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一)北元 -- 坐看风起云涌时
五、流星
(本文为西西河首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英宗:名朱祁镇,明朝的第六位皇帝
明景帝: 名朱祁钰,明英宗的弟弟
也先:北元“瓦剌”太师,脱欢之子,属卫拉特绰罗斯部
于谦: 明兵部侍郎,后升任兵部尚书
如果也先太师,没有因为抓到明英宗,而裹足不前的话,北京也许早就被也先捏到手中了,如果没有于谦,即使晚几天进攻北京,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麻烦。可惜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也先太师以少胜多,在土木堡大破50万明军,威镇华夏,土木堡距离北京至多150公里,如果此时也先一鼓作气,绝对有可能拿下北京,即使兵力不足以攻城,也应派一支偏师造成大兵压境的声势,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但是也先却停止不前了,反其道而行之,将主力撤回长城一线。这样做我认为理由有两个,一是搬运战利品(50万明朝大军的家当,可以搬好久了),二集结并调整兵力。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明朝已经无力再战,显然也先太师太一相情愿了。在政治上则利用明英宗讹诈明朝,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然这还是一相情愿的事情。至10月1日发兵进攻北京的时候,离“土不堡大捷”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已经为升为兵部尚书的于谦提供的充分的时间调兵遣将。
种种迹象表明蒙古此次出征中原,目的是教训明朝,战略目的是重创明朝的有生力量,对夺取中原,只有构想,而没有确切的计划,在胜利来的如此之大,如此之快的情况下,也先太师的头脑显然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土木堡之变”的巨大胜利,让也先对明朝产生了轻视之心,认为明军精锐毁于一旦,对那个听都没听过的于谦,根本没有放到心上,所谓骄兵必败,也先这颗闪过全蒙古的流星,在发出耀眼的光芒之后,即将开始黯淡下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类似谚语的诗,是于谦17岁时候写的,如果不配合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悲剧人生,恐怕这首诗也不会流传这么久。这两句诗可以说,高度概括了于谦自己的一生。
于谦,浙江杭州人,入仕以来虽有波折,还算顺利,“土木堡之变”时,他已经51岁高龄,官拜兵部侍郎,假设没有这场风波他将平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明英宗出征的时候,兵部尚书邝埜随驾亲征,他受命辅佐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率兵10万把守京畿。
土木堡离北京如此之近,明军大败的消息用不了一两天就会传到北京。消息传来皇太后就忙着收罗各种宝物,打算送往也先的大营赎人,对于国事不会帮上什么忙。朱祁钰是个没什么主意的人,千斤重担就自然而然地压到了当时军队的最高首领于谦身上。
这个时候摆在于谦面前的主要有四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守是跑,大臣徐珵主张南迁,被于谦喝退,言:言南迁者,可斩也。第二个问题守军问题,10万部队显然不够,于谦立刻向全国各地发文调兵,远至南京沿海的备倭军,近至原来做后勤工作的两京运量军,都被征集,各地勤王大军源源不断向北京进发,至也先兵临北京城下,北京的守军已经猛增到22万,并且各地的援军还在不断涌来。第三讨论怎么惩办造成“土木之变”的元凶太监王振,就在大臣们向朱祁钰哭谏严惩王振的时候,王振的亲信太监马顺,不识时务的呵斥了大臣们一声,大臣王竑听罢立刻抓住马顺,上去就是一口,咬在脸上,然后与马顺就撕扯在一起,大臣们群情激奋一拥而上把马顺群殴致死。接着大臣们又把另外两个王振的爪牙抓出来,一并殴死在大殿之上。于谦紧紧拉住要逃跑朱祁钰,要求先赦群臣无罪,再将王振一家满门抄斩,朱祁钰大概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场面,看到眼前的3具尸体,除了点头也不会再有什么言语了。王振一家被满门抄斩。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难办的问题,另立新君,这个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试想如果一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在敌方手中,这仗如何打?明英宗的长子,这个时候才2岁,担当不起这个大任,候选人就只剩下英宗的弟弟,当时的监国朱祁钰了。本来作臣子的去干预皇家的家事,是大忌,但于谦于个人荣辱而不顾,与皇太后商量,最后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朱祁钰即皇帝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立明英宗的长子为太子。9月5日,朱祁钰登大宝,为明景帝,这个问题也解决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备战了。
