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第二章淮海战役愿景和计划的出现 -- 镐梓

共:💬59 🌺6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第二章(6)中野在战役中的角色提升

随着战役启动日期的每一次推迟,中野在战役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在10月11日之前,中野对淮海战役的贡献是在河南西部和西南部发动进攻,以吸引平汉铁路以西更远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其目的是使国民党更难在淮海战役开始后,将在白崇禧在武汉的华中剿总(Bandit Suppression Headquarters)指挥下而不是徐州剿总指挥的部队转移到徐州地区。这是一次巧妙的态势塑造作战,甚至在华野进攻的石子在东部攻击之前,就先在中原的最西部边缘投出了一个小涟漪。这些进攻是出于对时空关系的考虑,并不是为了摧毁可能用来增援徐州的国民党部队。其目标是通过距离使得它们失效(neutralize)。

从10月11日开始,中野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开始扩大,它奉命进行一场塑造态势的作战,旨在直接牵制徐州剿总指挥的部队,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10 月 6 日,国民党决定让孙元良将他的第十六兵团从郑州东调,在商丘第二兵团司令部以西约 40 公里处的六合镇集结。此举是国民军为10月15日开始的十六兵团和第二兵团向山东西南进攻做准备的一部分。中央军委担心第十六兵团东移会对淮海战役的成功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中央军委在10月11日给粟裕等人的电文中说:“孙元良率领的三个军即将东进,希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人立即调兵攻击郑州到徐州的铁路,牵制孙元良的军队。在当天直接发给刘、陈、邓、李达的另一封电文中,中央军委明确表示,这种“希望”(hope)实际上是一种期待(expectation):“你们应该迅速调兵,通过攻击郑徐铁路和消灭一些敌军来牵制孙的军队。否则,他的军队将加入徐州地区的部队,将极大地阻碍华野的新作战。“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对中央军委10月11日的指示作出了立即而有力的回应。在意识到郑州只剩下两个兵力不足的师来保卫这座城市和郑州与黄河之间的平汉铁路段后,他们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计划动用地方部队破坏开封东、西面的陇海铁路,而中野主力——第1、第3、第4、第9纵队则进攻郑州。刘伯承将继续领导中野第2、第6纵队在豫西的态势作战(shaping operation),该计划于10月12日转交中央军委。第二天就批准了。

10 月 21 日夜间,华野(注:原文如此)的四个纵队向郑州四面的阵地移动,并于 10 月 22 日清晨开始进攻。几个小时之内,国民党军队就放弃了这座城市,逃往北方,在那里他们被包围和俘虏。攻占郑州是共产党军队在军事和心理上的重要胜利,但并没有减少第二兵团和第十六兵团对华野淮海战役的威胁。这些军队准备在10月15日开始向山东推进,但由于国民党在满洲的地位迅速瓦解,蒋介石突然取消了进攻。此外,蒋还命令徐州剿总副司令、这次攻势的主要支持者杜聿明陪同他前往沈阳,指挥留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这次行动取消后,这两个兵团仍留在六合、商丘地区,徐州指挥部则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与此同时,中央军委正忙于考虑如何阻止他们进入徐州周边地区。10月22日零时,郑州战役还未打响,中央军委就给陈毅、邓小平发了一封电文,并抄送给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和中原局,首次指出了中野可能不得不一路推进到徐蚌铁路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东线在淮海战役中的全面胜利,请在攻占郑州并休整几天后,准备将全军迅速向东移动。找机会拿下开封,或者绕过开封,直接向徐蚌铁路方向移动。这不仅会牵制孙元良和刘汝明(第四绥靖区司令,pacification area),而且会牵制邱清泉的部分军队和李弥的军队。“

陈毅和邓小平也看到了尽快东进的重要性。10 月 22 日 2200 时,他们通知中央军委,郑州已经占领,撤退的国民党军队在郑州以北 17 公里处受到攻击。他们的意图是让参与战斗的四个纵队休息和整编两天时间,然后在10月25日出发进攻开封。“如果开封的敌军向东撤退,”他们对中央军委说,“那么,按照你们10月22日0100时的电文,我们要么向东向商丘移动,要么直接向徐蚌铁路移动,以压制孙元良和刘汝明,配合华野的行动。”

