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阿萨德逃亡叙利亚彻底变天 -- 脊梁硬

共:💬449 🌺1984 🌵47新 💬50 🌺7 待认可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陕西还有很多回族,我看抖音那几个人采访也不只在甘肃宁夏

你这是说只有陕西最纯洁吗?陕甘起义,陕西杀光了,甘肃、宁夏没杀光,你觉得可能吗?

你是理科生吗?

第九编 民族·宗教   第一章 民族   第二节 少数民族  

第二节 少数民族

    一、回族

    咸阳市有回族6044人,分布于市辖的14个县、区市,而75%以上的回族人口散居于秦都、渭城两个区和兴平市。

    陕西是回族形成时间较早,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泾、渭、洛三河流域,是全省回族的主要集中居住区或杂居区。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估计,清代约有70—80万人。清同治年间余澍畴所著的《秦陇回务记略》卷一载:陕甘回民系唐郭子仪借大食兵,克复两京后,留居中土者。迄今千余年。陕则民七回三,甘则民三回七。

    咸阳地处交通要道,自唐代起回族先民就在这里从事商业活动,经过五代、两宋、金到元依然如此。为了便于经商,回族先民多居住在沿交通线的城镇中。到了元代,多分布于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元初,忽必烈即帝位时,就提出要兴复“文治”,恢复经济,他于是设立劝农司,提倡垦殖,扩大屯田网,用军屯、民屯、军民合屯等方式,充实农业劳动力,发展农业生产。在陕西就有回民的垦区。史载斡端(今和阗)、可失合儿(今喀什)工匠1050户,在甘肃、陕西屯田。由于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相同,这些从事农耕的穆斯林,很自然地聚居在一起,形成了穿插在汉民村中的回民村,也形成了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族坊。据清代乾隆十年立的木际丰义行碑载:乾隆年间回族在渭城一带族姓繁多,生计鼎盛。立碑者156人,其中马、高、米、者、顶、魏、古、冶、胡诸姓,正可代表咸阳的回族大姓。到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回民在关中已达百万之众,有800余坊,建立伊斯兰教礼拜寺800余座。在陕西回民起义发生以前,西安、同州、凤翔3府和乾、邠、鄜3州以及今咸阳境内渭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回族主要集中区和杂居区。仅同治元年以前,咸阳县居住在渭河以南的回民,便有南纪家、北纪家。在渭河以北的有渭城、黑旗、红旗、七旗、普马家、者马家、任家嘴、穆家、马家堡、拜家堡、南北佘家、西沟(今名永安堡)、牛家村(今名查田村)。另外求家堡和魏家川为回汉杂居村。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首领设立的渭城府所辖26个村落,多为回民居住。

    《重修咸阳县志》记述:同治六年,回军攻陷庆阳,其属县宁州、合水、环县之民逃至正宁枣刺街,约数万人,流离失所,凄惨万状。陕抚刘果敏公编为八旗,其一、二、四、六、八旗,安于泾阳、高陵,三、五、七旗安于咸阳东乡一带,开垦荒地。

    在三原县,同治元年以前,城内的回民集中居住在兴和巷(今太平巷)一带。其次,姚家巷和水晶巷亦散居不少。在太平巷北口,有一座回民礼拜寺。当时三原城内回民有几百家,以安姓、马姓为最多。回民起义时大部分回民集中在清真寺里,门口安置两尊土炮,用以自卫。刀客攻不能人,便在寺周围纵火,烧了三天三夜,大部分回民被活活烧死在寺里,惟回民武举鞭钢鸣率部分回民冲出重围投向回民起义军。回民军失败之后,三原县从此禁止回民入境,把“兴和巷”改为“太平巷”。一直到民国初年,渐有回民小贩前来三原城内以经营牛羊肉为生。

    泾阳县的回族多聚居于县城西关外的南铁门和魏家湾及永乐店以南,崇文塔以北的蔡家壕。在县城内有回民住宅,也有清真寺。城东南秀水巷以西的旧县公署大堂,就是回民清真寺的原址。

    淳化县的回族多聚居于县城西北60公里处的纳家、拜家二村。

    礼泉县城的计姓回族和赵村、吴村、肖东、蔡原头的回民,做生意的较多,还有不少是做经纪人的。

    清同治二年(1863),陕西回民起义军转战出境,清政府把陕西各地原有的回民,除了西安城内约2万人以外,全部驱逐出境。这一空前未有的大变动,改变了陕西省民族成份的原有面貌。

    现在咸阳境内的回族,大部分为解放前后陆续从河南、甘肃、宁夏和西安、镇安等地迁来的。

    回族大多居于城镇,主要经营饮食业,其次是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尤以“牛羊肉泡馍”和传统的“清真小吃”久享盛名。

逃跑而已。你怎么就不相信清军杀死的更多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