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库存的时候恰巧翻到的,王辉98坦克专集原文 -- q42474112

共:💬24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军事刊物的文集时代[转帖]

估计许多人看过了,转一下给没看过的西西网友LOOK LOOK。

转自铁血论坛 原文章提交者:伊龙纹

本文是对目前市场上各种军事文集的系统评论。

军事文集的定义

和传统的军事期刊不同,军事文集是一种特殊的载体,看上去类似于小型图书。它主要是以购买刊号的形式出版,出版时间往往是不定期。或者是以出版光盘为媒介,将文集定义成光盘的配套手册,而不是直观上文集为主,光盘为辅。从发行渠道看,虽然从某种角度讲它更近似于书,但它主要是通过报刊杂志零售渠道销售,而不是像书那样一般通过图书发行渠道。军事文集可以是某一领域的专辑,也可以是不同选题文章的集合。军事文集的出版量一般比杂志小,价格较高,篇幅也要大得多。它一开始是满足有足够经济承受力的某些军事爱好者的特殊需求,并不是市场的主力,后来却逐步演变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前文集时代

对军事刊物的评价追溯得过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刊物的评价必须和对市场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不妨把视线先推到八十年代末,本人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购买和阅读军事杂志的。当时老牌的三知:《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兵器知识》,是市场的主力。很多人都是从阅读这三本军事刊物开始成为军事爱好者的。

前文集时代也曾经出现过一些军事文集,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股潮流,所以并不特别引人注目。高中时,我曾经买过一本叫《Battlefield》的系列文集(和后来的《战场》无关),其中一个分册是M1系列主战坦克。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具有现在流行军事文集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类似的篇幅、定价、印刷量、配套光盘等等。

1999年5.8时间是以各重要的转捩点,它使得军事刊物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急剧升温。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军事刊物,在它们走下坡路的时候,诞生了一些列新军事杂志,典型的就是《武器》,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格局,它们也迅速拉升了军事爱好者的水平。同时军事爱好者的购买力开始释放。而报刊杂志零售网点的增加,整个流通渠道的扩容,也为文集时代的开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些都为军事文集浪潮的发动创造了条件。

夭折的先行者——《e军》

高飞天明(最后一个字字库里没有,只能用明代替)最早是以撰稿人的身份出现在《武器》上的。此人比较喜欢创作军事绘画作品,当然水平比不上著名的柚木武士和野上隼夫。不止一个人说,高飞天明实在有些无聊,要不怎么会搞出《八百壮士》这样莫名其妙的文章出来。但是高飞天明在军事文集发展的历史上有着自己的地位。

高飞天明显然不满足于在《武器》上仅仅发表几篇文章,他转而推出了军事文集《e军:世界终极武器》系列。e作信息时代解,意味着一种重大转变。从单纯出版的角度看,《e军》质地非常粗糙:纸质并不很好,而且是黑白的,封面是典型的高飞天明风格,价格倒是很便宜,但篇幅不大。但是从内容深度看,《e军》的P-51和T-34两个分册质量实际上是很高的,特别是T-34分册颇具考证的味道。同前面讲到的《Battlefield》一样,《e军》选择武器作选材切入点,这迎合了当时人们的主要需求。《e军》的服务对象还包括中级模型玩家,他们懂得使用喷枪进行上色涂装,但还没有达到发烧友主要参考国外军事文集及其他资料的程度。

不幸的是《e军》的出版很快陷于停顿,不大的市场也开始出现混乱,这简直就是后来《战场》事件的预演。后来我所见到的三本《e军》:尼米兹级航母、F-22、M1系列,同高飞天明的《e军》其实并没有直接联系,却使用了相似的标识,而且质量奇差。这暴露出一个问题,由于军事文集往往通过购买刊号的方式,绕过对杂志的严密控制而获得出版权,往往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像的不那么有力。夭折的《e军》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虎!TIGER》

