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上汽集团的起伏给我的一点感悟。 -- 江上渔人

共:💬293 🌺1270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看百度百科里怎么说的就行,梦回民国是怎么来的

形成和发展

萌芽时期

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吴越文化,就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础,开始孕育了海派文化。此时,江浙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社会。商业社会的特点就是开放、多元和随和。吴越文化包容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理念和人际关系,在开埠之后,这些先进的事物迅速被当地人接受,并且与当地的吴越文化融合,形成海派文化。[1]

成长时期

1843-1949年期间,特别是19世纪30、40年代,以吴越民系为主的大移民,哺育了海派文化的成长。

转折时期

这段时期又可以分为两段:1949-1965年间,建国以后,新中国定都北京,商务印书馆等文化单位迁往北京,以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夏衍、曹禺为代表的上海文坛骁将率队陆续迁居北京,上海在电影等方面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上海虽然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了,但文化基础很好,依然作用不小,有些方面如电影、小说在全国的影响还是很大,这也给海派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整个中国文化,包括海派文化,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成熟时期

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的浩劫,开始拔乱反正,在全中国范围对“文革”进行反思,进行平反冤假错案,逐步恢复正常的文化活动。

上海以话剧《于无声处》和小说《伤痕》为起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海派文化开始新的繁荣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再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海派文化重新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健康地发展,在新的基础上正在走向成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