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屋场琐事(十二) -- 冰冷雨天

共:💬61 🌺1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屋场琐事(十三)

在家过完了阴历年,老冰又回到了周家。

会不会有人问,你小老冰怎么老回家?阳历年刚从家回来,怎么阴历年又回家了?他是这么一回事:家离得近,就一百五十公里,火车一坐,三小时就到了。那你小老冰没事就坐火车玩啊?还真是那样,小老冰那时真的没事就坐火车玩,比如听说南昌在放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几个人就走到县城,坐上火车就去看电影了,嘿嘿,来回三百公里,就为了看场电影。不过,看完了就马上回来,不回家。要知道小老冰不在屋场不要紧,但是如果连着两天不在屋场可能就会出问题。仓库钥匙在小老冰手里呀,碰上谁家揭不开锅了怎么办,那还不得把小老冰骂死。这差事来之不易,小老冰当差上心着呢。

一张票两块钱,一个来回就是四块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你小老冰挺富裕啊?说这话是属于“书生气太浓”,小老冰们到1980年最后的知青回城为止坐火车就没买过票,或者说就不知道坐火车居然还要买票!上了车,找个座,没人来查票的话,下车从三角地赌场那儿就出了站,遇上有赌瘾的,还要顺手赌它一把再出站,手气好的话,电影票加午饭钱就全出来了。运气要是不好呢,不还有弥猴吗?

那要是碰上有人查票呢?一般不太有,真有的话(十次里面会有一次两次的),亮个“南昌铁路中学”的学生证给他看看:“铁中下放的,回家(青年点)”,就行了。咦,你小老冰又不是铁路子弟,哪儿来的铁中学生证?咳,小老冰不是和铁路局知青点的哥儿们熟嘛,他们给小老冰弄的,说是回家方便,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那时候好像没有那么多做假证件的,起码电线杆子上没有那类广告,所以估计还是真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那个学生证一亮就没事了。碰上好心的阿姨(车长,乘务员都是阿姨多,现在还是这样),还会把你叫到餐车里去吃乘务饭。别看火车上买的三毛钱的盒饭没法吃,那乘务饭可好吃了,一个大瓷碗,里面是大块大块的肉,不够了你还能去添。大家又没有发现乘务员阿姨大多比较壮实没有,估计就是吃那乘务饭吃出来的。

那些好心的阿姨们大多都是儿子女儿也在插队的。将心比心,看着这些孩子们可怜,没爹没娘似的一个人在外头闯荡,能照顾一下就照顾一下。像老冰现在看小冰也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想要照顾一下,有时想想是不是没有必要去照顾他。当年老冰像小冰这点年纪,早就在广阔天地里杀人放火,抢男霸女了。到现在也,用一句赣北土话,讨了老婆生了崽。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肯通融的,有一次好象是去看电影《沂蒙颂》,就遇上了一位40多岁的列车长,非要小老冰们补票不可。小老冰们好说歹说都没用。那列车长认死理,说路局就没有铁路子弟乘车可以不买票这条规矩,你们没钱买票就不要成天回家,在农村好好接受一下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改你们那些少爷小姐的资产阶级臭毛病就什么事没了。今天要是不补票,下车一个也不许走,全给我到公安处去讲清楚。

这一下可把大家给惹火了。其实大家也不怕去公安处,又不是公安局,去了还能怎样?问完了名字不就得让大家走人嘛。要是碰上两个认识的,还能要两支烟抽。老冰知道的是一个铁路,一个电力,这两个系统是特别封闭的系统,内外意识特别强。所以谁也不把公安处当一回事,因为知道那儿不会为难铁路子弟。问题是那位阿姨的态度太成问题,小老冰们今天要是服了软,那往后还要不要混了?

小老冰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集体观念特别强:上哪儿都是成帮结伙的。那天少说也有十来个人,唰就把车长室门口的过道给堵了个严实。乘警闻声过来看看动静,一看闹事的里面有一位是他们家邻居,也就退到一边去看列车长怎么下这个台阶了。

小老冰们之中有一位插妹,是干休所的,成天穿四个兜的草绿色的确良军服,梳一根马尾辫,极为英姿飒爽。时任广播站的播音员,一口普通话字正腔圆,和后来的鞠萍姐姐(现在也是鞠萍阿姨了吧)能有一比。嗓子又好,你要是听她唱歌剧《江姐》那一句“曾记得长江岸边——高坡上,红旗下是你——介绍我入党;曾记得罢工浪潮——卷巨澜,浪涛中你昂首挺立——最前方”的清唱,准会觉得让空政文工团让张映哲去演江姐绝对是大错特错。

那位插妹就往椅子上一站,发表起义正词严的批判演说来了。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防修反修的伟大意义开始,再声讨了刘少奇,林彪等反动集团对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干扰破坏以至农村到现在还是一穷二白,然后发动煽情攻势:“大家有没有在插队的亲人?如果没有,有没有亲戚在插队的?如果他们也是因为没有钱而不能见自己的爹娘,你们会怎么想?”,整个演说最后以饱满的无产阶级感情宣布“虽然我们没有钱,但我们就要见我们的爹娘!”而告结束,斩钉截铁,回肠荡气。车厢里的听众个个热泪盈眶,人人频频点头,只听的掌声一片。

回头看那列车长阿姨,经过这一番教育,不说话了。呆了一会,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站起来说:“妹的(赣语,称MM为妹的)你下来”,再对小老冰们说“走,跟阿姨吃饭去!”。就这样,在一片“阿姨您真好”的欢呼声中,十几个小屁孩子跟在列车长后面冲向餐车。吃完了乘务饭,列车长阿姨又买了两条“壮丽”烟,不论男女,一人一包,说是:“回去后给你们队长抽,自己可别抽啊。”

就这样,小老冰们“爬上飞快的列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在赣北大地上到处乱转。路局知青点居然常有坐火车去为哥们帮场子打架的,那时有一部内部放映的说太平洋战争的日本电影叫《啊,海军》。副统帅的公子林立果从那儿学来了“联合舰队”和“江田岛海军学校”这两个名词给用到《五七一工程纪要》里面去了。人家林立果是“超天才”,小老冰们比不了,看了半天电影就只学来了一个词“机动部队”,还挺贴切。

一直到上了大学,小老冰一开始两年还是不买票,和几个插兄插妹一起蹭车。先打听好放假那几天有谁跑车,然后就住宿营车,吃乘务饭,开开心心打着扑克回家去。有趣的是当时有这条规定,坐车超过16小时的,国家给一半车钱的现钱补助,小老冰单程正好16个半小时,于是回了学校还可以从系里领几块钱来,正好一条海绵头“牡丹”。

一直到80年以后知青都回程了,路局下了正式文件禁止路局子弟无票乘车,小老冰这才老老实实地买票乘车。但是每次掏钱买票总好像非常肉疼,觉得是在挨宰,这世界上似乎不应该有买票乘车这个道理。

一回到屋场,队长第一句话就是:“把钥匙交出来”。

嗯?

关键词(Tags): #屋场琐事#机动部队元宝推荐:老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