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话说中国芯 -- 四月一日

共:💬216 🌺7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闲聊】话说中国芯 (3)

前面两篇说了些技术, 这篇就先来说些故事, 聊聊一些可能带来些启发的故事, 服务一下神游的 "没协" 会员. 有谓: 退一步想, 海扩天空. 当思考陷入一个 loop 转不出来时, 计算器就会当机. (哦, 扯到哪儿去了?) 为了避免当机, 那么我们就退个三千步, 退到春秋战国时代, 来看看三千年前老祖宗的智能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

春秋战国时代, 周朝失势, 群雄并起, 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征战. 从郑开始有一连串的霸主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和领域里建立霸业, 但也很快的被其它霸主所取代. 到了战国后期, 台面上的大国只剩下七个, 其中又以秦最强, 楚次之, 而这两个又恰好是东周初期属于不在第一线上的偏远次等国. 秦楚两国的发展有个相同点: 先吃下周边小国, 蓄积国力. 楚灭了周边上百小国, 尽收其地. 秦则南取汉中, 西举巴蜀, 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昔日的强国如击败周师使得周朝没落的郑国早已不复存在, 曾经的霸主也已被写入历史, 在中原逐鹿相互倾轧展一时威风的诸侯疲弱不振, 最后的局面变成在边垂之地蓄积国力的秦国愈来愈强, 逐步走向被秦统一的命运.

到了战国后期, 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北有胡貉代马之用,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 东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 军事上则有战车千乘, 奋击百万, 战力远胜于其它六国. 在这个时候, 强大的秦采取远交进攻的战略, 逐步蚕食, 对周边领土实行有效占领, 对六国逐步进逼. 秦的腹地愈来愈广, 资源愈来愈多, 战力愈来愈强, 整个大趋势倒向秦国. 纵有伊尹霍光之才, 管仲乐毅之能, 不可图矣. 探讨起来, 秦以秦孝公到秦王政百余年的时间建立基业, 而同个时期山东 (崤山以东) 六国在中原相互掐架打混仗. 等到秦国兵出函谷关时, 六国也只能一个个趴下了. 秦的这条战略思考并不急于一时称快, 而是把眼光放在百年以后, 生聚教训, 厚植国力, 实现了后来居上以弱服众强的战略布局. 以战略思考的角度来说, 秦的战略主轴是先取巴蜀, 进图中原!

换作全球 IC 产业的竞争, 中国作为一个后起者, 在现实条件上中国目前尚未具备横扫全球的产业实力. 全球产业竞争是个中长期的竞争, 争的是未来而不只是眼前. 中国芯未来是要入主中原 (CPU), 但在这之前先要拿下巴蜀, 蓄积国力.

那么, 中国芯的巴蜀在哪里?

------

时间又回到了 60 年前,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争.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着日军所占领的数百个大小岛屿, 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要打实在不好打, 不打又攻不上日本本土. 这个时候, 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订下了一个让他成为历史名将的决定性战略: 跳岛战术 (Island Hopping Strategy). 这时候摆在美军面前的现实是: 如果当时美军对这许多的日本占领地进行逐一突破, 做层层推进的话, 那么不光是时间上的延后, 还会造成相当重大的伤亡: 一个很可能会拖垮联军在其它战场优势的极高损耗. 面对这样的现实条件, 麦克阿瑟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制定了一个富有创意的战略: 跳岛战术! 咱们就只挑几个好打的打下来, 其它的放着不管. 在这个战略指导下, 美军避开了日军具有优势, 守备坚强的据点, 改挑好打的岛屿登陆, 再利用美军优势的物资与工程能力建立机场与港口, 对日军据点进行海空封锁. 这么一来, 美军一方面避开了攻坚所可以造成的重大损失, 另一方面得以迅速推进到能够进行日本本土轰炸的战略要点. 被美军 "放过" 抛在太平洋上的百万日军空有强大的战力与防护设施, 却盼不到美军前来抢滩决战, 来的只有看得到打不到的空袭骚扰. 海空封锁下的日军在缺乏物资的情况下苦撑, 那一边美军已经登上菲律宾, 轰炸东京, 投原子弹. 苦守在岛上等待决战的日军最后只能接到电文: 投降了, 缴械吧!

