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美军比较(一) -- 东方射日

共:💬34 🌺8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中美军比较(三)

对伤亡的承受能力的对比和军队的职责的对比

为什么把军队对伤亡的承受能力和军队的职责放在一起讨论呢,因为同样一支军队在执行不同任务时对伤亡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记得,军队是政治组织(国家或政党)为了达成一定政治目标的工具。而军队的伤亡必然会对政治目标带来负面的影响。简单来讲,为了一个具体的政治目标,军队伤亡带来负面影响一定要小于其政治利益。

我在《什么》一文中提到,我军的职责主要有两点: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其实在《周恩来选集》中,还提到另一职责是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文革期间就有大量的工程兵修路,建厂,挖隧道,至于生产建设兵团也是准军事组织。我想大家一定还对这些有印象。不过现在在改革开发后,尤其在江泽民执政期间,强调军队的专业化和质量建军的思想,部队基本上从建设中脱身出来。现在可能只有一些危险地区的战略公路、铁路,还有一些战略设施由工程兵建设外,一般的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基本上看不到工程兵的影子了。至于在红军和内战时期的解放军的职责,就暂时没有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点,因为那时共~产~党即不是执政党,军队也不从属于当时的国家(这里指当时国际社会上认可的中国及其政权),所以这一职责也谈不上。至于有些人说说的解放军是共~产~党的军队而不是国家的军队,这点我想在以后的政党化 vs 国家化中讨论我的看法。

好了,再回到解放军的职责上来,我们从解放军的历史发展来看看成本收益比。(我们指政治利益,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军人个人的经济和地位的利益)

首先,是红军时期,红军是共~产~党赖以执行其政治主张(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工具。而当时这个苏区政权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在五次反围剿中,无论军队的损失有多大,继续维系政权存在总是首要的。对当地人民来讲,大量的贫农的确从土地改革中收到了实惠,所以维系政权存在对当地人民有重大的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在精神利益上,谁都不得不承认共~产~党的文宣工作一直是非常出色的),所以在有大量妻子送郎,母亲送儿上战场的情节。同样的对共~产~党来讲,只要保卫了政权,就可以从当地人民那里得到政权赖以存在必须的支持,而且胜利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期望和信心也是巨大的政治收益。所以在前四次围剿中,红军才能越打越大,越剿越强。

而五次围剿失败后的长征,红军的政治任务转变为保卫革命的火种。虽然长征的一方面军由开始的十万人锐减到到到陕北的三万人(不到),但是其政治任务的确完成了,而一个政党的存在对该政党本身的来讲,是值得付出任何代价的。结合当时的中国的情况,那时国共两党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绝对不是现代政党选举和政党斗争中那种关系,所以如果有人说可以解散共产党,不值得为了保护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付出那么大的代价,那根本就是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过,这本段文字中,我提到可以付出任何代价,那是战略上的不惜任何代价,请不要用这个攻击我军不爱惜士兵生命的结论。战略层面对代价的承受能力和战术层面对伤亡的承受不是同一范畴内的问题。在战术层面,红军时期是我军历史上最“穷”的时期,也是最珍惜战术成本,承受不起任何战术失误的时期。

八路军时期,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地方政权的生存暂时没有灭顶的危险,职责就转变为保卫国家、保护人民和壮大力量。抗战如果失败,国家灭亡是一定的,在这点上值的付出任何代价应该也不会有生命异议。现在有一些人用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的力量的壮大来证明八路军消极抗战,积极备战,那也是不值得一驳的。八路军力量的壮大主要是在日占区进行的,没有抗战,没有对日军围困、扫荡的提抗,是不可能在日占区壮大力量的。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八路军抗战的卓有成效。

八路军付出抗战的代价,但是收获了几大政治资产:1、树立了八路军坚持抗战,一致对外的民族形象,2、在根据地进行的土改树立了八路军是广大下层人民的军队的阶级形象,3、在长期斗争中培养了大量的军政人才,4、一致对外,接受改编帮助共~产~党完成了由求生存到求发展的转变。所以说抗战时期共~产~党收获了巨大的政治收益并没有错。

其实国民党也收获了巨大的政治利益:消灭了西南的地方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国民政府获得了世界的广泛支持和承认并被接纳入世界强国俱乐部。

内战中的解放军时期,职责则变为夺取政权。政权对于一个政党推行其政治理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几乎不可能进行和平的政党竞争。

