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破除孙立人的神话(前言) -- 啸狼

共:💬196 🌺231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滇缅作战的神话(1)

1、仁安羌解围战

这是孙立人被吹捧得最厉害的神话之一了,让我们稍微详细地来看看。

1942年4月9日,日军33师团兵分三路,开始仁安羌作战。此处本不是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范围,英缅第1师、英印第17师和装甲第7旅进行了一定的抵抗,在12日凌晨英印第17师甚至发动了一次成功的逆袭,包围并击溃了日军原田部队两个大队。但是由于整个英军的消极战略,英军在日军的穿插和侧击下溃不成军,只得仰仗远胜于日军的机动能力,“悠然北撤”。4月17日,日军作间部队(主力为步兵214联队,山炮兵第3大队)兵分两路,突袭至仁安羌,切断了南北公路和宾河北渡口,堵死了向北撤退中的英缅第1师和第7装甲旅1营的退路,并利用仁安羌附近之有利地形构筑工事。英军空有火力和人员优势,却不敢北夺宾河大桥,反而退入仁安羌固守,数次增援突围未果。而此时日军33师团荒木部队和原田部队却在拼命向仁安羌一带靠拢,预计20日即可齐聚仁安羌,要一举吃掉这支英缅军。

此前的4月16日,新38师113团在副师长齐学启率领下到达宾河北岸仁安羌北部,准备增援。17日临晨,112团也续派开拔。18日拂晓,113团在英军轻战车和火炮配合下,强攻宾河北岸日军,占领渡口及桥头,但为南岸日军所阻。同时,撤退下来的英印第13旅在市区东北角拼死突围,却因为地形限制无法展开兵力,数次冲杀未果。

18日黄昏,日军作间部队因连日苦战,兵力不足,不得不收缩防线,主力固守东北角。18日夜,新38师113团从右翼涉水南渡展开。19日拂晓,在英军炮火的全力配合下,113团3营奋勇冲杀,至下午2时攻占501高地,营长张琦牺牲。随后1营和2营与英军战车协同,肃清仁安羌市内日军。5时许,日军被迫撤退到南部5公里外。至此,仁安羌之围告解。

是役新38师113团伤亡522人,毙伤日军约1000人。以一团之力攻击日军一个已经连续作战、弹药缺乏、疲惫不堪的联队,虽然113团兵力处于劣势,但是有英军支援,占有完全的火炮和装甲优势。居然粉丝们就能吹成“歼敌一个大队”、“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不过因为解救了几千主要由缅甸人组成的殖民地二流部队,——尽管据日军判断,英缅军至少损失了4个车载步兵营、两个炮兵营和一个战车营——在屡战屡败的缅甸战场倒也是能鼓舞一下。可是,既然扯上了“高贵的”西方人,那自然就是要大吹大擂一番的。于是乎,英美媒体大吹特吹,“帝国司令”的勋章也来了(虽然是一年之后发的)。我们顺便就来看看,这个“帝国司令”是个什么东东:

※※※※※※※

下面是维基百科上的条目

英国荣誉头衔:

世袭贵族(Hereditary peerage):现在已经很少授予王室以外的公众人士。世袭贵族分为五个级别:公爵、候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终身贵族(Life peerage):所有终身贵族都拥有男爵的头衔,并且都是上议院成员。终身贵族的头衔不能继承。一些人获封为终身贵族并不是由于他的成就,而是通过册封让他可以进入上议院。

从男爵爵位(Baronetcy):与骑士爵位类似,获册封后名字前可加入Sir(爵士)的头衔。从男爵爵位可以继承,但并不属于贵族。

骑士爵位(Knighthood):从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流传下来,受册封者大多是最高法院的法官,获册封后名字前可加入Sir(爵士)的头衔,女性的头衔则是Dame(女爵士)。

以下是按照等级高低排列的骑士勋章:

嘉德勋章(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1348年设立,英格兰的最高勋章)

蓟花勋章(Most Ancient and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Thistle,1687年设立,苏格兰的最高勋章)

圣帕特里克勋章(Most Illustrious Order of St Patrick,1783年设立,爱尔兰的最高勋章,已废除)

巴思勋章(Most Honourable Order of the Bath,1725年设立)

印度之星勋章(Most Exalted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1861年设立,已废除)

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章(Most Distinguished Order of St Michael and St George,1832年设立)

印度帝国勋章(Most Eminent Order of the Indian Empire,1877年设立,已废除)

维多利亚女王勋章(Royal Victorian Order,1896年设立)

最优秀不列颠帝国勋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1917年设立)

