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上海这个厅官,也太狠了点 -- 漂浮游
家乡,你要城市孩子建设你的家乡,合理么?
而且邢燕子是文革之前的宣传操作,没啥问题啊,你有啥问题呢?
邢燕子农村青年,愿意回乡建设自己的家乡,这当然值得鼓励,城市知青下乡也应该和可以鼓励,但是不好强求,也不必要求时间长短,能长自然更好,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就承认当年保皇和造反时期的吹牛,也可以啊,有什么问题呢?
至于学历,初中高中都可以,当然大学也可以,但是中国当时人才不足,还是留在既有城市或者相关地区(比如艰苦矿山),有什么问题吗?
、
你啥意思,啥想法?
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
她没有回到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的豪情壮志,回到当时的宝坻县司家庄村,每天与乡亲们一起去插秧苗、种高粱。
司家庄村是个缺少劳力的穷村,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村里劳动力少,她先是组织成立幼儿园,解放妇女劳动力,后来干脆带领女团员,组成了“燕子突击队”。很快,“燕子突击队”从7人扩大到了16人,影响带动全村妇女干了起来。冬季,她带着突击队员砸开三尺厚的冰结网打鱼,晚上打苇帘子,3个月就给村里挣了3600多元钱,种下430亩高产麦,向荒洼要粮。
她经历了艰苦生活的考验,数年如一日地忘我劳动,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在我国农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成为“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
曾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接见。她的先进事迹引起全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响,成为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
2022年4月6日早晨7时40分,曾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
请问,你有毛主席要求大学生下乡当知青的证据吗?
所以李讷为什么不回韶山当回乡知青? 镭射 字54 2024-12-11 07:3
你这话啥意思??
60年前,那名不愿上北大,选择回乡种地的董家耕,如今怎么样了?
小帅爱摸鱼
2024-03-05 15:54
北京
“董爷爷,您为什么放弃北大读书的机会回农村呢?”一个稚嫩可爱的“红领巾”询问面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老爷爷满目慈祥地看着“红领巾”们:“我不是不想读书,只是从农村出来,知道农业的重要性。当时的国家正处于困难之中,需要我回农村建设发展!”话音刚落,室内响起阵阵鼓掌声,“红领巾”们都眼睛亮亮地盯着老爷爷。
董加耕,是我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为建设农村而放弃保送北大的机会,到底是什么支撑他一路走来呢?
从“嘉庚”到“加耕”,力排万难弃学回乡
董加耕原名董嘉庚,1940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作为一个40后,董嘉庚深切体会过什么叫做“饿”,小时候吃饱肚子的次数十根手指都算得清楚。
当时社会比较混乱,路上饿死之人的尸体堆积成山,董嘉庚一家勒紧裤腰带才能勉强活下来。董嘉庚十来岁的时候,家乡遭遇非常严峻的天灾人祸,他们家里只剩下已经发芽的茨菰。可实在没有办法,这是家中唯一的食物,一家人准备将茨菰给煮来吃掉,多熬一天算一天。
董嘉庚的父亲作为一家之主,不可能拿孩子的性命开玩笑,提出由自己先吃来试试,确保没有问题孩子再吃。不幸的是,父亲喝下茨菰煮的汤后,身体开始无力,头晕难耐,紧接着口吐白沫瘫倒在地,一家人急急忙忙想要催吐却已来不及。
尚未成年的董嘉庚注意到,父亲嘴里咬着的喝汤用的勺子竟被生生咬断,象征着父亲在死前的最后一丝挣扎与无力。
等到新中国成立,董嘉庚一家人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当地的百姓们都有安稳的环境可以种植庄稼。母亲分到几块地,靠务农将董嘉庚送到学校读书。
董嘉庚聪明伶俐,很受老师学生们的喜欢,成绩优异一路升到了盐城县龙岗中学。1961年,董嘉庚马上就要高中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升学继续读书,当时学校非常看重他,加之他每科考试都超过了96分,校长亲自允诺可以让他到北京大学读书。一条是回老家务农。
那个年代,董嘉庚作为一名党员,不继续升学的话就得回乡当个普通农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升学之路更加轻松容易不说,还能走得更快、爬得更高。就在学校准备提交保送推荐信的时候,董嘉庚却主动申请要回乡务农。
原来,1959年时,董嘉庚的家乡受旱灾影响,乡里的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他再度体验到吃不饱饭的感觉。与此同时,国家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董嘉庚宛若找到一条光辉道路,他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也想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出一份力。
因此,董嘉庚拿到自己的报考志愿书后,什么也没有填写,只是写下八个大字:“回乡务农,立志耕耘”。老师们听到风声,挨个找到董嘉庚,想要劝说他去读大学,怎料此人心意已决,即使是面对落泪哀求的母亲,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
1961年5月4日,董嘉庚收拾好行囊,在支部书记的热心嘱咐关怀下离开校园,朝着老家的方向出发。人还未到,村里各种各样的讨论声就已经出现了,有的人说:“董嘉庚回来了,我就知道他一定会回来!”有的人却说:“好好的北大不去,回来找苦吃嘛?”