10 月 24 日,保卫开封的国民党军队未经战斗就撤离了该市,一支共产党地方部队占领了该城。在两天之内,以前被视为需要中野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已经落入共产党的手中。这些战术上的成功使中野有可能增加其对华野战役的贡献。然而,决定中野应该如何做出贡献,对中央军委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那些可能最能减少可以部署以对抗华野的国民党军队数量的塑造态势行动,对中野来说在执行时都困难重重。

中央军委作为负责有效运用军事力量工具以实现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治权力的总体目标的机构,为华野和中野提供总体战略指导,并协调他们的行动和机动。最后,中央军委负责确保这两支野战军开展的战役和主要行动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但是,在履行这一责任时,中央军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战地指挥官的判断。前面已经讨论过,粟裕改变了中央军委向长江以南地区派遣三个华野纵队的决定。在攻占郑州和开封之后,正在讨论中野未来行动的备选方案,陈毅和邓小平的意见将同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0月22日0100时的中央军委电文和10月22日2200时的陈邓电文表明,此时正在考虑中野运动的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中野沿着陇海铁路向东走,迫使沿这条线撤退的国民党军队停下来,与追击的共产党军队交战。另一种选择是向东南移动,攻击徐蚌铁路,这是刘峙的徐州剿总指挥的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后勤生命线。以下摘自10月22日1300时向饶漱石、粟裕、谭震林、陈毅、邓小平和中共中原局发出的中央军委电文,表明中央军委认为中野将执行方案一的某个版本,但方案二将产生最大的效果:

“现在一个非常有利的形势是,张淦指挥的白崇禧的第三兵团和黄维指挥的十二兵团,已经被中野第二、第六纵队和地方部队拉进了桐柏山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无法掉头向黄泛区推进,以威胁我军东北方向的作战。这样,陈毅和邓小平在郑州取得胜利后,就可以率领全部或部分兵力向东推进,并与你部的三纵、两广纵队协同,牵制孙元良和刘汝明的全部兵力,可能还会牵制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的一部分。

实际动向等郑州被拿下后再决定。我们现在的计算是,让他们的一部分兵力留在从郑州到淮阳的一条线上,让他们的主力在邱、李两人深入试图解救黄百韬的军队时,进行徐蚌行动。那时,他们要寻机夺取宿县、蚌埠,彻底摧毁津浦铁路。这样可以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孤立刘峙的全部兵力。

如果郑州作战能够在几天内顺利完成,那么,经过几天的休整,陈邓两人就能开始东进。这将是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大约需要十天时间才能到达宿县和蚌埠附近,他们可以在那里休息一天左右,然后开始徐蚌作战。这将是在华野的战斗将最激烈的时候。中野的这次进攻所造成的情况,绝对会把邱和李的很大一部分部队作为这场(铁路)战斗的增援而撤离。这对保证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具有很大的意义。

但是,我们不知道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执行此行动。我们请陈邓在郑州战役打赢后,仔细考虑各方面情况,向我们提出意见。“

陈、邓给军委的答复,在10月24日1200时也送到了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刘伯承、李达、邓子恢(中原军区政委、中野副政委)。该电文涉及可能影响未来作战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中央军委可以考虑的三个备选方案。电文的要点按段落排列如下:

“(1)开封的第119师正准备逃跑。我们很有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地占领开封。昨天,10月23日,白崇禧命令黄维的三个军北上。我们估计 . . .他会试图让我们回头,或者作为援军向东移动。我们不知道张淦的军队会不会跟着黄维走。

(2)我们决定明天开始向东移动。如果下雨,我们可能会推迟一天。截至目前,我们计划我们的主力于10月25日在开封休息一天。经过五天的行军,我们准备于11月2日到达商丘以南和西南地区。在东部前线的战斗开始后,我们可以再次查看局势并决定采取什么行动。

(3)在我们到达上述区域后,有三种机动选择:

(a)东线开战后,我们可以趁着邱清泉向东移动,而黄维的军队尚远,利用中野第1、第3、第4、第9纵队和华野第3、两广纵队抓住孙元良的军队并发起攻击。此举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非常确定地消灭孙的一两个军。我们也可能拖住邱的一部分军队。

