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经济节选) -- 多余6688

  • 共: 💬 118 🌺 347 🌵 3
“以前也差不多”

应该是不可能的。13万斤,115口人,平均每人每年1130斤,每月将近100斤。。。那时候城市人口每月才二三十斤,100斤的话,那就不是要饭村而是富得流油的阔佬村了,还冒险搞啥大包干?当然,那时候要交公粮,口粮肯定没有100斤,不过,小岗村“1966-1978年13年156个月份中,吃国家供应粮的时间是87个月”,要是13万斤,肯定没资格长期吃救济的。

并村情况:“1978年,小岗村有115人;1993年,小岗村与大严村合并,村民数上升到400多人;2008年3月1日,小岗村与严岗、石马村合并,村名仍为小岗村,村民数上升到4000多人。”

小岗村历年粮食数据凤阳县肯定有,只是网上找不到,其实也没啥必要吧,1979年之后小岗村的情况,有句民谚基本可以了解:“一步越过温饱线,多年没过富裕槛”。吃饱饭应该没啥好怀疑的。我主贴里说“联产承包只能脱贫难以致富”也是这个意思。

取值也没啥好琢磨的,宣传需要,多半是选数字最小的一段,还有你引的十大名村评比,都是树典型的常见手法,古今中外只要人类社会都差不多,不值得大惊小怪吧?

“公顷”问题,原文如此。

点看全图

如果是“亩”错写成“公顷”,按照每人分地2.65x2亩,8口人42.4亩,和24亩还是对不上,有种可能是24和42排字反了,不然就是原文有问题。这篇文章网上只找到一个版本,也没法对比,只能疑者传疑了。

百度和知网没有合作,词条来源大部分是网文拼凑,准确性有点要求还是得自己找论文。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