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怪奇谭】日本伊势级航空战列舰 -- 宝剑橡叶骑士

共:💬62 🌺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3.一场败仗而带来的“突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突变的结果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伊势”、“日向”两姐妹及其两个堂姐妹“扶桑”、“山城”号同属第一舰队的第二战队,该战队拥有48门14英寸主炮,在联合舰队中,第一舰队是舰队决战的核心,其中第一战队由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及其姊妹舰“陆奥”所组成,第二战队便成了当时的主攻手。由这样的编制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这48门巨炮抱有何等的期待。然而一是因为日本海军长年以来对于主力舰决战的执着,不愿意过早地投入主力;二来这些军舰的速度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人们通常因为她们一直逗留在其驻地的柱岛而讥笑她们是“柱岛舰队”。好不容易有了作战的机会,也很难获得什么战果。比如1942年4月18日,美国海军实行了他们首次空袭日本的行动,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陆军航空队的B-25双发中型轰炸机,空袭以后降落于我国浙江的机场。舰队在快要进入阵位时,遇到了日军的警戒船只,日军得到报告后,派出前去追击的便是这第二战队!这样的航速自然只好望洋兴叹,舰队只能于22日悻悻返回柱岛基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2年5月,在“伊势”号的主桅楼上的“二号电波探信仪一型”,那是日本舰艇所试验安装的最早的雷达,同型“日向”号也安装了喇叭状的对海用“二号电波探信仪二型”,中途岛海战日军惨败以后,“日向”的这种雷达及时地把握了处于混乱状态的日军舰艇,并成功地协助了再集结,当时的舰长松田千秋因此功绩被调任了“大和”的舰长。

这次空袭行动使日军下了消灭美国特混舰队的决心,惯于在苦思冥想中制定作战计划的黑岛龟人大佐制定了一项纷繁复杂的作战计划,佯攻阿留申群岛,将美国特混舰队歼灭的同时,攻取中途岛。而高须四郎中将麾下的第一舰队第二战队的48门主炮,便是肩负着于半途上伏击美国特混舰队的任务。他们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展开了不分昼夜的训练,然而忙中出错,战队在5月5日在伊予滩附近海面的炮击训练就要进行到第五次齐射时,“日向”号的第五号炮塔右炮管内发生了大爆炸!说起“日向”,炮塔爆炸可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19年10月24日,竣工刚满一年多,其三号炮塔就发生了爆炸;接下来在1924年9月23日轮到了四号炮塔,但是哪一次也没法和这次的五号炮塔事故相比,这次爆炸将五号炮塔的顶盖炸飞,酿成了51人死亡,11人受伤的惨祸。据以后的调查结果,事故原因在于发射步骤出错而引发了弹头爆炸。但是如果重新安装炮塔势必赶不上中途岛战役,结果只能匆匆拆下炮塔,在开口处盖上钢板,上面加装新型25毫米三联机关炮而草草上阵。在这次应急改装中,“日向”号还试验安装了22号对海警戒雷达,这是继“伊势”号在试验安装21号对空警戒雷达以后,安装雷达的第二艘日本舰艇。当时有这份幸运的日本舰艇只有这姐妹俩,中途岛战役由于种种原因,也包括作战的主力∶南云舰队的舰艇没有搭载雷达,日军便一举失去了四艘主力航空母舰,战役以日军的决定性失败而告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扭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友Staff制作的中途岛作战中的“日向”舰,照片中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事故的五号炮塔底盘上新装的高射机炮

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对于以后日本海军战略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日本海军当局彻底调整了造舰计划。为了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他们除了新建以外,还想方设法从现有的各类舰艇寻求其改造成航空母舰的可能性,连一直被当作舰队决战的主力∶战列舰也包括在内。由于正好“日向”号五号炮塔受损,讨论的结果,伊势级便被作为改装为航空母舰的首要候补。但是,如果将其彻底改为一艘长210米,宽34米,载机54架的正规航空母舰,工期少说也要一年半!而且,改造工程复杂,在战时本身船坞就为修修补补忙得不亦乐乎的情况下,一年半时间是难以接受的。最后得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其改装为半骡子半马的“航空战列舰”。就这样,当时瑟斯顿爵士的梦想就在这阴差阳错下化为了现实。“伊势”和“日向”两舰自从诞生以来,便一直不断地被进行着改装,然而这次改装却是一次“突变”,这两舰摇身一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四不象”!原来也许将会默默无闻的“问题战列舰”也在世界造舰史上留下了一丝异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伊势级飞行甲板的示意图。飞机从升降机被提上飞行甲板以后,首先被移到后尾,在转盘转向以后,沿着轨道牵引到弹射器上准备起飞。

根据牧野茂技术大佐和福井静夫技术少佐合编的《海军造船技术概要第五分册》所记载的,作为航空战列舰,飞行甲板和机库的设置成了这次改建的重点。

为了保留其作为战列舰的机能,至少需要6门主炮,因此最初计划保留其1-3号炮塔,但是以后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即使保留3号炮塔,其空间也不会有什么使用价值,相反还会给设计工作带来麻烦。因此,最后决定仅仅拆除最后两座炮塔而设置飞行甲板。起飞用弹射器设置于后部桅楼前部的两舷,其上部与飞行甲板同高。由于这要比一般军舰的弹射器高出许多,因此4号炮塔如果要进行低仰角射击将会受到限制,炮战时,必须将弹射器转向斜后方。

