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努尔哈赤(十) -- zzw78
以下是拙作《有明袁大将军》中的片段,全文在本版有。
初露锋芒--凭坚城、用大炮
临去山海关前,袁崇焕拜访了刚刚回到北京“革职听勘“的熊廷弼。熊廷弼问他持什么战略去山海关,袁崇焕说:“主守而后战“。这与熊廷弼不谋而合,他非常高兴,滔滔不绝的与袁崇焕谈了一整天,尽欢而散。这是两代英雄的第一次,然而也是最后一次会面。此后不久,熊廷弼因所谓“功罪一体“而被阉党陷害下狱,与王化贞同被判死刑,并于天启5年被杀害,“传首九边“。(而王化贞直到崇祯5年才问斩,明朝就是这样没道理!万历47年萨尔浒丧师的辽东经略杨镐也是直到崇祯2年才斩首,而袁崇焕崇祯2年12月下狱,次年8月16日就被凌迟处死,世道不公一至于此!)不过,在临去之前能够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并且知道自己后继有人,熊廷弼大概死也可以瞑目了吧。[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主守而后战“五个字看起来似乎平平无奇,但这却是从无数的鲜血中总结出来的。后来它又被袁崇焕进一步完善为“凭坚城,用大炮“,并且在战争中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拿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战略似乎很正常,步兵对骑兵作战守城当然占便宜,但在当时却并不是这样。要知道,与诸多汉族王朝的军队相比,明军的攻击精神是相当强的。从开国时起,明军就是第一支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军队。明成祖时更五次出塞,穷追蒙古军数千里。虽然中期在“土木之变“前后曾经在“南倭北虏“的夹击下军事上暂时处于守势,但到了嘉靖末年情况就开始好转。到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政。他一方面放手任用用谭伦、戚继光、李成梁等著名将帅,另一方面又成功的招抚了俺答,同时对内积极推进改革、增强国力,使得明朝的军事、经济、政治力量达到了巅峰。张居正死后,虽然人亡政息,但国家的底子还在。因此在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尽管明军也有过不少丧师败绩,但总的来说始终处于攻势,而且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因此,可以说在与后金军作战以前明军实际上就没有遇到过敌手。[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与后金军作战初期的明军将领如杜松、刘??等人都是在“万历三大征“中成长起来的。(比如刘??就是甲辰援朝战争中的名将,号称“刘大刀“。手中大刀据说有120斤重,所以萨尔浒之战中朝鲜援军交他指挥)屡战屡胜之后,遇到新的敌人时他们自然而然的会以过去胜利的经验为基础,来指导新的战争。了解了这些,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为什么会分兵4路,为什么明军将领们如此大大咧咧,为什么敢于跟后金军硬碰硬的打野战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世间已无张居正!万历47年的明军与万历10年的明军早已不是一支军队了!戚继光、李成梁都作了古,戚家军什么的也早就成了历史遗迹。而努尔哈赤的后金骑兵更非倭寇或者杨应龙之流的土匪所能比,把过去的经验抱着不放是注定要吃大亏的!
当明军在抚顺第一次遭遇后金军时,立刻感觉到了这支军队的不同凡响。[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面对明军绝对优势的火力,后金军对付的办法是采取盾(木字旁)车与骑兵相结合的“结阵“战术。阵前布盾车,车前挡以5,6寸厚的木板,再裹上生牛皮,专门对付明军的火器。其后是一排弓箭手,再后是一排小车,装载泥土,以填塞壕沟,最后面才是后金铁骑。战斗开始时,后金军先用盾车抵挡明军发射的第一次火器,然后铁骑突然奔出,直冲明军阵营,力求一举将明军冲垮。
明军虽然拥有大量火器,但火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都很成问题。
首先是火器射程较短,一般只有数百步,能打到一两里的很少。因此后金军只需要通过一段不长的路程就可以与明军短兵相接。
其次,火器再装填困难,两次发射要隔较长时间。经常是第一次火器发射完还没来得及发射第二次,后金军就到了面前。而且明军似乎不怎么使用线式战术的轮流发射,总是搞齐射,造成了火力空当,这样问题就越发严重了。[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第三,火器威力不够,当时明军使用的小型火器主要是用霰弹,防御时用的大口径火炮也只是用实心弹,如果不直接命中就没有什么杀伤力。而当时的瞄准装置又很差,因此对付奔驰中的后金骑兵命中率不高。这样一来,即使后金骑兵在冲击的过程中挨上一、两次齐射损失也不会太大。
第四,火器容易过热。发射次数一多就变得滚烫,“装药即喷“,无法再发射。沈阳之战,后金军就是趁着这个火力空当攻进城的。
第五,火器大都是土法铸造,强度不高。往往容易炸膛,有的时候对己方的威胁甚至比对敌人还大。“说岳全传“里面就有梁红玉打炮炸了膛,把自己的城墙轰开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描述的并不真是宋朝的事情,而是该书写作的时期--明清时的情况。