不论外界的声音是好是坏,董嘉庚毫不在意,他扛着锄头、揣着笔彻底扎根在盐城县董伙村,为表决心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董加耕”。
坚持原则守护粮食,炼成一代劳动模范
起初,村里的不少人都不相信董加耕一介文化人干得动农活。万万没想到,回乡的第二天,董加耕就挽起裤腿跟大家一起下地,干活的效率比一些常年务农的人还高。并非因为他力气大、动作快,实则是他比别人早起一两个小时,自然干得活就要多些。
久而久之,大家都对吃苦耐劳、勤快能干的董加耕好感不少,老年人们还直言不讳地赞赏他优秀肯干。面对这些夸赞,董加耕多数时候都是腼腆一笑,他内心深处明白,要想彻底改变乡里的状况,仅凭自己下地干活是不够的。
1961年秋,村民们刚刚结束忙碌的秋收劳动,要上交给国家的大批粮食堆积在一起,不料天公不作美,连日的阴雨导致交通运输瘫痪,这批粮食只能长期的滞留在董伙村。如此一来,村上就得派人去看管粮食,这一重任落在了董加耕身上。
为确保粮食安全,他直接住在储存粮食的房子里,一旦出现低洼漏水的情况,就赶紧拿砖头将四周加固一番。 一次,某间屋子不受狂风暴雨就快要坍塌,董加耕没有丝毫的不知所措,而是快速寻找周围的有用材料。当他看见废弃风车的一瞬间,脑袋里就有了主意,火速拿着工具跑到风车处一顿操作,取下来两块加固木板后,又赶回堆粮食的屋子里,用木板将墙体牢牢地支撑住。
为守好这批粮食,董加耕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基本都由家里人给他送饭。一场暴雨过后,妹妹过了饭点许久才赶来送饭,看着妹妹急促喘息的样子,董加耕不由地发问:“可是发生什么事情啦?”
妹妹连忙哭诉道:“家里的房子都快塌啦,哥,你赶紧回家吧,别管这里啦!”董加耕听完,并没有同意妹妹的提议,反而赶紧催促妹妹回家去,自己一定要守在原地。在董加耕丝毫不松懈的守护之下,这批即将上交的粮食完完整整地等到了雨过天晴。
村上安排董加耕与另外两名同志一起,将粮食送到镇上去。行到半路的时候,三人都疲惫不堪,做下来休息准备吃饭,一人正站起身来准备打开一个粮袋子。董加耕见状,立马问道:“你干什么去,我这里有干粮。”
同行之人听他这样说,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来护送粮食,怎么还带干粮,随便煮点要交的粮就好啦,少一点也没人知道的!”董加耕却完全不听,他劝告道:“这是交给国家的粮食,一点都不能少,你们饿的话,就吃我的干粮吧!”
