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是回复的回复 —— 请教张源侠几个问题 -- 灵山云

共:💬40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张源侠的新作~`

心意拳由刚入松法

作者 张源侠, 发表时间,9/4/05

大侠您好!

1, 练拳开始,骨架撑起、经脉胀起、丹田气炸。这些话是否就是“涨”?此时的身体并非放松,可以说是都处在一种爆发的原始状态。但是这样的话,我感觉在做动作时身体有些僵硬,尤其是肩部感觉不灵活。虽能体会到“钢铁”状态,但不知如何区分“僵硬”与“钢铁”?

2,丹田的抖擞的确是瞬间之事,那么抖后必散。这一点我理解。而攻击最后瞬间的“涨”何尝不是“瞬间爆发”,这个“瞬间爆发”与“抖擞”的差别在哪里?我试着理解就是“抖擞”就是极刚则极松。而“涨”是否是“极刚不放松”。不知对与否?

3,在演练过程中是否要一直保持“胀?,而在发力时才“涨”?如果真如此的话,一把拳下来感觉也不轻松,通身冒汗,气喘吁吁。

4,大侠您谈了许多心意拳的秘密。但是似乎就鸡步问题谈得不多。都说心意拳把把不离鸡步,可见鸡步也是相当重要。我有一困惑:现在练拳似乎上重下轻,感觉抓不住地。身体放松了下身似有沉重感,一旦“涨”足了劲,腿上的感觉就差,为此我烦恼不已。还望大侠您指点!

5,心意拳的起式轻步站据我所见形态各异,有低架,有高架,就是手的摆放部位也大不相同。我想即使这个起式也不是无关紧要。我见过的有陈守孚先生起式,卢松高大师的,河南周口的。真实形态迥异,五花八门。不知起式是否有讲究?

6,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大侠,就是发力震动头部的问题,力小了发不出劲儿来,力大了就震动头部,尤其是鹰捉收势。不知是否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提了一大堆问题,还请大侠您谅解,谁让我痴迷心意拳呢?呵呵

您的朋友:朱枫宜

大侠答:

真正的涨是一种内气状态,好比汽车的轮胎,气打足了,弹性十足;气不打足,汽车运动起来就不灵活;气过足了,会爆胎。在武艺上。气不足就是内功不够,气太足就是不懂阴阳。唯有气打得适当足,身体的运动性和攻击性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那就是松紧自如。现在练武之人遇到的问题是气不足还是太足呢?毫无疑问是气不足,也就是不知道如何练出内气。

因为气功的内气大多是放松练出来的,于是很多练武的都认为武功的内气也是由放松得来。我上文点评宋氏形意的链子锤练法,很明显那是从放松入门的。不爽看到我点评形意拳,特别给我两个联接,说大侠在这里吹嘘的东西他们在2003年就说烂了,意思是说大侠孤陋寡闻。这两个联接是这样的

1、http://www.kungfuland.com/bbs/cgi/topic.cgi?forum=34&topic=151&show=0

2、http://bbs.gedoujiaoshi.net/dispbbs.asp?boardID=10&ID=9189&page=1

不爽希望大侠耐着性子看完,大侠还真的看了一遍,但这两篇东西实在太长,加入讨论的人又太多,内容便显得庞杂。看了还真的不知从何说起,但不爽也是赞成由放松入手练功夫的。说到练内气,两水居士介绍了一个方法,说练太极之前,想象命门处有一个打气筒,把气从那里打进去,然后练太极,内功就出来了。这类由放松入门的练法,大侠在见到守孚老师之前也一直是那么练的。太极里所谓的练好起势,拳就练好了一半的说法,王雷华老师一直对大侠强调的。大侠也认真体验那种放松入门的方法,但其效果实在不够神奇,当然但也不能说没有效果,因为大侠在芝加哥的时候,也用这样的方法练出来的武功干到过一箩筐的美国黑带。

等大侠见到守孚老师,他的身体在瞬间一动的形态是大侠从来没有见过的,那个状态用大白话说就是“浑身每一寸都是劲”。这个状态是如何练出来的呢?大侠跟守孚老师快两年了,知道这个状态就是完全用劲练出来的,绝没有什么先放松的花巧。不爽以为大侠吹的是陈年老粥,其实大侠说的是明显不同的练法,心意拳的练法那就是从纯粹的高强度的伸筋拔骨入手,完全不用任何形式的放松法。

这种练法在起步阶段如果不得法的确会有某种僵硬的感觉,但只要按照守孚老师的功态坚持练下去,身体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等练到一定程度,身体内部自然通顺,唯有到了内部自然通顺的状态,所谓的“松”才会出现。因此松是结果,不是手段,武功的松是通过极度的紧练出来的,不是通过放松得来的。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所谓心法,这就是心意拳秘传的心法。是不能有疑问的。按照这个原则,任何以松求松的练法都是第二位的。大侠的这个说法一定又会激起很多人的反对,但大家请注意了,这个心法不是大侠个人体验出来的东西,而是杨殿卿 – 铁官成 – 陈守孚 这么一脉相承下来的东西。如果大家对这个心法有意见,不要怪大侠,因为大侠只是一个传声筒,把古传心法大声宣扬而已。

