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指正】小岗村与三农问题 -- 多余6688

  • 共: 💬 669 🌺 1892 🌵 38
  • : 💬 12 🌺 4
我说的是改开后水库水量是很大了,但是大多是电力坝,不是灌溉

所以,是毛时代水库建设更多,更实在,也更适合当年。

今天的三峡完全不能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同时也解决不了你们那里的海水倒灌问题。

你前贴吹牛皮,改开后水利工程没少,只是出工改为了出钱。

那么,请问你的依据是啥?有没有数据?你的意思是毛时代没有修水利堤岸么?

请问你们那里今天还在修建吗,如果修好了,有没有维护,费用你们家还在出么?呵呵呵。

承包后我们那里确实多次修河堤和疏浚内河,温州话叫打塘和挑河。在家务农的基本上出工,不在家的或种田不是主业基本上出钱。

如何证实改开后还在修建呢?你有啥实质内容吗,你的信誉靠啥保证?

古时所筑海塘,大多标准不高,防洪御潮能力低,尤其清末至民国时期,海塘失修、失管情况较为严重。

建国后,在50年代对海塘进行全面整修,加高加固。

1964~1966年,温州市郊建成灵昆64塘及天河一期、海滨一期海塘。70年代先后建成龙湾、状元两条标准塘,全长6.9公里。

到1990年底止,瓯海、鹿城、龙湾及乐清柳市等沿海地区共建成海塘总长112.31公里。

瓯江河口温州港位于宁波、福州两大港中间,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优越。唐、宋时期开始兴盛,是当时对外通商贸易的重要口岸。明代实行“海禁”,港口衰落。清光绪二年(1876),列为对外通商口岸,翌年建立温州海关,港口复苏。建国后,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对外开放港口。拥有码头62座,计泊位76个,码头总长4266米,原最大泊位为5000吨级的杨府山1号码头,1989年,龙湾港区建成万吨级杂货和多用途泊位各一个,1990年,温州电厂建成二万吨级专用煤炭泊位一个,在盘石水域还建有一万吨级和二万吨级过驳浮筒泊位各1个。全港年总吞吐能力497万吨。

  瓯江河口由于沙滩移动频繁,航道变迁不定。自清光绪二年(1876)温州开埠后,西门至朔门河段,水深达5.5~6.7米,民国元年(1912)和15年(1926)两次大台风洪水后,使原来由江心屿南面通过的瓯江主流改从北面通过后,朔门一带水深条件恶化,对港口航运带来严重影响。建国后,1964和1968年,虽曾两次挖泥疏浚,但效果不大。

为摸清山溪性潮汐河口河床演变规律和整治方案,后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制成瓯江河口河工比尺模型,经反复试验和研究论证,决定采取稳定河势,控制主流流向的治理方案。从1971年开始,对航道进行了多次整治:1971年在瓯江北岸上村附近至江心屿的新涂,抛石50万立方米,建顺坝2条,潜坝1条,总长5175米,迫使瓯江主流从南江通过。同时在南江开挖一条长4150米,宽60米的深槽,共挖泥119万立方米,使南江朔门、西门一带码头前沿水深逐步达到5米以上;1972年在瓯江北岸楠溪江口的龟山脚下,修筑东、西丁坝,把水流挑向南岸,冲刷安澜、振华港区河床,并在各码头前沿挖一条长2525米,宽120米的深槽,使安澜码头前沿水深恢复至5米以上,门坎沙埂逐渐消失,1973年,为稳定七都南航道水深,建老虎岩东丁坝,1974年,为改善杨府山港区水深,建灰桥顺坝长7600米;1976年,为整治七都南板桥浅滩,建丁坝长700米。上述整治工程,共投资700万元。

点看全图

(二)温瑞平平原除涝工程

  温瑞平平原分布在飞云江北岸的温(州)瑞(安)平原和南岸的瑞(安)平(阳)平原两大片,包括温州市鹿城和龙湾区、瓯海县、瑞安市和平阳县的部分地区,涝区主要分布在飞云江下游沿岸。