这里说点题外话,扯一下重庆谈判,在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提出的主张主要有: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这些条件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其他都还合理,但是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就很不合理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怎么能有两个政权和两支军队呢?(对比来看,现在共~产~党提出两岸统一允许台湾保持自己的政治制度、政府-当然是省政府-和军队,这个条件是何等宽大)国民党的答复是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允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对于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地位,却坚决不予承认。现在看来倒非常合理,顾而有人以此为理由,攻击共~产~党假谈判,是共~产~党发动内战。但是我们分析问题绝对不能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共~产~党的角度来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被国民党清算和屠杀,面临亡党的危险,随后,进行了十几年的武装斗争,党几乎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现在通过抗战胜利,积累了一定的力量,换成你会主动放弃这些成果吗?而且,对方的领导人蒋介石就是18年前(1927年)发动四一二的主导,共~产~党又有什么理由确信自己在放弃武装后对方不会再来一个四一二?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当时那种历史条件下,内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三年内战是中国人的悲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但共~产~党至少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夺取了政权(虽然还差一个省)。

建国后,朝鲜战争是中美两军唯一的一次正面交手。其实由于这一战争仅仅是中美双方为了扩大自己的防御纵深和保护自己的战略缓冲(朝鲜背后就是东北,那里可是集中了当时中国70%的工业)进行的交手(什么唇齿相依、同志叫兄弟我就不说了),双方都不认为该战争是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死存亡。所以这场战争虽然规模很大,但是名义上双方都没有参战:志愿军 vs 联合国维和部队。战争也一直仅限于朝鲜半岛。所以说,从法律上,还只是朝鲜军事冲突或朝鲜事件。中美双方都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伤亡人数有很多版本,大家可以自己搜索,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版本),但可以讲双方都收获了自己所希望的利益:中国保住了北朝鲜的政权,为自己的工业基地留下了战略缓冲。美国保住了韩国的政权,为自己在东北亚多留了一个立足点,为另一立足点(日本)提供了战略缓冲。

后来又经历了中印边境冲突(双方没有互相宣战,所以也应该只是冲突而不是战争),这一战争非常可惜,解放军虽然代价不大,但是实际利益很小。我想再后面的国家化 vs 政党化一节中讨论。

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同理也不应该叫战争),解放军牺牲了68位战士,收益倒是不小:完全控制了珍宝岛;显示了实力,基本打消了苏军入侵的念头(当然苏联是不会承认有这个念头的);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国内对1966-1969年经济政策失败的不满(勿需讳言,不满肯定是有的)。

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胜利,由于文革长时间的政治化运动,完全冲击了正常训练,造成部队战斗力退化;经济的停滞,也造成装备的落后(可怜啊,主单兵武器是半自动对越南的冲锋枪)。而且,胜利后带来的利益仅仅是:检验了部队的战斗力(虽然退化,还是可以一战的);转移了文革失误的不满。边境的安宁并没有完全得到保障(那要再等5年)而副作用则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孤立。

1981年的法卡山、扣林山战斗和1984年的老山、者阴山战斗。在上节中我们谈到这两场战斗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在物资层面超过对手,代价比1979年小得多,收获的利益倒比1979年大得多。至少这几座山就此固定为中国的领土,越南认识到了无法和中国对抗,中越边境自此安宁了。有些人认为,这两场战斗战术落后,基本上还是沿用二战间炮火准备――士兵冲锋――坑道防守的模式,和几年后美军在伊拉克的表现相差太远来证明中国军队的落后和解放军不爱惜士兵生命。我想我们可以回头看看但是的环境。首先,中国不是美国,还不能不顾世界影响任意扩大战事规模。1979年的冲突虽然中国已经控制规模和烈度,仅陆军单一兵种参战,但即使那样还是被大多数国家定性为入侵,造成中国的孤立。80年代初,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候,中国更是不能孤立。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中国有可能再次跨越中越争议地界袭击越南的后勤补给吗?如果仍旧只能陆军单一兵种作战,即要夺回争议的山头,又不能攻击对方的后勤补给,我看不出除了以上作战方式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好了,写了那么长,无非是想说明为什么解放军在各个阶段可以承受那样巨大的代价,因为每个阶段都收获了一定的政治利益。同样,我在《什么》一文中认为美军的职责是追求国家的利益最大化,那我们可以看看一下美军的历次战争。

