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八年抗战没有胜利?(ZT) -- 朔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疑义相与析:评《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ZT)

SPK

托名张忠义的先生的大作《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 一文,在开首就犯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错误。张先生 先则说“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甚至可以说是惨败 ”,接着又自毁立场地承认:“是美国战胜日本的胜 利顺带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

先不管是不是“顺 带”,到底中国是“胜利”还是“惨败”呢?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中,是有中国的。这不仅中国的 盟国承认,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也承认。正如张先生在 文章中所说的:中国派代表参加了“密苏里”号的日 本受降仪式,百万侵华日军也是向中国军队和最高当 局投降的。“惨败”的中国居然去接受日本的投降, 岂非滑天下之大稽?看起来张先生并不缺乏常识,只 是太想标新立异而顾不得“自相矛盾”了。

再来看看张先生的论据。张先生支持自己论点的第一个理由是“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其根据是“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 ,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而“二战中日军总 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 ,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 年战死40万人”,因此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战死人数 只占22%。既然日本方面的资料都只给出“包含了 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的133万,并未明确死亡数 目,张先生何以就得出日军在中国战死40万人的结论呢?这是张先生语焉不详的地方。而195万之中就包含了受伤致残者,说是伤亡数有什么可以奇怪的 呢?除非张先生另外再给一个日军受伤(不包括致残 )的统计数字。作为军事常识,张先生应该知道,之 所以统计战果须将受伤与死亡等一起计算,是因为受 伤和死亡在失去战斗力方面是一样的。受伤者中诚然有相当部份可以重新加入战列,但不是立刻,而是需 要一定的休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其战斗力被剥夺 是无疑的。而受伤者之中因致残而不能参加以后战斗 的人数也不在少数,从战斗力角度考量,这和死亡等 同。另外,稍有常识的人也可以知道,如张先生讲的 负伤几十次(哪怕几次!有多少人是受伤多次还能重 复加入战斗的?即使有,将其受伤休养的时间去掉,你再看看他究竟有多少时间参加战斗。)造成重复统 计的,在现代战争中的比例是极小的。

再说,由于日 军在中国的战斗形式主要是陆战,因此战斗中受伤的人数较多而死亡、失踪的人数较少;太平洋战争中主 要形式为海战和岛屿攻防战,日军死亡、失踪率高而受伤者反而少,这是战争不同形态造成的,单就死亡 率来比较也是不合适的。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士兵 由于缺乏食品供应而饿死的人数要远远大于战死的人 数(在张先生笔下,全成了“击毙”)。即使是认为 日本在南方战场死亡人数为130万的日本学者,也 承认其中高于一半的人是饿死或由缺乏食物引发的疾 病及缺乏药物而致死的。比如,在中太平洋的梅雷约 恩岛上驻军3404人,阵亡率为70。6%。其中 战死者132人,仅战阵亡总数2403人中的5。 5%。其余为病死,而其中74%以上是饿死或死于 饥饿引起的并发症。如果脱离战斗力这个尺度,那么 凭什么认为美军在战斗中出了多少力呢?

事实上,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伤 亡数目和对比,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日本在中国战场 的伤亡人数,台湾方面的数字是276万余人,这或 许是过于夸大了的数目。而目前大陆和日本学者关于 整个中国战场消灭日军数目,有105万、133万 、138万、150万、198万等几种。如刘庭华 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中认 为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伤人数为150万(481页) 。日本方面统计的整个二战中的伤亡数为195万人 而中国战场上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计为1 33万余人(栋田博:《兵队日本史》第280页, 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年6月版;黑羽清隆:《 日中十五年战争》第26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 79年版。这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六年战争中伤亡 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军在东北的 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 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 日武装毙伤俘约172,000余人,据我方不完全 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加上伤 、俘的不下25万人)。以此计算,中国战场消灭日 军的比例接近70%。而《小罗斯福回忆录》中,认 为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伤亡总数为287。4万人(4 9页),又据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统计,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及亚洲其它战场中伤亡共89万余 人(下册,716页),以此推算,日本在中国战场 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此数目包含日军在东北 的伤亡数),也接近70%。即使以日本学者的13 3万人作为分子,这个比率也达到46%以上。就单 以侵华日军的死亡人数来说,日本方面也有502, 400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日本的战争:图 解及数字》)的说法。美国学者的说法是:“八年累 计,日军在华战死44。7万人,相当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战死日军总数113万的39%”(库克斯 、库罗伊合著:《中国与日本》,308页)。所有 这些日军阵亡数字和比率,均高于张先生所提供的。 即使以这些伤亡或阵亡比率中最低的来计算,中国战 场消耗的日军也达到46%和39%,这难道不是中 国的最大贡献吗?

