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票太包子.和老萨】京都纪事 (上) -- 老票

共:💬48 🌺6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票太包子.和老萨】京都纪事 (下)

第三幕 祇园夜色

天草本《平家物语》开章,便是八句禅意悠远的诗句:“祇园古寺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京都祇园町,便是出自这惨烈的《平家物语》。但它并非佛寺或神社,而是处于奈良盛名中心的艺妓聚居区。八阪神社的的参道上,便可以看到从花见小路出来的艺妓:白色唐织的衿,镶着黑纹的着物,二重太鼓的腰带,穿着七寸厚的白袜木屐,脸无表情地迤逦行去,伴着三味线隐隐约约的拨弦声,便是最浓烈的一种日式风情。

《平家物语》中做祇王的绝代舞女,相必当时也是这等模样吧。曾经是主君最心爱的珍物,却因为他倾心于自己所推荐的舞者佛御前,最后竟至流离失所。从此尝尽了世间的悲哀。隐于山野之间,品遍了感情与现实中的挫折后,这无双的佳人终于悟道,与追随她的佛御前一起出家为尼,为来世祈求冥福。这段流传于日本的故事,被足利义满将军偶尔听到,从此下令修建了花见小路,这条京有名的花街,杂了垂柳与白烛,便是通向祇园町最有情调的行道。

只消凭足于町口鸟居之侧,便不难相像当时的纸醉金迷。江户时代,花见小路上带有异样色彩的茶室多达 700间,妖娆的艺妓达3000人。至今这里仍是最有名的温柔乡之一。一入夜,石板路上总不时可瞥见粉面艺妓踩着细步疾行而过,一晃眼,便隐入低垂的门帘内,透出点低哑的声线来,让人联想起春色无边。

初春的时候,各屋的艺妓们,聚集在祇园甲部歌舞练场献艺。祇园甲部、祇园东、先斗町、宫川町、上七轩五处花街的扬羽夫人们(顶尖艺妓)都来了,都踊、祇园踊、鸭川踊、京踊、北野踊……一番接着一番,直教人眼花缭乱。

浓厚的妆容,雪白的面孔,发髻上垂下的花饰颤颤危危,用妖媚的眼神定定地看你一眼,然后笛,琴,小歌,端歌,長磬津,清元,一项项演将出来,最后舞动绘着夜月的泥金扇子,用悲凉的腔调唱一曲: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繁华尽了,便是无常。自左京往北,至比壑山,便是大原深处的寂光院。窄小木门后的长长台阶,穿越了整个低暗的本堂与庭院。这里便是《平家物语》中另一个悲情女性建礼门院孤独终老的尼庵。在十二世纪的源平合战中,身为平家一族中唯一幸存者、号称战国绝代佳人的安德天皇之母建礼门院,自二十九岁后便独自幽居在此,诵经礼佛,为故去的族人祈福。

当年一代皇后,贫困时只能以野花供养神佛。于是纪念她的“大原女”习俗就此流传,这些绑着脚绊的妙龄女子,统统梳着“岛田”发型,披着布手巾,蓝布衣服配上“御所染”的衣带,腰系围裙,手上套着白色罩布,在在京城沿街叫卖。老京都人每当看到这些头上插着树枝、松叶和鲜花的女子行过,必然会上前购置少量物品,算作是为建礼门院代颂一声极乐往生。

第四幕 绣衣锦帐

三月三日,乘着月白风清,便到银阁寺去看友人新制的“振袖”。那是色彩浓宜的数袭锦缎,香染纱罗的里衣、浓苏枋色的长襦,蒲桃色的带扬上绣着波纹花样,偏生腰带是浓墨色的,绘着长而写意的菖莆。这等秀美的衣装,叫一个女子细细穿来,后颈再依例露上那两指宽的空隙,“绝代风华”四字便跃然于眼前。

这绚丽的织物,便是出自与“四君子”齐名的京都“钱京”和服屋。老师傅是从昭和年间就开始裁衣的名人,一派温文,讲着柔美的京都腔。衣料自然也用的是最具盛名的西阵织和友禅染,这6个字。不仅代表着高贵瑰丽的织品,而且也享有和京都同等尊重的地位。

据说古代的日本武将,作战时的铠甲并非皮革和金属,而是由京都特产西阵织锦编织而成,同时上面还要饰以柔美的花草,用以感化对手。因此源平合战里出场的两家武将,皆是披着色彩绚烂的花锦铠甲披肩,远望去,就如丰美的云霞灿烂。

那些美艳的艺妓,盛装起来将是何种形貌呢?三重小袖,内衣是白缎上墨绘的花,紫缎缝了飞鸟折枝的孔雀色花纹,反褶却全是妖艳的金色,交织着红色的连心。也许还涂了眉,染了牙,唐织式地在前面系了十二色的叠带,粉自然是用鹤田家的“金箔”,细细地研了,和着丁香汁子一同匀上去……

单是想,便已教人晕眩万分。

然而这种艳丽,并不是京都的主调。好人家的女儿,只会穿着最好的和服去参加长辈的茶会。低着头,微欠着身,以曼妙与最内敛的神态碎步行去。在我看来,这与屋前的踏石、竹水车旁的清泉及以薄如蝉翼的茶具一起,组成了最富日式情调的场景。

京都也是如此,千岁年纪的气质、一派温文的情调,全依循着传统规范严谨的散播,锋芒不露,却令你在恍惚间彻底臣服。

没有一座城市如此坚持温柔,叫人看过一眼心就沉沦,除了京都。

(完)

元宝推荐:雪个,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