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汉芯”造假有了处理结果 -- 漏斗子
上海交大今天发布了《关于“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的通报》,新华社也发了电讯稿,这件事情终于有了定论。
这件事情对于上海交大的声誉当然会有很大损害,反思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感觉是我们的科研体制、教育体制有大问题。虽然事情出在上海交大,但是科技部、教育部责任更大,更要追究的我们的制度。
现在申请科研项目,学校、申请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伙”的。经费拿到了,个人润滑,选院士、评学衔(即所谓“职称”)、当博导,都有了支撑;学校有了这钱——阿拉伯数字增长,评估、排名、政绩等一系列好处那就更说不尽,当然还可以从中抽成,填补学校经费不足。每年科技实力排名,这个科研经费也是一大指标,里面无形好处多了。所以,说得不好听点,申请项目就是所在单位和申请人个人一起骗银子,只要遮掩住就行。上海交大这个陈进拿芯片这个大家都在攻关的众目睽睽项目骗人,又做得不干净,没选对骗的项目,自己也太没点东西。这一点金刚钻都没有,就敢揽那么大的瓷器活,胆子也忒大了些。栽跟头的概率本来就高,也正中头彩了。
从科技部、教育部来说,科研经费多少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指标,但是很少过问“结果”。往往是拿了科研经费最后作出项目报告,再从经费提出部分请各路老大,包括官员,大家一起坐一坐,开了个会,吃吃饭、游览名胜,再有一个红包,评估就出来了,有时候拿项目去申请一个国家什么劳什子奖项,事情就更好办。换句话说,主管部门只管发钱,不管效果的。所以科研项目的骗子,查出的概率是很小的。
而申请项目体制问题也很大。对申请人能力评估,就是一看名望,如果院士、名教授一类的,项目做不完;二看关系,如果“朝中有人”申请“中奖”概率就大多了;三看政策,前一阵是向“海归”倾斜,那就不管你到底如何,给不给是对党的政策态度问题,那个陈进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而国内博士或者确有实力的年轻研究者,申请项目是很难的。
胡乱发点感想,就是觉得从这件事情应该吸取点教训,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不要老白交学费,栽了跟头还老不明白。
上海交大关于“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的通报
http://www.sjtu.edu.cn/newsnet/newsdisplay.php?id=6346
新华网“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5/12/content_4538770.htm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汉芯”造假有了处理结果
🙂陈进算是做了个好事 1 黑色午夜 字49 2006-05-16 03:02:55
🙂真奇怪? 无所事事 字162 2006-05-15 05:02:28
🙂骗的地方不少,教训深刻 leeuk 字2377 2006-05-15 04:30:03
🙂陈进唯一做错的地方就是他把牛皮吹破了 1 纳米小洞儿 字941 2006-05-15 04:06:52
🙂说得对。发表垃圾文章的别看现在很美,以后会成为包袱的 1 wsxx 字308 2006-05-15 04:21:45
🙂眼下就有上海交大这么一位教授 2 纳米小洞儿 字616 2006-05-15 05:27:29
🙂这种人太丢脸了,应该公布他的名字,呵呵 purohol2 字0 2006-05-17 20: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