最优秀不列颠帝国勋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简称不列颠帝国勋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是英国荣誉制度中骑士勋章的最低一级,创立于1917年,格言是“为了上帝和帝国”(For God and the Empire)。

该勋章共分为五个层级,前两个属于爵士级别(括号内的字母缩写是头衔,获荣誉者一般将该缩写放在姓名的最后):

爵级大十字勋章(Knight/ Dame Grand Cross,GBE)

爵级司令勋章(Knight/ Dame Commander,KBE/DBE)

司令勋章(Commander of Order,CBE)

官员勋章(Officer of Order,OBE)

成员勋章(Member of Order,MBE)

虽然大多数受册封者都是英国或一些英联邦国家公民,这项荣誉是可以授予外国公民的。但是受册封不列颠帝国勋章前两个层级的外国公民不可以在名字前冠以“Sir”(爵士),除非他成为女王的子民。另外,外国公民受册封不列入颁发数字的限制。

看到了吧,所谓的“帝国司令”(CBE)勋章,不过是英国荣誉爵位中最低级的骑士勋章中最低级的不列颠帝国勋章中的第三级,在英国国内,有8960个指标呢。

再加深一点认识,看看最近拿到CBE的都是些什么人:

英国摇滚乐团The Kinks主唱雷戴维斯,橄榄球世界杯冠军英格兰队队长马丁·约翰逊,前F1英美车队的执行官大卫·理查兹,著名编导、兰伯特舞蹈团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布鲁斯,哈利波特作者菲利·普尔曼……

再来看看,如今有哪些人有比CBE还高的KBE勋章:

艾伦·格林斯潘,梅纽因·耶胡迪爵士(美国小提琴家),鲁道夫·朱利亚尼(911时纽约市长),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比尔·盖茨,李嘉诚……

所以说,一个“帝国司令”,值得这么兴奋么?

※※※※※※※※

仁安羌之战结束后,孙立人命令113团前出到仁安羌南10公里外布防,令112团和师直属部队一部至宾河北岸布防。20日上午,日军增援部队与113团接触。可是侧翼英军全面失守,孙立人不得不命令部队于21日梯次掩护撤退。同日,日军进占仁安羌,仁安羌战役比日军预计只晚了一天结束。日军除了没有全歼英缅军第1师之外,原定的攻占仁安羌的战役目的完全达到。

军人最好的评价来自对手。在日军战史中,对仁安羌解围战只有平淡的描述:“19日拂晓,敌以全部火力再次攻击东北角,展开了激战。北面宾河之敌似更增加了兵力,联队长只得派一个中队去增援……作间部队主力仍然受到敌人的南北夹击正在苦战。加之弹药缺乏,敌人的坦克曾一度冲进三叉路口阵地内……(笔者注:中间是一段给自己贴金的描述)……此间宾河以北之敌为了掩护主力撤退,不但不放松攻击,反而增强了兵力,好像是中国军的一部(新编第38师的一部约1000名)来援…… 然而20日拂晓,由于先后到达的原田、荒木两部队参加战斗,宾河以北之敌……就撤退了,至此,第33师团的仁安羌战斗胜利结束。”

相比之下,在3月下旬的东吁(又称同古、东瓜)保卫战中,曾在昆仑关之战中立下战功的戴安澜第200师以一师之力,对抗日军55师团达12天之久。伤亡1400余人,歼敌2500(此战伤亡与歼敌人数众说纷纭,见参考资料5)。最终虽由于总部指挥失当,侧翼失守,且日军56师团增援而被迫撤退,但200师成功地使日军“在东吁附近遭到意想不到的顽抗”,迫使日军改变了战役部署,被日军称为“当面的敌人是中国军中最优秀的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长官饭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称赞”。要是戴师长在野人山撤退中没有被日军偷袭牺牲,恐怕日后粉丝们就吹捧不了孙立人了。

顺便说一下,日军第33师团本是在中国的治安师团,八路军、新四军面对的往往就是这类师团。55、56师团在太平洋战争后开始编成,作为各个常备师团的在本土的留守补充师团,编成是为了比平时培养更多中下级军官、加强补充兵的训练和教育,师团编制和装备只是通常甲种师团的三分之二。番号从二十一至五十七的师团被视为第四等部队,不过因军官出自常备部队,兵员也年轻,战斗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师团。

参考资料:

5、徐康明,中国远征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6、维基百科中文版 http://zh.wikipedia.com/

7、张家德,中国抗日远征史(第一卷)·保卫滇缅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天津政协编译委员会译,缅甸作战,中华书局,1987年2月第1版

9、Kilo11,日军陆军师团历史,SonicBBS二战论坛

关键词(Tags): #仁安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