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沉默的大多数 -- 孔老大

共:💬93 🌺166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您不是一直强调证据么

怎么我给出的,您一个也不正面回答呢?

不用假使,59年~61年有地方就是风调雨顺,那里确是没有饥荒。

您还在强调这个,我就想请您解释一下乌克兰的事情,没有任何大的灾害是怎么饿死上百万人,最多时一天饿死三万多人的?

再给您举个国内的例子.

安徽凤阳县委关于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而导致的饿、病、逃、死的总结材料。

  1958年和1959年两年,我们都卖了过头粮(即国家征购任务)。 

1959年卖的最多。因此直接影响了群众生活,造成了人口非正常死亡。以高指标情况来说,1957年生产计划订到2亿多斤是比较落实的,但是县委却订了8亿斤的指标.

高指标、高估产的结果,就产生了高征购,购了过头粮。1958年实收粮食18266万斤,除了三留外,只剩1180万斤;而我们却征购了7102万斤,特别是1959年,总产只有10960万斤,按当时标准,仅够全县口粮,而我们却购了5974万斤,结果就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安排。这一年从秋收结束到12月底的两个月中,农村中没有供应口粮。

我们认为,人口发生外流和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如果我们不卖过头粮,把群众生活安排好,就不会发生人口非正常死亡,这是一个血的教训。(见《凤阳县的两年来的经验教训——马维民同志在县委三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1961年8月24日)

怎么一个天灾都没有提呢?

您那个

铁的事实:没有发生天灾的地区,饥荒都没有发生,也就谈不上什么饿死人了
为何又失灵了呢?

幅员辽阔,不影响粮食生产

这话您也能说出口,当年真该请您去给中央上一课,一举扭转乾坤.

因为当时中央完全没想到这一点.

62年周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忧心如焚的说:

工厂企业增加太多,职工人数3年内增加 3000多万人。

今年计划粮食产量为2900亿斤,即使完成计划,也不足供养1.2亿城镇人口,甚至即使恢复到1957年的粮食产量(3900亿斤),也负担不了目前城镇人口的正常供应。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严酷现实。

因此中央决定,城镇人口减少 2000万人。

至于

用点数学头脑,这个影响是“被征土地”的小范围(相对县、省市)内

这个结论,我不知道您是哪儿来的.

我再给您举点数字吧.

中科院关于建国后耕地面积的一份分析指出:1958~1961年,是中国耕地面积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4年间耕地减少约850万公顷(1.27亿亩).

农业部的估算是725万公顷(1.09亿亩).

这就是您说的小范围?您一再强调的铁的事实,逻辑之类的东西,怎么轮到自己下结论的时候就都不算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