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唯物主义历史规律的结束与共产主义的兴起 22战后动荡 -- 马前卒

共:💬15 🌺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x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欧洲人带来幸福,自30年战争以来,欧洲平民第一次被如此深刻的卷入战争。在以往的战争中,贵族和少数专业军人进行短促的交战,决定王位或是一小片土地的归属,战场以外的地区几乎感受不到战争的存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除了前线的数千万军队,整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商业、男人甚至女人都被发动起来追求胜利,国家订货吃掉了所有的剩余产品,崇尚自由经济的政府被迫以配给制和计划经济来分配资源。除了美国以外,所有的主要参战国都因为这场战争而民穷财尽。政府订货和经济管制不仅成为维持军队后勤的手段,也成为整个经济消灭过剩产品、保证平民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

一旦战争结束,军事化的经济管制结束,一方面欧洲平民比战前还要穷困,另一方面过剩产品却比战前多(考虑到美国的生产能力)。欧洲很快又爆发了一次经济危机,这一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因为上千万士兵复员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1920年前后,经济危机达到最高峰,无数受过军事训练后失业的无产阶级把欧洲变成了一个火药桶。同时,当人们回顾大战带来的巨大伤亡与破坏时,共产党人和其他左翼力量由于他们一贯的反战立场而广受支持,旧有统治集团的权威因为发动了如此荒谬的一场战争而受到质疑,再加上俄国革命的影响,整个欧洲都走到了革命的边缘。俄国士兵和失业工人已经在一个旧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宣称为无产阶级建设天堂的政权,更多的西欧无产阶级相信自己也能做类似的事情。甚至远在东方的日本,派出的干涉军士兵受到革命影响后,回国后也组织失业工人与佃农起来对抗财阀。在德国、前奥匈帝国控制区、以及在战争中损失巨大的意大利等中欧地区,由于不能以战利品来缓和经济问题,革命思潮已经变成了现实。德国战败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海军士兵的起义,随后柏林象彼得堡一样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春天,德国巴伐利亚州和匈牙利甚至先后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同期的意大利工人组织几乎控制了整个意大利的工业。即便在英、法、美等确实得到了实惠的战胜国,工人的左倾思潮和罢工也阻止了统治集团深入干涉革命。因此各国统治集团只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对付无产阶级。

就在整个欧洲的旧秩序风雨飘摇之际,俄国革命获得了成功。到1920年,苏维埃政权不仅在俄国内部站住了脚,还能借反击波兰入侵的机会让红军冲出国境,直扑华沙。1920年8月,已有数十万红军集于华沙城下。已经支援了波兰大批物资的协约国力劝波兰政府割地求和。很明显,红军的战略目标绝不仅仅是攻克华沙,甚至不是在整个波兰建立苏维埃政权。1919年3月建立的共产国际已经明确宣布:共产主义者应该与支持帝国主义战争、支持狭隘民族主义的社会党划清界限,不再寄希望于改造旧制度。当世界大战在革命中结束时,这些国际共产党人认为发动世界革命、以暴力手段在全世界建立社会主义的时机已经到来。世界革命的第一步就是发动欧洲革命!如果红军控制了波兰,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正在酝酿革命的中欧。当时的许多人,包括布尔什维克的领导列宁和英帝国首相劳合-乔治都相信,一旦红军进入中欧,得到支援的当地无产阶级将迅速击败旧统治集团,然后结合中欧的工业和东欧的人力,一举在整个欧洲建立苏维埃政权。事实上,当时共产国际的工作语言是德语而不是俄语。

然而,华沙战役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只有波兰统帅毕苏斯基是个例外。毕苏斯基冷静的分析了红军的弱点——一线战斗兵员过少,后勤薄弱,属于一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力量。在以少量装甲汽车对红军补给线大肆骚扰后,他抽调了所有机动兵力,利用红军军官团的内部矛盾,攻入红军后方。波兰军很明确地以华沙-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之间的道路为主要目标,彻底毁灭了红军的补给线。红军因此全线溃退,几天前还显得的无坚不摧的红军成了可以被任意追捕的散兵,抵抗消失的速度甚至超出了波兰人的预料。最终,红军损失了15万的战斗兵员,近10万战俘被虐杀或死于战俘营。华沙战役后,红军完全退回本国,虽然勉强挡住了波兰军的再次入侵,但短期内失去了进兵中欧的能力。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欧洲旧秩序就一直处于革命的边缘。在干涉俄国革命受挫后,整个世界都认识到共产主义者确实有能力建立一种新秩序,绝非只会造反,不能建设的暴民。因此,对旧统治集团而言,遍布欧洲的无产阶级运动不再是暂时的骚乱,而是对整个旧秩序实实在在的永久性威胁。如果无法在华沙挡住红军向中欧的进军,世界革命,或者至少说欧洲革命看起来将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红军止步于华沙,让旧秩序有了喘息之机,遍布中欧的革命火星先后被残酷镇压,没有燃成燎原大火。所以,许多历史学家或政治人物把华沙会战看作一个历史转折点,认为毕苏斯基的偶然胜利把无产阶级革命限制在苏联一国之内,挽救了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是偶然性干涉历史大势的典型例子。

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从1920年8月的局势来看,波兰军队无论是选择撤退还是投降都不会让人惊奇。华沙会战以前,红军高层视华沙为囊中之物,甚至不屑于掩饰自己的战术意图,总攻华沙的命令居然是用明码电报发出的——这一举动倒是在华沙城内有效地制造了恐慌,各国使馆纷纷撤出华沙,只有少数军事代表留下来准备见证波兰政权的灭亡。直到波兰反攻得手后三天,红军高层还认为自己只是稍受挫折,期待着整顿部队以后卷土重来。而波兰一方,不在毕苏斯基直接掌握下的两个军团居然不敢追击败退中的红军。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都对波兰的胜利有信心的人,仅毕苏斯基一人而已。红军的失败因此被看做一个小概率事件,主导了这个小概率事件的毕苏斯基也因此被视为波兰政权乃至中西欧旧秩序的救世主。

当事人红军统帅图哈切夫斯基对失败表示了如下的遗憾:“……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资本主义者都在张惶失措,劳动者都在仰首期待,准备揭竿而起。那是毫无疑问的,假使我们在维斯瓦河上获得了胜利,则在整个欧洲大陆上的革命都会爆发了。假使不是我们战略错误和在会战中失败了,则波兰战争即可能构成十月革命与西欧革命之间的一个连锁。假使我们能够击败波兰布尔乔亚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军队,则波兰劳动阶级的革命即将成为一个既成事实,于是波兰的边界也决不能挡着这场大火。于是就好像狂潮一样;会淹没了整个的西欧………” 。在战线的另一面,英国驻柏林大使则表示“………..在现代文明史中,没有比一九二〇年华沙会战还更为重要的事情,而其意义在今天却很少有人能认清。当时的欧洲,其存亡之机实已间不容发。假使在这一战中,共产党获得了胜利,则在欧洲史中将构成一个转向点,因为毫无疑问的,在当时的全部中欧地区都有受到共产党宣传影响和苏俄侵入的可能性,而且也是很难于加以抵抗的。还有另一个原因,也使我们对于一九二〇年的事实有值得注意的必要。这一次胜利的获得,最主要的应该感谢一个人(毕苏斯基)的战略天才。在作那样危险的行动,所需要的实际上还不只是天才,而更是英雄的气质了。政治作家们应负起责任来向欧洲人解释清楚:在一九二〇年,波兰曾经拯救了欧洲,而且必须使波兰强大,并与西欧文明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因为对于亚洲人侵入的永存威胁,波兰总是一个壁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