(b)如果条件不适合进攻孙兵团,那么我们可以行军6天,然后在9日或10日到达徐蚌铁路,执行中央军委之前交给我们的任务。

(c)如果等到我们到达商丘一带时,黄维的三个军正在独自向东推进(也就是说,张淦并没有在后面),那么就有很好的机会消灭其中的一两个军。这种做法的缺点是,与东线的协调变得难以协调,而拖住孙元良后退的兵力就只剩下华野三纵和两广纵队了。

(4)无论选择哪种行动方案,一旦我们位于商丘的西南方向,任何一个都可以做到。如果邱、孙两兵团早点东进,我们打算尾随他们,执行(b)项的方案。

(5)如果我们向徐蚌铁路方向推进,我们肯定会抓住孙元良和邱、李的一部分军队。但是,如果东线的战斗在十天之内还没有结束,到那时黄维的军队很可能已经冲过来了,我们将处于困难的境地。我们将处于一个被许多河流穿过的狭窄区域。机动并不容易。

(6)如果黄维的军队北上,我们建议刘伯承和李达命令第六纵队跟踪他们。

(7)我们请求中央军委考虑这些要点并提供指示。“

中央军委于10月25日0300时对这一电文作出的回应,令陈毅和邓小平感到震惊。他们刚刚提出了一个行动方案,让他们在郑州和开封之间离他们现在的位置不远的地方打仗。中央军委答复说,要让他们向东南移动约450公里,渡过淮河,准备进攻位于蚌埠和长江古镇浦口之间的津浦铁路段。显然,这种行动的先例是存在的。就在一年多以前,刘邓大军从山东西南地区,越过安徽,向大别山进行了类似的纵深推进。现在,中央军委希望这支军队再次放弃对后方地区的交通线,并深入敌方区域。在中央军委的估计中,这是让四个纵队对国民党施加最大可能的压力,以迫使他们重新部署部队,远离他们解救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的努力。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写道,“攻其所必救”。这一概念是中央军委新构想的态势塑造作战的核心。中央军委明白,执行这项行动会带来风险和困难,但认为这些风险和困难被可能获得的好处所抵消:

“[陈和邓的] 10 月 24 日1200时的信息已收到。敌人已经逃离了开封。不要去开封或商丘附近地区。从你现在的位置走最短的路线到蒙城,在那里集合。休息几天后,直接前往占领蚌埠。另外,准备渡过淮河,向南移动,夺取蚌浦铁路。

使用你军的全部四个纵队......控制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淮南铁路以东、大运河以西的广大地区,从而吸引敌人攻击你。发生这种情况时,你们可以使用快速集中和快速分散的战术来对抗敌人。准备好维持该区域的运作战2-3 个月。

这一举动将出乎敌人的意料。为了防御我们渡过长江,敌人将不得不从徐州周围派兵南下。白崇禧指挥的部队也有可能向东转移。

在两个月内,华野或许能够消灭刘峙手下的55个师中的大约三分之一,即大约18个师,取得重大胜利。如果敌人部署了大量兵力来对付你们,那么你们可以暂时采用分散作战的方法,将你们的十二个师全部分散到长江、淮河、巢湖和大运河之间的区域,目的是.....以避免在等待 华野南下时的压力。

请考虑此计划是否可行。我们可以等到你们到达蒙城后再做出最终决定。如果那个时候你觉得这个计划无法执行,那你就可以攻打徐蚌铁路。或者,如果孙元良的军队很脆弱,你们可以向北移动并攻击他。如果黄维在你们身后向东移动,你们可以回头攻击他。蒙城地区适合机动。你们可以向东、向西、向南或向北移动。在你们到达蒙城之前,敌人不会知道你要往哪走。

我们期待听到你们是否同意去蒙城的想法,以及从郑州到蒙城需要多长时间。“

陈毅和邓小平不相信他们的部队有能力完成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迅速起草了一条消息,阐述了他们的担忧并预先发送了替代方案。当天 1500 时,他们向中央军委发送了以下回复:

“我们已收到你们 0300 时的消息。

1、 我们建议将我们的第一个集合点更改为永城、亳州和涡阳之间的区域。从那里开始,不论使向苏蚌铁路移动,还是攻击孙元良,都会更容易。从郑州到该区域大约需要十天(包括一天的休息时间)。明天,26 日,我们将开始,11 月 4 日我们可以到达那里。

