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崇祯十七年:(一)渔阳鼙鼓动地来 -- MP4

共:💬13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四)冲冠一怒为红颜

1

吴三桂的五万辽东军队正在赶往京城的路途上。

虽说接到圣旨已有半月,但吴三桂心里并不着急,毕竟要放弃宁远会有很多善后工作要做,光是入关百姓就有几十万之众,总不能弃之不顾吧?还有山海关的防务也需作妥善安排,所以即便勤王来迟,他也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辩解,根本不会留给言官什么说三道四的理由。更何况,京城的内情通过父亲及家人书信他大致是清楚的,“多半是保不住了,”他想,“不如待大局明了之后再作定夺。”

就这样日行数十里,三月十八日才出山海关,二十日方抵丰润,这时候,消息传到,李自成攻陷北京。

2

李自成忙的头昏脑涨,又是议事、又是接见、又是巡游。好生无奈,“奶奶的,做这劳什子皇帝真够烦的!”不过略感舒心的是好消息却接连不断,京城局面安定,民间一如既往,无大骚乱发生;大顺派往河南、山东各地赴任的四百多官员不仅颇受欢迎,也大都顺利接收了当地政府,仅大同传来了反叛消息;刘方亮平定河北也颇为顺利。二十一日第一次上朝,成国公朱纯臣,大学士魏藻德、陈演,率领原文武百官三千入朝祝贺,陈演劝进即帝位,李自成冷笑不语,暗想:“好你个马屁精,早晚老子收拾你。”

到三月二十六日,文以牛金星,武以刘宗敏,率百官再次进表劝进,表称“独夫授首,四海归心;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愧德。”李自成不觉好笑,老子一生目无王法,杀人无算,竟然可比尧舜?他是真的不愿意做这档子事。此时他最想做的乃是衣锦还乡,好好风光一番,以后做皇帝也罢,做大王也罢,最好就留在西安,他真的不耐烦在这里做这些讨厌事。事实上,从五月起,他就让手下将金银重铸为锭,征用骡马往西安运回了。到吴三桂正式与大顺为敌的消息传来之后,李自成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撤退。“陕西,吾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 坐上了金鸾宝殿的李自成始终没有适应从山大王到皇帝这一角色转变,可惜的是,历史也不肯给予他足够的时间了。

招降吴三桂的工作其实早已在实施,使者三月二十日就已经派出,并携有唐通和其父吴襄的书信,承诺吴三桂侯爵位,赠四万两犒师银,嘱其速速进京受封,山海关防务交唐通接手。同时接收山海关的大顺官员也已派出。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之中。

不过,这是一次居高临下,不明就里的招降,模式和以前招降穷途末路的明将的手法是一致的,李自成低估了吴三桂。

3

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在永平府扎营暂住,他会见了李自成的使者,并款待殷勤,服侍周全,令其满意而归。后人多以为吴三桂就此归降了大顺,然而事实上,吴三桂虽表现出了一些姿态,并未作出过真正的归顺承诺。他在掂李自成的份量,看看这是不是能坐江山的主子。何况李自成的开价也不能让他满意,接收山海、宁远一线,这是他绝不答应的,那里是他的地盘,他的势力范围。天下大乱之际,什么高官厚爵之类的诺言都是空的,实力才决定一切。山东总兵刘泽清就曾说过:“天下变,山东不为他人有耳!”吴三桂也有同样的想法,只不过他身处两大强敌的夹缝之中,形势要微妙的多。但是如果运用得当的话,或者可以用一方要挟另一方,达成一种平衡。这样他就可以左右逢源,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势力了。

必须尽快返回山海关,不能让唐通站稳脚跟。吴三桂迅速作出了决定。

但是,该以何种姿态进行表示,让李自成明白他的意图并作出让步呢?因为事情不能闹得太大,导致关系破裂,又不能过于示弱,让对方以为自己不敢对抗大顺呢?吴三桂犹豫不决,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拿唐通开刀。

唐通部仅八千人马,且猝不及防,被回兵的吴三桂精锐偷袭,“袭杀其守关兵殆尽,贼师负伤遁归”,唐通领残部退至一片石。现在吴三桂已设下了赌局,就看李自成如何下注了。

吴三桂反李的原由按史家归纳大约有三条:一是父亲吴襄被拘捕追赃拷打,二是误信从京中逃出的家奴报全家被杀,第三是爱妾陈圆圆被掠,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三条都相当勉强,吴三桂老谋深算,心计颇深,不至于被一些尚不能证实的传言冲昏头脑,吴三桂调军回撤应是在三月二十六日,此前北京城基本平静,大规模对旧官吏的刑讯追赃也是从三月二十六日开始的,此前当然也有部分将领为之,但尚不至于波及到属于“统战对象”的吴家,陈圆圆之说更是小说家言,传奇想象,陈圆圆不过是吴三桂弃于家中不顾的青楼礼品,假如吴真的那么多情,早带在身边了。

但吴三桂后来确实“怒”了,但那并不是为了美女红颜,而是为李自成的反应,为他的地盘势力。

李自成若改变策略,以安抚为上,承认吴三桂的势力范围,承诺只保持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并允以适当的军费资助的话,是可稳住吴三桂,暂保辽东现状的。但李自成并未从吴三桂此举察觉出某种胁迫的意味,仅仅理解为一种普通意义的“降而复反”,于是遣白广恩领兵两万前往援助唐通收复山海关。同时,又让吴襄作书劝降,欲双管齐下,迫使吴三桂就范。

遣白广恩出兵,即被吴三桂认做李自成对其势力的挑衅和轻视,而吴襄的书信更是一种赤裸裸的人质要挟和武力威胁,在这份肯定不是出自吴襄本意的信中言道:“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弄君已逝,尔父绍更……我为父计,不若反手衔壁,负锯舆棺,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愤骄,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赖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戮辱,身名俱丧,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

这样的军事威胁和人质要挟对吴三桂无效,否则他就不配称作枭雄了。枭雄相信的只有强权,为此是不择任何手段的。其实原本吴三桂内心对李自成的评价本就不高,认为“以彼狗偷乌合之众,何能成事?”关于北京城中大顺军武备渐弛,将士勒索财物,敲诈官吏的事例亦有所闻,这时已判定李自成并无远见韬略,非能坐江山的主,这一点是最要紧的,认清了形势,就可以放手作为了。

4

招抚吴三桂的重要性,大顺并非无人意识到,制将军李岩就曾上书力主过。李自成虽也常规性实行了,但仅仅看作一次普通的招降,并未视作关键问题,也未曾分析过吴三桂势力和辽东局面的特殊性,作出适当的妥协。一直以来,李自成都是被形势所推动,而从未驾驭过形势,长远的战略考虑非他所长。他没有意识到吴三桂,尤其是其身后巨大的潜在威胁。

五月初十,吴三桂击败白广恩部,进占永平。这时候吴三桂已经改换了另一副姿态,以换回太子作为罢兵条件了,这已经不是归顺与否,而是一种平起平坐的等同姿态。吴三桂自然明白此刻他并非李自成的对手,但他手里还有张王牌。

这一幕在二十八年以后,以极相似的面目重演过,吴三桂还曾再度为地盘而“冲冠一怒”,那时候的吴三桂已是大清平西王,对手则是更为强大的康熙帝。

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大战即将展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