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学《易》对话录 -- 闲看蚂蚁上树

共:💬122 🌺8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24.复卦——论正气回复

震下坤上

    --- ---

    --- ---  坤上

    --- ---   

    --- ---   

    --- ---  震下

    ---------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译文]复卦象征回复:亨通。阳气生长没有害处,结伴前来没有过错。返转回复有一定规律,过了七天必然回复。利于有所前往。(出入:生长。“入”为自内生,“出”为向外长。)

[提示]概述正气回复的卦旨。

  

徒:从卦形看,复卦正好是剥卦的颠倒。这再明显不过了:剥卦是独阳在上,复卦则是独阳在下。

师:阴极而阳返,这是必然的道理。群阴剥阳,剥至极处,阳便要复生了。阳被剥于上,复生于下。复卦就是一阳复生于下之象,“复”就是返本回复之意。虽然只有一阳,但它是新生的,蓬勃向上的。正如冬至之后,阴寒最盛之时,一阳复生,这就预兆着大地回春之时将至,其欣欣向荣的生生之势毕竟是不可阻挡的,当然是必“亨”无疑的。

徒:“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这两句话的含意似乎不很明白。

师:这是对“亨”之义作具体说明。“出入”指阳爻从内卦产生、逐渐进入外卦。“朋来”是指一阳萌生则众阳将会陆续皆生,诸阳将像朋友一样结伴前来。总之是阳气萌发、勃勃生长的一片兴旺景象。《易经》中常有不要轻举妄动的告诫,然而当此之时,情况不同了,这正是任凭阳气萌生、发展的大好时机,所以可以尽情地生长和扩展,都不会犯错误的,都是“无疾”、“无咎”的,都是“利有攸往”的。“复”道之“亨”,就“亨”在这里。

徒:这与剥卦的“不利有攸往”,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对于正气来说,时来运转了。“待时而动”,待的就是这个时候。

徒:“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又该怎样理解呢?这些话似乎带有神秘色彩。

师:这里指出阳气回复的必然性。“反复其道”,是说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阴阳往来交替消长,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个规律在《易经》中表述为“七日来复”,就是说,从“一阳消退”到“一阳复生”,要经历七次变化。具体过程是:“一阳消”为“姤”,“二阳消”为“遁”,“三阳消”为“否”,“四阳消”为“观”,“五阳消”为“剥”,“六阳消尽”为“坤”,“一阳来复”为“复”。当“剥”之时,阴进阳退,阳消将尽,所以“不利有攸往”;当“复”之时,阳进阴退,阳气方生,所以“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译文]《彖传》说:回复,亨通,说明阳刚返回。阳气萌动,并能顺应客观规律而运行,所以产生、滋长没有害处,结伴前来没有过错。返转回复有一定规律,过了七天必然回复,这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利于有所前往,说明阳刚在生长。回复,大概体现着天地主宰万物的用心吧?

[提示]解释卦辞。

  

徒:《彖传》对卦辞逐句解释其大意,简明扼要。

师:其中“动而以顺行”一句尤其值得注意,这是从复卦卦象推演而得(复卦下为震、为动,上为坤、为顺),指出了复卦的基本卦旨。处“复”之时,行动是顺应客观规律而动。这与剥卦《彖传》指出的“顺而止之”的基本卦旨恰好相反。君子处“剥”、处“复”,或止或行,都是顺乎规律。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并且能灵活主动地顺应它,也就从必然中实现了自由。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译文]《象传》说:雷潜藏于地中,象征阳气回复。先代君王因此在冬至日闭关静养,商人旅客不外出远行,君主不巡视四方。(后:君主。省:巡视,视察。)

[提示]微阳初生时需要静养。  

师:复卦下为震、为雷,上为坤、为地,是雷在地中之象。雷潜于地中,象征着阳气刚刚回复,一阳始生于下,还很微弱,还无力奋出地面。在节气上,这正是阴气极盛、阴极生阳、阳气初生的“冬至”之时。由于阳气始生,不能随意损耗,应该静养以待其壮大。人在此时也要安静保养,闭上关卡,君王百姓都要停止活动,以利于养精蓄锐。

徒:本卦卦辞中强调“利有攸往”,《象传》中又强调“闭关”“不行”,岂不是前后矛盾吗?

师:《易》有“变易”之旨,读《易》也要有灵活变化的观念。卦辞强调进取,是着眼于发展的趋势;《象辞》强调静养,是着眼于暂时的现状。这二者立意虽相反,其精神实质却并不矛盾。猛力前冲之前,先要后退几步,这叫“蓄势”。静养正是为进取而积蓄力量。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译文]初九,走得不远就回复到正道,不至于悔恨,大吉。(祗:即“抵”,至。)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译文]《象传》说:走得不远就回复到正道,因为初九善于修身。

[提示]偏离正道者贵在及时回复。

  

师:初九处在复卦之初,首先回复于阳。犹如一个人离开正道不远,很快就回来了,还不至于达到悔恨的程度。 徒:这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所写:“适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时偏离正道、误入歧途,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善于省察、修正自己的失误。

师:所以爻辞称初九的不远而复为“大吉”,这真是“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六二,休复,吉。

[译文]六二,喜悦地回复,吉祥。(休:喜庆。)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译文]《象传》说:喜悦地回复,吉祥,因为六二谦逊地亲近仁人。(下:谦逊。)

[提示]亲近仁人者能够乐于回复正道。 [另注:休,也有解释为休息。]

  

徒:六二之“复”,“休”在何处,“吉”在何处呢?