虽然当时的火器有以上许多问题,但火器毕竟是火器,有着许多冷兵器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实践证明只要能够善用火器,其威力还是不可小窥的。问题的要害就在于如何保护好火器不被后金骑兵冲垮。但明军最大的毛病也就是出在这里。[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明军列阵的时候,总是把火器放在最前面。结果一旦后金军突至面前就傻了眼了,往往是火器一开始就被消灭,剩下的就是步兵与骑兵间的野战,其结果自不待言。不光野战这样,在守城的时候,明军也老是喜欢放着好端端的金城汤池不用,把部队和火炮摆在城外,这就等于跟野战一样了。更糟糕的是,一旦城外军队被击溃,逃奔城下,为了怕误伤自己人城上的火器就不敢使用,打开城门放军队进入的时候又往往被后金军乘虚而入。开原如此,沈阳如此,辽阳又是如此!明军总是固执的要这样做不合逻辑的事情的原因何在呢?可能是受了于谦的北京保卫战的影响吧。但要知道那时候明军是22万大军列阵九门,而也先是孤军深入啊!而且也先也基本上没有有效的对付火器的战术,这些与后来的情况都是大不相同的,你能随便学吗?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明军对后金军屡战屡败。拿王在晋的话来说就是“一坏于清(河)抚(顺),再坏于开(原)铁(岭),三坏于辽(阳)沈(阳),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cchere.net 西西河 napolen]
但是在屡屡的丧师败绩之中,也还有着几个闪光点,预示着将来可能击败后金军的希望。
第一次是天启元年3月辽沈之战中的浑河战斗。当时由川浙军组成的援辽军万余人在总兵童仲揆、陈策、副总兵四川石柱(石字旁)都司秦邦屏(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的弟弟,当时实际上是秦良玉在指挥作战,但由于女子不便出面,所以形式上以弟弟为统帅。他们所指挥的是石柱土司兵,号称“白杆兵“,以多用白蜡杆长枪得名,在当时是一支很有名的部队。)指挥下增援沈阳。行至浑河时传来消息,努尔哈赤已经破城。陈策要回师,而秦邦屏坚决请战。两人争执不下,于是决定分兵在浑河两岸扎营,川军驻河北,浙军驻河南。
后金军首先集中了右翼4个旗的兵力(约3万人)围攻结营未定的川军。白杆兵特别能战,毫不畏惧,杀死后金军2、3千人。而后金军依仗人多势众,不顾伤亡,反复发起冲击。激战竞日,由于极度的饥饿和疲劳,明军终于失败,几乎全部阵亡。[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紧接着,努尔哈赤指挥全军趁黄昏猛攻河南的浙军大营。浙军结营甚牢,将火器列于营内,后金军几次冲击都无法接近明营。直到明军火药全部用完,后金军才得以与浙军短兵相接。而浙军打得也很顽强,与敌激战一夜,一度不分胜负。直到后金军再次增援,明军才最后兵败。陈策、童仲揆等皆战死。
这一仗打得可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当时的人评价说:“自奴酋发难,我兵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
且不说这支明军英勇的战斗作风如何,我们还是来探讨一下这次战斗能给人们带来些什么样的启示。
首先,只有保护好火器才能真正的有效使用火器。河南营中浙军只有数千人,可是由于他们有效的将火器保护了起来,虽然只是临时设置的一些障碍物,但在部队的顽强抵抗下已经能够有效防止后金军冲到面前,而同时集中火力突击就可以击退后金军的冲锋。这样,只要明军还有火药,后金军就根本无法靠近。直到火药用尽以后才得以短兵相接。[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其次,鲜血再一次证明了明军的步兵是无法与后金骑兵野战的。石柱白杆兵可以说是当时步兵中的佼佼者了,但在后金骑兵的反复冲击下终于不免全军覆没的下场。就像汉匈战争中李陵的5000步兵,虽然特别能战,但在绝对优势的匈奴骑兵面前终究不免覆灭。当然,如果所有步兵部队的素质都能像白杆兵或是李陵的部队一样,也是可以打败骑兵的。但这根本不可能,上哪里去再找这样一支部队?
浙军比白杆兵人数少,素质差,但给予后金军的打击尤在白杆兵之上。其差别就只能归结于战术的优劣了。
如果说浑河之役这些特点表现得还不够突出的话,那么西平堡之战就没有什么别的话可说了。
广宁之战中,副将罗一贯率3000人守西平堡,与后金军主力血战竞日。只是在火药用尽(又是火药用尽!)的情况下后金军才得以破城。而且还付出了数千人的代价。而几乎同时的沙岭之战中,明军援军3万余人被后金军轻而易举的击败,损失殆尽。[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袁崇焕和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会这样?是罗一贯的3000守军特别精锐吗?不是,这只不过是一支很一般的部队而已。当然,罗一贯是个舍身为国的忠臣,但指挥援军的总兵刘渠、祁秉忠也没有临阵脱逃,而是力战而死呀?确实,沙岭之败有孙得功捣乱的因素,但倘若明军不是已经斗志尽丧,孙得功喊那一嗓子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在萨尔浒、在阿布达里岗、在尚间岩、在辽阳、沈阳城外并没有孙得功呀?如果罗一贯在沙岭,他难道就能力挽狂澜吗?他的部队就不会像其它3万人那样一溃千里?那么如果那3万援军不是与后金军野战而是像罗一贯那样死守城池又会怎么样呢?