  温瑞平平原排涝以建陡闸为主。北宋时,在瑞安境内飞云江北岸建有塔山、月井、石冈、杨浦、南口等5座泄洪闸,均依山傍水,用巨木架设而成。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沿江堤及海塘建有周田、江济、屿头、沙塘、昭仁、苍山、唱步等水闸。因铁木结构在海潮侵袭下容易腐烂,此时所建陡闸,以石代木,采用排架式条石结构。明、清以来,随着沿海滩涂的逐年淤涨,沿海陡闸逐步外移,先后在沿海沿江修建的陡闸有九里、龟山、芦浦、航浦、桐乾、东山、广化、西部、外沙、咸田、石墩、仙口、永丰、宋埠、塘头、平安等。古时所建陡闸大部分已废。

  建国后,在平原洪水淹没区的河湾地带和因洪潮而涝的沿海平原,兴建了以中型水闸为骨干的排涝工程,增强了排涝能力,主要排水闸有:

  灰桥闸 位于鹿城区城郊,5孔,总净宽15米,设计过闸流量167立方米每秒,向瓯江排水,平板木闸门,电动卷扬机启闭,与勤奋、黎明、蒲州4闸联合运用,排涝17。4万亩,1950年7月建成。

  兰田闸 位于瓯海县兰田镇,3孔,总净宽9米,设计过闸流量100立方米每秒,向瓯江排水,混凝土平板闸门,1951年4月建成。

  蒲州闸 位于龙湾区蒲州,4孔,总净宽12米,设计过闸流量120立方米每秒,向瓯江排水,混凝土平板闸门,电动螺杆启闭机,1956年7月建成。

  黎明闸 位于鹿城区黎明,5孔,总净宽15米,设计过闸流量148立方米每秒,向瓯江排水,混凝土平板闸门,电动螺杆启闭机,1962年建成。

  勤奋闸 位于鹿城区城西,2孔,总净宽16米,设计过闸流量175立方米每秒,向瓯江排水,平板钢闸门,电动螺杆启闭机,1964年7月建成。原名海圣宫陡门,“勤奋水闸”闸名系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

  东平闸 位于龙湾区白楼下,4孔,总净宽12米,设计过闸流量131立方米每秒,向瓯江排水,混凝土平板闸门,电动螺杆启闭机,1971年3月建成。排涝面积3.2万亩。

  岩门闸 位于鹿城区双屿,3孔,总净宽9米,设计过闸流量121.5立方米每秒,向瓯江排水,混凝土平板闸门,电动螺杆启闭机,1963年建成。

  下埠闸 位于温瑞塘河的东山乡下埠村,3孔,总净宽15米,设计过闸流量148立方米每秒,向飞云江排水,采用黄土垫层处理软土地基,1962年建成。

  南码道闸 位于瑞平塘河瑞安市吴桥,3孔,总净宽18米,设计过闸流量180立方米每秒,向飞云江排水,弧形钢闸门,电动卷扬启闭机,配有手动装置。1963年4月建成,排涝面积15万亩。

  江溪闸 位于瑞安曹村港河口和天井垟出口的咽喉处,6孔(其中1孔通航宽3.4米),总净宽18.4米,设计过闸流量174立方米每秒,向飞云江排水,闸身结构以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砌筑,电动螺杆启闭机,1962年建成。

  其他小型排涝闸见表5—11。

  温瑞平平原河道,除飞云江中下游支流金潮港、曹村港外,还有灵昆塘河、永强塘河、温瑞塘河、瑞平塘河和平鳌塘河。这些塘河涝时排水,旱时蓄水灌溉,兼收航运之利,在沿海地区,还有众多入海的浦沥。为了保证蓄泄,历代对平原塘河和沿海浦沥均有浚治。建国后,除普遍进行疏浚清淤外,整治的主要河道有:

  金潮港裁弯取直 金潮港流经丰和乡棠梨埭附近,有一长达4公里的弯道,每遇洪水,宣泄不畅,使附近农田严重受涝。1952年,瑞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金潮港裁弯取直工程指挥部,发动群众,投放劳力3.4万工,从六甲至娄渡,开一条长600米的新河,裁去弯道,缩短流程3.9公里,加大了流速,减轻了洪涝灾害。

