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医曾给我家族的伤害 -- Swell

共:💬51 🌺178 🌵5新 💬2 🌺4 待认可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这种说法是对中医的误解

药即是毒,毒即是药

按中医的理解,药的本质就是毒,所以才可以治病。不能治病的没毒,也就不是药。

这种说法不符合中医的核心理论。它实际上是对中医药理的一种简化和片面的理解。

1. 中医对“毒”的理解

在中医理论中,“毒”并不单纯指现代意义上的有害物质,而是指具有较强偏性、容易导致副作用的药物。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意思是某些药物具有较强的作用,能够驱邪治病,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伤害人体。

2. 药物的本质并非“毒”

中药分为“君、臣、佐、使”四类,其中许多药物性味平和,如人参、茯苓、甘草、菊花等,这些药物并不具备强烈的毒性,但仍然具有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有毒才是药,无毒就不能治病”。

3. “毒”与“疗效”的关系

在中医看来,药物的作用源于其“性味归经”。有些药性猛烈的药物(如附子、雄黄)确实带有一定的毒性,但通过合理炮制、配伍、剂量控制,可以使其发挥治疗作用而降低副作用。古人有云:“是药三分毒”,意思是任何药物若使用不当,可能带来不良影响,但不能因此认为“药的本质就是毒”。

4. “无毒”药物同样可以治病

许多中药如甘草、大枣等,性味甘平,无明显毒性,但仍然被广泛用于调和药性、补益气血、缓解病症。例如,食疗中的山药、枸杞等,也能起到养生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结论

“药的本质就是毒,所以才可以治病”是一种误解。中医认为药物的关键在于“性味归经”以及“寒热温凉”的偏性,而不只是“毒性”。虽然某些药物有毒,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必须有毒才能治病。药效的发挥依赖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合理配伍,而非单一的“毒”性。

通宝推:铁手,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2 / 0
    认同老农的观点,对毒的理解

    我的理念是自洽的,可以解释一切。

    中医的理论是对立统一阴阳调和,中医的作用是帮助你的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如果病了那就是不平衡了,为了再平衡就施加一个外力(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这个外力当然是不平衡的外力,不平衡(热或者寒)就是它的“毒性”。

    当然你文中说的毒是中医文献对毒的定义,我的这个说法是最广义上的,并无分歧。

    世界那么大,当然不是非热即寒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状态是复杂的,是360的不平衡,一个处方里那么多味药材可能解决的是“东偏南35度、西偏北62度”的不平衡,这就是“千人千方”的逻辑。

    看帖有启发:也许可以理解为养和杀

    身体强健,一方面需要增强自身,就是“养”,另外一方面就是对损害自己的,就是“杀”。

    养的时候,可能连带对自己损害的也滋润了,但总体还是对自身好处多一些。

    杀的时候,可能连带对自身也有损害,但总体还是对敌害杀的多一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