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物】我们来讨论周星星吧! -- 9527

共:💬239 🌺9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看完愤怒 薛XX太自以为是

《功夫》上映内幕 周星驰自我审查“如来神掌” (转)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谢晓 陈弋弋

哪怕是最不爱进电影院的人,在2004年年末经过电影院门口时,都会站在《功夫》的巨幅海报前犹豫。这部周星驰历时三年打造的贺岁大片虽然没有像《英雄》和《十面埋伏》那样以轰炸式的宣传方式引发全国泛滥的话题,但良好的口碑和周星驰的个人魅力还是将它成全为2004年票房和口碑兼备的最大赢家。在最新的票房统计中,《功夫》的内地票房已经突破了1.6亿,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功夫》注定会被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不仅因为它是打破“只有张艺谋影片票房才能过亿”神话的电影之一,更因为它是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政策实行以来,对合拍片前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

  2004年1月1日,CEPA在香港正式实行,其中四条关于合拍片进入内地电影市场的规定让香港电影人为之振奋,不少电影从业者欢呼——从此港片搭上了进入内地的直通车。没想到的是,这种振奋在2004年的年末竟然以香港电影是否进入冰河期的讨论做结。关于合拍片的利弊争论甚嚣尘上,是合拍片吃掉了纯港片最后的市场?还是港产片的没落带衰了新兴的合拍片?是内地审查制度的严格让合拍片水土不服(例如《江湖》)?还是香港电影人对内地观众的口味不求甚解?以带动香港经济、打开内地市场大门为宗旨的CEPA(本文特指其中与电影相关部分条款)到底为香港电影带去了些什么?这一年来都发生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国家电影局怎么评价CEPA实施一年来的效果?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与香港电影人、国家电影局、中影集团合拍公司展开了对话。

  案例 本报独家披露《功夫》通过审查内幕 周星驰自我审查“如来神掌”

  “有一次他们打来电话问:‘如果写一个叫‘如来神掌’的功夫在剧本里,这个名称可以吗?’‘可以啊。’‘太好了,我们还担心你们会不会说是那个什么功。”

  ——中国电影合拍公司副总经理薛桂枝与片方的电话

  在合拍公司担任老总多年的薛桂枝不否认香港制片方有这种“自我审查”的心态,她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沟通。哪怕是今年票房最成功的合拍片《功夫》,从剧本立项到审查通过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周星驰也在沟通的问题上吃过大亏。”薛桂枝说:“2001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以协拍片立项,但当时少林寺认为影片片名有损少林寺的名声,要求更改片名。”因为涉及到敏感的宗教问题,合拍公司向港方负责人提出更改片名的要求,但对方说片名改动会影响影片的海外销售。经商议后同意将片名改为——《功夫足球(原名《少林足球》)》。但当2001年7月2日影片上映时,铺天盖地的海报上都写着《少林足球》,压根就没有出现《功夫足球》这几个字。“按照规定,我们立刻给了出品方香港寰宇公司一个‘一年内不允许到内地来拍片’的处分。”不久寰宇公司的老总林小明来到合拍公司拜访薛桂枝,两人谈起此事,“他居然一点都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功夫足球》的片名,原来是当时负责这件事的工作人员没有向他提起过,你可以知道当时大家有多缺乏沟通了。”

  三年后周星驰的新片《功夫》剧本再次送到薛桂枝的办公桌上,她看得分外仔细。“第一稿的剧本和通过标准还是有距离的,里面有很多港片里常见的庸俗笑话,而且也看不出故事和内地有什么关系(根据CEPA规定,合拍片故事的情节必须和内地有关)。”于是薛桂枝和周星驰有很多次沟通:“我告诉他,希望他的第一部合拍片和他以往的喜剧比起来,能在品位上上一个台阶,在艺术上有一个飞跃。”经过两次大改和一次小改,合拍公司认为剧本可以立项了,“主线上没有大的变动,减少了很多庸俗的笑料,有一些周星驰坚持的东西,我们还是尊重他的意见,比如说片中出现很多次的那个暴露狂。”在修改剧本的过程中,薛桂枝认为一个小笑话足以说明周星驰那方“对沟通的重视”。“有一次他们打来电话问:‘如果写一个叫‘如来神掌’的功夫在剧本里,这个名称可以吗?’‘可以啊。 ’‘太好了,我们还担心你们会不会说是那个什么功。”薛桂枝意识到对方太紧张了,于是告诉了周星驰一条创作原则,“我只告诉你什么是不可以的,其余的你都可以自由发挥。”

  是否因为周星驰是知名导演所以合拍公司对他有所优待呢?薛桂枝说:“沟通不怕麻烦,我的手机印在名片上,24小时开机,欢迎香港任何一位导演主动和我沟通。”那周星驰剧本的改动能否应该理解为港片进入内地市场所必须做出的牺牲呢?薛桂枝的回答耐人寻味:“牺牲,也不一定都是负面的。”

干扰天才创作自由的人,其无后乎?

关键词(Tags): #功夫#审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