也先抓到明英宗后,自以为奇货可居,开始和明朝漫天要价,当然军事调动也在同时进行,但是显然和于谦的速度相比慢了半拍,明英宗在瓦剌大军里过的也不坏,好吃好喝招待着,瓦剌美女陪伴着,也先太师也没别的要求,就是让明英宗没事情的时候给北京写写信,要钱要物,也先太师还不失时机的为自己的妹妹提亲,要求嫁给明英宗,估计也想弄个大明朝的太师当当。忽然有一天自己手里大明朝皇帝变成了大明朝太上皇,也先知道原先的无价之宝,现在不值钱了。不过也先明白新君即位,事发仓促,根基一定不稳,于是他打出为明英宗“正位”的旗号,出兵中原,试图将明英宗重新“变废为宝”,成为进取中原的敲门砖。
10月1日,蒙古大军集结调整完毕,分3路向北京进发,辽东一路2万人,作为偏师进攻古北口,目标为北京东北方向的密云,一路5万人起自宣化方向进攻居庸关,策应主力。主力10万人由也先亲自率领,护送明英宗回北京“正位”,从大同方向进军北京。在投诚太监“喜宁”的帮助下,一部蒙古军队从山间小路绕过紫荆关(今河北涞源东北),前后夹击,攻破北京西边的门户紫荆关,明朝守将全部战死,也先的大军于10月11日,兵临北京,列阵西直门外。 让也先感觉奇怪的是,明军没有龟缩进北京城,而是背靠坚城将主力列阵于九门之外。
于谦列兵于九门之外,将北京城九门闭死,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顺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谦此举无非是效仿韩信背水一战,在明军惨败之后,士气低迷,训练不济的情况下,也是无奈之举。
也先到达北京城之后,用投降太监“喜宁”之计(这个太监后来跟也先跑回蒙古,最终被于谦诱杀),让明英宗给于谦写信,让他出城接驾,试图骗开北京城门,即使骗不开城门也可引起明庭内部主战和议和两派之争,自己好渔翁得利。于谦识破也先计谋,派两个无关痛痒的大臣出城拜见英宗,自己坐镇德胜门,安心备战。11日夜到13日于谦只派小部队骚扰敌军,掩藏主力,使瓦剌军产生轻敌之心。13日也先进攻德胜门,于谦将敌兵诱入城外老百姓撤退后的空房区,先由埋伏的神机营,用火炮火铳轰击,随后伏兵四起,也先的弟弟孛罗,中炮阵亡,这大概可以称为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现代战争特点的巷战吧。
蒙古大军见德胜门受挫,转攻西直门。一度攻到城墙边上,不想周围的明军越战越勇,前仆后继,并且其他九门的援兵也不断来援,造成3面受敌的态势,也先不得已命令蒙古大军后撤,第一天的战斗以明军获胜而告终。
14日北京外围的战斗也不是很顺利,蒙古军进攻“彰义门”(今广安门)虽然击毙明朝副总兵武兴,但在士气旺盛的明军面前还是败退下来。让也先更加懊恼的是,居庸关一路7天毫无建树,反被守军突袭几次,损失巨大,辽东一路本就为偏师,也指望不上,还让也先苦恼的是,明朝各地的勤王大军,正在日夜兼程奔向北京,原先固守不动的宣化守军也分兵勤王,自己的部队有被切断退路的危险。10月15日,也先无奈,下令班师。于谦看到形式对自己有利,命令追击。也先且战且退,于11月初退回塞外。北京保卫战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其后1年间,也先多次派兵骚扰明朝边境,明军在于谦的率领下,多次击退蒙古军队,使也先无计可出。同时明朝的经济封锁对蒙古的损害日增,在蒙古各部的要求下,也先决定跟明朝议和。明朝也精疲力尽,接受也先议和要求,两家正式罢兵。也先为了表示诚意,主动把明英宗送还给明朝,反正也炸不出什么油水,送回去,说不定还是个定时炸弹,如果引起明朝内乱的化,到时自己再来个浑水摸鱼。
正当也先太师盼望着,明朝内部再起争端的时候,不想蒙古内部却先乱了起来。问题还出在汗位的继承问题上,也先的父亲脱欢太师在世的时候,把也先的姐姐许配给了脱脱布花大汗,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脱脱布花的长子,但是脱脱布花坚决不立这个孩子为王储,从而引发了与也先太师的冲突,最终兵戎相见,1452年脱脱布花战败,逃跑到他另外一个老丈人的地盘,由于他对待这个老人的女儿不好,被这个老头杀害。也先太师也乐观其成,接着他以立新汗王为诱饵,诱杀了时任副汗的,脱脱布花的那个兄弟。1453年,也先太师认为时机成熟,去其太师尊号,自称天圣可汗。经过也先家族3代人的努力,出现了得到全蒙古认可的第一个非黄金家族的汗王。
1454年,也就是也先称汗的第二年,正准备一展宏图的也先,受到瓦剌的2号人物,他的头号助手,亲密战友阿剌知院的3万人马袭击(就是“土木之变”中,攻击宣化府那路蒙古军的主帅),被杀身亡。起因是阿剌知院要求也先封其为太师,对于这个职务,也先肯定是比较敏感的,不会轻许他人,他以这个职位已经封给他的次子为由拒绝了阿剌知院的请求。其后根据史料记载,也先害死了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这个有点不合逻辑,如果要杀,阿剌知院应当首当其冲,大概也先称汗后有点乐糊涂了,同时他以开会为由诱杀了,有蒙古第一勇士之称的锡古苏台(属于“鞑靼”部,起因是他曾参加“鞑靼”太师阿鲁台对也先爷爷马哈木的战争),在尚武精神浓重的蒙古,这样不光彩的杀掉一个勇士,影响肯定是恶劣的,“鞑靼”各部对他的仇恨是可想而知的,即使在瓦剌内部这样的作为也为众人所不耻。