张先生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 ,因为“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 ,二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 两个概念”。张先生并精细地将日本陆军分为“四大 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 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 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 。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 ,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难道东北不算“ 中国战场”?张先生的意思大概是承认满洲国了吧?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如果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持续了十四年;从七七事变算起,也有八年。美国从什 么时候加入的,张先生总不至于不知道吧?在41年 以前的十年或四年里,难道不是中国一家在对付日本 ?战胜日本并顺带替中国赢得胜利的“主力”美国在 哪里?难道张先生的字典里,“主力”是要等双方打 得精疲力竭后才出场捡便宜的意思?

从七七事变至武 汉保卫战,日本动员兵力约七十三万人,连同原有兵 力,共九十八万人。野战部队三十四个师团,五个独 立混成旅团。其分布为:

日本本土:近卫师团、第十一师团(后调东北)。

朝鲜:第十九师团。 台湾:原台湾守备军,无师团进驻。

东北:第一、二、四、七、八、十二、二十三师团,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共7个师团、1个旅团。另独立 守备队15个。

华北:第十四、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一零八、一 零九、一一零、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二、三、四 、五旅团,、骑兵集团(骑兵第一、第四旅团)。共 8个师团,4个旅团,2个骑兵旅团,总兵力相当于 11个师团。

华中:第三、六、九、十、十三、十五、十六、十七 、二十二、二十七、一零一、一零六、一一六师团。 共13个师团。

华南:第五、十八、一零四师团。共3个师团。

即使不算东北,中国内地所须对付的日军师团数为总 共三十四个中的二十四个(如加上东北,则占三十二 个),这难道还不算“主力”?

日军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从中国派遣军抽调了7个师 团。但由于中国的坚持抗战,日军仍然不得不在中国 关内保留20个师团、1个骑兵集团、20个独立混 成旅团及16个空军中队计62万人遂行作战和占领 任务;在东北则保留了13个师团、20多个守备队 及56个航空中队。 另外,张先生认为日军的精锐大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中 被美军所消灭的。这里张先生也犯了一个“纸上谈兵 ”者很容易犯的概念错误。所谓“精锐”不仅仅是就 番号而论的,而更多的是指部队的装备、训练程度和 士气。抗战前日本有十八个常设师团,称甲种师团, 均为四四制编制,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 力强。其中第三、第十三师团战斗力最强,为日军王 牌,其次为第六、第九、第十四、第二十师团。松沪 抗战后,日军增设第十三、第十八、第一零一、第一 零四、第一零六、第一零八、第一零九、第一一零、 第一一四、第一一六师团,称乙种师团。其以常设师 团(甲种师团)的预备役编成,和常设师团兵力相差 无几,战斗力也比较强。1939年以后陆续将部份 一等师团调回满洲和日本国内。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 就是凡师团番号在20以下者,及其番号是在常设师 团的番号上加100者,均为日军的精锐师团,是日 本军队的发家老本。而日军编制中其番号在20以上 、100以下者如第二十一、三十二、四十一等各师 团,是按守备任务的编制的,同时兼有小规模野战作 战能力,为战役单位。独立混成旅团,则系守备部队 ,轻便步兵武器装备,为战术单位,适于山地作战。 而这些精锐师团中,大都参加了侵华的初期战争。在 这持续数年的战争中伤亡的,大都是训练时间长、战 斗素质好、法西斯毒化较深的老兵,这是后来短期训 练后补充的新兵所无法代替的。

比如松沪战役,据日 本军部公布的金山卫登陆前日军松沪战场的伤亡数字 ,从8月至11月8日,计战死19594名,负伤 80243名,共伤亡99847人(日本防卫厅防 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 2册83页)。再如日军中的王牌稻叶第六师团,经 武汉外围黄梅、广济、田家镇战斗后,伤亡巨大,除 补充三千新兵以外,又将一一六师团之志摩源吉混成 支队及另外两个步兵大队编成石原支队入列。所以1 937年的第六师团和1939年的第六师团虽然番 号相同,但内在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日军的王 牌师团大部份都经历了此种消耗。同样,在东北的日 军伤亡人数1932年为30,000人,1933 年为42,149人,1934年为39,874人 ,1935年为54766人,合计166,789 人(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112页、1 75-17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77年版), 也大都是老兵。 日本之所以不能集中力量执行其“北进”政策(“关 特演”只能集中七十万人,不足以达到日本原先估计 的对苏“熟柿”状态),最大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牵 制了其大量的兵力。