2001年可能是陈朴最活跃的一年。他刚从《武器》退出来,又忙着开拓《航空史研究》,同时和北京著名模型玩家兼店主杨林一起撰写了精致的《虎!TIGER》,与此同时后来名声大噪的《战场》以及胎死腹中的《德国空军秘密武器》也在酝酿当中。杨林也曾经是《武器》的撰稿人,这样我们再一次清晰地看出当年的《武器》对于整个军事刊物市场的作用和价值,并不像很多人以为得那样,仅仅是多报道了一些国产装备如此简单。我是在年初大学开学返校时,一并买到第一册公开销售的《航空史研究》和《虎》的。

《虎》比《e军》现代化很多,考证风格更加浓郁,这代表了后来很多军事文集的取向。印刷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虽然依旧是黑白的采用了铜版纸。直到现在很多人还在寻觅这本军事文集。非常遗憾的是《虎》后继无人,原先预定出版的《虎王》和《重装甲作战》没能问世。

里程碑——王辉、陈朴版《战场》

《虎》代表的是专辑模式,发展余地颇受限制,因为不能保证读者对所有选题都感兴趣。但它仍旧是军事文集的一种主要模式。现在的《征服》系列巧妙地刷新了这种模式,使之在更高的层面上发扬光大。这是后话,这里暂且点到为止。

军事文集真正的里程碑决对要数王辉、陈朴版《战场》,也就大家俗称的老《战场》。之所以称它为里程碑,是因为它开创了军事文集的一种经典模式:既不同于标准的专辑模式,又不同于军事期刊。而且它是第一本公开声明定位于军事发烧友的军事刊物,这一点非常吸引人,而且它确实能真正做到。相比起来,绝大多数杂志都死守着“普及路线”,尽显迟暮之态。现在能够拥有老《战场》的朋友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它的价值远大于12元的定价。

《战场》实际上变成了不定期出版形式,而陈朴最初声称一年能够出12期,也就是形同月刊。但是从早期的出版速率来看,一开始这个目标就基本上是水中月、镜中花,或者说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在《武器》和《战场》创办的初期,陈朴和王辉都表现出一定的激进色彩,企图大赶快上一口吃个胖子。

老《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吸引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又是在浮躁之下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那么不单单是评价军事文集,评价很多军事刊物都会产生偏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看最早的几期《战场》目录。

《战场》第一集

龙啸天下:中国高膛压火炮的发展 挥戈

歼-8IIM:飞行性能及改进思路 风云

昨天的秘密: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打击高空侦察机纪实 廖新华

红色帝国精密战车:T-64 挥戈

Do 335 里夫、娄嘉仪

俄罗斯长矛:Tu-160轰炸机 陈朴

最长的一天 翔达(朱世巍)

永不沉没的定远 朱世巍

无畏先驱:大舰巨炮专题之一 Danny Boy

前两篇和当代国产兵器有关,“昨天的秘密”和“永不沉没的定远”属于历史研究。其实涉及国产兵器的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多。且有两篇涉及二战的,一篇涉及一战前无畏舰竞赛的,现如今在许多人眼里倒是很不以为然。这得注意的是,朱世巍的“最长的一天”在两年后演变成了另一本不断连续出版的军事文集《东线》。

