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汉尼拔征战记之三:千里跃进 - 特雷比亚战役 -- 史鉴
汉尼拔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
西方史学界高度评价汉尼拔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行动,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为夺目的篇章之一。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军事史学家道奇(Theodore Ayrault Dodge)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亲赴实地考察,在他的巨著《汉尼拔》中用两个章节48页的篇幅,配以18幅地图,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这段征程。然而事实证明,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却是汉尼拔军事生涯中少见的几次败笔之一。
公元前218年10月中旬,汉尼拔大军开始攀登阿尔卑斯山脉。此时汉尼拔的兵力 – 根据他后来留下的铜版篆刻上的数字 – 为步兵38,000人,骑兵8,000人。这段行程总长213公里,总共耗时20余天。汉尼拔大军平均每天跋涉10公里山路,行军速度惊人。此时已是初冬,阿尔卑斯山脉白雪皑皑,恶劣的自然条件使汉尼拔的将士经受了异常严峻的考验。雪上加霜的是,途中汉尼拔大军遭到当地高卢部落的袭击,损失惨重。11月上旬,汉尼拔大军终于降临波河平原,清点部队,发现只剩下步兵2万人,骑兵6千人,损失将近一半。1942年日军入侵菲律宾,75,000美菲战俘跋涉160公里,期间死亡1万人,就成了惊世骇俗的“巴丹死亡行军”。相比之下,汉尼拔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才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死亡行军。
汉尼拔的千里跃进似乎暴露了总体规划的某种欠缺。远征军从一开始就受到粮草短缺和士兵逃亡的困扰;先期前往高卢联络的使节劳而无功,虽然花费大量金钱,高卢人似乎并不买账;汉尼拔离开新迦太基的10万大军,最后只有不足三成到达意大利,为了扩充兵力他不得不招募大批高卢雇佣军,这个权宜之计带来相当严重的政治恶果。因为高卢人数百年来一直是意大利人的死敌,汉尼拔军中众多的高卢面孔,使他很难获得意大利人的信任,分化瓦解罗马盟邦的计划因此举步维艰。
阿尔卑斯山脉并非难于逾越的天险,几百年来无数高卢人拖儿带女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波河流域居住。仅仅7年前,一万余盖萨塔依武士从外高卢越过阿尔卑斯山,前来支援波河流域的同胞南征罗马。11年后,小哈斯德鲁巴率军撤离西班牙,来到意大利同汉尼拔会合,他的部队翻越阿尔卑斯山以后几乎是毫发无爽。相比之下,汉尼拔大军遭受的磨难叹为观止,显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客观因素。
罗马在波河流域的防御体系,是以亚德利亚海港城市里米尼(Ariminium)为前进基地,波河中游的皮亚琴察(Placentia)、克雷莫纳(Cremona)、穆蒂纳(Mutina)等三座要塞互为犄角,卫戍部队是罗马司法官曼利乌斯率领的2万军队。公元前218年5月,曼利乌斯率军进驻波河流域,修筑了这三个据点,紧跟其后的是12,000武装移民,执行屯垦戍边的国策。汉尼拔来的时机相当不错,罗马移民大搞圈地运动,激怒了当地的高卢人,波依(Boii)和英苏布里(Insubres)两个部落再次揭竿而起,伏击了曼利乌斯的罗马军团。此时汉尼拔并不知道,罗马执政官老西庇阿已经到达皮亚琴察,接过了2万罗马军队的指挥权。
波河流域形势图
汉尼拔下得山来,派人联络波河流域的高卢部落,后者态度冷淡,甚至充满敌意。汉尼拔大军此时处境窘迫,几乎断粮,迫切需要打开局面。于是汉尼拔做出决定,进攻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托里尼部落(Taurini)。托里尼首府都灵经过三天围攻以后陷落,汉尼拔下令屠城,以震慑其他的高卢部落。都灵城内粮草充裕,解决了大军的燃眉之急。高卢社会弱肉强食,崇拜武力,此战以后,汉尼拔威名远扬,附近的高卢人纷纷前来归附。
都灵陷落的消息很快传到皮亚琴察。老西庇阿显然以为迦太基远征军会在外高卢过冬,根本没有料到汉尼拔来得这么快。罗马的计划是两位执政官会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入侵之敌。此时另一位罗马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率领两个罗马军团刚刚离开西西里岛,正在向北开进,还要一个多月才能赶到。老西庇阿决定不给汉尼拔喘息的机会,单独领兵出击。汉尼拔在都灵小憩几天,也率军沿着波河东进,两军在提西努斯河附近相遇,各自扎营。