两人见董加耕此般坚持,内心不由升起一股羞愧之情,老老实实地和董加耕啃干粮。正因为董加耕护粮有功,村里很快将他评为了“模范社员”,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更加优秀。
1962年,董加耕被村民们选为生产队的会计,一是因着他文化水平较高,二是因为他为人正派老实,绝不会做任何中饱私囊的事情。
的确如此,董加耕成为会计后,只要是属于国家集体的,他都是分毫不取。有一次,他的母亲在洗衣服的时候误将口袋里的几毛钱给拿去买盐,董加耕都丝毫不敢放松,赶忙将自家的鸡蛋拿到市场上卖掉。
随后,拿着卖鸡蛋的钱找到社长,告知其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要求社里处罚他。围观的同志们纷纷取笑他呆,只有社长意味深长地说道:“像加耕这样的呆子越多才越好呢!”
一跃为主席“座上宾”,退休后不忘发光发亮
当然,董加耕不是真的呆,而是认真务实,在专业知识上,他可远超乡里的大多数人。从回乡务农开始,他就在日日夜夜地琢磨一件事情,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结合自身所学和亲身实践,董加耕渐渐摸到了门路,他提出将沤田改为旱田,水稻、小麦以及棉花轮番播种的方法。
要知道江苏可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市,董加耕“水改旱”的想法已是令人震惊,想要种出棉花更像是天马行空的幻想。然而,董加耕真的带领董伙村创造了奇迹, 需要强日照的棉花竟真的在水乡里长了出来。
董加耕从默默无闻的乡村农民,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劳动模范。当时的青年们备受其感染,纷纷投入到国家建设大业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南京大学的七十二名同学,他们曾被誉为七十二贤人。
与此同时,他还遇见相伴一生的爱人郝红銮。她邻村的小学教师,一位又能吃苦又有文化的女子。两人都被对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很快就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在董加耕最低谷的那段时间里,妻子一直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
1964年,毛主席迎来了他71岁的生日,一贯节俭的主席并没有大操大办,而是用自己平日积攒下来的稿费,在家里办了一个小型的生日宴会。主席一向鼓励发扬劳动精神,奉行农民、农村、农业政策。此次宴会上,主席特地要求只邀请全国的劳动模范,自己要和他们好好交流交流。
作为江苏大名鼎鼎的劳模,董加耕也在受邀之列,他原本是同邢燕子、侯隽一同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受主席生日邀请实乃意外之喜。
席间,主席对董加耕颇为感兴趣,不仅安排他坐在自己的身边,还与他相谈甚欢。主席问董加耕:“你今年几岁了,读了几年书?”
“24岁了,读了12年的书,高中毕业!”董加耕老老实实地回道。主席大为赞赏,又紧接着问道:“听说你是盐城人,你知不知道两乔?”话题转得太快,些许紧张的董加耕没能反应过来,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主席没有任何恼怒,而是刻意提醒道:“两乔,都很会写文章!”董加耕一听茅塞顿开,他赶忙回复:“我知道,知道,胡乔木和乔冠华。”主席立马爽朗地笑起来。临到散席的时候,主席亲自起身送别,并给他们一一分发苹果。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8 层
🙂所以李讷为什么不回韶山当回乡知青? 镭射 字54 2024-12-11 07:34:57
🙂请问李讷为什么要回乡下当知青,而不是正常参加工作? 真离 字51 2024-12-11 18:48:14
🙂这你要问教员 镭射 字30 2024-12-11 22:31:53
🙂宣传邢燕子是农村知青回农村,有任何问题吗?你自己不建设自己的
🙂老邓说的是“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1 达雅 字186 2024-12-08 18:38:52
🙂你个智障一天不胡扯如同费城丧尸吸不了毒 2 树仁 字359 2024-12-08 13:44:15
🙂看过几本小说就吓鸡儿扯,真是小孩子 xx28 字0 2024-12-12 20:25:54
🙂你是在说我么?你看哪个小说说了我说的东西,请介绍一下呗? 真离 字39 2024-12-14 02: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