《战场》第二集

中国59D系列改进型坦克 挥戈

DARPA——聚焦美国国防先进先进计划研究局 不知火

基德级导弹驱逐舰作战系统评价 统一、李星凯

俄罗斯现代级多用途导弹驱逐舰 施政、龙啸

S-400导弹防空系统及其联想 风云

残金缺玉:1983-2002年俄罗斯作战飞机发展思路演变 陈朴

残阳偏师:德国第2海军步兵师作战师及舒尔茨战斗群救援行动 里夫

窒息的回忆:侵华日军化学战备忘录 李克峰

至勇无敌:大舰巨炮专题二 Danny Boy

昨天的秘密: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打击高空侦察机纪实(二) 廖新华

两个多月后,迟到的《战场》第二集终于能够摆上货摊。很明显,虽然介绍国产装备的内容依旧是这本文集非常出彩的部分,然而也远没有很多网友的说法那样夸张。实际上真正非常有见地的文章,倒是风云和陈朴的两篇文章。他们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装备,而是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思想融于其中,使文章内涵非常饱满。这一特点第二集比第一集更加突出,久后形成了《战场》和《巡航者》风格当中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之一,陈朴主导改版后的几期《海陆空天惯性世界》也反映出了这一特征。可是很多网友却看不到这些,而这才是陈朴等人真正高人一筹的地方。

《战场》第三集

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发展历程 海权

中国轻型坦克的发展:第一部分 挥戈

军事智慧:苏军冷战时期的装备逻辑 许强、娄嘉仪

极速家族:牛车黑鸟 不知火

从货物标签到毕业杯 孟繁荃

喋血对马 Danny Boy

红色战车:苏军使用的轴心国车辆 鲍里斯、tenshou、里夫

基辅会战思索 朱世巍

《战场》第四集

两栖突击者——中国轻型坦克的发展:第二部分 挥戈

中外新驱发展趋势展望 海权

极速家族:牛车黑鸟(之二) 不知火

失落的部族——洛克希德AH-56“夏延人” 孟繁荃

西奈半岛上空的闪电:以色列空军101中队战记 刘小龙

大和的兴衰 朱世巍

Do 335补丁——法国战后测试 王懿

阳光帝国 Danny Boy

黑鹰武士 Winward

任何一本军事刊物即便不能不断提高自身水准,如果连维持其水准也做不到,那么离没落也就不远了。而一旦没落,在要复兴就难上加难。很多人在阅读《战场》第三集和第四集的时候,原来的兴奋已经不再了。有眼光的人早就指出,出版速率的缓慢是《战场》的致命伤。但是为了维持质量,有不能加速出版,实在是一个悖论。不过现在看来,后来的《巡航者》实际上重新定位于年刊倒也是一种解决方案。这种出版模式在国外也有,只是在国内非常浮躁的环境下是否能够行得通还有待观察。

截至2002年9月,《战场》已经出版了四期,知名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对《战场》第五集的等待却越来越漫长,一些非常离奇的事情开始发生,我们不妨称之为《战场》事件。市场逐步混乱直至难以收拾的局面,军事文集市场出现了畸形繁荣。明眼人看得出,这其中有很强的经济杠杆在暗地起着作用。2001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度开放的军事刊物市场,渐有重新收紧之势,而军事文集却是一个新的可以开拓的卖点。观望盘算和准备筹措是必须的,在这段时间里,一些短期行为之作也很快烟消云散。《战场》处于暂时休克状态中,假借《战场》名号的各路假《战场》开始争夺市场。

繁荣的市场?混乱的市场?

《战场》第一集和第二集使用的牛皮纸封面,风格相同而且正好是阴阳对应;《战场》第三集和第四集采用了塑封彩色封面。当王辉的下落扑朔迷离时,市面上突然出现一本与前两集《战场》封面极其相似的军事文集。很遗憾,这本背后署名宁夏科技的军事文集不是真正的《战场》第五集,只是冒名顶替之徒。它居然也是通过正常的报刊杂志发行渠道流入市场的。

相信翻看过这本伪《战场》的朋友,一定会感觉到它的水平完全不能和珍品相提并论。虽然错别字偏多是很多军事刊物的通病,但伪《战场》错别字的数量已经多到了令人愤慨的程度,简直属于粗制滥造之作。

宁夏科技版伪《战场》(一)

俄罗斯苏-30的对地攻击武器

中国坦克炮和弹药的发展(上)

澳大利亚先发制人与菲律宾海空军实力

军事智慧——专用武器的意外用途

人体装甲对轻武器的挑战

方寸之间 侧卫驰骋

对CY-1新技术概念机的分析

面对真实的历史(一)

