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央将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 -- 神仙驴

共:💬82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党内老右们纪念胡老总言论集

胡耀邦 共产党的良心

在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我想用这16个字:“无私无畏 光明磊落;丰功伟绩 千古流芳”概括他伟大的一生。耀邦同志去世这么多年来,人们一直怀念他,而且越来越深地怀念他,说明了什么?值得深思呢!因此,我赞同这样一个说法,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

胡耀邦不仅主张经济上改革开放,还主张政治体制方面改革开放。在中央工作的人包括不少老同志,都认为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是中国共产党最民主,政治生活最正常,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方面也有不少改进。

我在胡耀邦同志领导下工作近9年,他卸任后我也多次去看望他。他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是他的民主作风。“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是他身体力行的名言。

凡是他主持的会议,大家敢说不同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跟他争论得面红耳赤。

如果问我对胡耀邦同志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大家如此怀念他,正因为他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的初衷,他的一生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心。 (田纪云 原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临近胡耀邦诞辰90周年纪念日之时,最新一期北京《炎黄春秋》杂志(2005年第11期)推出纪念专辑《我们心中的胡耀邦》,撰文纪念者包括田纪云、杜润生、任仲夷、于光远、李锐、阎明复、朱厚泽、吴江、李普、曾彦修、何方、龚育之、钟沛璋、杜导正等,代表了老一代中共党人的心声。

杜润生:深切的怀念

耀邦政治上勇敢,看准的事,勇往直前。在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他与赵紫阳密切合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功勋卓著。耀邦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斯人已去,风范永存! (作者系中国农业经济学家、前中顾委委员、中央农村政策研究所主任)

任仲夷:他永远活在人心

不论处于何种位置,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喜欢随意交谈,讲心里话;同时能虚心地听取人家的意见;是一个讲人格、讲人性和人情的人。

耀邦这样的大丈夫、好领导,党内实在罕见;他一生立言、立德、立功,为历史所作的贡献和牺牲,后人应永记在心。 (写于2005年10月2日,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原第一书记,因病于11月15日去世)

于光远:必须正确评价这位伟人

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对有意贬低胡耀邦的行为我固然坚决反对,就是对那些仅仅由于对历史缺乏科学研究,受长期流传下来的某种说法的影响形成偏见,无意地去做贬低胡耀邦的事情,我也不能接受。

今天我们在纪念他的90诞辰的时候就应该为他洗刷蒙受多年的不白之冤,还历史以其本来面目。 (作者系经济学家、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李锐:不幸和大幸

胡耀邦的辞职和辞世,是上个世纪80年代带有浓烈悲剧色彩的一幕。他的思想、理念、观点,迄今还有许多没有付诸实践。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一个在通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艰难跋涉的民族和国家来说,拥有这笔精神遗产不是大幸吗?! (作者曾担任毛泽东政治秘书)

阎明复: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伟人去矣,伟业犹存。耀邦同志那一身浩然正气,无我无私,一心一意为民、为党、为国立下的丰功伟绩,奋斗不息的坚强信念和崇高品德,坦诚宽厚的博大胸怀,“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者现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朱厚泽:呼唤阳光政治

纪念耀邦,我的思绪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呼唤阳光政治。

耀邦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发起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巨大的组织魄力平反冤假错案,以无比的热情支持农民的改革意愿,突破公社制度的桎梏,支持发展城乡商品市场经济,进而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对专制政治和权谋政治的勇猛冲击,是对专制政治权谋政治社会基础的翻犁与重构,是对阳光政治的鲜明昭示与光辉实践。

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阳光政治中,历经议论、纷争、对话、交流、讨论,人们定能取得共识,最终获至相互认同的回答。 (作者系原中宣部部长)

杜导正:感受耀邦的民主作风

耀邦的民主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榜样。尤其在我退下来后主持《炎黄春秋》杂志的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仁,一直努力学习耀邦的这种民主作风,做人、做事。 (作者系《炎黄春秋》杂志社长)

李普:想想胡耀邦的传记

耀邦去世16年了,还没有他的传记。我们为什么不放开来想一想,一定会有的,而且一定会有许多种。耀邦的光辉太引人了。如果我现在不是88岁,而是58或者68岁,我一定写他,哪怕花10年时间。 (作者系新华社原副社长)

龚育之:建议编《胡(耀邦)选》

去年4月,我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上提出了编《胡(耀邦)选》、写《胡(耀邦)传》的建议。理由有二:一是合乎惯例,二是较为易出。既然如此,有关的机关或单位,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系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党史专家)

--------------------------------------------------------------------------------

美国侨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