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书生气的7亿适度人口论 -- 东东山

共:💬17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转载】(水寒)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16亿?(1)

前注:此文推论人口上限,非要鼓励生人口到上限,以往易口水于此,故说明之。

一、中国能养活多少人?

近两百年来,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呈愈近愈速的态势。世界人口在1830年突破10亿大关,世界人口从第一个10亿增加到第二个10亿,用了100年的时间(1830年~1930年)。之后,只用了30年时间(1930年~1960年),世界人口就跃到30亿。接着经过15年时间(1960年~1975年),世界人口达到40亿。又经过12年时间(1975年~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

人越来越多,但地球只有一个,很多人忧虑重重地研究地球对人口承载的能力。

美国人口学家科恩(Joel E.Cohen)于1996年出版了专著《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书中对人类在近400年来对地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迄今,估计数已问世65个之多。这些估计数的差别大得惊人,从最低的不足10亿到最高的超过1万亿。

早在解放前,中国有的学者提出中国人口总数4亿为最佳;1948年甚至有人提出2亿最宜。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个人口数量发展目标的是孙本文先生。他在1957年发表的《8亿人口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成为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开山之作。其后很多学者都研究过这个热门问题,田雪原、陈玉光、宋健、宋子成、孙以萍、王浣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胡鞍钢、曹明奎、毛志锋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推测数据。除了胡鞍钢真正严肃考虑过人口结构本身问题外,其他学者基本都是从地球资源(如粮食和淡水)角度进行推测的。最为荒谬的应该要算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了,他认为中国人口应该以200年时间回落到3亿左右,我在《计划生育政策攸关中国持续发展》(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62688.html,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已经驳斥了这种谬论。对中国的人口发展影响最大的要算宋健了,因为他的人口控制论是中国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的严厉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1981年宋健等得出中国适度人口应不超过7亿的结论,并把7亿作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佳方案。

现在所谓的16亿人口上限是计生委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中国的最大人口容量约为15亿人或16亿人左右,超过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灾难性的打击(陈卫/孟向京《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1853)。2004年新华社《瞭望》周刊重申了中国政府的这一观点,很多媒体转载这一报道时用了“中国只能养活16亿人”这一骇人听闻的标题。2005年1月10日人民网“特别策划:13亿人口的分量(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106966.html)”也重申: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

在人口急剧增长的初期,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89年就以假名发表了他那令人沮丧的名作《人口论》,预言了人类前景灰暗的未来:我们的人口将不断增长,一直达到人类食物供应的极限为止,贫穷和饥荒将是人类社会永远驱赶不去的阴霾。中国的汪士铎(1814-1889)的人口观点与马尔萨斯人口论有很多相同之处(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3065g.htm)。马尔萨斯陷阱的立论依据是没有技术进步。

1957年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其实仍不过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变种),他说:“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八亿一千万,五十年后多少?吓死人!二十六亿一千九百万”。马寅初的立论依据忽略了经济和文化发展对生育愿望的影响。参见我的文章:《重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有遇鬼的感觉,背后冷嗦嗦的》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13534275,http://www.e-economic.com/special/s54.htm)。

最早担忧人口过多的其实既不是马尔萨斯,更不是马寅初。中国历史上担忧人口过多的大有人在。

乾隆皇帝看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人口统计册,发现人口激增,不无忧虑地说:“朕查上年各省奏报民数,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说明康熙时期最多三千万人口),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田土,亦不啻倍蓰(音喜,五倍的意思),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当时,中国的人口接近4亿。翰林院编修洪亮吉在乾隆五十八年写了《治平篇》,揭示了人口繁衍速度同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分析了人口膨胀可能导致的社会危机。这是全世界的第一篇人口专论,比英国学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早了五年。清朝皇帝没有采纳洪亮吉、汪士铎的观点控制人口,中国人口在乾隆末年以后的100多年几乎没有增加,到1911年反而还降到3.4亿,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也从19世纪初的1/3下降到20世纪初的的1/4,现在更是只有1/5了。要是清朝皇帝采纳洪亮吉、汪士铎的观点控制人口的话,现在中华民族可能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民族了。

明朝大臣徐光启(1562-1633)提出“生人之事,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的观点,比马尔萨斯关于“人口每二十五年增加一倍”的说法早了近二百年。这也说明了,明朝已经有了人口过多的问题。看看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减少的有多厉害,明朝已经有六千多万人口,但到清初康熙时期下降到两千万左右(乾隆的话为证),其中四川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0%,要是明朝皇帝也听徐光启的建议限制人口的话,那么现在中国土地上的主人肯定不是中国人了。

其实最早担心中国人口过多应该是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当时中国人口两千万左右)。他曾指出:人有五子,子又有五子;则大父(即爷辈)未死,而有二十五孙。结果是“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要是当时也实行计划生育的话,中华民族早就灭绝了(当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灭绝了)。

其实大多数人口学家只看局部历史,根据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的人口数据总结出一个规律,然后再无限地预测未来。马寅初只看到中国人口从1949年以来几年的快速增长,提出限制人口增长;而毛泽东却从历史眼光看到中国自1800年以来人口增加缓慢,而没有立即限制人口增长(并且当时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谁也难以断言今后没有战争),其实在马寅初提出人口论的几年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人口还接近负增长。1968年当全球人口达到35亿时,美国人口生态学家Paul.R.Ehrlich出版了其轰动一时的《人口爆炸》,认为世界人口当时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正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世界人口却已经跨过60亿大关,人类生活水平反而提高了。

事实上只要仔细回顾历史,就可以发现人口呈长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两百多年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适当下降后的高水平平稳期。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人口发生根本转变的时期,世界人口从1975年的40亿增加1987年的50亿化了12年,但从50亿增加到1999年的60亿也还化了12年,现在五年又过去了,但人口还只有64亿,增加的人口中约95%来自发展中国家,看来从60亿增加到70亿要化15年左右了。考虑到二战后人均寿命才显著延长,四、五十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人都还没有去世,现在人口增长减速意味着现在的增长只是低惯性增长,等二战后的高出生率时期出生的那批人到老年后,人口增长将更加缓慢甚至停止,因此还不知是何年马月人类才能达到90亿人口(可能永远都达不到了)。现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到达人口顶峰(有些国家开始下降),非洲和阿拉伯国家还处于增长阶段,中国本来应该与印度一样还在紧近顶峰的增长期,但中国的计划生育使中国人口过早地到达了由增长向减少的过渡阶段。人口一直是问题,以前和将来是人口不够的问题,只有这中间两百多年是人口过多的问题。

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顾宝昌都说,中国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再过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极限。人民网“特别策划:13亿人口的分量”转述了这个观点。我在《从统计数字看停止计划生育的急迫性》一文(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14632724)已经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根据1987年到2004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年度增加直线递减)预测到2016年中国人口达到顶峰13.4亿,然后负增长(图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用生育率资料推测中国人口在2020年左右负增长,总量永远达不到14亿,然后是人口急剧减少(图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