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一 -- 大驿土猴

共:💬199 🌺78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十四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十四

老话讲:“要想学打人,先要学挨打。”哈军工教学员作战技能也是从“挨打”学起的。

知道要挨揍,硬抗肯定不行,挨打也要有挨打的技巧。尤其是现代战争,火力凶悍,大口径火炮的狂轰滥炸甚至可以轻易改变山头的标高,血肉之躯要想在这样的弹雨火海之中生存下来,就要按着两千年前武圣的主意办——“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拼了命往地底下钻。当然也不能瞎钻,挖战壕、修工事、建坑道,防守也要有一定之规。这些规矩,都是朝鲜战场上用数万条生命的代价、无数血的教训凝结而成的,是经过美国佬百万吨计的炮弹、炸弹考验过的。

战术课上,讲授土工作业的教员是真正在三八线上打过阵地战的,喜欢结合战例讲解如何构筑工事。讲着讲着一时兴起,说到了上甘岭战斗中迫不得已,拿尸体垒工事的事情。那是上甘岭战斗打到了后期的时候,志愿军在夜战中不再执着于恢复表面阵地,而是不断往坑道里屯兵,积蓄反击力量。美国大兵也不傻,知道你想要干什么,而且对那几个坑道的位置也门儿清得很,就下死力气往里攻。虽说大炮使不上劲了,但是老美的火力依旧猛烈。每个坑道口都是一二十挺机枪堵着打,你要躲在坑道里不反击,他就摸到跟前,什么炸药包、毒气弹、喷火器都招呼上来,就算烧不死、毒不死,炸塌了洞口也憋死了。可是守在坑道口,四面都是石头,跳弹横飞,二次杀伤让志愿军伤亡大增。有限的沙袋根本不够封洞口的,逼得没招了就把战友的尸身堆了上去。据说美国的7.62x63步枪弹威力巨大,非得铺上三四层尸体才能够勉强挡得住两百米内M1918A2轻机枪和M1919A4重机枪的扫射。而且也不是简单把死人码起来就成,死了十几个小时的尸身僵硬,可以做工事的构架,撑出射孔的位置,刚死不久或死得太久的尸体柔软,就摞在外层,还要在里层铺垫上一层被子,防备子弹溅起的尸水——那是尸体腐烂淌出来的水。被子弹打得支离破碎的尸体特别容易腐烂,流出的脓水不但恶臭难闻,而且具有腐蚀性,粘到身上轻的把皮肤烧出块块白斑,重的会让人腐烂脱皮,如果崩到眼睛里会疼的你恨不得把眼珠抠出来,除了拿水冲没别的办法,可上甘岭上缺的就是水……惨烈的故事听得猴爸爸他们心惊肉跳,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11月2日,五辆卡车把二连的学员拉到了沙曼屯,参观野战工事。沙曼屯是军工战术演习场的所在地,层层叠叠的筑垒工事样式齐全,从散兵坑到坦克掩体,从猫耳洞到装得下一个加强连的地下坑道,什么都有,走马观花看了一遍就花了六个小时。

介绍的重点,是一个连在野战中临时构筑的战斗工事。虽说是临时的,但是掏挖得也是十分的讲究:战壕和交通壕都是折线型的,每隔15到20米就有一个90到120度的弯,而且壕沟的交叉口相互之间起码要隔8到10米,防打防炸。百米多长的战壕前后有三道,纵深四百来米,后边还有迫击炮的掩体。堑壕之间有交通壕连接,交通壕里还有掩蔽部,深深地挖在地下,原木加强的洞顶距地面足有一米多,出口还要拐个弯,是防冲击波的。跟想象不同的是无论战壕还是交通壕都不宽,也就六七十厘米,但是很深,在壕里站直喽都看不到外边,战壕的胸墙下有个土台,站上去才能进射击掩体,每个掩体下都掏出个猫耳洞,要来不及进掩蔽部就躲在这个洞里防炮。比较特别的是一线战壕侧前方五十至一百米远,设有数个散兵坑,一来可设置警戒哨,二来作侧射火力点,据说美国佬特吃这招,屡屡败在这三五个人的侧射火力上。