文明的屠夫:二战前后西方列强化学战备忘录

昨天的秘密:空军航空兵部队打击入侵美蒋飞机记实

二战前德国兵的崛起

克虏伯大炮到巴黎大炮

巴黎大炮早年《兵器知识》有过介绍。“克虏伯大炮到巴黎大炮”一文的配图非常不清晰。熟悉出版的人都知道,图片分辨率一般至少要达到300dpi才能满足排版印刷的需要,网上多数图片都达不到这个分辨率。一种非常简单而又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就是,此文系网上翻译所得,图片也系下载所得。

“中国坦克炮和弹药的发展”有意模仿王辉,更牢牢抓住了读者喜欢爆猛料的浮躁心理。署名金南一大校的“面对真实的历史”实在是狗屁不通的文章。“人体装甲对轻武器的挑战”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本不是《战场》的风格,丝毫没有弹道学研究的背景介绍。而且篇幅非常短,《战场》从来没有刊登过篇幅如此短的文章。“文明的屠夫”,以及“昨天的秘密”有意和之前《战场》上的文章拉关系,给人以一种续篇的感觉,而事实上文风完全不合拍。

滑稽戏还没有就此完结,反而愈演愈烈,最终变成了市场和读者的双重悲剧。不久之后,打着少年科学画报旗号的伪《战场》也摆上了书摊,而且少儿版伪《战场》是从五开始编号的,连久经市场的老板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试问,又有哪种刊物出现过这样的闹剧?!

少儿版伪《战场》第5集

霹雳化春雨——苏-34重型攻击机

红色天网:苏联舰队海上防空体系

专题:霸王列传 苏联远程超重型截击机发展史

君临天下 米格-25

霸业难成 米格-31

重塑王朝 米格-39

落日帝国——二次大战中的日本水下机动舰队

遥远的海——二次大战中德国U艇在印度洋的作战

专题:被遗忘的历史转折点 豫湘桂会战(上)

豫湘桂会战

抗日战争期间参战双方指挥系统总表

凭良心说,虽然少儿版伪《战场》的水准也难望真品之项背,不过总还是要比宁夏科技的货色好得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两个迄今为止争议很大的人物参与其中:一个是白玮,另一个是朱世巍。这也导致了后来网上的公案,以及无数的口诛笔伐。白玮后来逐渐销声匿迹(还是不用声名狼藉吧),而朱世巍的市面则越创越大。

来看看文章吧,尽管没有达到《战场》那种精工细作的程度,但“红色天网”还算是一个综述。最大的缺陷还不在于此,而是根本没有真《战场》上类似文章的内涵。基本上只能平铺直叙,没能在一般介绍之外传递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这从反面证明idea的重要性,在之前评论王辉、陈朴版《战场》时我已经明确点明了这点。

看得出,朱世巍在“豫湘桂会战”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如果没有《战场》事件的发生,假以时日进一步推敲完善充实润色,刊登到真版上是毫不过分的。然而这种可能性没有发生,就让人们继续揣测个中原委吧。

时间转到2003年1月,真正的《战场》第五集依旧在热望中,造假者却丝毫没有罢手的打算。宁夏版伪《战场》(二)很快便推出了,由于二战网盟论坛等网络媒体的揭批,饱受打击的读者识别能力已经得到提高,宁夏版伪《战场》就要寿终正寝了。但从另一方面讲,这同时也意味着对市场失望之情的加深。让我们还是不去浪费时间来回顾它吧。

不久,少儿版伪《战场》第6集迫不急待地粉墨登场,好像听到了真版迫近的步伐。(它的封面大概是有史以来最恶心的)

少儿版伪《战场》第6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潜艇史(上)

中国夜间战斗机发展史(第二部分·上)

专题:豫湘桂会战(中)