首先是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从1775爆发到1783年英美签约,承认美国独立,前后也打了八年(八年抗战啊)。这场战争美国正规军(大陆军)的职责和任务就是保卫新成立的美国联邦政府,保证美国的独立。早期美军远远不是英军的对手,败多多而胜少少,代价不可谓不大。后期在法国的援助下,同时西班牙和荷兰也向英军宣战。大陆军逐渐掌握的主动权,最终迫使英国签订《巴黎和约》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大陆军为什么可以承受早期高昂的代价呢,因为独立这一巨大的政治利益摆在那里。

第二战是美加战争,其实当时加拿大仍旧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实质上还是美英之间的战争,当然我们加拿大还是提供了民兵和印第安土著部队的。这场战争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由于本人在加拿大,所以这场战争就多聊几句。这场战争由美国在1812年发动,其目标有两个:1、保证美欧贸易航线的畅通(英国利用加拿大为补给基地,打击美欧间贸易航线),2、夺取加拿大(当时所谓的加拿大仅包括现在的大湖地区和st.劳伦斯河流域),扩张领土。

早期的美加战争对加拿大来讲是保家卫国(当然是英国咯,那时的加拿大还是大英帝国不可分割的殖民地的一部分)的战争,而美国则是入侵者。所以即使1813年加拿大当时的首府约克丢失了,加拿大仍旧坚持抵抗。这里该提一下的是美军在进入约克后,杀人、放火、抢劫.....总之,能够坚定加拿大提抗意志的事他们都做了,其实加拿大原先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是希望美国来解放他们的殖民统治的。

再说点题外话,美国在美加战争中也经常使用“人海战术”,但是使用技巧实在不咋地:在底特律战役中,美军2500正规军在英军(100正规军外加400民兵和印第安土著)的第一次进攻就集体投降,本战役英军(当然也可以叫加军)的伤亡为零!!还有一个Queenston Heights战役,美军6000人向英军300人进攻,愣是没打下来,后来英军来了1000援军,一个反击,美军又投降了(不过还好,没有集体投降,大部分是选择逃跑),本战役英军伤亡为91人,击毙美军500,俘虏1000。

但建国30年了,美国还是有一定家底的,虽然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在1813年还是基本占领了大湖地区,包括加拿大首府约克。在湖上也取得了胜利,基本掌握了制湖权,收益还是不小的。如果历史只进行到1813年,可能现在北美只有一个国家,叫美国了。

不过到了1814年,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英国终于可以抽出力量支援加拿大了,美国的苦难就来了。1814年8月,英军4000人(人数终于过千了)登陆,直逼华盛顿,轻松击败了美军后占领了美国首府,为了报上一年约克被洗劫之仇,英军也如法炮制:杀人、放火、抢劫.....总之,能够坚定美国提抗意志的事他们也都做了。由于英国的轻易胜利,英国此时又有了不切实际的想法,想恢复英国在美国的殖民统治,所以这一阶段起,美国战争的目标变为了保家卫国。战斗意志就不一样了,集体投降的事就少了。随着英军向巴尔的摩进攻势力,还有向纽约进攻时海军失利,英国人也认识到了重新统治美国是impossible mission。当年12月24日英美双方签定《根特和约》,战争结束,双方放假过圣诞。英国确认(1783年已经承认,所以这里我用确认一词)了美国的独立,美国也承认了加拿大的地位,放弃了对加拿大的梦想。

这场战争虽然美、英双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结果确是双方都没有收获任何东西,态势返回到了战前。也正因为这样,美国认识到他不可能(在他可以承受的代价下)占领加拿大,英国也认识到他也无法恢复美国的殖民地,双方才会签订合约。

后来美军和印第安人又经常打架,目的就是向西推进,由于印第安人的弱小和利益的巨大(广阔无垠的大西部啊),美国人的这一进程一直到了美国人没办法再继续向西(太平洋)才停下来。

美军为美国获取利益的职责一直都没有变:美墨战争,夺取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亚。美西战争夺取了波多黎各、古巴、关岛和菲律宾。