光看不练不出真本事,土工作业练习是少不了的。进入11月份,地冻得虽说还不像三九天锹砍上去只能留一道白印,但是挖开来也带着半米来深的冰碴了,要掏一个立姿掩体能累得汗透棉衣,几天缓不过劲来,所以考核项目一般都是敌火下构筑个人卧姿掩体。考试时,全排匍匐进入场地,步枪放到左手一臂距离之外,枪栓朝下把枪斜着支起来,这样是为了防止枪机进土。然后趴低身子,用步兵锹把左边身下的土铲起来往头前面堆,挖出一溜沟之后侧着身子藏进去,再把右边的土往前边铲,二十厘米深、一米七长、八十厘米宽,带八十厘米厚、三十厘米高的一道土墙的卧姿掩体三分钟之内挖成的才算优秀。这边吭哧吭哧刨坑,那边排长也趴地上监视,谁要是抬头、撅屁股让他看见了,一点名就算不及格。还好,这活不算难,大家全部顺利通过。虽说只干了三五分钟,一个个也是累得满脸的热汗,摘了帽子头上都是白气蒸腾,好半天手都在微微的颤抖。

学了防守,接着就要学进攻。每个班补发了一挺机枪、两支冲锋枪,因为都是军官,所以每人又发了一支手枪。虽然编制如此,但每个人每种枪型都要会用,还要实弹射击一次,记录考核成绩。

手枪是五四式,有名的“大黑星”,大家都知道的。射击考核时猴爸爸班上出了个小事故,闹出了笑话。按惯例进射击线前,都要验枪,所以手枪的套筒都拉开来挂在后边,上弹之后,一按空仓挂机,套筒弹回子弹上膛。有位老兄粗心大意,抠着扳机就按了空仓挂机,结果一枪射在自己脚前边,脸都吓白了,被直接取消了射击资格。手枪考核时,预科的一位连长给大家表演了一回左右开弓:两个靶左右拉开,与人的夹角起码在90度以上,那位连长两支手枪同时开火,25米距离5发子弹,左手42环,右手48环,就这样还说左手退步了。据说能够这样玩手枪的在军工最少也有十几个,甚至有人可以双手分打移动活靶的,不知道那是怎样的打法。

冲锋枪也是五四式,仿苏联PPS—43型冲锋枪,全枪结构都是钢板冲压而成,枪托折叠后只有六十多厘米长,卡上35发弹夹也不到8斤重,十分轻便。只是这枪的保险不大管用,扳机前简单的一个钢片,推上来就会卡住枪机,只能在待发状态下保险。可是如果你在枪栓没拉开的情况下把枪竖起来一蹾,沉重的枪机会自动后座上膛击发,造成走火。这毛病在实弹打靶时没有发现,到了演习场,连蹦带跳的一折腾,东一个西一个就乒乒乓乓走了火,气得排长直骂,好在都是空包弹,没有伤人。排长一个挨一个嘱咐,拉开枪栓上保险,射击前再打开保险。这样倒是不走火了,可是枪膛里容易进沙土,不是炸壳就是打不出连发,战术课还没上完,有两支枪就打不响了。只好拆开清理,好在苏联货都挺结实,撬出炸裂的弹壳后居然还能继续打,真不知道这么难伺候的枪苏联人二战时是怎么使唤的。

机枪是五三式,仿苏联的德普式PDM轻机枪,带一个47发的弹盘足有二十几斤重,没把力气实在玩不动它。而且这枪的弹盘实在不怎么样,挺大的面积却薄薄的,稍微一压就容易变形。弹盘一瓢机枪就打不连了,打一枪拉一回枪栓,比步枪好不到哪去。如果弹盘弯得厉害,枪栓都拉不动,只好竖起枪来拿脚踹大栓,如果装的是实弹,这又是个找死的动作。所以练班组进攻的时候谁都不想当机枪手,端着这么沉的东西跑不动不说,每回卧倒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磕着碰着宝贝弹盘,实在是遭罪。