豫中会战

抗日战争中日两军实际损失详考

附录:湘桂作战中日两军序列

红色深渊——苏联/俄罗斯潜射反舰导弹与巡航导弹

前苏联/俄罗斯BMP步兵战车暨苏军集团军进攻战术

专题:完美诱惑

北约三军即将投入嫌疑的最新型战斗机发展全史

外一篇:雅克垂直起降战斗机全系列

如果少儿版的出品人能够再多一些严谨,他们事实上可以做的更好一些。可是既然他们已经走上了盗用别人名号的道路,又怎么能再指望他们哪怕严谨半点?否则他们另起炉灶即可,何须如此呢?显然也是长久不了的。

“完美诱惑”介绍JSF计划用的是过期资料,和介绍鹞式历史的文章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当然鹞式的内容颇具可读性,作者风云的名号想必大家有听说过的,水平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只是文章尚需雕琢,特别是在排版方面犹须改进。BMP与BMD专题署名是王辉,这肯定会引发重任的联想。可是在混乱的市场中,对这些来历不明的文章实在不能太过信任。从内容看这篇文章颇为单薄,没能达到题目所规定范围的极限,所配个线图比例没能充分统一。这些文章的选题如果是《战场》来做,显然不止是这个水平,很可能又是广受好评的佳作。

“红色深渊”的内容《兵器》刊登过,《舰船知识》也分开做过介绍。和之前的“红色天网”毛病一样,也是平铺直叙。而且更添混乱之感,连尚可也称不上了。回到我们一直谈论的idea,“红色深渊”也没有提供给读者一个有益的思路。甚至连《兵器》也还能够通过分析这些威力强大的反舰导弹的弹道,来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见解。这样看来,有时候《兵器》也不是像大家议论得那样糟糕。而秉承陈朴风格的《海陆空天惯性世界》,在介绍苏联/俄罗斯战术导弹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借突防和制导技术的背景,出色地解读网上曾经吵翻天的“弹道导弹打航母战斗群”的设想。高手就是高手!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从网上载点好资料实在不是难事,但这一招两式却是极难学会的。

短命的《战车》

比起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战车》的创作者们能够新推一本军事文集实在勇气可嘉。然而,由于军事文集出版的内在缺陷,往往导致急功近利、仓促上阵,最终断送整本军事文集的前途,成为又一本短命之作。一句话,他们固然有推出军事文集的勇气,也不能说没有长久经营的打算,却实在缺乏实现这种打算的毅力和决心。

《战车》第一集

红色帷幕后的T-80主战坦克

“布雷德利”战车——在新生中经理批评的洗礼

法国潘哈德VBL轻型装甲车

1991年海湾战争地面战斗100小时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飞毛腿”

AH-1“休伊眼镜蛇”研制始末

坦克元年——英国早期的菱形坦克

有网友指出,《战车》的创作者还算是军事发烧友,低级错误基本上没有,但是文章写得四平八稳,没有多大创新。这是很中肯的评价。而且,他们几乎可以肯定欠缺独立创作、出版、发行一种刊物的经验和能力,显得极不成熟,难怪《战车》仅仅出了三集就不见了踪影。

《战车》第一集预告将设立许多细碎的栏目,可以看出创作者多少是由一些雄心壮志的。有一种很坏的想法困扰了许多军事文集的创作者,这就是认为:一旦将第一集推向市场,不愁形成不了人气;而一旦形成了人气,好的稿源必然不会匮乏。对他们来说这个循环似乎是必然成立的,而初期积累的文章在消耗完之前,完全能渡过难关,结果总是大错特错。

“T-80”也属于综述性质的文章,很多人都喜欢写这类文章,以为只要有资料不怕写不好。其实却是很难做的,特别是在没有好的思路和理念的情况下尤其如此。T-80拼凑的痕迹明显了一些,结构组织得不甚良好。早年《坦克装甲车辆》曾经介绍过原苏联各坦克制造厂之间的激烈竞争,正是这种竞争导致了几乎平行研发了T-64、T-72、T-80三种主战坦克。“T-80”虽然也接触到了这些事实,不过没能很好得挖掘。相比之下王辉在《战场》第一集上撰写的“T-64”,就要高明不少,因为取得角度是理念先于数据、分析重于介绍。