飞行甲板长70米,前部宽29米,后部宽13米,甲板上设有移动飞机用的3条轨道和12个转向盘,为了不至于影响甲板上的作业和交通,所有轨道和转向盘保持与甲板同高。舰载机计划使用高速远航程的“十三式舰上轰炸机”,也就是“彗星”式俯冲轰炸机,为了适应本舰的搭载以及能运用于弹射器,专门将原型的起落架作了改进,定型为“彗星22型(D4Y1改)”。而实际采用过的是改装金星62型(1560hp)空冷引擎的“彗星33型(D4Y3)”。当然一旦起飞,飞机不可能在伊势这样窄小的甲板上降落,只得利用其他航空母舰或者陆上基地。

平时在弹射机上有两架飞机待命,飞行甲板上再通过系留装置停驻11架飞机,这13架全部起飞以后,再从机库里用搬运车将飞机运到升降机提上甲板,被提上甲板的飞机首先被送到艉部,再由后方的转向盘运到两舷的轨道,通过中央轨道的飞机可以通过前部的转向盘移动到Y字型的分歧轨道,最后分运到两舷的弹射器。这种弹射器每隔30秒就能射出一架飞机。为了将飞机运上军舰,在左舷后部设置了一台4吨起重机。

机库长40米,前部宽20米,后部宽11米,高6米。为了使机库工程简易化,机库侧壁不施装甲而使用普通造船钢板,采用全焊接来建成。机库内设有轨道,前部两舷可以各容纳飞机4架,后部的中央再1架,共计可以容纳9架飞机。作为防火对策,库内采用了和航空母舰相同的泡沫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所有的通风管被集中于一处,被导向两舷排放,管道被设计成即使在机库内中弹,气化的燃料也不至于流向机库下部的生活区、发电区等其他部门而造成损害蔓延的结构。管道的排放部设有阀门,必要时可以关闭。同时,还吸取了中途岛的教训,规定不得在库内为舰载机装载炸弹和加油,燃料和弹药必须在甲板进行补给。航空武器库设在原来的五号主炮塔用的弹药库,一般搭载全机3次出击所必要的500kg普通炸弹44个,250kg普通炸弹22个等武装,这些武器通过扬弹筒穿过机库运到飞行甲板,扬弹筒使用高张力钢,具有一定的防火防弹片功效。这个扬弹筒还通到航空武器库以下的25毫米机关炮弹库、弹射器用火药库等,兼用于这些物品的搬运。原来六号主炮塔用的弹药库被改为航空燃料库,可以装载供全机三次出击所必要的轻油76吨,容量是111立方米。油库的周围设有防御用的夹层,还拥有燃料补给的泵室和管制室。由于空间有限,本舰无法使用一般航空母舰采用的电动升降机,而只能使用比较小型的水压升降机,升降机长12.1米,前部宽12.1米,后部宽6.6米,呈倒“凸”字型,在机库里搭载上飞机运到甲板仅需要20秒钟。

除了航空设备,这次改装的又一个目标是防空火力的增强。改装时首先拆除了所有的副炮,并将12.7公分高射炮倍增至8座16门,在原来的后部副炮弹药库的位置上设置高炮弹药库及其扬弹筒,以前的副炮指挥所也被改为高炮指挥所。25毫米双联机炮也被改为新型的同口径三联炮,而且数量也猛增至19座57门,原来的前、中部副炮弹药库以及5号主炮弹药库的一部分被用来作为25毫米机炮的炮弹库。原来的5、6号主炮塔开口部,被覆盖上了150毫米以及25毫米的两重防护钢板,副炮的炮郭装甲板被撤去,换之以18毫米的钢板。

其他主要改装要点是,以水泥强化了操舵室的防御,并新设了位于后部中甲板,配置有柴油机驱动的油压泵和人力油压泵的预备舵机室,以及位于原来五号炮塔位置后部操舵室。还利用原定装备在大和级四号舰的150000千卡涡轮冷却机一台,作为后部居住区的冷气供应。

在上一次大改装时,由于增加了填满水密钢管防鱼雷隔舱而吃水变深,为了让干舷部的装甲带浮出更多,当时采用了减少燃油的方法。由于减少了两座炮塔,这个问题也相对缓和。为了增加燃料以及调整吃水,在原来第五、第六号炮塔弹药库下面增加了新的燃料舱,使其航程延长至16节9449海里。在机库前部包括后桅楼底层,安装了机械室通风筒、居住舱、飞行科和整备科的仓库,最后在主桅楼顶端,正式装备了战列舰最初的对空警戒雷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号炮塔爆炸事件使“日向”号成为改装为航空战列舰的第一候补。这张旧照片中的“日向”号就是在佐世保完成改装以后不久的1943年11月19日驶出该港所时摄,由于原来计划搭载的飞机没有跟上生产,结果花费了巨大资材经费,人力时间的改装,换来的只有空荡荡的飞行甲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