跳岛战术让麦克阿瑟成为名符其实的名将. 他有效运用了自己的海空优势进行封锁, 避开日军的苦心经营的防御强点. 攻击上专挑软的打, 防卫上把日军封在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碉堡里头. 以麦克阿瑟的话来说, 就是 "就让葡萄枯萎在枝条上吧." 这条战略的发挥, 使得敌人坚守的优势毫无用武之地, 让我军迅速推进到能将敌军迫降的决胜点. 面的防御网可以被点的突破, 你坚守的我不打, 偏打你弱的点. 相比之下瓜达康那尔 (Guadalcanal) 的大决战就像是场闹剧, 两军碰上了就只好来个大决战, 实际上这个岛没有什么战略意义, 像是为了面子问题不得不打似的. 跳岛战术一展开, 美军就以最小的损失, 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换作全球 IC 产业的竞争, 在面对许多先行者长期积累下来的专利壁垒与 IP 资源, 中国芯的发展与硬撼敌人坚守的阵地相比, 不如寻找有战略意义的突破点, 避开无谓的面子战争, 集中资源抢下实力攻得下的据点, 照自己的步调往前推进.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市场的需求变化莫测, 能连结技术与市场的岛屿战略连线绝对不止一条, Fight smart 比 Fight hard 来得好.

那么, 中国芯的下一个岛在哪里?

------

说起 IC 产业, 人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 Intel. 这间公司用了三十余年的时间, 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半导体产值, 是现代点砂 (硅) 成金 (芯) 的代表. Intel 站在 CPU 的领导地位, 已经分不清楚是 PC 产业造就了 Intel, 还是 Intel 造就了 PC 产业. (M$ 也是相同情况.) PC 就是 x86,不需要去特别提 IA (Intel Architecture), 也不必去看当年 IBM 说了些什么. Intel 总是以 component vendor 的角色做 end-user system 的规画, 帮市场做 PC 的定义与推广. 虽然曾经因为过度相信技术的魔力而跌跤, 但总的来说还是个值得敬佩的好对手.

Intel 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顺利的. 在当年, 如果 Intel 没有毅然放弃 memory 事业, 那么这个公司或许早就不在了. 科技产业有个特色, 如果要当事后军师的话, 那么任谁都比诸葛亮高明, 可是在当时又有谁能看得到未来? 蓝色巨人 IBM 看不起 PC 有很奇怪吗? 在当时要看出这个强大运算能力有搞 "个人化" 的需求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 PC 又从应该放在实验室里的 "计算设备" 化上了图像界面的妆走入家庭, 变成生活必备的游戏娱乐设备 (!?), 成为计算器产业中的一个大怪胎, 像癌细胞一样快速成长普及漫延压过其它应用. 现在看起来极为正常的现实, 在当时又如何能理解为啥在家庭里面会需要一部运算能力超过当年制造原子弹的计算设备?

这个就是科技产业, 一个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不断爆发的产业.

由于科技产业有这个特殊性在, 发展中的技术表示还没到顶, 随时都可能会有 better solution 出来. 随时都有机会, 随时都有危机. Intel x86 架构可以永世不倒吗? 不能. 能够再撑上五年十年吗? 也难说. 产业发展与骗经费项目根本上的不同在于后者必须要找个现有的例子才能上马, 前者则是要找出还在发展但甚有潜力的突破点!

PC 走到了现在的规模, 还有机会再继续成长下去吗?

如果 PC 已经是个 Finished Market 了, 那么明日之星会是什么?

引用最基本的策略分析工具: BCG Strategy Matrix 来看, 导入产业发展的未来性评估, 所得到的结论会和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结论大不相同.

BCG Matrix 是个相当古老的策略分析工具, 使用两个主轴切出四个象限 (domain), 用来分析每个独立的 SBU (Strategy Business Unit) 的状况. 原版的 BCG Matrix 提出了代表目前获利能力的 Market Share 和代表未来获利能力的 Market Growth Rate 作为两轴, 以高或低区分出 Cash Cow, Star, Dog, and Question Mark 四个象限. 也就是说用这两个因素作为策略评估的主因素, 分析这些 Business 在 Matrix 里的分布, 用来了解各个 Business 所处的状况. 这个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清楚, 能够明显的看出每个 Business 的状况, 即使是不学无术的大老板. 缺点则是缺乏了动态分析的能力, 以及这两轴是不是真能代表产业状况. 不过分析工具的研究并这个不是这次的重点, 那是另外一个坑, 这次是拿 BCG Matrix 的观念来看看中国 IC 业的现况...... 不过是下回.

Maybe Continue...

元宝推荐:Highway, 通宝推:崇山彩云,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