2、 我们认为,寻求消灭孙元良应该是第一步。如果孙不能轻易被攻打,那我们就可以攻打宿县-蚌埠铁路。白崇禧已经命令黄维东移作为牵制部队,但那股力量来得太晚了。如果机会出现,消灭孙元良的大部分军队是最好的行动方案。

3、 至于向淮河以南地区推进,这应该只在极其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该地区被湖泊和山脉所包围,缺乏粮食和水。一支庞大的部队很难在那里机动,而且维持部队的条件是不利的。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更换我们需要的所有鞋子、袜子、棉裤、帽子和腰带。我们从未做过任何财政准备,也无法带走物资。

4、 如果最需要向淮河南下移动,那么最好的办法是用一个纵队摧毁蚌埠和南京之间的铁路,同时主力占领合肥等城市,然后以大别山为后盾,将淮河以南地区连接起来,保证后方有一条补给线。综上所述,采取这种做法会让我们的战斗变得非常困难,并可能增加我们的伤亡。“

面对陈毅和邓小平的强烈反对,中央军委迅速撤销了中野前往蒙城的指示。10月26日,(中央军委)给陈、邓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文,表示同意他们提出的建议,即由他们直接指挥的四个纵队转移到永城、亳州、涡阳交界的地区,并于11月4日在那里集结。

当中野的主力向永城进军时,中野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的两个纵队正试图拖延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向徐州地区的移动。在得知黄维接到命令集结并向东移动后,刘伯承开始试图减缓国民党部队向确山周围集结区的移动速度。这些行动的成功很有限。自 10 月初以来,刘一直试图将黄维的部队从即将开战的华东战区向西和向南引开。为此,他的纵队已经到了第十二兵团的西部和南部。现在,随着国民党军队向东和向北向确山移动,就很难干扰他们的行动了。

(十二兵团的)第十、第十四和第十八军尤其如此,它们几乎在确山正西的泌阳和唐河城周边。只有活动在鄂北安陆-英山-隋县地区的八十五军有很长的路程。由于八十五军必须使用平汉铁路才能转移到确山,并且这条铁路是从武汉向北为其他部队运送物资的主要路线,因此刘将摧毁信阳以南的这段线路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第 2 纵队将其攻击向南推进到孝感,一个位于武汉以北仅 70 公里的小城,并于 10 月 31 日和 11 月 1 日成功撕毁了 2 公里的轨道。然而,无法阻止第十二兵团的集结和补给。11 月 8 日,第十、第十四、第十八军离开确山,开始向徐州进军。五天后,花了更多时间才到达确山的 八十五军完成了准备工作,出发追赶大部队。

即使在为拖延第十二兵团的集结而战的同时,刘伯承也在想办法减缓这支军队离开确山后向东移动的速度。很明显,根据情报报告,黄维的部队在前往淮河平原的途中会经过新蔡和阜阳。11 月 2 日,刘通知陈毅、邓小平和中央军委,他命令第 2 纵队和第 6 纵队向这条路线南北移动。他们将从那里对黄维的纵队进行侧翼攻击,并在黄维向东移动时继续攻击其的后方。第2 纵队当天收到了命令。它奉命从孝感附近穿过大别山移动到淮河北岸的一个小城市息县,位于确山以东约 100 公里处,并准备对黄维进行侧翼攻击。这个有时多山的 150 公里行军将在 11 月 6 日之前完成。第 6 纵队于 11 月 3 日接到命令。纵队被告知与南阳周围的国民党军脱离接触,经方城前往近 200 公里外的上蔡。到达上蔡的最后期限为 11 月 8 日,到达那里后,纵队将开始准备发动攻击。

条件不允许执行这个计划。第 2 纵队的先头部队于 11 月 6 日到达息县,并迅速从当地的国民党守军手中占领了这座城市。然而,当纵队的其余部分集结时,很明显,士兵的疾病严重降低了纵队的战斗力。部队没有穿上棉衣,大别山脉以北的寒冷天气,加上他们艰苦行军的身体压力,导致许多人生病。面对这个问题,刘伯承放弃了攻击第十二兵团的计划。11 月 6 日,他 下令让第 2 纵队继续向北进军至槐店-鲁台集地区,在那里接收冬衣,然后尽快向东行军,抢在黄维之前到达涡阳-蒙城地区。第 6 纵队也接到了类似的命令。随着黄维离开确山的准备工作接近尾声,决定不使用正规纵队来减缓黄维在河南东部的行动。相反,他们向东去帮助在涡阳-蒙城地区的某处建立阻击阵地,而当地的游击队则要拖延黄维的前进。在接下来的 10 天里,他们通过破坏道路和桥梁,并尽可能地向国民党军开火来做到这一点。

