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北志---北朝志 -- 南北朝大蟑螂

共:💬23 🌺10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其五:三国晋初之鲜卑乌桓(上)

檀石槐之子和连在袭扰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时丧命,其后,其子和其弟叔侄相残,鲜卑联盟烟消云散,其后,虽北疆鲜卑边情依旧不断,但大体都在各个地方长官可以治辖的范围之内。已是经年之苦的东汉终于得到了一丝的安慰。

但是,这个安慰并没能持续太久。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84,汉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了。其后四十年不到,也就是公元220年,持世349年的汉帝国正式宣告覆亡---三国演义中有评价诸葛亮的说他是“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意味汉朝江山四百年之久,这个明显是把三国家时中的蜀汉政权也记进去了(公元221—公元263),真是小说家言。中原大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侵,战火连绵不绝,正给了北疆的游牧民族一个兴起的契机。

这些民族中势力最大的,当属和鲜卑有着亲缘关系的有一大族乌桓(乌丸)了。“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五千馀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馀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众千馀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馀落,自称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三国志.乌丸鲜卑列传》。

有关于这个民族记述,在《后汉书》中有《乌桓鲜卑列传》,在《三国志》有《乌丸鲜卑东夷传》,篇幅都不短不断,其角色重要,可见一叶。按以上两史中记载,这个民族性格极其狂烈,分支如星如沙,各有首领,但共推强者为头目,号称为“大人”。该地位不是世戚,有力者居之。又说这个民族“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无相仇报敌也。”,“婿随妻还家,妻家无尊卑,旦旦拜之,而不拜其父母。为妻家仆役,一二年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皆为办。”,“计谋从用妇人,唯斗战之事乃自决之”,又有“其俗妻后母,报寡嫂,死则归其故夫。”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由此或可推断此民族大概处于母系社会晚期---鲜卑情况其时也应相差不是太远。在语言上,乌桓民族和鲜卑一样,应属于东胡语系分支,但也有一说应该属阿尔泰语系(Altaic family)蒙古语族。而在文字上,《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有记略如下“时刻木为信,虽无文字”,可见该民族有言而无字,部落之间通讯不得不依靠刻字为记。

尽管乌桓人数虽众,又“俗善骑射”,但是在历史上却扮演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角色。如上所述,由于相互之间难以得到有效的交流,各个部落之间往往是知其名而不知其然,再加上又尊崇“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的传统,部落和部落亦往往是征伐不断。这就让其他的野心勃勃的势力有了乘虚而入,相机行事的机会。因此,在大多数时候,乌桓往往是被某一个势力当做打击另外一个势力的棋子。纵有勇力绝伦,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在汉与匈奴角力时如草附墙,在汉与鲜卑称霸时甘当汉外军。即便是到了西汉末年,也是“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这样的短视而有力的乌桓,在收容来自中原败来的袁氏子弟时,其命运或已注定。

在公元201年,汉建安七年,在对中原霸权的至关重要官渡之战中,曹操险胜袁绍。5月,袁绍愤愧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大将军及冀州牧位,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9月,曹军渡黄河攻黎阳,袁谭请增兵,尚恐谭兵多后夺其权,遂自率军来援,自此兄弟间各有异心,但隐忍未发,共与曹军相持于黎阳。9年二月,曹军总攻,两军大战于黎阳城下,袁军战败,袁尚、袁谭弃城逃邺,曹军占领黎阳。

公元203年,汉建安9年,袁尚、袁谭内讧,袁谭为袁尚所败,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7月,袁尚军溃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辎重尽为曹军所获。邺城守军闻信瓦解。袁尚势力基本上为曹操所消灭。袁尚几仅以身免,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稍做喘息。

10月,袁谭叛曹,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并再迫袁尚,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

公元204年,汉建安10年正月,曹操袁谭背盟,进攻南皮,大破袁军,占领南皮,并斩杀袁谭。袁谭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曹操纳郭嘉策“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迫使袁熙,袁尚逃亡北疆,依附乌桓。

此时乌桓名义上的首领为楼班,他是上文所引的“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的儿子,但军政号令却并不出与他。而是在他的叔伯兄弟蹋顿的手里。据记载蹋顿此人“有武略…多画计策”,在中原战乱之际,掳迁汉边民10余万户,并让部落重臣与当时北疆望族袁氏结亲,早有虎狼之心,此时袁熙,袁尚归附,正是投其所好,于是两者各怀野心,互为首尾,不断骚扰边地。令曹操恼怒非常,终起白马山一役。

公元207年,汉建安十二年秋,曹操亲自率大军,出征乌桓。

其实有关曹操的这次出兵,曹操集团内部也是矛盾多多。当时南方刘备欲引刘表的军力蠢蠢欲动,诸将领都认为“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大有“攘外必先安内”之意。惟独郭嘉以为“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强调征伐的重要,并断言“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排除了曹操的心结,力劝曹操北进。

郭嘉实在是一代人杰。曹操在赤壁之后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所言真是不虚。他是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人才,从《三国志》的记载以及裴松之的注来看,几乎是算无所漏,真是可怕至极。如此郭嘉郭奉孝,配以对他无比信任的曹操,假使不英年早逝,周瑜的事关战役成败的反间,火攻两计能否奏效,恐怕还难说的紧。

曹操对郭嘉所言深以然,于是立排众议,以田畴为向导。借“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乌桓大意,“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以奇兵突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