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 -- 燕来
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批判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
清朝后期至民国初年,大约100年时间,我国国运衰败。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人民大众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贫穷困苦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
国运衰,则棋运衰。
当其时,我国棋人挣扎于社会底层,难得温饱,完全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不可避免地沦为文化水平低下的贱民。
那时候的围棋,数棋时先要“还棋头”。但为什么要还棋头?却没有人能讲清其中的道理。
诞生于明代的子多为胜的“还棋头数子法”是我国围棋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同唐宋棋人一样,明清棋人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下围棋,以“子多为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以“子路皆子,眼位非子”为依据来做棋(还棋头),采用简便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
但同唐代数路法相比,明代数子法更具以下优点:
(1)对局过程中不需保留俘子;
(2)做棋时不需将俘子与死子回填;
(3)计算时只需数出一方棋子的数量。
围棋的目的是为了棋子的生存,子多为胜乃千古不易之定理。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研究围棋,人们不难对明代还棋头数子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明代还棋头数子法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数子方法。
它假想在非子的眼位与公气上有虚拟的棋子存在,这种假想虚拟的棋子叫做“虚子”;相对而言,真实的活子(包括路子与局子)叫做“实子”;虚子与实子合在一起叫做“复子”(好比数学中虚数与实数合在一起叫做复数)。
做棋后,若使黑白两方虚子数量相等,则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于是,可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此即还棋头数子法原理)
对局休止、清理完盘面后,先要数一数黑白两棋的块数(其实质是数出两方眼位的数量)。
当黑白两棋的块数相等时,两方拥有的眼位数量也相等。这时,在各方的眼位上设置各方的虚子,在每个公共气点上设置半个黑虚子和半个白虚子,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当一方比另一方多一块棋时,这一方就比另一 方多拥有两个眼位。采取上述作法将使这一方比另一方多出来两个虚子。为平衡虚子数量,应要求这一方还给另一方一个虚子。
在理论上,还虚子应这样来进行——先将这方边界上的一枚棋子与这方眼位上的一枚虚子互换身份,然后取下这枚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一枚表示虚子的棋子。
在实际上,操作手续十分简单——在黑白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一枚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一枚棋子。
一方比另一方每多出一块棋,就要还给另一方一个虚子。举例来说,当白方比黑方多三块棋时,白方就应还给黑方三个虚子。
还子后,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在此局面上,各方持有的虚子数量皆为恒气(眼位与公气)之半数;各方复子的数量等于各方子空之和(包括公气之半数);两方复子数量之和恰为361。
计算时,只要数出一方的复子数量,从361减去这一方的复子数量就得到另一方的复子数量。
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因黑白两方复子数量之和为定值361,故复子数量超过其半(180.5)者即为胜方。
(此即明清还棋头数子法设立归本数之原理)
简而言之,假想在非子的眼位上有虚拟的棋子(虚子)存在,并将棋做成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在此局面下,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这便是明代还棋头数子法的道理。
清末民初,国运、棋运的衰败,使中国围棋的竞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日本。当其时,我国国手与日本棋士对局,被让两子还不能赢棋。但是,竞技水平低的中国棋手采用的却是优秀合理的明清还棋头数子制规则,而竞技水平高的日本棋手采用的却是差劣愚蠢的日本计目制规则。
(请阅拙作《日本棋人千年的误区和盲点——批判日本计目制围棋规则 》一文)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日围棋最初的交流中,由于中国方面采用的明清(还棋头)数子法是“子多为胜”的规则,而日本方面采用的日式计目法是“地多为胜”的规则,因此,对一局棋的胜负结果常做出不同的判定。
中日两国棋手曾就规则问题进行过讨论,甚至发生争执。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棋手对还棋头数子法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讲不出“数棋块,还棋头”的道理。更因当时的围棋界以胜负分上下,中国棋手技不如人,输了棋,也就输掉了在围棋规则上的发言权。
(本文所述二十世纪中日围棋最初交流的信息见于赵秉义先生编写的<<围棋资料>>)
二十世纪上半叶,围棋竞技水平落后的中国向竞技水平先进的日本学习棋艺,同时也学习了日本落后愚昧的的地多为胜围棋规则。中国棋界在实质上接受了日本人以争地为目的来下围棋的观念,但在形式上仍采用简便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为了算出与日本计目制规则一致的结果,取消了明清围棋还棋头的规定,用计算土地数量的数子法取代了计算活子数量的数子法。
子多为胜是我神州中国流传了四千年的传统围棋的根本,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抛弃了子多为胜的真理,就是丢失了围棋的生命与灵魂。这是多么令人痛心遗憾啊!