也先成功后的刚愎自用,惹来天怒人怨,最终为他引来杀身之祸,他的一生就象流星般滑过蒙古草原的夜空,虽然很快消失,但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已经记入了史册。他死后,蒙古草原再次四分五裂,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
明英宗,这个也先安排的定时炸弹,终于在也先死后三年炸响。他亲弟弟明景帝由于母亲出身卑贱,从来也没有想到当皇上,意外得到这个皇位,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首先他不愿意接自己的亲哥哥回来,其次当明英宗回来以后,他将英宗幽禁于南宫,封死宫门,只留一个送饭的窗口,最后他还破坏原来的规定,废除明英宗的儿子的太子身份,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珵、太监曹吉祥等人趁明景帝病重,导演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一个月后,明景帝死,有说害死的,有说病死的,其中真相也不得而知。明英宗剥夺其帝号,改亲王礼下葬,赐谥号为“戾”,怨恨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于谦,明英宗到是不想太严厉,但是在副都御史徐珵的怂恿下,最终杀掉了于谦。实际上这次政变就是冲着于谦去的,徐珵就是那个在“北京保卫战”前 首先前提出南迁的人,之后仕途受挫,怨恨都发在于谦身上。太监曹吉祥作威作福,被于谦呵斥,怀恨在心。颇让人寻味的是武清侯石亨,“土木之变”的时候他本是大同的一个守将,大同主力被消灭后,他只身逃回,被关进监狱,等待处分,北京保卫战,于谦破例将其释出,让他戴罪立功,他也不负众望,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封世侯,他对于谦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无以为报,遂向朝廷要求封赏于谦的儿子,不想被于谦斥责一番,自此结仇。于谦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疾恶如仇,总试图弄出一个朗朗乾坤,可是最后竟然还是被一群屑小所害。
明英宗,一生只干了3件错事,一是听信太监王振谗言,招致土木堡惨败,其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于谦,三是复辟以后,将王振的家庙改为“精忠祠”,为王振塑像祭奠,这就是北京的“智化寺”的前身,王振的像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才被毁。其他时间他都称得上一个称职的皇帝,励精图治,任用贤良,清除积弊,虽然他没有为于谦翻案,但帮助他上台和怂恿他杀害于谦的那帮屑小,最终被他不动声色的给收拾掉了,也算有个交待。1464年,他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年38岁。至此“土木之变”中的所有主角都谢幕了。
待续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一)北元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二) 永乐北伐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三)新锐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四)-土木堡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五)流星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六)乱世
本帖一共被 1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顶一下,好问,留下慢慢看,花先! imres 字0 2006-01-08 03:16:15
满都海和达延汗的这段历史,在下以前写过一个系列。 3 任爱杰 字999 2006-01-06 23:41:27
多谢指正,那个儿女数目是我弄错了!已经修正 坐看风起云涌时 字266 2006-01-07 01:26:56
【原创】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五)流星
《英雄志》里就是以这个大时代为背景的 心文连博 字0 2006-01-04 02:26:06
于谦立景泰这个事情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 走过路过 字444 2006-01-03 22:48:35
南迁是绝对不能考虑的。一旦南迁,九边肯定尽失,北方就完乐 1 李根 字1554 2006-01-04 23:39:31
首都放在前线,一点战略纵深都没有,是明亡的一个很大原因 走过路过 字2487 2006-01-05 0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