射击考核结束,就是投弹考核。投实弹之前大家都有点紧张,毕竟手榴弹这种爆炸的玩意儿比打枪的危险性要大。投弹那天,考核的地点就在现成的连级防御工事里。全排都进入第三道堑壕,每次一人从文书手里领一颗手榴弹,走到迫击炮掩体中,排长站在右边,指着前方15米处插着的一排工兵标地雷的小三角旗说,“不用太使劲,投过那排旗就行了。”然后把手榴弹柄的盖子拧下来,捅破油纸把拉火绳挂在小手指上,铆足了劲扔出去,低头蹲在掩体中等手榴弹炸响。猴爸爸感觉真正的手榴弹要比训练用的假弹轻一些,很轻松就可以扔出二三十米。据排长讲考核中投得最远的一个扔出了五十多米,这可是不带助跑原地投出的成绩,相当优秀了。

战术课上最折磨人的就要算越障碍了,这回学的不是野营地练的翻板墙、过独木桥什么的,就学一样——过铁丝网,主要是两类:屋型铁丝网和蛇腹型铁丝网。战场上一般使用爆破筒或者直列炸药包把铁丝网炸掉,打开进攻通路,可是万一没有这东西,就要步兵自己想办法过铁丝网了。土猴在电影里经常看到各国的大兵们在齐膝高的铁丝网下四肢并用老鼠一样爬过的镜头,可猴爸爸说中国的兵从来没那么练过。屋型铁丝网高及胸、低及膝,宽达两米以上,中间纵横交错,绝没可能像电影里那么容易就爬过去,猴爸爸他们那时候学的是如何从铁丝网上边飞过去。没错,就是飞过去!过高及胸口的屋型铁丝网要一个人低头站在铁丝网前,步枪枪托朝上竖着压住铁丝网,另一个人低头抱住他的腰,后面的人跳起来第一脚踩在抱腰者的腰挎上,第二脚踩在直立者的肩膀上,然后一个大跨飞跃三米以外,着地一滚,跟玩杂技一样,全班飞过铁丝网也就十来秒钟的事。过齐膝高的屋型铁丝网只要一个人跪在铁丝网前,步枪竖压在铁丝网上撑住上半身,低头拱背,猛一看像爬在铁丝网上似的,后面的人就踩着他跳过去。比较难掌握的是过一米高的蛇腹型铁丝网,需要一个人马步蹲在铁丝网前边,低头拱背当人桥。可是蛇腹型的铁丝网一压就扁,步枪压上去根本借不上力,只有把步枪斜着拄在地上作支撑,这样一来位置就不易确定,蹲得高了后面的人不容易上肩,蹲得低了又不容易跳过障碍,蹲得远了加大了跨越距离,蹲得近了铁丝网的刺又容易挂着脸。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个项目上吃过亏,撕破了棉袄是小事,经常被铁丝网上的刺在手、脸上挂出血来,让猴爸爸他们好好总结了一回血的教训。

这种过铁丝网的方法,是志愿军在三八线上攻坚时摸索出来的,据说战场上冲锋时每个班还要带上两床被子,叠成三层卷成一卷竖着背上,遇到跳不过去的,就挑开绳子推开一抖,在铁丝网上铺出一个通道来,人在被上一个滚翻就可过五六米宽的铁丝网。冲锋时速度就是生命,过障碍快一秒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的过铁丝网的技巧了,比依靠爆破筒炸开通路都要快,就像是中国空军的“摇—摇”战术到了美国人手里发展成了“动能—势能转换理论”一样,美国佬有样学样,把这一招也学了去编进了他们的作战手册作为冲击战术动作一直使用到现在,土猴在海湾战争时看到美军训练的电视镜头中就有这个动作,好象也有了变化,穿上了防弹衣的美国大兵可以满不在乎的直接趴在铁丝网上当人桥了。

要说预科的战术课上最有意思的科目,就要算班组进攻了,尤其是到了最后全连合练时,真有些上战场的感觉。这班组进攻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下回再说。

关键词(Tags): #哈军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