  曹村港拓浚 曹村港从西南向东北,蜿蜒贯穿曹村乡河谷平原人飞云江,坡平水缓,又常受随潮带人的泥沙淤积,宣泄严重不畅,使天井垟一带农田常受洪涝灾害。1962年,瑞安县在新度桥原小篁竹旧闸兴建一座6孔,总净宽18.4米,排水流量174立方米每秒的江溪水闸,隔断曹村港与飞云江直接沟通,阻挡咸潮夹带泥沙入内,并发动江浦、篁社、曹村乡群众,将南从丁桥起,北至三株松,长达4.5公里的曹村港主河道,全面拓宽挖深,达到面宽30米,底宽10米,深4米,兴建控制闸4座,人行桥11座,既解决了天井垟低洼农田排水问题,又增加了河道灌溉蓄水量。

  飞云江下游疏浚 飞云江下游瑞安港区,自70年代以来逐年淤积,影响泄洪排涝和航运。1981年,进行了挖深疏浚,使西门码头水深增加2米多,南门港区增加水深1米多。

点看全图

第一节 水库

  建国前,浙江历史上有不少人工湖泊和山塘等蓄水工程,历代由当地官吏筹措征集经费,订立碶闸维修运用规则,组织疏浚清淤。小型湖塘,一般由受益乡民议订乡规民约进行管理。但由于管理松弛和占湖为田禁而不止,使一些大型湖泊湮废,小型湖塘也大多淤浅而难以运用。建国后,全省建成大批水库工程。水库管理得当与否,不仅影响工程效益,还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各级政府把水库工程管理作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主要措施是:

  一、安全加固

  浙江大量的水库是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兴建的,到70年代又重点兴建了一批骨干工程,由于受当时资金、物资、技术力量的限制,有些工程投入运用以后暴露出安全问题。在工程管理中首先重视的是安全加固,提高工程的防洪安全标准。

  1971年6月2日,宁海县洞口庙水库因工程质量差,副坝顶部出现裂缝,防浪墙倾到,副坝局部滑坡垮坝,库水位骤降,大坝溃决。溃决时蓄水230万立方米,冲倒房屋1943间,死亡186人,农田受灾2245亩。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于6月4日和5日连续两次对此作了重要批示:“雨不大,就失事。事先对这个问题没有重视,不知利害性。水电部要立即采取坚决措施检查水库,决不能掉以轻心。”

  1973年全省开展了水利工程安全大检查,省水电局于同年年底在义乌县召开全省水库安全会议,对一批库容百万立方米以上的险病水库,逐一落实除险加固方案。1975年8月,河南省淮河流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水电部于1978年颁发了新的水库防洪安全标准。之后,除对险病水库按新标准进行除险加固外,还对一般水库按新标准进行安全加固,当时称“保坝加固”。

  1973~1989年,全省进行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中,库容在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共156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一)型水库149座。7座中型水库是:安吉县老石坎水库(后扩建为大型水库),金华县金兰水库,衢县周公畈水库,诸暨市安华水库,宁海县杨梅岭水库,苍南县桥墩水库,兰溪市火炉山水库。至1989年底,经过除险加固和安全加固,全省已有里石门、赋石、长诏、亭下、陈蔡、南山、横锦、四明湖、老石坎、皎口、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紧水滩等14座大型水库和76座中型水库(含黄坛口、雅溪等电力部门管理的5座电站水库)

温州市有小(一)型水库35座,其中瓯海县6座,乐清县1座,永嘉县9座,瑞安市6座,平阳县1座,苍南县2座,文成县2座,泰顺县8座,总蓄水量7064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3.72万亩。

  泰顺县南山水库,钢筋混凝土斜墙堆石坝,坝高48米,库容178万立方米,1970年12月建成。

点看全图

看着这些时间表,你不觉得你应该说点什么吗?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