正因为心意拳走的是极刚而松的路线,大侠便问守孚老师一个问题,如果李小龙那样的身体素质学到心意拳的心法会如何?他说李小龙的功夫还可以成倍增长。大侠继续问一个问题。假设泰森那样的体格也来学心意拳的心法,并得到无私传授,结果会怎样?守孚老师笑道,“那就是天下无敌了。”大侠曾有一文“到底有谁能打败泰森?”解释泰森的拳击是片面之技,但大侠并没有否定泰森超强的体格。说泰森得到心意拳心法后会天下无敌,这样的假设听起来会让人不舒服,但在拳理上就是这样的。国内争论很多的散打和传统武学谁更优的比较,用这个原则来看,结果也很明显,那就是散打运动员如果得到心意拳心法的传授,再回过头来和传统心意拳师较量,传统心意拳武师便会因为训练量的不及而输给散打心意拳武师。守孚老师一直强调心意拳的拳理是科学的符合人体生理学的拳理,其成就以后的功态很惊人,但却一点都不玄。

丹田抖擞重在那个抖,丹田鼓荡重在气的原位缩胀。因为有人强调抖,才有所谓的“龟尾转抖”,这在有些名师那里是秘中秘,说关键的劲道就是靠龟尾处的转抖,而引发全身的“虎抖毛”。有些心意名师认为这个才是真正的不传之秘。于是很多练家在家里努力琢磨那个龟尾处的转抖。但守孚老师却从不讲这个东西,他还说“一抖就错”,因为他最为强调的是气的缩涨,他认为这一抖不利气的缩涨。如果不抖,那么身体的形态是怎样的呢?用汽车轮胎比较形象。充满气的轮胎表现出来的是弹震劲。一旦你看到那个轮胎在抖动了,通常那是漏气的轮胎。大侠在美国开老爷车很多年,一旦哪一天车身抖起来,一定是轮胎漏气了。如果不用抖,那么守孚老师在实战的时候是什么形态呢?那叫做“咬气”。这个咬气的打法才是秘中秘啊。具体怎么个咬气法,这就要登堂入室后才传授的东西了。但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口气咬住完成所有的攻击行动。而真正的沾衣十八跌用咬气就不难做到了。

如果做咬气,身体就一直是胀满的。这个咬气不是初学者可以瞎练的。如果没有老师指导,胡乱咬气会出严重生理障碍的。据说霍元甲就是炼气不当炼伤的。而台湾的廖白先生自己承认因为贪功而炼伤,终日气喘不已。他没有解释到底是炼什么功炼伤的,大侠猜想这很可能就是在炼咬气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守孚老师这一派的老谱上写的是“心意六合气功拳”。这气功拳的称呼是名副其实的。

所谓上重下轻,不爽也谈到了,他自己认为要把气沉下去,再反弹上来就很难。因为他迷信那个由松入松的练法。这个问题在心意拳里是直截了当解决的。让我们再看一次李文彬先生看不懂的拳经 “讲足法的起钻落翻:‘盖足起,膝起往怀,膝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撩阴是也。至于落,即如以石钻物也‘。讲踩:'宜踩者,即如手之落,鹰抓物也'。" 这段话讲得非常清楚。鸡步起腿要往怀里钻,那就是高抬膝了。守孚老师常叹道:“很多人练一辈子心意拳,连个鸡步也不会走。”如果一个心意拳师鸡步提膝不提起来,那就一定错了。拳经上讲。这个提膝鸡步要做到象手起撩阴那样。这一提膝,身体就轻了。讲到落,象石头钻物一样,又讲踩,象老鹰抓物一样。那么鸡步的这个落步便带有以石钻物和老鹰抓物两种意劲。这两种形态都是要用力气的。怎么做?想象自己是一只具有鹰爪的恐龙,你的每一步下去既钻地又抓地,因此,练鸡步不能把自己想象成鸡。如果你以鸡的态势练鸡步,不可能练出那种威势来的。以这种恐龙爪的意象来练,你就不怕沉不下去了。心意拳里固丹田和虎蹬山都是直截了当用全身劲将身体如桩一样朝地面夯下去的练法。打桩没有什么松的打法,那就是用全身劲的练法。这个功练好了,和人交手的时候,一步如打桩一样踩到位,对方通常都是应声而出的。“膝打膝分而出”这句话不容易理解,但却是炼鸡步的关键之一。这句话要这样断句才容易理解“膝打膝,分而出。”一膝落的同时另一膝提,两膝好似互相追打,而因为鸡步实在如恐龙步,所以每跨步都要象大剪刀那样分开,步幅要大,带有腾跃的气势。

心意拳起势叫轻步站,但根据守孚老师的心法,心意拳没有不用劲的打法,因此这个轻步站其实不轻。但目前的确有不少心意名师在做轻步站时不发劲。守孚老师明讲这个轻步站就是要发劲的,他特别提出,当年孙少甫先生在指导他的时候,轻步站也是发劲的。其实轻步发劲符合心意拳起手就打的原理。

震动头部的问题,初学者都会有的。需要慢慢适应。拳击手为了保护头部,拼命把颈部肌肉练粗,练心意拳有专门的练头劲的功法。

武友来信谈体会

源侠兄:

您好!自从照心法练习以来, 真的功力大涨, 不仅如此, 最为关键的是节省了时间!真心的再次感谢兄!

小弟实在也是懒人,过去练心意,一会儿就累,练太极吧,2,30分钟没什么感觉的.如今我每次先打一遍陈氏拳,全当是活动开一下筋骨,10分钟左右,然后开始开练心意,照心法只需一动,丹田中就鼓荡不已,每一把浑身都高速震荡,筋骨都似乎涨满到极点,一般我也就练20分钟左右,所得的效果就是过去4,5个小时都达不到的.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真家伙.

T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