古典史料记载,两军统帅明白一场血战即将爆发,各自召集部下,进行战前动员。汉尼拔的战前动员展现了他卓越的将道。根据波利比乌斯和李维的记载,汉尼拔军中有一批高卢战俘,戴着镣铐关在笼子里,经常遭受羞辱和鞭打。这天汉尼拔问他们,是否愿意在大军面前捉对厮杀,以性命相搏,胜者将赢得自由。高卢战俘踊跃报名,汉尼拔通过抽签挑选了几对,然后让全体将士观看了这场生死较量,目睹每一场决斗的胜者领取奖赏,骑上战马扬长而去。然后汉尼拔告诉全军,他们现在面临同样的处境,退缩就意味着奴役和牢笼,拼死一搏才能赢得财富和自由。
次日爆发的提西努斯战斗其实是一场试探性质的前哨战。汉尼拔显然准备充分,6千骑兵倾巢而出。此战汉尼拔展现了他的标准战术,以重骑兵充攻击中路,吸住敌军的主力,然后轻骑兵两翼包抄,攻敌侧后。罗马先头部队本来就寡不敌众,努米底亚骑兵迂回侧翼以后很快溃散。老西庇阿身负重伤,眼看着就要落入敌手。关键时刻一位罗马小将身先士卒,带领一支精骑突破奴米底亚骑兵的围困,救下老西庇阿,然后掩护罗马残余部队安全退回大营。此人便是日后的罗马名将西庇阿,这时年仅17岁。
老西庇阿受伤以后丧失斗志,当晚罗马军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拔营撤退。汉尼拔发觉后派出努米底亚骑兵追击,俘虏了罗马后卫部队600人。老西庇阿一直撤到皮亚琴察郊外,在特雷比亚河西岸扎营,希望稳住阵脚。汉尼拔率军渡过波河,长驱直入,两天以后在罗马大营外面列阵挑战。罗马军队不敢应战,汉尼拔大军士气大振,在罗马大营西面10公里安扎下来。
罗马军队畏缩避战,使高卢盟友丧失信心。当晚,罗马大营里的高卢仆从部队–包括骑兵200人、步兵2千人–突然叛变,杀死近旁的罗马士兵,破营而出投奔汉尼拔,献上一堆罗马士兵的头颅作为投名状。汉尼拔喜出望外,予以重赏,派他们回到各自的部落宣传鼓动。老西庇阿意识到附近的高卢部落很快都会叛变,此地不能久留,于是率军撤过特雷比亚河。
因为两军距离很近,罗马军队的动静根本瞒不过汉尼拔,他立刻派出努米底亚骑兵追击,自己亲率大部队紧随而来。罗马军队绝大多数是步兵,而且携带大量辎重行李,行动缓慢,幸亏努米底亚骑兵进入罗马大营以后忙于哄抢战利品,耽搁了追击任务,罗马军队才顺利渡河逃脱。老西庇阿过河以后,来到皮亚琴察西南方向18公里处的亚平宁山脉北麓,看到这里地形起伏破碎,不利于骑兵的活动,于是在通往热那亚的公路旁边选择了一处高地安营扎寨,咬紧牙关,掘壕固守,坐等森普罗尼乌斯的增援部队。
汉尼拔接踵而至,在罗马大营北面7公里的特雷比亚河西岸扎营。汉尼拔没有渡河进攻罗马大营,因为他知道老西庇阿肯定坚守不出。倘若围困罗马大营,森普罗尼乌斯的两个罗马军团赶到之时,他就处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这段时间双方隔河对峙,相安无事,汉尼拔的主要精力花费在争取盟友,扩充实力,准备决战。不久,波河流域实力最强大的波依部落酋长亲自来见汉尼拔,双方正式结盟。此后几个星期内,陆续有12,000高卢部队–包括4千骑兵和8千步兵–加入汉尼拔大军。12月初,统一战线再传捷报,罗马要塞克拉斯提迪奥(Clastidium)的拉丁盟邦守军被成功策反。克拉斯提迪奥是罗马军队的粮仓所在地,储藏极为丰富,大大缓解了汉尼拔大军的供给压力。
不过老西庇阿也盼来了老消息。罗马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率领两个军团经过1,300公里的跋涉,终于在12月中旬赶到波河前线。此时已接近年末,罗马执政官很快就要换届,森普罗尼乌斯希望在任内消灭汉尼拔,独享战功和荣耀,因此求战欲望极为强烈。汉尼拔期盼已久的决战机会终于出现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先花再看 dfindy 字0 2007-02-18 20:23:34
🙂5. 特雷比亚战役 18 史鉴 字6162 2007-02-18 19:02:52
🙂战争的失败者往往指责对手的计谋,认为是不正大光明的 1 三尺剑 字76 2007-02-19 19:14:19
🙂4. 初试锋芒
🙂3. 汉尼拔的乌合之众 14 史鉴 字9228 2007-02-18 19:01:50
🙂2. 罗马军团的战术体系 20 史鉴 字7279 2007-02-18 19:01:07
🙂有的说法说因为罗马人的金属冶炼工艺落后 q42474112 字137 2007-05-17 19:35:40
🙂汉尼拔战争时期罗马人的冶炼技术肯定不如高卢人的。 1 史鉴 字324 2007-05-18 13: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