“布雷德利”对这种步兵战车的研制过程介绍了一些新鲜的东西,特别是关于铝装甲的争论值得看一看,但相对于《战场》的水平差距依然是巨大的。看得出这篇文章主要依赖于外文资料,但在撰文之前对资料的消化做得不甚良好。一个见识广博的军事发烧友要进一步成长为高水平的评论者或分析家,这是必须锻炼出的能力,也是必须进行的训练。

1991年海湾战争现存的资料很多,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必须要赋予新的理念才能成功地进行重新解读,否则是难以摆脱平铺直叙的窠臼,也绝难提升文章的水平。这篇文章来源是日本人的解读,虽也不乏可取的观点,但在新见解的阐发上显得比较逊色。

“飞毛腿”的深度不足,这个选题原本也是至少能够写成一个内容丰富翔实的综述文章,可是却连着个目标也没有达到,更不用说是idea了。如果有人看了《海陆空天惯性世界》32上刘小龙的“俄罗斯短拳”,就能知晓这种差距的存在。“眼镜蛇”同样又是一个综述,不过写作技巧上甚至落后于少儿版《战场》的鹞式专题,同《战场》的“夏延人”更是不能相比。当陈朴在最后一集《战场》上发表“青翼蝠王”后,人们真正看清了好的综述的标准。

还应该谈谈王辉的军火库系列

myworld说得很对,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遗漏,现在补上。

2002年年中之际,王辉在《战场》之外又启动了军火库系列,一本是“梅卡瓦”专辑,另一本是“98式”专辑。不用说这套军火库基本上是夭折了。王辉复出后是否会延续军火库的香火,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从其专心于《军事力量》的情形看,这种概率似乎很小。

之所以遗漏了这两本重要的军事文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辉事件过于错综复杂、晦暗不明,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主观臆测和小道消息为主,究竟原委如何恐怕这么长时间来真正了解的人的数量并没有多少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评论军火库乃至王辉的困难性十分巨大。

王辉在处理军火库系列和《战场》关系的问题上,虽然没有犯重复建设的错误,但至少也是犯了摊子铺得过大的错误。而且在我看来,“梅卡瓦”专辑并不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作品,按照王辉的水平应当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总觉得“梅卡瓦”在技术细节上还没有挖透,出新出彩的地方难以找寻,没有多少耳目一新的振奋感觉。后来国际展望的《征服》系列也出了以色列装甲车辆的专辑。

而“98式”专辑争议更是巨大。本人对于介绍国产兵器的文章一贯都保持非常审慎的态度,不想很多人那样狂热。王辉不是第一次出版国产武器的专辑,记得1999年主政《武器》时还推出过《武器》/《兵器》第一个年度专辑——50周年阅兵。当在书摊上发现有“98式”这本军事文集的时候,起初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下定购买的决心,老实说只是因为署名王辉,价格又不很贵才买了下来。翻阅了一两遍以后就搁置一边,根本没有意识到王辉会因为这样一本所的不好听点稀松平常的书出事,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广为流传的版本。

中国装甲部队编制倒有点意思,但是完全使用大型图形表示的形式,多少给人以拖长版面的印象。自动装填机资料我是比较好感兴趣的,王辉强调了相比苏制装填机在可靠性上的进步。不过披露的数据也没有任何旁证予以作证,关键是在没有更多情报相互印证的情况下,单纯爆猛料虽然对很多人来说非常刺激,但也是非常容易形成误导的。我的观点是,现在世界上列装的各主战坦克自动装填机子系统都不能容纳所有炮弹,基本上都只能容纳一半左右,这对持续作战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三人体制下完成人工装填困难和耗时更大。装甲数据是极为机密的,通过比较各型主战坦克炮塔焊接线,来估计推算炮塔主装甲板的厚度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方法。不过对于装甲质地却没有什么谈出更多的细节,当然这完全属于泄密。

