多数的同性恋者都有一个“觉醒”的过程。在其“觉醒”之前,他们很可能早就留下了后裔。甚至在“觉醒”之后,他们也会留下后裔。
而很多同性恋者其实只是处于同性聚集的冒险团体中,处于巨大的压力下,才会表现出同性行为。一旦压力消失,他们仍然会照样过日子。
所以,我认为如果真有同性恋基因的话,其在进化上的意义就是能够在危急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与同性之间更密切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保证个体的生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从进化论角度对同性恋基因的看法
🙂推荐读两片文献 1 胡一把 字1475 2007-03-05 23:52:58
🙂不专业 1 胡一把 字306 2007-03-05 23:34:37
🙂先支持一下这种认真的态度, 但有两点疑问 无花 字173 2007-03-05 13:02:39
🙂从十指纤纤上,相信有基因显化这一说 渔父 字303 2007-03-03 20:45:53
🙂FT俺双手都是食指长 1 闲来有事 字0 2007-03-06 1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