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内家拳免费教程练功日记第七至十二周(2005 8 15 - 2005 9 25) -- 热血龙魂

共:💬610 🌺8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1月练功日记

11月练功日记

中途大概间隔有3天没练习。

总体感觉不错。特别是经过淡淡微风兄亲自指点修正桩架后,上身的整体感觉更强烈了。明白了正颈拔背的含义:正,就是正直,在头部略下点的同时颈子有向后并向上的位置变化。这一扯,就把脊柱扯上来了;拔,就是挺拔。最开始我认为“圆背含胸”就是在竖直方向上略微弯背,这样做也的确在一定程度缓解我胸部和咽喉的压迫感,不过一回儿后又不舒服了(胸口有些紧,咽喉吞咽困难)于是还得再弯一些,最后成了驼背。后来才明白正确的姿势反而是需要挺直脊柱的,注意挺直的是“脊柱”,而不是整个上半身。当脊柱挺直后,就上颈项的正直牵引,整个上半身就贯通,上身架子感也更强烈了。如果是挺过了就成了挺上半身,那就容易成了挺胸而不是含胸。

那个“靠背”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做成驼背。而我的感觉其实是找个“顶”,是整个脊柱在保持正直的情况下往后轻轻的靠,在背心及肩胛骨上顶出一点感觉就算到位了。这样做就让身体的“圆背”是在水平方向上圆出一个圆柱体而不是在竖直方向上圆成驼背。前者的效果就是使得两侧肩胛骨及上方的锁骨有理论上的向前、向外侧活动的空间及实际的移动的倾向。 这脊柱一后靠,两背板一前、外开,那双臂不就自然的被送出去了吗。 所以有朋友说感觉双臂好像被人往前扯,其实我认为倒是自己顶送出去的。 中华武术的精妙真神奇啊。

上身一正直贯通了,在转胯的时候感觉也不一样了。当转动的时候感觉整个上身就如一块门板一般,是绕着一个轴心呼呼的在那儿缓慢开合。我一般是站桩结束放松后练习转胯 ,这时候双臂沉重感还没散去,这时的的这门板就更宽大了一些。

以前练功及平时坐着上网的时候有觉得肩头肌肉耸起吊着双臂,现在站桩的时候肩头没什么紧张感了,紧张感落到了胸部,多少有些胸肌掉落的感觉(还好不是mm……),于是感觉到是(肩胛骨)背肌(或者是/还有 筋)在着双臂。龙魂 曾说过起手臂应该是由背肌吊起在而不是手臂肌肉拉起来的,看来有门路了 :D

以前放松甩手(估计动作接近听说的那个拘马鞭)的时候只要手一甩舒服了,就不知不觉总习惯低头夹着颈,后来在微风矫正了正确的颈项姿态后发现前者和后者很相似,除了前者没有刻意向后靠颈子。 难道就就是功夫里的自然而就,无心自成?

我从飞龙在天兄对于放松的见解帖子 http://www.cchere.com/article/581144 中获益非浅,本来也有一点体会感想欲做引申,无奈时间不够。就简短说说体会吧:

以前站桩的时候双臂始终保持不住位置,总是会慢慢下落松懈开。这两天基本能自然的保持某一姿态,而且似乎还有上浮的情况。这其中可能因为微风兄指点的正颈导致的上拉作用,大部分因素应该还是部分的找到了“放松”。

没放松时,抗拒地心引力就只有依靠有意识的保持姿态。虽然无意识下也能实现,但这样就是“僵死” 离放松的要求背道而驰了。所以如果意识在保持双臂姿态这个事件上略有放松转移,那么双臂自然就下落甚至松懈了。

而真正放松后,保持双臂姿态的相关肌肉、筋就处于飞龙在天兄所说的那个临界状态,既非紧也非懈,而且这个状态在无意识控制下也可以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双臂的运动倾向就不是单一的向下,相关肌肉的作用也不是单单抗拒双臂的向下,而是随意的,双臂即可下也可上还可左右,相关肌群随意的可作任何发力趋势。

这本质就是在实现了防止双臂落下这个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好比你为了增加一点身高,一种办法是垫高脚跟。但这种方法不适用,因为正常没人能在保持垫脚跟提高身体的情况下长持这个姿态生活行走;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穿一双后跟较高的鞋子。这个方法基本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身高问题。

放松肌肉解决、实现的就是那个后跟的作用——在不对身体造成额外负面负担(比如垫脚跟引起的小腿紧张,可以保持双臂姿态引起的肩臂肌肉的僵硬)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以大门比喻,比如你家大门是过去那种上门板那种,而且是很重很重的一大块。门板被搬到门框中上起后肯定很牢固,但问题是要开门的时候必须搬开,这就要费很大力气了。而且如果搬开了那么关门又必须同样费力的搬回来。做功太多。 解决办法就是做成一扇单开或者两扇对开的带门枢(就是轴承)的大门,这样大门可以方便随意的开关并且可以随时停在任何位置角度。

说回来,这其实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静不稳定”结构——不动之中包含孕育万动。

唉,还说简短说两句。结果下笔就停不住了,而且还不是本来想要说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