后来有网友指出,“98式”中使用的不少内部结构图片实际上是一些苏制坦克的,而且言之凿凿,这不免给“98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当时在阅读过程中,我已经注意到一些内部仪器的标注铭牌似乎有些问题,但是这种疑问只是在一瞬间划过心头,并没特别在意。而且理论上收藏有中国所有出版物的国家图书馆,能够检索到这本书,却无法得到详细的版本信息。而“梅卡瓦”是能够查得到的,两者反差真是很令人费解。

悲壮地自杀——《战场》第五集

2003年2月份,久违的《战场》第五集终于在千呼万唤当中上市。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陈朴决定就此废止《战场》,推出全新的军事文集《巡航者》来延续《战场》。这一举动已经不能用壮士断腕来形容了,简直是悲壮地自杀。其创办一本优秀军事文集的决心与勇气实在令人叹服。但仅有决心和勇气是不够的,陈朴真正令人称道的是,他将《战场》第五集提升到更高水平上,树立新的业界典范形象,为《巡航者》打下扎实基础,充分展示了和其他军事文集的区别。因此,《战场》水平有所下降的看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其中存在着一些个人偏见。

《战场》第五集

周边安全与航母取向(第一部分) 陈朴

怪物家族——地效飞行器的发展与事实 不知火

青翼蝠王——米格25/31全系列型谱 孟繁荃、陈朴

空地精灵——现代制导炸弹的前沿发展 张洋

红男爵世家——里希特霍芬联队85周年 于力

多炮塔坦克的颠峰与衰落 里夫 tenshou

红色战车——苏联使用的轴心国车辆(第二部分) 鲍里斯

共赴危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背景与英德海军竞赛 Dannyboy

锯脂群鲤——英德无畏舰造舰竞赛 Dannyboy

源田实审问录 如月译 许强整理

整本书若要说有那篇文章有缺陷的话,我想应当是“航母取向”第一部分这篇。陈朴开始从自己擅长和熟悉的航空领域,转向海军和战略方向,作为这种转变的尝试“航母取向”显得不那么成熟。很多网友喜欢谈论这一话题,但是判断绝不应当被感情所左右。

苏联地效飞行器早年《航空知识》曾经作过报道,那时《航空知识》还是比较不错的。不知火的这篇文章是日后《巡航者》续篇的前导,主要用来介绍历史背景,后者拥有很多颇具启发性的观点。

孟繁荃和陈朴的“青翼蝠王”奠定了综述性文章的标准。它融一般性介绍与启发性论述于一体,结构严谨文字晓畅。解决了MiG-25研制背景、技术水平、飞行速度、机动性等不少问题。陈朴通过带着重显示的等比例线图将MiG-25/31各型号的区别表达得异常清楚,并且以型别树状图将MiG-25/31系列的发展路径刻画得十分清晰。这都是非常出色之处。

张洋的“空地精灵”也极为出色。早在《战场》第二集中,风云就提出在现代空射制导武器取得革命性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防空将变得愈加困难。张洋以现代空射制导武器的前沿发展,不仅佐证了这种观点,而且提出了更多有力的证据。看似这篇文章与国产装备无关,但是在“新三打三防”的背景下,讲得难道不是更有针对性吗?这不是高手所为又是什么?单纯迷恋介绍国产装备,不考察国外最新的动向,这种意向可以休矣!这篇文章并为结束,《巡航者》上将有续篇。

“源田审问”才是真正的猛料。“共赴危城”和“锯脂群鲤”相辅相成、互相依托,读来十分畅快,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锯脂群鲤”绝对也是奠定综述类文章标准的典范,它的侧影图和线图令人一目了然,又大幅节省的篇幅,显得异常紧凑。至于“红男爵”、“多炮塔”、“红色战车”之类都属于很热门的二战选题,写得也是可圈可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