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看得很清 楚。一方面日军须镇压东北的游击战争,“关东军迫 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备对苏战略体制始终 未得进展”(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400 页,每日新闻社1974年)。另一方面,即是因为 需要保持大量的兵力以应付关内的战争。如关东军副 参谋长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 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 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国民党中 央信托局档案(三)22237》)。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回答(外相)松冈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 力太大,实际上(对苏开战)办不到。”(服部卓四 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67-68页,东京19 56年版)苏联元帅扎哈罗夫也说:“日本之所以未 立即对苏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兵力牵制在中国。” (《结局》,第16页,苏联科学出版社1969年 版) 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用于南方与英美作战的 地面部队仅11个师团加1个混成旅团,只占其地面 部队的20%。而同时在中国的部队则有35个师团 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当时日军总共51个师团, 39个混成旅团)。

太平洋战前,东条在1941年10月 14日的内阁会议上承认,对华战争四年以来,“日 本伤亡已达数十万,。。。并且已经耗费了几百亿元 的军事开支”。1943年,日本共70个陆军师团 ,投入中国战场者达39个师团,占总数的55。7 %。1944年,仅为执行“1号作战”,日军就动 用了51万的陆军和1个航空军。中国对正在集中力 量打垮德国的盟军所作的贡献还不清楚吗?1944 年,美军总数1100万人,用于太平洋战场的仅9 8万,只占其总兵力的8。9%。不是中国拖住日本 ,美国能那么轻松?1945年,日本大量扩充陆军 ,师团数达168个,其中在中国者为57个,仍占 到40%。不仅如此,中国对日本的抗战使日本的国 力被大大地消耗,且无法进行正常的军工生产。日军 的装备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其一个师团装备的火炮不 过几十门,坦克更少。美军一个师火炮多达500门 ,坦克150辆。“日、美火力对比。。。美国至少 是日本的20倍”(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2 79页)。除了日美两国本身国力上的差异以外,日 本为应付中日战争,弹药生产费用过大,影响了其它 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日本“军械 预算大部份用于生产弹药,弹药费1937年度占军 械费56%,1938年度实际上占军械费的76% ”(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78页)。如果忽 视中国战场对此的影响,就难以正确理解为何形成这 样的结果。

张先生的第三个理由更不像话,说“八年抗战中国军 队未能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回 一个中等城市”,所以没有胜利。且不说这话真实程 度,就算是如此,和胜利有什么相干呢?国民党军的 战略战术的确有问题,可只要打,同样也是在消耗日 军啊。如果国军全歼过日军一个联队,或从日军手里 夺回一个中等城市,就算咱们赢了?日本人同意吗? 张先生同意吗?会不会又加码为国军没有全歼过日军 一个师团或夺回过一个大城市?

再说,张先生是宁可相信日本人的数据。比如,台儿 庄大捷,张先生认为日本人统计的伤亡大约1万人为 可靠。可是不知道张先生是否注意到,日本人的统计 只包括第五、第十两个师团。即日军第二军第五师团 战死1281人,负伤5478人;第十师团战死1 088人,负伤4137人。合计战死2369人, 负伤9605人,伤亡总数11974人(日本防卫 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 卷第2册41页)。而参加作战的日军尚有华北方面 军之第十六师团、第一一四师团、第十四师团、关东 军混成第三旅团、关东军混成第十三旅团,华中派遣 军之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一师 团,它们统统的毫发无伤?就拿张先生告诉我们的斯 大林格勒战役为例子,德军第六军团最后被包围歼灭 者为33万人,可整个战役中德军的伤亡总数高达1 50万,远远超过第六军团的被消灭的数目。

而游击战消灭日军的数目也不能仅仅去看那些著名的 歼灭战,零敲碎打加起来的数目也会非常的惊人。1 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 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笔者在任时 ,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 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加登幸太郎,《中国和日本陆军(下)》,圭文社,1978年版)。这一日常的消耗(显然它不包括 一些大的军事行动──如“扫荡”中的伤亡),达到 了惊人的程度,实际上相当于每年进行一次大的会战 所造成的损失。当时华北沦陷的县属超过500个, 以一个县每天只消灭一个日军的话,则日军每天的损 失要超过500人,这相当于一个步兵大队的5/8 ,一个混成旅团1/5,一个三单位师团的1/20 ,一个四单位师团的1/30-1/40。反过来讲 ,也就是平均大约2天可以消灭日军一个大队,5天 消灭其一个旅团,20-40天消灭其一个师团。聚 少成多才是游击战争的真正的威力所在。 从张先生列举的一些资料来看,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可惜翻案翻过了头,终不免还得翻回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