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上传】二泉映月--阿炳原奏 -- 雪个

共:💬4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上传】二泉映月--阿炳原奏

音樂聽多了,耳朵變得越來越挑剔。夜深人靜百無聊賴之時,我常為自己聽什麼而犯愁。交響樂太沉重,爵士樂太吵鬧,先鋒派太怪異,古典派太嚴謹,通俗唱法太矯情,美聲唱法太正經,民族唱法太直露……聽什麼好?是耳朵難伺侯還是心情浮躁?人啊,實在是最難伺侯的動物。套餐盛宴食多了,又要想念粗茶淡飯。聽樂、賞畫莫不如此。正應了先哲老子的那句古訓“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盲”。看來,耳朵長年累月被音樂包圍也未必是件好事。在紛繁的樂聲中“走馬觀花”,難免與美擦肩而過卻渾然不覺。

在這萬籟俱寂、月光如洗的夜晚,我想到了《二泉映月》,想到了瞎子阿炳。阿炳傳世之作不多,區區6首樂曲:3首二胡曲,3首琵琶曲而已。但僅一首《二泉映月》足以使阿炳名垂樂史。只有阿炳,苦難的阿炳,舊時無錫街頭衣衫襤褸拉著二胡蹣跚而行的阿炳,瞎了雙眼一貧如洗的阿炳,淡淡的沉沉的默默的倔倔的阿炳,將音樂視為生命一部分的阿炳,才能創造出不朽的《二泉映月》。阿炳創作不用筆,也不會用筆,無需用筆。他用心,用整個生命來創作。他把一生的坎坷,愛與恨,悲與喜,才與情,感與悟統統化為樂音,信手拉來,走到哪里拉到哪里,窮其畢生心血凝成一曲千古絕唱《二泉映月》。《二泉映月》自阿炳心底流出,全無遮攔,全無矯情,全無偽飾。有人聽也好,沒人聽也好,日日夜夜從容自若地拉著,連名兒也沒有(《二泉映月》是楊蔭瀏先生起的名)。阿炳生前絕不會料到他的音樂會成為經典,他只知道這是自己心靈的依託,它與風月、泉水無關,與淒慘、悲切、博人同情不同,它是阿炳對人生的禪悟。蒼涼、平和、淡泊、從容的音樂是阿炳個性的寫照。

小時候聽阿炳,覺得平淡無奇。《二泉映月》有什麼好?它煽情不如《江河水》,炫技不如《戰馬奔騰》,創新不如《光明行》,有趣不如《空山鳥語》,情節不如《新婚別》……今晚,我似有所悟,內在的美乃為上品。藝術如斯,文化如斯,做人亦如斯,內斂而不張揚是為上品。

記得有這一次在深圳的立交橋上看到這樣一幕:大清早,有一垂暮老人在立交橋上席地而坐,手里拉著一把二胡,遠遠聽去就知道是阿炳的《二泉映月》。雖然,劣質二胡和枯朽老手拉出的“二泉”不甚好聽,但我仍然被深深感動了。在行人稀少,店鋪還未開門的清晨,誰來向你施捨,你拉給誰聽?地上的破草帽裏一枚硬幣都沒有。待我辦完事回到這座立交橋上時,已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各種各樣的乞丐都出現了,乞求的,哭泣的,伸手的,裝瘋賣傻的……而拉二胡的老人卻走了。第二天又是這樣,大清早,老人很準時地來了,忘我地拉著二胡,那神情,沒有乞求,沒有渴盼,只有那琴聲如歌流淌,毫不在乎破草帽裏有沒有錢。人一多,老人就撤。開始,我不明白,慢慢地我懂了,乞丐也有乞丐的境界。

以上文字转自网络。

[MP=320,240]http://grm.cdn.hinet.net/xuite/d4/5e/13460990/blog_78134/dv/4598877/4598877.mp3[/MP]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