一方的棋被对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后,这一方就会多出一块棋来,从而多出来两个非子的基本眼位。按照中国传统的子多为胜的规则,多出来的这两个基本眼位要予以扣除。
(明清之还棋头等价于唐代围棋数路时要从棋子所围地盘中扣除眼位的规定)
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取消明清围棋还棋头的规定,无异于做出下述这样一项荒谬的判决:
当甲方以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等手段使乙方的棋子彼此不能联络而多出来一块棋时(通常是将乙方的一块棋割断成为两块),要给予甲方扣减两子或两路(相当于两目)的惩罚。
笔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乙方被封锁、被包围、被分割、被切断时,会多出来一块棋并因此多出来两个基本眼位,按照明清数子法,其还棋头之程序等价于要扣除基本眼位的规定。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取消明清围棋还棋头的规定,就使乙方获得了两个子的利益,等效于甲方遭受两个子的损失。
按照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甲方每将乙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一次,乙方便可获得两个子的利益作为补偿,无异于甲方要受到扣减两个子的惩罚。甲方对乙方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的次数越多,乙方所得到的补偿就越多,甲方受到的惩罚就越大。
“棋从断处生”这句著名的格言是千锤百炼的真理。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反其道而行之,对实施封锁、包围、分割、切断等手段而积极主动的一方给予惩罚或曰对消极被动一方给予保护,难道是合理的优秀的围棋规则吗?数典忘祖臣服日本难道是一种光荣一种进步吗?现今地多为胜的各种规则横行于世难道是围棋的福祉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
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对眼位与路点不加区分,认为“子空皆地”,并将地称为“子”。其说法如“黑方占地184子,白方占地177子”(其和数为361,包括了眼位),竟说眼位是真子岂非咄咄怪事!
应氏计点制规则与数子制规则大同小异,其大同为“地多为胜”、“子空皆地”,其小异为“称地为点”及若干技术细节。
中国现行占地多胜的围棋规则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叶国运衰败的年代。数子制规则成文于五十年代,计点制规则撰于七十年代。
日本计目制规则产生于日本棋人对唐代围棋的误解,患有先天愚型不可治愈的痼疾。
由日本计目制规则派生出来的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和计点制规则产生于中国棋人对本国棋史的无知,是“国运衰,则棋运衰”的一则实例,浸透了中国棋人臣服于强国日本的屈辱、不幸和悲哀,是国耻的记录。
在二十世纪,地多为胜的观念一统天下,围棋的真理被湮没,争夺地盘的小道游戏盛行于世,生存斗争的大道围棋被抛弃,是围棋的灾难。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纪之交也是千年之交的时刻,以真正优秀的中国历代弈则为蓝本的《计活子围棋规则》诞生了。
计活子围棋规则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的诞生恰似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
真理的光辉将普照天下!
笔者谨以炎黄子孙的名义向中国围棋界热爱围棋的同胞们、向中国棋院领导人和公务员们呼唤:
抓住历史机遇,做出正确抉择。
择优汰劣,破伪立真,拨乱反正,洗刷国耻,弘扬中国围棋,光我中华民族!
修改于2005.06.06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
🙂还棋头的规则确实有其意义,不过我觉得没那么复杂 1 电子赵括 字641 2007-02-05 06:54:29
🙂中国古棋是子多为胜的围棋 燕来 字679 2007-02-07 18:17:16
🙂还是觉得还棋头没有任何意义 1 栏杆拍编 字416 2007-02-05 20:58:42
🙂如果说作为规则上优劣的对比 1 电子赵括 字546 2007-02-05 23:16:57
🙂停一手不会等同于认输吧? 1 栏杆拍编 字314 2007-02-06 11:23:06
🙂任何规则,都有其目的性 泰山 字284 2007-02-05 23:03:33
🙂座子么 栏杆拍编 字638 2007-02-06 10: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