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央将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 -- 神仙驴

共:💬82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胡克实忆胡耀邦

胡克实是当年的三胡(五胡?)之一吧

叶永烈

胡克实跟胡耀邦在共青团中央共事14年,而且从1955年至1978年做了23年邻居。

他说,那时候他和胡耀邦一起住在北京灯市口西街富强胡同六号。那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前院住着秘书们,中院住着胡耀邦一家,后院住着胡克实一家。

在“文革”中获得“解放”之后,胡克实和胡耀邦都到河南潢川的“五七干校”劳动去了。直到1971年底,胡耀邦因病终于获准从河南回到北京。在一个月前,胡克实也回到北京。胡克实拿出一帧珍贵的照片,送给笔者。这张照片是他和胡耀邦在1972年初的合影,就在他们所住的院子里照的。他们都穿着中式旧棉袄,表情木然,是在那严寒的日子里最真切的写照。

他们回到北京不久,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军代表找他们谈话,说是分配他们前往新的工作岗位:准备分配胡耀邦担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分配胡克实担任贵州省铝业联合公司“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面对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军代表,胡耀邦很严肃地说,作为党的干部,分配到哪里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对我作了那么久的审查,在分配工作之前,必须给我一个正式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必须是中央认可的。

自从那次谈话之后,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军代表再也没有音讯。

从此,胡耀邦“赋闲”在北京家中。他趁这难得的“赋闲”之机,在家读了大量的书。胡耀邦家几大书柜里的藏书,画着他的阅读记号,表明他读书非常认真。这些书,很多是在他“赋闲”时细读的。

1973年10月,胡克实调任中央国家地震局领导小组组长。从此,他离开了团中央,在科技领导岗位上工作。

1973年3月10日,传来好消息,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1月,邓小平又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975年5月间,胡耀邦被指名来到第四期中央读书班学习。这期读书班有四十多名学员,分成几个班,有吕正操等,都是曾经当过中共中央委员、省委书记这样级别的老干部。读书班主要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读书班的负责人虽说是王洪文,实际上是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他们安排的,打算通过读书班学习之后,安排这批老干部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以与“四人帮”抗衡。

在读书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叶剑英元帅说:“该结个业吧!”于是,1975年7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结业典礼。

在中央读书班上,胡耀邦见到在读书班另一个班学习的苏振华,特别高兴。当年在陕北“抗大”,苏振华是大队长,胡耀邦是政委,曾经有过一段很好的合作。他们多年未见,在结业典礼上相见,互相拥抱,兴高采烈。许多老同志见到胡耀邦,也都跟他握手、问候。

叶剑英、邓小平、江青、王洪文来了。还没有正式开会,叶剑英就问:“怎么没有看见胡耀邦?”

胡耀邦当时坐在后排,一听这话,赶紧站了起来:“‘参座’,我来了,在这里!”

当年,叶剑英是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胡耀邦已经叫惯他“参座”。 叶帅马上就说:“谁把你安排在这么后边的?来,到前面来!”

叶帅其实话里有话。

叶帅跟胡耀邦有着深厚的友谊。叶帅好几次到胡耀邦家,聊天,散心。有时,就在胡耀邦家吃饭。胡耀邦就到后院叫胡克实一起来吃饭,跟叶帅见面。

那天,胡耀邦也很高兴跟邓小平见了面。邓小平在结业典礼上作了题为《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

胡耀邦早在长征时期就已经认识邓小平。在延安时期有过许多来往。1950年初,邓小平主持西南工作,而胡耀邦担任川北行署首长,直接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后来,胡耀邦和邓小平同时调往北京。此后,胡耀邦出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文革”中,清华大学红卫兵小报《井冈山》在报道打倒邓小平与胡耀邦时,曾经刊登了邓小平与胡耀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许多通信,这表明邓小平与胡耀邦在当时就存在很密切的关系。