当刘伯承阻挠第十二军集结及其东移的行动正在进行时,陈毅和邓小平率领中野的第 1、第 3 和第 4 纵队从郑州向徐州进发,第 9 纵队落后了大约两天。他们还与从济南向西南移动到山东西南部的华野纵队(第 3纵队和两广纵队)建立联系。当粟裕和中央军委于 10 月 14 日决定派这两个纵队进入徐州西北地区时,目的是帮助制造一种印象——即将到来的攻势的目标是占领徐州,而不是消灭黄百韬的部队。中野在郑州的迅速胜利以及这支军队的主力将东移的前景为这一概念增添了新的可能性。为了加强徐州以西各部队之间的协调,10 月 23 日,两个华野纵队的作战指挥权从华野移交给陈和邓。

在向亳县和永城之间的集结区行军时,对六纵的使用有各种选择。10月31日,陈毅和邓小平提议利用他们的三个纵队和两个正在进入陇海铁路商丘-砀山段以北约48公里的华野纵队对孙元良的军队发动钳形攻击。11月2日,他们提出将邱清泉和徐州切断的可能性。 11月3日,刘伯承指出了津浦铁路对国民党的重要性,并建议陈邓部队切断徐州和宿县之间的线路,以迫使第二兵团部队从徐州撤离。11 月 5 日,中央军委提出了两个行动方案,扩展了刘的概念。在这两种情况下,中野的三个纵队都不会停留在永城,而是继续向东南方向进军。一个目标是包围并可能的话占领宿县。另一个目标是摧毁徐州和蚌埠之间的部分铁路并占领蒙城。

提议的作战均未实施。到 11 月 5 日陈和邓攻占永城时,孙元良的军队已经从徐州以西地区转移到宿县-蒙城地区。此外,对徐州附近铁路的攻击似乎适得其反,因为它会使邱清泉的军队更靠近徐州。不休息地前进到宿县或蒙城,对刚刚完成 11 天公路行军的士兵来说,要求很高。这样的机动将使军队离徐州更远,并使力量分散。陈毅和邓小平没有遵循任何先前的建议,而是在11月 5 日提议发起一项作战,攻击刘汝明的第四绥靖区部队,当孙元良的军队改变位置,第二兵团向徐州靠拢时,该部队在陇海铁路沿线暴露无遗。在11 月 5 日 1300 时向中央军委发送的一条消息中,他们解释了他们的理由并请求批准:

“我们估计,在接下来的两三天内,敌情不会改变。看这种情况,我们去徐州以南或者进入徐州和黄口之间的区域,都不好。这样做只会加速邱兵团向徐州撤退,而孙兵团则向北集结。

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攻击邱兵团,要么攻击刘汝明。考虑之后,我们决定最好的做法是先攻打刘汝明。刘的部队很弱,可以很快被消灭或被迫投诚。此外,我们可能会迫使邱的军队来解救刘。

一旦刘被消灭,我们就能指挥我们所有的力量来对付邱。我们也将处于有利位置,进行下一步与黄维和孙元良的交战。如果邱对刘被消灭不感兴趣并向东撤退,那么我们将使用华野的3纵和两广纵队以及我们的部分部队紧追不舍。如果我们在 3-5 天内消灭了刘的主力,那将是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决定在 11 月 7 日发起攻击。请今晚通知我们是否有权限这样做。“

中央军委于 11 月 6 日 0600 批准了该计划,当天下午,中野部队开始向北向他们的目标移动。总任务与 10 月 11 日给中野的任务相同——进行塑造态势行动以支持即将到来的华野 攻势。在10 月 11 日中野还在远离徐州的河南西部,现在它与徐州和徐蚌铁路近在咫尺。它已成为淮海战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识到这种事态的发展,就在一周前,即10月31日,粟裕已经要求中央军委把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权交给陈毅和邓小平:“这场战役的规模很大。我请求陈军长和邓政委统一指挥。11 月 1 日,中央军委正式宣布这一任命,淮海战役显然成为联合华野和中野的大戏。

通宝推:落木千山,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