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安夜行记--和liupizi兄 -- 老票

共:💬49 🌺5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西安夜行记--和liupizi兄

题跋:好久没见liupizi和他的西安美食系列,有点想念...

《liupizi的夜行记》

夜行记

出门前特意上西西河论坛再次看了liupizi的帖子,然后打车直奔小南门城门洞。 临近夏天的西安气候宜人。天色暗的也晚,都已经将近傍晚7点了,街上还是光线充足。 Liupizi笔下的“天发芽”葫芦头老店,位于小南门城里向东200米处。路上出租车司机还在夸我:“西安小吃正宗的都在南门这边,你一个外地娃知道来南门吃葫芦头不容易!…”路南边,猛然看到了帖子照片里的店面,立刻下车。一个微微白发的中年男子迎出来,热情的招呼着:“吃几个馍?”。

进店之后,并没有发现任何老者,只有一个秃顶中年帐房和两个小姑娘。年龄大一点的绿衣姑娘右脚微微有些跛,端来一个大碗,里面一个面饼,随后微笑一下走开。 半天没人理会我,我傻呆呆的坐着,也没有看到菜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另一个姑娘看出我的困惑,过来指点:“把馍掰碎,一会浇汤吃…”可恶的liupizi,你为啥不说明葫芦头的吃法和羊肉泡馍很类似呢?饥肠辘辘的时候还要动手掰馍,越发饿得狠了。好容易掰完,绿衣姑娘过来端走送进厨房。

等候的时候,要了一盘梆梆肉,一瓶汉斯2000啤酒,一盘泡菜。一边吃喝着,一边打量着这家小店,以及不断进来的食客。要是能看到一个骑自行车来的年青胖子,相信我一定会忍不住问他:“你是liupizi么?” 一会热气腾腾的葫芦头端上来,浇上红彤彤的辣椒油,一时食指大动。 葫芦头其实和老北京的小肠陈颇有类似之处,而梆梆肉就是酱好的大肠,味道很鲜美,但不吃点泡菜佐口,确实有点油腻。为了能去下一站吃别的美味,我只要了一个馍。 吃完结帐,一共16元。

出门向东,第一个路口转左向北,准备步行到西大街马家什字去吃回民小吃。这条路叫四府街,道路比较窄,两边是茂密的槐树成荫,到处是悠闲的行人,非常适合散步,也充满了老城的家居祥和气象。过了几个街口就是宽阔的西大街,转而向东,路北边过了百盛和麦当劳,出现一个巨大的城门楼子,穿进去就是马甲什字回民小吃一条街。这是一条步行街,两侧都是各类食肆和小吃馆,大多绘有清真标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肚子还不饿,只能一路伸鼻子闻着食物的香味,聊以自慰。 忽然路西侧看到一个所在,标明是古民居“北大街144号”。购票入内,里面一方悠然天地,庭院深深。这里是高姓民居,祖上做过道台的。有趣的是,宅子是崇祯年间皇帝所赐,内里的主人造像却都是清朝官服。入内,看了在中堂、主人房和夫人房,以及秀楼。 最深刻的感慨就是如果没有空调,这样的房子夏天是很容易使人中暑的,而且古人守礼夏天也是着装正规……当上等人也不容易啊。

出门就是西羊市入口,西行不知多久,路南边出现清真大寺的指引标志,于是入内。一条古玩街,卖的多是赝品古玩,经营者也多是穆斯林。夜色已深,满街的白帽子白头巾正在收摊,狭窄的街道里摆满了古玩字画,头上一条巨大的英文条幅“热烈欢迎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个白衣汉族中年男子表情迷茫悠悠然踱过,这副情景怎么想都有点奇妙。大寺已经关门了,只有角门里还有几个白帽子兄弟在忙碌,神情都很安详。

走到这时,我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只是凭借自己的方位感向着西北方向前行。西安古城里的小巷子,大多是弯曲不知道尽头。穿过了北广济街,金桥什字,直到莲湖路。 莲湖路一直向西,就是玉祥门,也是西安城墙的西门。走累了坐在城墙根下,右边是静静的护城河,左边的城门洞里,金黄色的圆月正在缓缓的升起…哦,今天是农历十七。

西安是一个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交叉的让人窒息的城市,古朴的民风和现代的冲击就那么奇怪而和谐的并存着,坐在城墙下思考的我也是莫衷一是,如同夜色里独自走来的那条黑狗一样神情恍惚。

歇够了,起身再走。出玉祥门再向西走过一个街口,预计离酒店已经不远了于是打车。车上和司机一聊,粗粗一算自己步行了至少10公里以上。 可还是没有饥饿感觉,葫芦头真是管饱。

夜里从西安城墙的最南边走直角边到了最西边,一路观赏风土人情,倾听陕西方言,乐趣盎然。 只是下次,出差要记得带双旅游鞋。连续3天讲课都是站着,穿皮鞋再走20多里,确实有点脚疼。

备注:西安古城墙已经修缮完好并四周贯通了,周长20公里。城墙宽阔,上面可以行驶汽车,也可以租借自行车四处游荡。只有由于城墙内建筑过多,导致城墙内侧地面下沉,在城墙上已经出现了长达10几米的裂痕,城墙上外侧的地面也明显要比内侧高。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制止了进一步下陷,并在城墙内大量进行拆迁,改建后的建筑风格都是仿古的,崭新的让人尴尬。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