师:《象传》指出,原因在于“以下仁也”,这为我们提供了探讨爻义的门径。这里的“仁人”指率先回复于阳的初九。六二当阳气回复之时,性柔居中得正,与初九最为亲近,最早受到阳刚之气的影响,以回复于阳为可喜庆之事。因此,六二虽然在初九之上,却能视初九为“仁人”,亲而下之,谦逊地归向于它,这就是《象传》所说的“下仁”。这样,六二就会心悦诚服地向阳刚回复,而得到“休复之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译文]六三,愁眉苦脸地勉强回复,虽有危险,却没有过错。(频:同“颦”,皱眉。)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象传》说:愁苦地回复虽有危险,从回复于正道的意义上来说,是没有过错的。

[提示]痛苦的回复对于改过自新是必要的。 [另注:频,也有解释为频繁。]

  

徒:六二“休复”,能够心怀喜悦地主动回复到正道上来;六三“频复”,却是愁眉苦脸地勉强回复到正道上来。同样是回复于正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情境界呢?

师:六二居中得正,又亲近于初九,所以对于回复于阳是心悦诚服的。六三以阴爻居阳位而失正,在素质上并不很好;又与初九无比无应,对于回复于阳并无内心需要。只是处于阳气回复之时,在客观形势的裹挟之下,不得不勉强地回复于正道。由此可见,是否回复于正道是问题的关键,哪怕是内心不很情愿地回复,也可以免过。不过,“频复”只能“无咎”而已,到底不能与“休复”之“吉”同日而语。

徒:一个人滑向邪恶的泥坑十分容易;重新回到正道上来却很不容易,有时候就是要强迫自己改邪归正,要忍受脱胎换骨的痛苦。所以,愁眉苦脸的“频复”也是很必要的,这可以视为洗涤灵魂的“炼狱”。

  

六四,中行独复。

[译文]六四,走在中间,独自回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译文]《象传》说:走在中间,独自回复,是为了遵从正道。

[提示]与阳刚相应,可以独自回复于阳。

  

师:六四上下各有两个阴爻,它居于五个阴爻的中间位置,所以叫做“中行”。它以阴爻居阴位得正,而且与初九阴阳相应。在五个阴爻中,唯独六四处在与阳刚相应的位置,这是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六四虽然居于群阴包围之中,却独能顺利地回复于阳。这就叫“中行独复”。

徒:在阳气初生之时,要认清趋势,坚决果断,敢于独自回复于阳。要提倡这种“独复”的精神。

师:一般人都习惯于随大流,受“从众”意识支配。六四独能“从道”而不“从众”,独自走自己的路,确实有其超凡出群之处。

  

六五,敦复,无悔。

[译文]六五,敦厚地回复,没有悔恨。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译文]《象传》说:敦厚地回复,没有悔恨,说明六五能够以中道反省考察自己。

[提示]品格敦厚,有利于回复于阳。

  

师:六五以柔爻居尊位,持中而不偏;又处于坤体之中,而坤地是厚实的象征。所以六五能够敦厚诚恳地一心向善,回复于阳。本来,由于六五与初九阳刚无比应关系,处于阳气回复之时,应该有悔的;但是由于六五居中而且能复,以中道作自我考察,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变“有悔”为“无悔”了。

徒:这样看来,品格敦厚,也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师:正像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诗所写:“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能否回复于阳,外部的条件固然不可忽视,内在的秉性尤其能起决定作用。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译文]上六,迷失了回复的路,有凶险,有灾祸。如果用于行军作战,最后只有大败,使得他的国君也遭凶险,以至于十年不能再出征打仗。(灾:外来之灾,天灾。眚:音sheng,自作之祸,人祸。)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译文]《象传》说:迷失了回复的路,有凶险,是由上六违返了阳刚之道。

[提示]迷而不复,极为凶险。

  

徒:上六居于极外之地,离初九阳刚最远,又与初九无应,已经无法复归于阳,确实是迷而不复之象,称为“迷复”,十分确当。

师:误人歧途是难免的,回来便是,回头就是岸。最可怕的是昏迷而不知回复,迷迷糊糊地愈滑愈远。“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必然遇到灭顶之灾。

徒:如果带兵打仗的话,会导致全军覆灭,连累整个国家陷入险地,甚至一蹶不振,这后果太严重了。不过,上六为什么会迷失回复之路呢?

师:原因在于上六认不清事物发展的大趋势,逆潮流而动。当阳气回复、众阴归向阳刚之时,它仍然违反阳刚之道,一意孤行,不知回头。(阳为君,是主导因素;阴为臣,是从属因素。所以《象传》把阳刚的主导作用称为“君道”。)复卦的基本精神就在于揭示正气回复、顺之则亨的道理。初九不远而复,“元吉”;上六远而不复,“凶有灾眚”。这一首一尾两爻,对比最为突出。初九是全卦唯一的阳爻,一阳初生,生机勃勃,这是阳气回复的根本。五个阴爻,除了上六迷而不复、终致灾凶以外,其余四阴,都在不同程度地向阳刚回复。其中六二比于初阳而“休复”,有“下仁”的佳誉;六四应于初阳而“独复”,获“从道”的美称。六三、六五,虽然与初阳无比无应,但六三终于忍受痛苦而“频复”,六五则秉性忠厚而“敦复”,都回复到归向阳刚的正道上来,得以“无咎”、“无悔”。总之,正气回复的关键时刻,正是人生之旅的紧要关头,何去何从,何归何依,需要作出明智的抉择。复卦六爻,展示了六种行为品格的不同类型,其中的得失长短,值得仔细推敲。这无疑地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大谋略问题上作出正确抉择。

关键词(Tags): #易经#复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