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民主-专制、造福于民-强国争胜 ---- 答魔法兄 (1) -- 煮酒正熟

共:💬42 🌺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民主-专制、造福于民-强国争胜 ---- 答魔法兄 (2)

2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强国争胜”呢、还是“造福于民”呢?

我以为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关注的究竟是“中国的目标应该是什么”,还是“中国更有可能将目标设定为 什么”。

对于“应该是什么”,说实话我有点兴趣但兴趣不太大。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另开一贴来谈谈。

我更感兴趣的是:中国更有可能将目标设定为什么,是强国争胜呢,还是造福于民。

这个问题由谁来决定呢?从表面来看似乎主要是由决策高层决定的。具体到中国,就是49年的中共和毛泽东。这里当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毛泽东个人的民族主义情结问题。

但是如果深入一些,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两只无形的大手在促成这个决定的做出,而且这两支手的作用决不小于毛泽东个人。

先说说第一支手。按照某种主流观点,当今世界各国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后工业国家(美英法德),工业国家(中俄印),前工业国家(非洲部分国家)。

在后工业国家中,主流意识形态是人本主义、民主主义,是人权高于主权。而在工业国家中,主流意识是民族主义、集体主义,是主权高于人权。

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更容易导出“造福于民”的国家目标,而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更容易导出“强国争胜”的国家目标。这个是客观事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可能由着我们个人的好恶而改变。

另外,我前面一贴曾提到过,就是,中国不仅仅现在的综合条件(人口资源国土资源) 令其拥有强国争胜的巨大潜能(或者说捏着一副大牌,下面二会谈到),关键是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扮演着半个世界的霸主角色,而中国民众又普遍怀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情结,对于昔日的霸主身份念念不忘。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1840-1945这段屈辱的历史,也令所有人民牢记“弱小就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这样一个惨痛教训。既经历过巨大的荣耀也忍受过重大屈辱的民族,您指望她放弃“强国争胜”而去心甘情愿地做“寓公”?太太太不现实了!

简言之,中国民众心态上的这个特点,使得中国政府几乎必然地会将国家首要目标锁定在“强国争胜”上,而不是“造福于民”上。

这是第一只无形的手。

第二只手。综观世界历史,几乎找不到一例大国无缘无故就放弃争胜目标、放弃影响世界和地区政治格局、甘心做“寓公”的情况 (不是愚公啊)!看看近现代的英、法、俄、德、日、美,哪个不是野心勃勃要扩大本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别说他们了,就连一直不太成器的阿三,不也念念不忘要做亚洲霸主么?还有韩国人也想争东北亚霸主。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手里有点实力!

前文说到后工业国家更有可能将首要目标定为“造福于民”,可您再看看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这些后工业国家,哪个不是在“强国争胜”、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您再看看美国!(美国问题后文会详谈)

说实话,换任何一个人,手里攥着副大牌,都不可能仅仅满足于不亏不赚或者小赚一把,而必然会把目标锁定在大赚狠赚 (能不能实现两说着)。这个是人之常情,也算是一种客观事实,根本不由我们个人的好恶而改变,甚至也未必就是国家领袖们所能左右的。

综上,中国政府将首要目标锁定在“强国争胜”而不是“造福于民”上面,几乎是个必然。这一点不会因中共统治大陆还是国府统治大陆而有本质上的不同 ---- 别忘记,说到底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结绝不比毛泽东来得弱!

所以我认为,中国政府 --- 无论是中共执政还是国府执政 --- 都必然会首选强国争胜!而一旦选择了这个战略目标,就必然会引出一系列为此战略目标服务的战略动作来 ---- 集中资源以全力发展国家战略项目(如军队 核武 卫星 援外等等)。而这些战略动作,不可避免地会与民众的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或者具体来说,会在一

定程度上侵害到民众的短期利益。

这里罗嗦一大车,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中国与欧洲小国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不同 ---- 一个是工业国家 另一个是后工业,一个手里捏副大牌 另一个一手小牌无足轻重,一个历史上曾经是霸主 另一个历史上屁麻儿不是 ----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中国选择强国争胜,与欧洲小国选择造福于民,大家都是按理出牌,谁都没错;他们没资本跟我们学,我们也没必要去跟他们学。

说实话我也希望自己的国家是那种小国富民、与世无争的情况,但我们应该现实一点,不能一味地追问哪种战略是正确的或者我希望国家取哪种战略,而应该实事求是地接受一个客观现实:以中国目前的情况,当“强国争胜”与“造福于民”发生矛盾时,中国不可能选择后者,只可能选择前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