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苏轼--次韵子由论书 -- 雪个

共:💬35 🌺8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苏轼--次韵子由论书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人这样感叹着六朝簪缨之族的散灭。然而回望历史,有多少人留意到书香门第里寂寞的砚池以及荒疏的笔墨。在这样一个年代里,通向古典的路上行人稀少,任那晋书意趣盎然,唐书法度庄严,宋书风流婉转,终是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

让我们来寻访一下寂寞的古人。大约千年前宋仁宗景祐年间的冬天,一个男孩的降生使得“一夕眉山草木尽死”,因为他占去了天地间所有的灵气。这个人长大后被贬黄州,靠东门外一块荒坡地解决温饱,索性自号东坡居士。从此,他戴过的头巾被称为东坡巾,他爱吃的肉叫东坡肉,他筑的堤叫苏堤。正如有人评说的那样:他于一切都是“无意于佳”,但后人不得不承认他一切都佳。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如是说:“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是这份赤子之心,使得他的书法不像想像中如他的为人一样恣意奔放笔走龙蛇,却偏是朴实平淡藏巧于拙大有晋人之趣。

苏东坡在书法上有他独特的审美观,下面这首诗表达了他著名的“寓意”说。释文是我模仿他的口气所写,里面本诗之外的话都来自他论书画的文章。

苏轼--次韵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

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

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

璧美何妨橢。

端庄杂流丽,

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

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

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

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

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

力薄愁官笥。

多好竟无成,

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

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

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

众中强嵬(左马右我)。

钟张忽已远,

此语与时左。

儿子苏过在我死后这么说:“吾先君岂以书自名哉!特以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不见其刻画妩媚之态,而章甫端冕,若有不可犯之色。”这话真乃知我之言。我并不擅长书法,也没特意在这方面下过功夫,但对书法的理解却是无人能及。虽不曾刻意,书却自如其人。正如《庄子。天运》所云:“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美女即使皱着眉头也照样是天姿国色。而璧虽然应该是圆形,但只要玉质美好,就算是椭圆形又何妨呢?

世人写字,能大不能小,能小不能大。我则不然。胸中有个天来大字,世间纵有极大字,焉能过此!从我胸中天大字流出,则或大或小,唯我所用。若能了此,便会作字也。而我凡作字便有千秋之想,绝不苟且。但这不是说要着意于一点一划,事实上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越至成熟便越平淡。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我的字体疏散不紧密,阔大放纵,却约束成细小的模样。记得我曾说黄庭坚的字虽然清劲,却稍嫌硬瘦,有点象树梢挂蛇。而黄庭坚则说我的字固然是遒劲有力,却有些褊浅,甚似石压蛤蟆 。时人以为此评切中我二人之病。其实,《书谱》有云:“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从汉唐以来,字的结体就有横纵两种,我横他纵,未见得是病。

确实,写字时的笔势雄快与拙钝是矛盾的。以跛守骏,即以静涵动,以拙藏巧,以浑朴完锋锐。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要做好前者,后者甚至必不可少。二者相辅相成,始能构成完整的美感。浮躁不安,虚张架势,俗书也。

我认为拙书无害,甚至此种拙书在蓄势运笔上,或字里行间,大有助于佳书。论书须论气韵,论全体,不是孤立地看其一字一点画,更不能死守一法。黄庭坚说我“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笔圆而韵胜”,乃识者之言尔。

《书谱》说:“右军之书,末年多妙。。。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又说:“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又说:“消息多方,性情不一。。。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可与我诗参看。

点看全图

关键词(Tags): #书法#次韵子由论书#苏东坡#金石书画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