胡克实记起,1962年6月19日至7月9日,共青团中央召开三届七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当时党中央一月工作会议和三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讨论如何适应形势,健全团的工作,学会作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的问题。会议期间,胡耀邦邀请邓小平前来作报告。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邓小平谈到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以为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关系一层又一层,并不有利于农业生产。只要能够发展农村生产,各种生产形式都可以。他说起他那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言外之意,是赞成包产到户。邓小平是在上午讲这番话的,到了晚上,他找胡耀邦,告诉他今天上午的讲话不要往下传达。后来才知道,那天下午,邓小平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毛泽东明确表示不同意包产到户……

正是因为邓小平与胡耀邦有过很多交往,所以那天在中央读书班结业典礼上见到胡耀邦,邓小平得知胡耀邦正“赋闲”在家,马上安排他新的工作。

在结业典礼结束之后,叶剑英约胡耀邦到北京体育馆去看比赛。叶帅对胡耀邦说:“你这个人光喜欢看书,也该去看看体育比赛!”就在比赛进行之际,有人跑来告诉胡耀邦,说是邓小平来电话找他。胡耀邦匆匆来到后台,用红机子跟邓小平通话。

胡耀邦赶去见邓小平。邓小平告诉他,中央决定派他到中国科学院。当时院长是郭沫若,正在病中。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党组书记。就这样,胡耀邦开始了重新工作。略早于胡耀邦,在1975年1月,胡克实也调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担任中国科学院核心组成员。于是,这两位共青团中央书记又在中国科学院并肩工作。

胡克实说,邓小平有着锐利的目光,思想非常敏捷。邓小平平日话不多,要言不烦,从不拖泥带水,讲话很深刻。

胡耀邦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在“文革”的“重灾区”中国科学院进行深入调查,写出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在1975年9月26日向邓小平汇报。邓小平谈了意见,在胡乔木的协助下,胡耀邦进行修改,写出了《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邓小平认为,这一《汇报提纲》适用于全国科技界、教育界的整顿工作,送交毛泽东,准备印发全国。但是毛泽东未表同意。

就在胡耀邦忙于整顿中国科学院的时候,邓小平受到“四人帮”的“批判”,全国掀起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也被“四人帮”指斥为“大毒草”。胡耀邦随着邓小平的下台而下台,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又随着邓小平的复出而复出。

胡克实记得,胡耀邦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从富强胡同迁出的。当时,按照工作需要,胡耀邦应该住进中南海。胡耀邦不愿住中南海,认为住在那里朋友们来访诸多不便。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住处:那房子在中南海之外,紧挨着中南海的红墙。他请人开了扇后门,直通中南海,便于在中央工作。然而,房子本身在中南海之外,朋友们来访,可以从外面的大门直接进入,不必经过中南海。直到今日,胡耀邦的家属还住在那里,只是关闭了那扇直通中南海的门。

胡克实用“人品高尚,襟怀坦白”八个大字形容他所深知的胡耀邦。

胡克实说,胡耀邦从不整人。胡耀邦早在中央苏区,小小年纪,就蒙受过所谓“AB团”的冤案。从那时候起,十几岁的胡耀邦就亲身体验到整人之苦,冤案之苦。从此,他非常厌恶、痛恨整人。他总是对蒙受冤屈的人,寄予很大的同情。胡耀邦一再强调,对于人的处理必须非常小心。

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青年作家刘绍棠蒙受不白之冤。胡耀邦亲自找他谈话,给予鼓励,曾经使刘绍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温暖。也正因为这样,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时,曾经为平反冤假错案出了大力。胡克实说,胡耀邦多年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跟青年心连心。胡耀邦的性格也很年轻。他直率,真诚,乐观,平易近人,而且非常廉洁。胡耀邦除了一些重大场合讲话拿发言稿之外,平常即席讲话,从不拿稿子。而且非常具有鼓动性,热情洋溢,富有文采。

来源:博客中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