有人可能会问,那辽阳、沈阳之战不也是守城吗?怎么也败得那么惨呢?王化贞就是以这个为理由,认为必须进攻,先发制人才有胜利的希望。
其实辽阳、沈阳的守城与西平堡的守城是大不相同的。
[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仔细的研究一下辽沈之战,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辽沈之战明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城。
让我们来看一下辽沈之战的过程吧。天启元年3月,后金军兵临沈阳城下,采取了轻兵引诱的策略。守沈阳的总兵贺世贤轻敌,率家丁千人出战。结果后金军来了个“精骑四合”,贺世贤身中乱箭而死。于是后金军乘机发起了对沈阳城的进攻。作为内应的蒙古降人打开城门,后金军乘虚而入,占领沈阳。总兵尤世功等7万人战死。
占领沈阳并在浑河歼灭了增援明军之后,后金军立刻转攻辽阳。辽东经略袁应泰令朱万良等5总兵率5万军出战。大败,被后金军追杀数十里。第二天,袁应泰又让3万军出城,据守城外3壕。两军大战一日,明军又溃。而且后金军随溃逃明军冲入辽阳东门。当夜袁应泰“列盾大战”,与后金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又溃。到了第三天晚上,明军大势已去,混入城内的奸细又乘机到处放火。袁应泰自杀,辽阳陷落。 [cchere.net 西西河 napolen]
由此可见,辽沈之战的主要战斗并不是攻城战,而是两军在城外的野战。是明军主动放弃了坚固的城垣,战斗实质上与萨尔浒、沙岭等战斗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击败后金军就必须发挥火力优势,而要发挥火力优势就必须有效的保护好火器。也就是所谓“凭坚城,用大炮。以铳护城,以城护铳”。罗一贯的3000人守小小一个西平堡,尚且能打出那样的战绩。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兵力,坚固的城池,充足的给养,挡住努酋是完全可能的。单骑考察完关外局势后,袁崇焕正是从失败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和制胜的方略,才充满自信的发出了“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以守关!”的豪言壮语。能够冷静的判断形势而不为外界所动,这正是一个伟大统帅的必备素质。
短暂的喘息--备战、备战!
第二就是开始要打“战为奇著”的主意了。像宁远那样的坚城,只要明军不犯什么大的失误,后金军是很难攻下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首先,经营一座宁远那样的城池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筑城的大批军队和民夫将处于无依托境地,非常易于受到攻击。除非明军不打算收复失地了,否则这个问题绝对逃不过。(后来的大凌河之败就是这样,筑城未毕,后金军就大举来攻〕而且,再怎么坚固的城池,如果后金军采取长期围困的方式,不论你准备多么充分,总有一天城中会弹尽粮绝,到那时怎么办?(锦州之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应该说当时祖大寿的准备已经是相当充分了,就在后金军合围前夕还抢运了16000石粮食入城。围城刚开始的时候,明军还挺自信,在城上对后金兵说:“我们城里的粮食能吃2、3年,你们围城有什么用?”下面的后金兵回答:“不管什么2、3年,就算能吃4年吧,到第5年,你们吃什么?”后金军一围就是整整两年,硬是弄得锦州城里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援军又在松山大败,无计可施的祖大寿只得出降〕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要能守就必须能战!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化贞的看法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问题在于你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去战,不是说能战就能战了的。而初期的后金军实际上也不具备对明军重兵守备的城池久困的能力,因为这种打法对自身的国力也是相当严峻的考验,即使是二十几年以后,锦州之战后金军到了最后也几乎要支撑不下去了。[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要战,就必须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能够与后金军在辽阔的平原上争雄的骑兵!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过去的辽东战事,明朝往往是从全国各地征调部队增援。除了少数特别精锐的部队外,这些客兵往往战斗力很弱。一方面万里来援,不适应辽东的环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来没有一种保家卫国的意识,净想着怎么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适于骑兵作战。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西(山西,陕西〕兵善逃”。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
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熟悉明末历史的人应当知道,这个名字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到了闯王进京的时候,全国的明军都不在李自成的话下,唯独吴三桂手下那仅存的一点点关宁铁骑,还让大顺寝食不安。要知道,这时候吴三桂的所谓关宁铁骑与当年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早已差了不知多少!)[cchere.com 西西河 napolen]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助兴文:拙作《轮子兵法》对萨尔浒之战的分析 napolen 字8975 2005-12-14 11:17:19
感谢拿皇的必要补充! 1 zzw78 字727 2005-12-14 20:55:43
与南宋相比 1 jsj97 字358 2005-12-15 22:47:48
我正好写过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
问题:袁崇焕时代的关宁铁骑有多少人? 参谋不带长 字68 2005-12-19 05:06:22
拙作《有明袁大将军》节选 napolen 字352 2005-12-19 05:46:23
辽东,天津,登莱和东江镇的军队不都是关宁铁骑吧 参谋不带长 字361 2005-12-19 09:44:53
主要是质量差异 napolen 字245 2005-12-19 1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