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中美民间大对账 -- 121gdi

共:💬164 🌺710 🌵13新 💬153 🌺31 待认可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我对哈哈和O8不关心,之前说过很多次:

我比较关心一个社会的下限,而非上限。我不大关心一个社会能给我多少出人头地的机会,而是关心如果我倒霉了,我的下限在哪里。

哈哈和O8对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举那个姑娘的例子也不是为了励志,而是想说明:1) 州内学费和州外学费相差较大;2) 当地白人通过打工攒上大学的钱是常见的。

@Swell 河友举MIT姑娘的例子则是为了说明:即便是MIT这种顶级私校的学费,如果像传统的中国人那么节俭,也可以很快还清(参见忘情捡瓶子2年多还完房贷)。

我非常腻歪类似“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这类励志的话,如果有100个人经历了风雨,只有5个人见到了彩虹,其余的95个人都倒在风雨里了,那么宣传“某某见到了彩虹”,而无视那些倒在风雨里的人,是害人的。

我出身底层,非常清楚底层人民成功的概率很低、而且运气的成分很大。少数成功案例,属于幸存者偏差的范畴,没有太多参考意义。没有成功的多数人的状态,才有实际意义。

----------------

2、我脚的,无论中美,上大学都是投资,只不过底层逻辑不同。

在中国,只要手里有人事权的,都不免碰到各种请托,其中有些人是不好得罪、甚至得罪不起的。于是很多单位直接要求985211,甚至直接985,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所以呢,国内对大学的投资,收益相对高,保质期也更长。在国外,基本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没有人太在乎你毕业的学校了。

---------------

3、

也是很多人提到的,美欧消费主义娱乐致死

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同样的钱不同的人过日子,结果可以非常不同。有些人吃得饱穿得暖孝敬老人还能存点,有些人没见他吃好的穿好的,半个月一过就开始到处借钱。所谓消费主义娱乐致死,其实是符合人的本能的,程度不同而已。欧美过去这些年过了几年好日子,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已。

通宝推:审度,rentg,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