接下来就是一战了,看看美军做了什么:1914年战争爆发,美国一直中立,但是卖军火是不会停的。协约国为了支付军用物资,先是现金,然后卖掉在美国的债券、股票和其他资产,最后就是大量贷款。这一切造成了美国的参战压力,因为,如果同盟国胜利的话,保险柜里的大量合约除了卖废纸外就没有其他价值了。德国潜艇对美国商船的袭击只是让美国政府给民众提供了一个伟大而正义的借口(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德国潜艇的袭击,美国也会参战的)。终于在战争结束前一年的1917年,美军参战了,西线的平衡打破了,第二年,德国失败了。一战结束后,美国由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从仅仅的经济强国跨升为全方位的真正的强国。美军的努力为美国带来了无法计算的收益。

接着是二战,1939年欧战爆发了,美国搬出《永久中立法》(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大卖军火,当然同样的,保险柜里又堆满了贷款合同。这也是为什么罗斯福一直push美国参战的原因。不过一般美国大众并不了解,所以一直是反战的。事情有了转机,小日本先战后宣(说不宣而战是冤枉日本)地炸了珍珠港,又给美国人民提供了一个更加正确和伟大的参战理由―――保卫国家、反法西斯!不过这场战争可没有一战好打,客观地讲,美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无法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说在战场上苏军是主力的话,在工厂力,美国则是绝对的主力:6年的战争,美国生产了87,000辆坦克,296,000架飞机和53,000,000吨位的船只。(L.S. Stuvrianos的《A Global History》)。如此之大的代价给美国带来了什么:1、全球的头号强国,2、控制了西欧(二战前,美国可是还只敢叫一叫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还不敢打欧洲的主意),3、控制了太平洋;4、控制了日本,韩国和中国(不过很快又丢了),5、联合国的召集人和核心俱乐部成员之一。可以讲,二战直接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二战后就是朝鲜战争,不多说了,参见上文。

61年到75年的越南战争则是典型的代价超过收益的败仗,是美军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的失败。这场失败是政治上的失败。其实越战美军的代价还是小于朝鲜战争,那为什么会失败呢?第一是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毕竟越南和美国人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为什么朝鲜战争美军对伤亡承受能力大于越南战争呢?首先,就如上文说到,朝鲜是战略缓冲,是保护日本的屏障,地位基本相当与欧洲的柏林墙,而控制越南只是美国多一个前进基地和进攻前沿而已,毕竟美国人二战后一直没有控制越南也没有什么安全问题;其次,朝鲜战争美军是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出兵的,至少在美国人眼里是场正义的战争,而越战则没有联合国的授权。还有就是心理惯性了,二战刚结束,有了在二战中的巨大代价,美国人朝鲜战争中对伤亡的承受力还是比较强的,而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和平,美国国内对伤亡承受能力下降。再有就是越战的漫长了,前后延续了14年,虽然美军在战场上并没有失败,但随这代价不断的付出,美国人仍旧看不到胜利的前景,看不到利益所在。这一切,造成了美国政治上的失败!!据说在停战协议签字上,美国的将军很不服气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失败”,而越南代表则满不在乎地回答:“那又怎样?总之我们胜利了”。

后面的巴拿马、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等就不多说了,美国了严格控制了代价(就是有了越战的教训,防止政治的失败),获取了意料中的利益。

至于解放军的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美军没有类似的职责,我就不讨论了,在以后的国家化 vs 政党化中我在谈谈自己的意见。

好了,一不小心写了好长,只是想说明上节中所说的最小伤亡原则其实就是一种成本收益的最优化。军队使用的原则就是以尽可能小的,自己能够承担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而所能承受的代价取决与战争的目的和期望的收益。

后记:

这一节花了我近两天的时间(当然不是两天都在写),虽然写了很长,但是感觉结构有点散,基本上就象流水帐,把中美两军从建军到现在主要的战争列了出来,讨论了战争的目的(亦即在该战争中军队的职责)和战后的收益。写的中间,想到一些题外话就插在了中间。

资料手头几乎没有,也就是上网google了一下,书本的资料就手头一本《全球通史》,也没有象严谨的论文注出一些数字的出处。观点基本上就只是自己的看法,也没有多发时间研究其他专家、学者的著作,权当一家之言浪费一点大家的时间。

写了一堆,又偷回懒,没有自己读下校对校对,有什么用词错误或错别字请大家指正。谢谢。

下回,就象本节中提到的,想讨论一下国家化 vs 政党化。

关键词(Tags): #中美军#军队职责#代价和利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