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孔子生平百衲 -- 桥上

  • 共: 💬 63 🌺 367
  • : 💬 1 🌺 3
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孔子37岁

《论语·微子第十八》: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钱穆《孔子传》:

此章齐景公两语,先后异时。先见孔子而悦之,私下告人,欲以季孟之间待孔子。是欲以卿礼相待也。后志不决,意转衰怠,乃曰:“吾老矣,不能用。”时景公年在五十外,自称老,其无奋发上进之气可知。故孔子闻之而行。

桥:孔子初入齐国之昭二十五年当齐景公三十年,去齐之昭二十七年当齐景公三十二年,然齐景公在位五十八年,即位时当是少年,孔子在齐时此人真未必超过五十岁。至于其意气消沉,乃因大权旁落,见前《昭二十六年传》晏子所云“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10261101),非关年龄。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国学导航:

孔子居齐年数,《世家》不详。后人或谓七年,或谓一年。七年之说,《历聘纪年》主之,狄子奇《孔子编年》辨之,云:“《历聘纪年》盖误读《史记 世家》而云然。《世家》云:孔子遂行,反乎鲁。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年四十二句,与下句连读,非谓反鲁时四十二岁也。”一年之说,江永《乡党图考》主之,狄子奇和之。江氏之说曰:“昭二十七年,吴季札聘上国,反于齐,子死蠃博间,而夫子往观葬,盖自鲁往观,蠃博间近鲁境也。然则在齐不过一年耳。”林春溥《孔门师弟年表后说》亦云:“蠃博在泰安县境,距齐都远,于曲阜为近。夫子观葬,盖亦自齐归鲁,途中偶遇,未必特为此行。则归鲁当在是年春可知。”又曰:“孔子于齐,接淅遂行,岂迟至八年之久?”此一年之说也。崔述则谓:“孔子归鲁,以理度之,当在定公既立之后。或至彼时去齐,或先去齐而复暂棲他国,迨定公立而后返鲁,均未可知。”然考之《世家》云:“齐大夫欲害孔子,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则孔子之去齐,并不以定公立而欲归鲁也。亦不见去齐后有暂栖他国之事。且其时孔子未仕于鲁,亦不必定公立而后可归。崔氏之说,纯出推想,未足信。今既他无可考,姑依江氏(一年)说。

《孟子》: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朱熹集注:"接,犹承也;淅,渍米也。渍米将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

桥:此孟子虽云“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但重点是“去他国之道”当从速离去以免别生枝节,恐非言孔子狼狈逃离。

《孔子世家》: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閒。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閒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礼记·檀弓下第四》: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钱穆《孔子传》:

吴季札适齐在鲁昭公二十七年,事见《左传》。嬴博间近鲁境,孔子盖自鲁往观。孔子以昭公二十五年适齐,二十七年又在鲁,盖在齐止一年。或说孔子留齐七年,或说孔子曾三至齐,皆不可信。吴季札当时贤人,孔子往观其葬子之礼,亦所谓无不学而何常师之一例。

桥案:

《左传》季札适齐在襄二十九年(前544),当吴馀祭元年,明言“其出聘也,通嗣君也。故遂聘于齐”。该年“阍弑吴子-馀祭”,遂有“吴子使札来聘”,后一吴子乃吴夷末。

至于此昭二十七年(前515),则当吴僚十二年,该年虽有“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但未言适齐,仅言“遂聘于晋,以观诸侯”,而“夏四月,吴弑其君僚”所弑即派出延州来季子的吴子。

若襄二十九年时季札十六岁,则昭二十七年时季札四十五岁,其长子也可有二十多岁。

下面是《春秋经》和《左传》中的相关段落:

《襄二十九年经》:吴子使札来聘。(09290008)

《襄二十九年传》:其出聘也,通嗣君也。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09291304)

《昭二十七年传》:

吴子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公子掩馀、公子烛庸帅师围潛,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楚莠尹然,王尹麇帅师救潛,左司马沈尹戌(xū)帅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与吴师遇于穷,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左尹郤宛、工尹寿帅师至于潛,吴师不能退。(10270201)

吴-公子光曰:“此时也,弗可失也。”告鱄设诸曰:“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鱄设诸曰:“王可弑也。母老、子弱,是无若我何?”光曰:“我,尔身也。”(10270202)

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羞者献体改服于门外。执羞者坐行而入,执铍者夹承之,及体,以相授也。光伪足疾,入于堀室。鱄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抽剑刺王,铍交于胷,遂弑王。阖庐以其子为卿。(10270203)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国家无倾,乃吾君也,吾谁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墓,复位而待。吴-公子掩馀奔徐,公子烛庸奔钟吾。楚师闻吴乱而还。(10270204)

桥:无论从齐国还是从鲁国,到嬴、博之间的路程都在百里以上,且未必有专门传讯之人,则信息到达孔子之手至少要两三天时间,孔子再前往葬地也得两三天时间,还得考虑中间的耽搁,总要六七天时间,恐怕孔子“往而观其葬”时间上不是很充分。则如果孔子曾“往而观其葬”,则他之返鲁当正在此时,与季札同行或稍后,是要借季札的面子返鲁,于是才有“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之从速离去。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